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课件-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医养生学》课件-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医养生学》课件-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医养生学》课件-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医养生学》课件-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为什么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如此热衷于养生呢?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然、社会运行法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身心养护体系。01.远古起源期02.先秦奠基期03.秦汉成形期04.魏晋隋唐充实期05.宋金元发展期06.明清鼎盛期07.近现代弘扬期远古起源期PART.01远古起源期原始人类在大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根据体质分为猿人和古人两阶段。这一时期的人类能使用天然火:形成了语言。火的发明和利用,改变了先民的食性,开启了食养、食疗的先河,先民们利用火进行医疗活动,发明了灸法、热熨之术等。养生思想的萌芽01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尽量选择自然生存条件较好的河谷区域群居,且冬居营窟夏居巢,以避免禽兽威胁和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环境养生便起源于此。环境养生思想的萌芽02原始时期,先民长期采集、狩猎于森林之间。听百鸟之鸣,闻山间松涛之声。观飞禽走兽之姿,随而模仿之《吕氏春秋》:“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音乐、歌、舞、体育养生的雏形03先秦奠基期PART.02先秦奠基期居住饮食的讲究人们开始注重居住环境和饮水卫生。《诗经·大雅》“即景(日影)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周礼》“窦,其崇三尺”地下排水管道。在饮食方面,懂得肉食品种的选择、调味宜忌以及饮食与菜肴的搭配。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饮食观点,至今仍被奉为养生经典,个人卫生方面商代甲骨文有盥洗沐浴的记载。考古挖掘出土了壶、孟、勺、盘、陶搓、头梳等全套盥洗用具。《礼记》“鸡初鸣,咸盥洗”等内容。“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先秦奠基期婚配制度开始规范化《周礼》:“男三十娶,女二十嫁”"礼不娶同姓”;《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道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提出了精气神的基本概念,倡导以静为主的养生思想,强调清心寡欲、顺其自然。老子、庄子等先贤更是编制了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儒家思想:重视修身养性,强调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在食养方面,儒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饮食养生保健的观点,如孔子《论语·多党》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秦汉成形期PART.03秦汉成形期《黄帝内经》养生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生命学说理论,完整阐述了人类生命是自然界产物的观点,强调天地自然是生命的根本。《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二是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的统一性、特殊性和辩证关系。提倡保持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及人体内部的平衡协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三是提出“天年”概念,详细描述了人体从生到老的生命历程及衰老过程,并提出了延缓衰老的措施和方法。四是明确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正气”在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秦汉成形期《黄帝内经》养生内容主要包括五是提出综合养生模式,以五脏为中心,以精神气血为基础,以阴平阳秘为标准,构建综合养生模式。《黄帝内经》:“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死.…夫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六是树立了全方位的养生大原则,尤其是圣贤的养生理念成为后世遭循的典范。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五大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灵枢·本神》的智者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等。七是提出养生之戒,从反面提出伤生行为,警示后人避免不良养生习惯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举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等伤生劣习。秦汉成形期秦汉时期的医家们还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养生理论。他们提出了'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这一时期,服食、行气、导引、房中等养生方法,以及各种神仙方术广为流行。道教创立后,又产生了很多炼养的方法。魏晋隋唐充实期PART.04魏晋隋唐充实期多元养生体系01魏晋隋唐时期,养生文化继承前人基础,融合新思想与方法,形成多元化养生体系。道佛养生广泛传播02道家强调‘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通过修炼内丹、导引、吐纳等方法来延年益寿:佛家则注重‘禅定’修心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来净化心灵、强健体魄。房中术与养生03房中术兴盛,关注性生活和谐与健康,与养生、长寿紧密相连,形成独特养生方法。医家养生贡献04孙思邈等著名医家精研多家学说,融入养生理论,尤其在精神、起居、服食、老年养生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创设“食治”专章,丰富养生术内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宋金元发展期PART.05宋金元发展期医学学派形成宋金元时期,中医养生学受理学、运气、内丹思想影响,形成多个医学学派如李杲的脾胃论、刘完素的火热论、朱震享的滋阴论等,推动养生学发展。宋金元发展期政府重视医学设立管理机构和校正医书局,整理、考证和校对重要医学典籍,,大量儒医进入医学队伍,推动医学理论及养生学说发展。宋金元发展期01注重生命实质及改变内环境宋金元时期养生更注重生命实质及改变人体内部环境,探讨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的方法。02内丹胎息气功修炼术内丹胎息气功修炼术、静功练气等受到推崇,成为养生新方法。03养生专门文献和综合性著作出现大量养生专门文献和综合性养生著作,如《养老奉亲书》、《三元延寿参赞书》。提出完整的内丹修炼方法,推动气功养生的发展。宋金元发展期张伯端的《悟真篇》李杲重视脾胃,讨论元气,使脏腑养生理论和方法更加严谨。李杲的脾胃论不仅用于疾病治疗,也成为养生防病的原则。朱震亨的滋阴降火理论宋金元发展期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作为现存最早的老年养生专著,对食疗学、老年病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民间推广政府将养生方法推广至全国,如颁布《四时摄生论》和《集验方》促进养生方法普及。民间出现了多种简便易行的养生健身术,如“小劳术”“二十四节气坐功"“八段锦”等。明清鼎盛期PART.06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成熟养生学的各种经验方法日益成熟,理论体系更加完善、系统和周密,如《遵生八笺》、《寿养丛书》等,广泛收集儒、释、道等诸家的养生言论和方法。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养生理论框架。养生普及与著作涌现帝王贵族与文人学士的推崇,加之医药学家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了养生文化的普及,导致了养生著作的大量涌现,展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明清鼎盛期健身术的规范化与程式化导引按摩等健身术经过历代总结、改造,更加规范程式化,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广为流传,为人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明清鼎盛期老年养生与食疗养生发展老年保健及食疗著作相继出现,如《老老余编》、《老老恒言》等,这些著作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老年健康的关注,也推动了老年医学和食疗学的发展。养生理论研究深化受王阳明心性之学和清代考据之学的影响,养生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实践应用上,气法养生如调息静坐、性命双修等大为流行,方法丰富,个性化差异的养生受大众欢迎。近现代弘扬期PART.07近现代弘扬期创新发展近现代中医养生学从沉寂中复苏蓬勃发展;1840年后受阻,但建国后重获新生,21世纪随“健康中国”战略确立,迎来创新发展机遇。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方面,中医养生学已成为现代学术范式意义上的学科,并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研究我国不断探索衰老与长寿的奥秘并对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养生科普养生教育科普全面展开,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出了贡献,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养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01.远古起源期02.先秦奠基期诸子百家养生经验道家思想朦胧的养生思想行为03.秦汉成形期04.魏晋隋唐充实期药物养生功法养生《黄帝内经》著名的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