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衔接版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0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材料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钛合金是金属材料B.“C919”大飞机使用的氮化硅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C.“山东舰”航母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D.“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二氧化硅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金属性:Al>MgB.稳定性:HF>HClC.碱性:NaOH>Mg(OH)2D.酸性:HClO4>H2SO43、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molN2、3molH22molNH34molNH3NH3浓度(mol/L)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kJ吸收bkJ吸收ckJ体系压强p1p2p3反应物转化率a1a2a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1>c3B.a+b=92.4C.2p2<p3D.а1+а3=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B.利用镁粉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用少量碳粉在高温下还原生成D.将通入溶液中可置换出溴单质5、如图是最近研发的Ca–LiFePO4可充电电池的工作示意图,锂离子导体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反应为:xCa+2Li1-xFePO4+2xLi+xCa2++2LiFeP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室电解质LiPF6–LiAsF6为非水电解质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C.充电时,Li1-xFePO4/LiFePO4电极发生Li+脱嵌,放电时发生Li+嵌入D.充电时,左室中钙电极的质量增加4.0g,理论上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6、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反应xA(g)+yB(g)zH(g)达到平衡后,A、B、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和hmol。已知x+y=2z,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平衡不移动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B的体积分数减少D.amol/L<c(A)<2amol/L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烷烃的通式为随的增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和互为同系物C.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为D.分子式为和分子式为的烷烃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可能相同8、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C.乙的外电路中电子方向为Zn→CuD.两烧杯中锌片均被氧化,生成Zn2+9、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T2>T3B.正反应速率:v(a)>v(c)C.平衡常数:K(b)=K(d)D.在T2温度和1.0×104kPa下,反应在某时刻处于e点,则e点反应速率v(正)>v(逆)10、下图是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制氢的反应原理示意图。在光照下;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后,然后流向对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导体电极的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少C.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半导体电极D.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太阳能—化学能—电能11、已知储氢材料具有可逆吸放氢气的功能。在室温下,块状LaNi5合金与一定压力的氢气发生氢化反应:LaNi5(s)+3H2(g)⇌LaNi5H6(s)∆H<0;其产物也称为金属氢化物(简记为MH)。现有某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放电反应如下:NiOOH+MH⇌Ni(OH)2+M,其组成是以KOH为电解质,储氢合金MH与Ni(OH)2为电极材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为提高LaNi5合金的储氢能力,可采取加压降温的措施B.当上述电池放电时,其正极反应为H2O+e-+M=MH+OH-C.当上述电池充电时,其阴极反应为NiOOH+e-+H2O=Ni(OH)2+OH-D.上述电池充放电过程中,M的主要作用是担任储氢介质和参与电极反应12、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的方法是A.通入NaOH溶液B.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C.通入足量溴水中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13、两种气态烃A,B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烃中n(C):n(H)=2:5B.混合烃中一定不含有乙烯C.若混合烃为CH4、C4H4,则体积比为4:1D.若混合烃为CH4、C3H4,则体积比为3:714、80℃时,NO2(g)+SO2(g)SO3(g)+NO(g)。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体积相等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NO2和S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起始浓度甲乙丙c(NO2)/(mol·L-1)0.100.200.20c(SO2)/(mol·L-1)0.100.100.20

A.容器甲中的反应在前2min的平均速率v(SO2)=0.10mol·L-1·min-1B.达到平衡时,容器丙中正反应速率与容器甲相等C.温度升至9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反应的ΔH>0D.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mol·L-1NO2和0.20mol·L-1SO2,达到平衡时c(NO)与原平衡相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1)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__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

(2)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3min到9min,v(H2)=__mol•L﹣1•min﹣1

②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编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同时生成1molH2O

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16、①甲烷;②乙烷、③乙烯、④苯、⑤甲苯、⑥二甲苯、⑦乙醇、⑧乙酸、⑨葡萄糖;它们都是常见的重要化工原料。

(1)上述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分子式),等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2)上述物质中,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甲烷和苯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聚氯乙烯,简称PVC,这种材料如果用于食品包装,它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PVC由Cl—CH=CH2在一定条件下聚合而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苯、甲苯、二甲苯是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二甲苯的结构有______种,其中一种被称为“PX”,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P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6)写出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人们与病毒隔离的重要屏障。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面罩分为三层(如图),第二层熔喷布是关键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

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带由涤纶线和少量氨纶线针织而成,其中涤纶属于______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聚丙烯由小分子(单体)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该单体的名称是_______,聚丙烯属于_______(填“塑料”或“陶瓷”)。

(3)熔喷布可以阻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原因是熔喷布内部孔径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大部分飞沫直径。

(4)废弃医用口罩中大部分材质难降解,且可能带有病毒,分类回收后应采用_______(填“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18、(1)①写出纯碱的化学式:___。

②写出乙烯的结构简式:___。

③CH3CH(CH3)CH3的名称为:___。

(2)写出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19、用AZX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________。

(2)阳离子AXn+共有x个中子,则电子数=_________。

(3)AX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ngAX2−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20、在由铜锌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是稀硫酸)中;有位同学在铜电极收集到了12g的气体:

(1)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正极: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

(2)铜电极产生12g气体的过程中有___________g的锌溶解。

(3)铜电极产生12g气体的过程中有___________mol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1、“长征七号”使用的燃料、材料、涂层等,都彰显出化学科学的巨大贡献。_______A.正确B.错误22、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_______)A.正确B.错误23、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____A.正确B.错误24、1molCH4与1mol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CH3Cl气体。(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3题,共30分)25、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Ⅰ)

2NO2+Na2CO3═NaNO2+NaNO3+CO2(Ⅱ)

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1.9B.1.8C.1.6D.1.3

(2)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NOx中的x值为___________。26、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ΔH=+48kJ·mol-1,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K和343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1)343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_%。平衡常数K343K=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2)比较a、b处反应速率大小:va______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k逆x,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a处的________(保留1位小数)。27、农村推广使用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有利于环境保护。已知:通常状况下;1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890kJ热量。该状况下,燃烧160g甲烷。试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

(2)放出的热量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A.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及它们的合金;因此钛合金是金属材料,A正确;

B.氮化硅属于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陶瓷,B错误;

C.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太阳能电池板材料是硅单质;D错误;

答案选A。2、A【分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

详解:A.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Al<Mg,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F>HCl,B正确;

C.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Mg(OH)2;C正确;

D.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ClO4>H2SO4,D正确。答案选A。3、B【分析】【分析】

恒温恒容状态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者等效;本题中,甲乙两组投料,换算成只投N2和H2;乙组换算值与甲组原始值对应相同,所以甲乙两组投料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等效;

平衡等效,同种物质在两个平衡中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对应相等,如果还是恒温恒容,则同种物质c值、n值、m值均对应相等,反应体系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容器压强相等;故此本题中c1=c2,p1=p2;

对于丙组投料,相当于在乙组投料的基础上,再向恒温恒容容器内加入等量的NH3;那么,丙组容器内,反应起始压强是乙组2倍,反应物浓度是乙组2倍,其效果相当于乙组投料之后,容器容积压缩至原容积一半后的反应起始状态,故丙组投料达到的平衡状态也相当于是乙组投料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容积压缩一半后再次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详解】

A.乙组投料达到平衡时NH3浓度是c2,则n(NH3)=c2V,若此时压缩容器容积至原有一半,根据反应特征,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新平衡中NH3的物质的量上升,其数值要大于故新平衡中NH3的浓度即c’>2c2;根据分析,丙组投料所达平衡与此新平衡等效,所以有c3=c’,又由分析得到的c1=c2,最终推得2c13;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B.将甲组初始投料看作状态A,乙组初始投料看做状态B,将两组反应均可达到的那个等效的平衡状态看做状态C;则由状态A转化到状态B其∆H=-92.4kJ/mol,由状态A转化到状态C其∆H1=-akJ/mol,由状态B转化到状态C其∆H2=+bkJ/mol,那么由状态C转化到状态B其∆H2’=-bkJ/mol;根据盖斯定律,由状态A经状态C再转化到状态B,与由状态A直接转化到状态B,正好属于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始末状态有关,反应始末状态不变,则反应热相同,所以推得a+b=92.4;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推理思路同选项A,乙组投料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是p2,则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若此时压缩容器容积至原容积一半,新平衡会向着生成NH3方向移动,新平衡中且新平衡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推得而根据分析我们可知,丙组投料反应所达平衡与此新平衡等效,故有所以推得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D.题目中并未给出乙组投料达到平衡时的具体数值,所以其NH3的转化率a2具体大小无从确定,根据平衡关系分析可知,a3数值比a2更小,但a2+a3数值是大于1还是小于1依然无法确定;故此选项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B。

【点睛】

本题原型出自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4题,该题是一道不定项选择,内容与本题差异只在D选项,原题D选项内容是“D.a1+a3<1”。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分析一下,这个选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该选项解析如下:

先利用表中数据;分别建立甲乙两组投料的三段式:

根据分析,甲组投料反应平衡与乙组投料反应平衡等效,故各物质n值对应相等,则根据N2物质的量关系有1-a1=a2,推得a1+a2=1;丙组投料反应所达平衡与乙组投料所达平衡加压后新平衡等效,根据前几个各项选项的分析,丙组投料达到平衡后,NH3的转化率更低,a32,所以a1+a3<1。4、D【分析】【详解】

A项、Li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故A错误;

B项;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

C项、高温下,C与SiO2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故C错误;

D项;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溴;故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由总反应式可知,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Ca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a-2e-=Ca2+,Li1-xFePO4被还原,为原电池正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e-=LiFePO4;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阳极反应和原电池正极相反,阴极反应和原电池负极相反。

【详解】

A.Ca非常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左室电解质LiPF6–LiAsF6为非水电解质;故A正确;

B.放电时,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Ca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a-2e-=Ca2+;故B错误;

C.放电时Li1-xFePO4/LiFePO4为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e-=LiFePO4,充电时,Li1-xFePO4/LiFePO4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和原电池正极相反,即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所以充电时,Li1-xFePO4/LiFePO4电极发生Li+脱嵌,放电时发生Li+嵌入;故C正确;

D.充电时,左室中钙电极的质量增加4.0g,左室溶液中有0.1molCa2+得电子生成Ca;转移0.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6、C【分析】【详解】

A.已知x+y=2z;证明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故A错误;

B.混合气体密度等于混合气体质量除以体积;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体积不变,质量增大,混合气体密度增大,故B错误;

C.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平衡正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故C正确;

D.若保持温度不变,将三者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不考虑平衡移动,A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但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所以A的物质的量小于原来的2倍,即A的物质的量应为amol<2amol;不知道体积,无法确定浓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BD【分析】【详解】

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增大,故A错误;

B.和的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原子团;二者互为同系物,故B正确;

C.为丙烷的球棍模型,丙烷的比例模型为:故C错误;

D.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有3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的一氯代物也只有1种;故D正确;

故选BD。8、CD【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甲中发生化学反应为Zn+H2SO4=ZnSO4+H2↑,乙中发生原电池反应,Zn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Cu为正极,正极反应为2H++2e-=H2↑,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乙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Cu2+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产生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以此来解答。

【详解】

A.甲中发生化学反应;乙中铜片是正极,故A错误;

B.甲中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乙的外电路中电子方向Zn→Cu;故C正确;

D.两者反应的原理是相同的,锌均被氧化,生成Zn2+;故D正确。

答案选CD。9、CD【分析】【详解】

A.反应CO(g)+2H2(g)CH3OH(g)△H<0是放热反应,压强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T3>T2>T1;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由A可知T3>T2>T1,则v(a)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b、d两点温度相同,K(b)=K(d);故C正确;

D.T2曲线上b点代表平衡状态,e点要想达到平衡状态b点,CO的平衡转化率要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e点反应速率v(正)>v(逆);故D正确;

故选CD。10、AC【分析】【分析】

图示分析可知:在对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则半导体电极是负极,半导体电极的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电解质里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整个过程构成原电池,据此回答。

【详解】

A.图示分析可知半导体电极的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故A正确;

B.半导体光电化学电池光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但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不知,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即对电极移动;阴离子移向半导体电极,故C正确;

D.过程分析可知;该装置是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故选:AC。11、BC【分析】【分析】

根据电池放电反应NiOOH+MH⇌Ni(OH)2+M放电为原电池;充电为电解,放电时N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MH为负极材料,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充电时正极与阳极相连,以此来解答。

【详解】

A.根据反应LaNi5(s)+3H2(g)⇌LaNi5H6(s)∆H<0,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即向生成LaNi5H6的方向移动,则为提高LaNi5合金的储氢能力;可采取加压降温的措施,故A正确;

B.根据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放电反应:NiOOH+MH⇌Ni(OH)2+M,电池放电时,正极上Ni元素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故B错误;

C.充电时正极与阳极相连,结合B项分析,充电时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i(OH)2+OH--e-=NiOOH+H2O,阴极反应为:M+H2O+e-=MH+OH-故C错误;

D.根据电池反应NiOOH+MH⇌Ni(OH)2+M;放电时MH放出氢气,充电时M吸收氢气,并参与电极反应,则M的主要作用是担任储氢介质和参与电极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C。12、BC【分析】【分析】

【详解】

A.乙烯和甲烷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A不符合;

B.乙烯含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使之褪色,而甲烷不反应,B符合;

C.乙烯含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之褪色,而甲烷不反应,C符合;

D.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可与H2反应;但现象不明显;难以用于鉴别,D不符合;

答案选BC。13、AC【分析】【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当n(混)=2mol时,n(H2O)=4mol,n(CO2)=3.2mol,则平均组成为C1.6H4。

【详解】

A.混合烃中n(C):n(H)=3.2mol:8mol=2:5;A正确;

B.当n(混)=2mol时,n(H2O)=4mol,n(CO2)=3.2mol,则混合烃的平均组成为C1.6H4;则混合烃中必含有碳原子数大于1.6,氢原子数为4的有机物,其可能为乙烯,B不正确;

C.若混合烃为CH4、C4H4,体积比为4:1时,平均所含碳原子数为=1.6,平均所含氢原子数为4,符合平均组成C1.6H4;,C正确;

D.若混合烃为CH4、C3H4,体积比为3:7,平均所含碳原子数为=2.4;不符合平均组成关系,D不正确;

故选AC。14、CD【分析】【分析】

根据来计算平均反应速率;该反应是不受压强影响的平衡;结合本题情况反应速率主要受浓度影响;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与1.56做比较,升高温度,若K增大,即为吸热反应;若K减小,即为放热反应;根据三段式计算两情况下NO的平衡浓度,并做比较。

【详解】

A.2min内容器甲中SO2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NO2的物质的量,2min内SO2的平均速率故A错误;

B.反应NO2(g)+SO2(g)SO3(g)+NO(g)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则容器甲和丙互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相等,因为丙中各组分浓度为甲的2倍,则容器丙中的反应速率较大,故B错误;

C.80℃时,以甲容器计算平衡常数为1,温度升至9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1,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故C正确;

D.原容器乙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xmol∙L-1;

解得

当容器乙中若起始时改充0.10mol·L-1NO2和0.20mol·L-1SO2,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ymol∙L-1;

因此达到平衡时c(NO)与原平衡相同,故D正确;

答案选C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电解水;高温以及天然气的使用都会消耗能源;不符合低碳要求,使用太阳能可减小低碳,故答案为:C;

(2)①v(CO2)===0.417mol/(L•min),则v(H2)=3v(CO2)=3×0.417mol/L•min=0.125mol/(L•min)﹣1;

故答案为:0.125;

②A.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时;两者的浓度没有保持不变,故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都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H2,同时生成1molH2O;故C不符合题意;

D.CO2的体积分数在反应过程中是个变量;当其保持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解析】①.C②.0.125③.D16、略

【分析】【详解】

(1)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⑧乙酸C2H4O2,最简式为CH2O,⑨葡萄糖C6H12O6,最简式为CH2O,它们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等质量的这两种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2)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或苯环的烃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③乙烯、④苯、⑤甲苯、⑥二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

(3)甲烷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苯能够与液溴在催化剂铁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4)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反应,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反应为

(5)二甲苯为苯环上两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两甲基处于邻间对位三种情况,分别为分别用1、2、3标出三种二甲苯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它们的一氯取代物就有几种,甲基上的氢只有一种,对邻间位三种情况它们的一氯取代物分别为1+1=2、2+1=3、3+1=4,“PX”,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所以“PX”的结构简式是

(6)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解析】①.CH4②.C2H4O2和C6H12O6③.③④⑤⑥④.光照⑤.催化剂⑥.⑦.3⑧.⑨.2CH3CH2OH+O22CH3CHO+2H2O17、略

【分析】【详解】

(1)口罩带由涤纶线和少量氨纶线针织而成;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2)聚丙烯由小分子(单体)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丙烯结构简式是CH2=CH-CH3;该单体的名称是丙烯;聚丙烯属于塑料;

(3)熔喷布可以阻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原因是熔喷布内部孔径小于大部分飞沫直径;

(4)废弃医用口罩中大部分材质难降解,且可能带有病毒,分类回收后应采用焚烧方法处理。【解析】(1)合成纤维。

(2)丙烯塑料。

(3)小于。

(4)焚烧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①碳酸钠的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②乙烯属于不饱和烯烃,分子式为C2H4,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

③CH3CH(CH3)CH3属于烷烃;主碳链为3个碳,甲基在2号碳上,为2-甲基丙烷或为异丁烷;

(2)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解析】Na2CO3CH2=CH22-甲基丙烷或为异丁烷C+2H2SO4(浓)CO2↑+2SO2↑+2H2O19、略

【分析】【分析】

(1)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计算;

(2)阳离子AXn+共有x个中子,则AX原子含有A-x个质子,AX原子失去n个电子生成阳离子AXn+;据此分析计算;

(3)AX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AX2−核内有x-2个质子,结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以及n=分析解答。

【详解】

(1)中性原子AZX的质量数=A;质子数=Z,则中子数N=A-Z,故答案为A-Z;

(2)阳离子AXn+共有x个中子,则AX原子含有A-x个质子,AX原子失去n个电子生成阳离子AXn+,则AXn+电子数=A-x-n;故答案为A-x-n;

(3)AX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AX2−核内有x-2个质子,含有A-(x-2)=(A-x+2)个中子,ngAX2−的物质的量==mol,因此ngAX2−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故答案为mol。【解析】A-ZA-x-n(A-x+2)n/Amol20、略

【分析】【详解】

(1)在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金属铜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2)根据铜电极上的反应:2H++2e-=H2↑,产生2g气体的过程中有2mol的电子转移,所以产生12g气体的过程中有12mol电子转移,据Zn-2e-=Zn2+,则消耗金属锌的质量是:65g/mol×6mol=390g;(3)根据铜电极上的反应:2H++2e-=H2↑,产生2g气体的过程中有2mol的电子转移,所以产生12g气体的过程中有12mol电子转移。【解析】39012四、判断题(共4题,共12分)21、A【分析】【详解】

“长征七号”使用的燃料、材料、涂层等,更加轻质化、环保无污染等,都彰显出化学科学的巨大贡献,故正确。22、B【分析】【详解】

食用油和汽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可依据两者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题干说法错误。23、A【分析】【详解】

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故对;24、B【分析】【分析】

【详解】

甲烷和氯气反应,除了生成一氯甲烷,还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故1mol甲烷和1mol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分子小于1mol,故错误。五、计算题(共3题,共30分)25、略

【分析】【分析】

由方程式可知,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则n(NO2)≥n(NO);由方程式可知,NOx的物质的量是CO2的2倍;由此分析。

【详解】

(1)由方程式NO+NO2+Na2CO3═2NaNO2+CO2(Ⅰ)、2NO2+Na2CO3═NaNO2+NaNO3+CO2(Ⅱ)可知,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则n(NO2)≥n(NO),NO含量越少,x值越小,而n(NO2)=n(NO),x值最小,x最小==1.5;故x不可能为1.3,答案选D;

(2)由方程式NO+NO2+Na2CO3=2NaNO2+CO2(Ⅰ)、2NO2+Na2CO3=NaNO2+NaNO3+CO2(Ⅱ)可知,NOx的物质的量是CO2的2倍,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