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2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透过树丛的光B.

海市蜃楼C.

手影D.

水中倒影2、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B.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可以避免C.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错误D.只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3、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用电器,用电流表测量时发现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不相等,则这两个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

A.一定是串联B.一定是并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无法判断4、如图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

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

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A.在图中的A

处B.在图中的B

处C.在图中的C

处D.在图中的D

处5、法国和德国科学家费尔和格林贝尔由于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发现磁敏电阻(GMR)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图示电路中,GMR为一个磁敏电阻,闭合开关S1和S2;滑片P向左滑动时()

A.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的亮度变暗。

B.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指示灯的亮度变亮。

C.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指示灯的亮度变暗。

D.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指示灯的亮度变亮。

6、某同学的体重是480N

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60cm2.

这个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

A.1.5隆脕104Pa

B.3.0隆脕104Pa

C.3.0隆脕102Pa

D.1.5隆脕102Pa

7、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I鈭�U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总是大于乙的电阻B.乙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C.如图(b)

所示,当开关闭合,电源电压为3V

时,电路总电阻是15娄赂

D.如图(c)

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电流为0.4A

时,电源电压为2V

8、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

A.

放大镜赏花B.

手影游戏C.

水中折笔D.

水中倒影9、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各异;很多建筑是结合当地气候和生活实际来设计的.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北欧冬天多雪,屋顶设计成图甲所示的尖顶,有利于清除积雪B.新疆常会刮大风,房子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圆顶,不易被风掀翻C.蒙古牧民使用轻便的材料盖成图丙所示的蒙古包,以便四处游牧D.南极风大,我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图丁所示形状,可有效防止被风刮倒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生活中,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在锅中隔水蒸菜,打开锅盖时,看见锅中的水在沸腾,但浮在水上的碗中的水没有沸腾,这是因为____.11、(2014•黄冈)“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____的范围,能形成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12、如图所示是某电压测力计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电源电压为7.5V

并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0

的规格是“400娄赂

15mA

”,起保护电路的作用;R

是一种新型电子元件,其阻值R

随压力F

变化的关系式是R=300鈭�0.4FG

是由灵敏电流表改装成的指针式测力显示器(

电阻忽略不计).

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

若要增大该测力计的量程,可以______R0

的阻值,也可以______电源电压.(

选填“增大”或“减少”)

13、如图所示,abcd

是四个装有等量、等温的水的相同容器,在容器中放入电阻丝RaRbRcRd

且Ra=Rc<Rb=Rd

如图所示,通电相同的时间后,四个容器水温最高的是______.14、夏天小华走在刚洒过水的大街上,感觉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水在______时吸热有致冷作用.

冬季在储菜窖中放几桶水,是利用水______(

填物态变化)

时______(

选填“吸热”/

“放热”)

.15、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____产生的,这声音通过____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16、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为10V,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读数为5V,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读数为3V,已知R1=3000Ω,则R2=____Ω.

17、水平面上叠放着AB

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

和F2

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

那么物体B

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

选填“向左”“向右”)

.18、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______P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

______PB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0、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判断对错)21、一斤棉花没有一斤铁块重.______(判断对错)22、“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24、穿浅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凉爽.______(

判断对错)

25、“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26、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27、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8、白炽电灯的灯丝断了,再搭上接入原电路继续使用,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29、某报讯:有一母亲突然病危;一家人急急忙忙驱车赶回老家,不料车冲下高速路,酿成两人当场身亡,另有4

人受伤的惨剧.

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给驾车司机们开车提一条建议.

并简要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30、(2015•宿迁)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中,小明将长方体木块(长、宽、高各不相同)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应使木块做____运动.

(二)在猜想了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明进行了相关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木块上放置。

砝码个数弹簧测力计。

示数F/N①平放木板02②平放木板12.8③平放木板上铺上棉布13.4④侧放木板02(1)分析序号____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2)分析序①②号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明发现自己的运动鞋底有较深的花纹,这种现象可用分析序号____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来解释.31、如图所示,变阻器R2

上标有“20娄赂1A

”的字样.

只闭合开关S1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中点时,电流表A1

示数为0.2A

灯泡L

的实际功率为0.8W

闭合开关S1S2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a

端时,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A1

示数为0.4A

此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电阻R1

的阻值是多少?灯泡L

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3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哪些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E必须是什么规格的?填入表格.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什么?33、小明发现自己家汽车照明大灯的灯泡内有两根灯丝;一根是功率较小的近光灯丝(

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较近的路面)

另一根是功率稍大的远光灯丝(

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较远的路面).

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近光灯丝正常发光;当控制手柄拔到“远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和远光灯丝同时正常发光.

该灯泡上标有“l2V60W/54W

”的字样,通过计算回答:

(1)

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通过近光灯丝的电流多大?

(2)

小明爸爸驾车在郊区道路上行驶;将控制手柄拨到并保持在“远光”位置5

分钟,这段时间内一个照明大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3)

说明这种灯泡内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并简述理由.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30分)34、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____;物理量名称:____.35、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往保温瓶中灌入大半瓶开水;塞上木塞,忽然听到“噗”的一声,木塞蹦了出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汽”从瓶中冒出来;而保温瓶中的开水剩下不多时,若瓶塞又不漏气,过了一段时间后,瓶塞会很难拔出.请你根据上述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注意:不能与举例雷同).举例:

问题1:木塞为什么会蹦出来?

简答1:保温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

问题2:瓶塞很难拔出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2: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使瓶内外压强差增大.

问题3:____?

简答3:____.

问题4:____?

简答4:____.36、一列由内燃机车牵引的运煤列车,一节车厢的质量是23t,每节车厢最大载货量是60t,每节车厢与铁轨总接触面积是0.01m2.整列列车在内燃机车牵引下,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5×104N.求:

(1)一节满载的车厢静止时;对水平铁轨的压强为多少pa?(g取10N/kg)

(2)内燃机车前进时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W?

(3)若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转化为电能,一节车厢的燃煤(满载)可发电多少J?(燃煤的热值q燃煤=2.9×107J/k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解:A

透过树丛的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垄脵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垄脷

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垄脹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解析】D

2、A【分析】解: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析】A

3、B【分析】解:两个用电器;当它们组成串联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

当它们并联时,因为并联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若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用电器,它们各自的电阻可能相等,由公式I=UR

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等.

若是两个不相同的用电器,它们各自的电阻可能不相等,由公式I=UR

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也不相等.

由此可知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不相等时;这两个用电器一定是并联.

故选B.

串联电路中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在解题时应根据欧姆定律认真分析.

解答此题要掌握好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还要知道用电器规格相同时,即使是并联,其电流也是相等的.【解析】B

4、B【分析】【分析】(1)(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个特点作图进行确定眼睛看到的情况;

(2)(2)物体在平面镜MM鈥�MM{{'}}中成像,该像又在平面镜NN鈥�NN{{'}}中成像。

物体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成像,像点又可以在第二个平面镜中成像,这个学生不容易理解。【解答】如图,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军舰在平面镜MM鈥�MM{{'}}中成像,像在AA处,军舰的像又在平面镜NN鈥�NN{{'}}中成像,像在BB处。

故选B。【解析】B

5、A【分析】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由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由于电磁铁磁性的增强;导致了磁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因为磁敏电阻(GMR)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由于磁敏电阻的增大,导致了其所在电路的电流变小.故灯泡变暗.

综上分析故选A.

【解析】【答案】根据滑片P的向左移动;明确电磁铁中电流的变化;然后根据电磁铁磁性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电磁铁磁性的变化;

通过题意明确磁敏电阻(GMR)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根据电磁铁磁性的变化来确定磁敏电阻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得到指示灯亮度变化.

6、A【分析】解:某同学对地面的压力:

F=G=480N

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2隆脕160cm2=320cm2=0.032m2

对地面的压强:

p=FS=480N0.032m2=1.5隆脕104Pa

故选A.

先求出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双脚站立,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每只脚接触面积的两倍,由压强公式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求压强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压强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双脚站立,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每只脚接触面积的两倍.【解析】A

7、C【分析】解:A

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乙电阻的阻值变化,当电压为0鈭�3V

之间时,乙的电阻大于甲的电阻,故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乙两端电压为2V

时,通过的电流为0.2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脪脪=UI=2V0.2A=5娄赂

当甲两端电压为3V

时,通过的电流为0.6A

此时的电阻为R脪脪=UI=3V0.6A=5娄赂

电阻水电压的变大而减小,故B不正确;

C、如图2

所示,甲和乙串联,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当电路电流为0.2A

时,由图象可知,U录脳=1VU脪脪=2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电源的电压U=U录脳+U脪脪=1V+2V=3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脳脺=UI=3V0.2A=15娄赂

故C正确;

D;如图3

所示;甲、乙并联,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当电源电压为2V

时,由图象可知,I录脳=0.4AI脪脪=0.2A

根据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干路电流I=I录脳+I脪脪=0.4A+0.2A=0.6A

故D不正确.

故选:C

(1)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

(2)

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

时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录脳

的阻值;

(3)

如图2

所示;甲和乙串联,由图象读出图象中,电路电流为0.2A

时甲和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根据电路的电压特点总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总阻值;

(4)

如图3

所示;甲和乙并联,电源电压为2V

时,由图象读出图象中甲和乙电阻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解析】C

8、D【分析】解:A

用放大镜看花时;花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B;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D;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析】D

9、B【分析】解:

A;北欧冬天多雪;屋顶设计成图甲所示的尖顶,雪在重力作用下会滑落,有利于清除积,故A正确;

B;房子设计成图乙所示的圆顶;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会把屋顶掀开,故B错误;

C;蒙古牧民使用轻便的材料盖成蒙古包;有利于拆迁和搬运,以便四处游牧,故C正确;

D;南极风大;我国南极泰山站建下面用柱子支撑,可以减小风的作用面积,减小对风的阻力,可有效防止被风刮倒,故D正确.

故选:B

(1)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比较屋顶上下的空气流动速度,比较屋顶上下受到的压强,再比较屋顶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本题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解析】B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1)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多.

(2)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其凝固点会降低;

(3)沸腾的条件有两个: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液体才能沸腾.【解析】【解答】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2)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降低,使水不易再结冰;

(3)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碗内的水也达到沸点.碗内的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锅中的水和碗内的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碗内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比热容大;降低;碗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11、略

【分析】【分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解答】解: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故答案为: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12、0~500;增大;减少【分析】解:

(1)

由图定值电阻R0R

串联;灵敏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电阻最小,R

随压力F

变化的关系式R=300鈭�0.4F

即:F=300鈭�R0.4

此时压力最大;

由R0

的规格是“400娄赂

15mA

”知电路中电流最大15mA=0.015A

此时:R脳脺=UI7.5V0.015A=500娄赂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得:R=R脳脺鈭�R0=500娄赂鈭�400娄赂=100娄赂

根据R

和F

的关系可知:最大压力即量程:

F=300鈭�R0.4=300鈭�1000.4=500N

(2)

要增大该测力计的量程,由F=300鈭�R0.4

知应减小R

值;即增大的R0

的阻值,即:更换R0

增大R0

的阻值;

也可以减小总电阻;从而减小R

值,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一定,所以可换电源,减小电源电压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0隆芦500

增大;减小.

(1)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的最大电阻;根据电阻R

和压力F

的关系得出测力计的量程;

(2)

由R

随压力F

变化的关系式;若要增大该测力计的量程,应从如何减小R

的电阻值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与计算,考查了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用好R

随压力F

变化的关系式.

本题很好的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是一道好题.【解析】0隆芦500

增大;减少13、c【分析】解:左图中,Ra

与Rb

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Q=I2Rt

可知,在U2R

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所以Qb>Qa

右图中,Rc

与Rd

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和焦耳定律公式的变形式Q=U2Rt

可知,在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小的产生的热量多.

所以Qc>Qd

左图中,通过Rb

的电流是:Ib=URa+Rb

所以Qb=I2Rbt=(URa+Rb)2Rbt

右图中,通过Rd

的电流是:Id=URd

所以Qd=I2Rdt=(URd)2Rdt

因为Rb=Rd

且通电时间相同,所以电流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由于Id>Ib

所以Qd>Qb

这样我们得出了这四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关系是:Qc>Qd>Qb>Qa

故答案为:c

水吸收热量升温,吸收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的越高.

所以判断哪个容器中的水温高其实就是判断哪个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多少,而水吸收的热量来自于电阻丝产生的.

所以本题要依据焦耳定律来求解.

从图上看,(a)(b)

串联在一个电路中,(c)(d)

并联在一个电路中,所以需要我们分开来讨论.

先比较(a)(b)

看哪个产生的热量多;再比较(c)(d)

看谁产生的热量多.

最后比较(c)(d)

就可以得出这四个的关系.

本题综合性比较强,不仅考查了焦耳定律、欧姆定律,还包括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做这类比较题时一定要用控制变量法去分析.【解析】c

14、蒸发;凝固;放热【分析】解:在刚洒过水的大街上;感觉到特别凉爽,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吸热,具有制冷作用;冬季在储菜窖中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发生凝固时放热,使菜窖中的温度不致太低;

故答案为:蒸发;凝固;放热.

(1)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解析】蒸发;凝固;放热15、略

【分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解析】【解答】解: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监考老师的耳朵;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16、略

【分析】

设电压表的电阻为R;

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

由题知,U2=U-5V=10V-5V=5V;

电路中的电流:

I=+

∴U2=IR2;

即:(+)×R2=5V;①

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

由题知,U1′=U-3V=10V-3V=7V;

电路中的电流:

I′=+

∴U1′=I′R1;

即:(+)×R1=7V;②

由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

R2=1800Ω.

故答案为:1800.

【解析】【答案】由题知两电阻串联,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当把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关于电压表内阻R和R2的方程U2=IR2=(+)×R2;

同理得出当把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关于电压表内阻R和R2的方程U1=IR1=(+)×R1;联立方程组求解.

17、略

【分析】解:A

相对于B

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

受到拉力F1

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

是10NA

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

受到B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

所以B

上表面受到A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

物体B

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

对B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

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

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

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

之和等于A

对B

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

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鈭�6N=4N

故答案为:4

向左.

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相对于地面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

的受力情况,求出B

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

本题把A

和B

两个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判断,是本题的关键.【解析】4N

向左18、=;<【分析】解:垄脵AB

两容器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两容器内液体质量相等,则液体重力相等;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体的重力之和;

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两容器底面积相同;

所以,根据p=FS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pB

垄脷

由图知;A

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B

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两容器内液体质量相等;

根据娄脩=mV

可知;A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B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由图可知;两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

根据p=娄脩脪潞gh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

故答案为:=<

垄脵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中液体的重力之和,据此判断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又知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利用p=FS

判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垄脷

首先利用密度公式判断两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大小;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结合图示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根据p=FS

和p=娄脩脪潞gh

结合图示,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

题目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解析】=<

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分析】解: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

“影”的形成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形成物体的“影子”;

(2)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如平面镜成像;湖光倒影等;

(3)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如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影”,如毕业合“影”.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20、√【分析】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21、×【分析】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因为铁和棉花都是一斤;所以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一样重.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铁和棉花都是1斤;单位和数据都相等,质量相等.

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解析】×22、√【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23、√【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24、√【分析】解:白颜色的物体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因此白颜色的物体对太阳光的吸收本领最弱,故穿浅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反射较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凉爽.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25、√【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

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

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隆脤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隆脤

26、×【分析】解:根据人类对宏观世界的探究结果可知;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地球的自传方向是自西向东;据此可直接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地球自转方向的了解,属基本的常识题,难度不大.【解析】×27、√【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四、简答题(共2题,共16分)28、答:白炽电灯的灯丝断了;再搭上接入原电路继续使用,此时灯丝会变短,导体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所以阻值减小,而电压不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大了.

原因是;据欧姆定律I=U不变,R减小,则I增大.【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电阻变短后阻值会减小;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的变化情况.

该题是考查欧姆定律及影响电阻的因素.【解析】答:白炽电灯的灯丝断了;再搭上接入原电路继续使用,此时灯丝会变短,导体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所以阻值减小,而电压不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大了.

原因是;据欧姆定律I=URU

不变,R

减小,则I

增大.29、答:严禁超速超载;超载时,车辆的惯性增大,当车辆超速超载时,车辆很难停下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建议:小心慢行;请勿超载;

理由:车具有惯性,刹车后会继续滑行;质量大,惯性大.【分析】

惯性是物质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它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在交通方面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解决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析】答:严禁超速超载;超载时,车辆的惯性增大,当车辆超速超载时,车辆很难停下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建议:小心慢行;请勿超载;

理由:车具有惯性,刹车后会继续滑行;质量大,惯性大.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30、略

【分析】【分析】(一)实验中要测量摩擦力;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

(二)(1)要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需使其它条件相同,接触面积不同;

(2)分析①②号两组数据的变量;得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花纹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数据,看哪两组数据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解析】【解答】解:(一)实验中;为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1)①④两组数据;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摩擦力相同,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2)①②号两组数据;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运动鞋底有较深的花纹;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滑动摩擦力.②③两组数据,压力和接触面积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一)匀速直线;(二)(1)①④;(2)压力;(3)②③.31、解:(1)只闭合开关S1;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P=UI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

UL===4V;

由I=可得;灯泡的电阻:

RL===20Ω;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IR2=0.2A×10Ω=2V;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源的电压U=UL+U2=4V+2V=6V;

(2)闭合开关S1、S2;将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即U=6V;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灯泡的电流IL===0.3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1的电流I1=I′-IL=0.4A-0.3A=0.1A;

R1===60Ω;

灯泡的额定功率P=UIL=6V×0.3A=1.8W.

答:此时电压表示数是6V,电阻R1的阻值是60Ω,灯泡L的额定功率是1.8W.【分析】

(1)

只闭合开关S1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

求出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

(2)

闭合开关S1S2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a

端时,灯泡与R1

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1

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R1

的阻值,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P=UI

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和、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解析】解:(1)

只闭合开关S1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P=UI

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

UL=PLI=0.8W0.2A=4V

由I=UR

可得;灯泡的电阻:

RL=ULI=4V0.2A=20娄赂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IR2=0.2A隆脕10娄赂=2V

隆脽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隆脿

电源的电压U=UL+U2=4V+2V=6V

(2)

闭合开关S1S2

将变阻器滑片P

移到a

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即U=6V

隆脽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隆脿

通过灯泡的电流IL=URL=6V20娄赂=0.3A

隆脽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隆脿

通过R1

的电流I1=I隆盲鈭�IL=0.4A鈭�0.3A=0.1A

R1=UI1=6V0.1A=60娄赂

灯泡的额定功率P=UIL=6V隆脕0.3A=1.8W

答:此时电压表示数是6V

电阻R1

的阻值是60娄赂

灯泡L

的额定功率是1.8W

.32、略

【分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然后分析答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要探究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应使其它条件相同,松紧程度不同.【解析】【解答】答:(1)为了验证猜想一;就要选用只有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可选用A;B、C这一组;

为了验证猜想二;就要选用只有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可选用A;D、F这一组;

为了验证猜想三,就应选用只有材料不同的琴弦,已有的只能选G、H,所以E的规格应与这两根相同,应是80cm、1.02mm2的;

(2)选用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