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课件欢迎来到鲁教版必修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单元。本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图的概念、特点和应用。等高线地图的概念定义等高线地图是用线条表示地面高度的地图。原理每条线代表同一海拔高度的点的连线。特点能直观反映地形起伏变化。等高线的特点闭合性等高线总是形成闭合曲线。不相交等高线不会相互交叉。连续性等高线在地图上连续不间断。等高线地图的作用地形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和特征。高度测量可以用于测量山峰高度和地点海拔。坡度判断通过等高线密度可以判断地形坡度。如何判断地形的起伏变化观察等高线密度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分析等高线形状圆形等高线通常代表山峰或盆地。注意等高线数值数值增大方向为地形上升方向。等高线间距的定义概念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单位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意义反映地图的精确度和地形的复杂程度。等高线间距与地形起伏的关系1间距大地形平缓2间距中等地形起伏适中3间距小地形陡峭等高线间距直接反映了地形的坡度变化。等高线间距变化体现的信息1地形类型可识别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2坡度变化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3地质特征可能暗示某些地质结构。等高线地图的读图技巧观察全局先整体看,再局部看。识别方向确定地形的走向和坡向。估算高度利用等高距计算高度差。识别地形特征山峰闭合的同心圆等高线,中心高度最大。山谷V字形等高线,开口朝向低处。山脊V字形等高线,开口朝向高处。判断地形的相对高低1观察等高线数值数值增大方向为高处。2计算高度差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3比较区域高度不同区域的最高点。确定地点的海拔高度找最近等高线寻找距离地点最近的等高线。读取等高线数值确认该等高线的高度数值。估算高度差计算地点到等高线的高度差。测量山峰的高度1找到山顶定位最内侧的闭合等高线。2读取最高等高线值确认山顶周围最高等高线的数值。3估算额外高度计算山顶到最高等高线的高度差。4相加得出结果最高等高线值加上估算高度差。确定地点的坡度和坡向坡度判断等高线间距越小,坡度越陡。间距越大,坡度越缓。坡向确定等高线数值增大的方向为上坡方向,减小的方向为下坡方向。识别地形的特殊形态等高线地图的应用领域城市规划选择合适的建筑地点和规划道路。户外运动规划登山路线和评估难度。农业生产选择适合的耕种区域和灌溉系统设计。航海、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航海导航帮助船只避开浅滩和礁石。军事战略分析地形,制定作战计划。灾害预防预测洪水影响范围,规划疏散路线。交通路线规划的应用选择最佳路径避开陡峭地形,减少工程难度。确定坡度保证道路坡度在安全范围内。规划隧道和桥梁合理设计隧道位置和桥梁跨度。水利工程规划的应用1水库选址利用地形特点,选择最佳蓄水位置。2灌溉系统设计根据地形高低差,规划水流方向。3防洪工程分析洪水可能流向,设计防洪设施。等高线地图制作的基本要求精确性等高线必须准确反映实际地形。清晰度等高线应清晰可辨,不互相重叠。完整性包含所有必要的地理信息和标注。地图比例尺的确定1大比例尺1:10,000以上2中比例尺1:10,000至1:100,0003小比例尺1:100,000以下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地图用途和所需细节程度。等高线间距的选择平原地区选择较小的等高距,如1-5米。丘陵地区可选择10-20米的等高距。山地地区可选择50-100米的等高距。地形符号的绘制地理要素的表达山脉走向用等高线走向表示。河流水系用蓝色线条表示。植被覆盖用不同颜色区分。地图说明信息的设计图例解释地图上使用的各种符号和颜色。指北针标明地图的方向。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制图信息包括制图日期、数据来源等。等高线地图的数字化处理数据采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形数据。数据处理使用专业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地图绘制生成数字化等高线地图。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三维地形可视化生成立体地形图。坡度分析快速计算任意区域的坡度。水文分析模拟水流方向和汇集区域。视域分析确定特定位置的可视范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空间分析进行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地图叠加将多层地理信息进行叠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