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2D/20/wKhkGWeYTbiAY5BHAAGxOsLxpyw716.jpg)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2D/20/wKhkGWeYTbiAY5BHAAGxOsLxpyw7162.jpg)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2D/20/wKhkGWeYTbiAY5BHAAGxOsLxpyw7163.jpg)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2D/20/wKhkGWeYTbiAY5BHAAGxOsLxpyw7164.jpg)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2D/20/wKhkGWeYTbiAY5BHAAGxOsLxpyw7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自然种群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3个基本特征。下列现象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000只藤壶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为雌性的5倍C.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D.65岁及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处于老龄化社会2、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不可能是()A.先呈J型增长再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保存稳定C.迅速消亡D.先呈S型增长再呈J型增长3、某种群下一年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年的种群数量(Nt)之间的关系如图,其中虚线e代表Nt+1/Nt=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fB.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种群数量为c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D.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数量将减少4、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B.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D.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5、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一般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退耕后的农田上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C.若第二年就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提前D.退耕还林后,该地区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d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7、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8、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C.样品2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D.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9、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乙曲线)。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0、下列关于草原生物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呈针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C.伞形树冠状乔木是稀树干草原典型的植物类型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不利于生存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种间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种间竞争现象明显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使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好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生物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生存和繁衍,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以“量”取胜,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以“质”立足,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又点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对策的有害生物由于没有X点,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B.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C.在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不可能为负值D.K对策生物的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13、图1、2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①的变化B.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C.渔业捕捞后该种群的数量要维持在图1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有害动物防治就是使其种群数量发生图2的②到③的变化直至为0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5、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_______。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油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7、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8、草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植物的种类_________,群落结构相对_________,生活在这里的植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这些植物往往叶片__________________,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抵抗干旱;动物大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10分)19、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0、某科研团队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牛的各项数据及9年研究期末草场的条件变化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放牧强度轻度(头/8.5公顷)中度(头/6.1公顷)强度(头/3.6公顷)生长季节末的牛的平均现存量(千克/公顷)360451726生长季节末每头牛的均重(千克)455428414牛仔断乳期的均重(千克)173165160食料利用,生长季节所食地表植被百分比37%46%63%9年研究期末草场条件(“减少种”植物的相对多度)改善未变恶化(1)该草场___________(填:存在、不存在)垂直结构,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有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表分析可知轻度放牧条件下牛可食植物“减少种”得到改善,从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角度分析一个草场的放牧强度________(填“是”或“不是”)越低越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度放牧有利于草场条件的改善,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增益和环境的角度分析过度放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_的过程。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表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其中A为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____特性进行诱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
(4)研究种群的_____________,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22、下图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____对策生物;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____对策生物。
(2)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____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___)
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
(3)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
(4)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23、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_______(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水华发生。
(2)请据材料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
(4)夏季湖泊中“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自然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详解】
A;岩石表面每平方米有2000只藤壶属于种群密度;A正确;
B;某水域雄性盐生钩虾为雌性的5倍属于性别比例;B正确;
C;植物种子以母株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错误;
D;65岁及以上的人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意味处于老龄化社会属于年龄结构;D正确。
故选C。2、D【分析】【分析】
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可能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
【详解】
ACD;若新物种适应当地环境;初期由于空间、食物充足可能呈现J型增长,后期受环境制约,表现为S型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保存稳定,A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可能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迅速走向消亡,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3、A【分析】【分析】
由题意知:种群数量为a-c时;Nt+l:Nt大于1,种群数量上升,种群数量在c-d时,Nt+l:Nt小于1,种群数量降低。
【详解】
A;由图示可知;f为该种群的最大数量,但不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
B、选项中的“增长”是指增长速率,由图示可知,种群数量为b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正确;
C;种群数量为c时;Nt+1:Nt=1,种群数量基本稳定,C正确;
D;种群数量为d时;Nt+1:Nt的值小于1,种群数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睛】4、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草鱼摄入的能量;c表示草鱼同化的能量,f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粪便,i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
【详解】
A;c表示草鱼的同化量;该能量一部分是生产者传递给的,一部分时饲料中有机物的输入,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A正确;
B;h表示草鱼的粪便量;不属于草鱼的同化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
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D;h是草鱼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错误。
故选D。5、A【分析】【分析】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是一种优势取代,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A错误;
B;退耕后的农田上保存有土壤;可能有植物的种子,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
C;若第二年就人工种植乔木;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可能不会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阶段,使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提前,C正确;
D;退耕还林后;该地区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群落结构更加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A:B:C【分析】【分析】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其特点是种群数量会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详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改变,A正确;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正确;
C;24.8℃条件下第5d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ABC。
【点睛】7、A:B: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详解】
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CD。8、C:D【分析】【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
【详解】
A;污水进入河流后;近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被大量消耗;远离污染源的水域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的数量下降,因而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因此比较水中溶解氧可得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错误;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和P浓度增加;B错误;
C;样品2中藻类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然而需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大量减少,C正确;
D;样品3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物质种类和浓度与甲地水样中的相差不大;说明题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D。
【点睛】9、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表示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捕鱼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点之后、e点之前;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该维持在K/2,因为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A错误;
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达到K值,e点后增长速率为0,B正确;
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c点之前种群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慢,故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即种群数量越少越好,C正确;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错误。
故选BC。10、A:B:D【分析】【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主要植物为草本植物,主要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性,两栖类和水生动物少见。
【详解】
A;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A错误;
B;草原上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错误;
C;稀树干草原上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C正确;
D;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飞翔能力;但善于奔跑,有利于生存,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各类型的特点。11、B:C【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根据起点不同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
A、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种间竞争现象,A错误;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现象,B正确;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此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来越妤,C正确;
D、群落演替的原因包括群落内部、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等,D错误。
故选BC。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X点),K对策生物有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结合题干信息“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进行答题。
【详解】
A、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在种群数量低时可迅速回升,没有X点,因此该类生物难以彻底清除,A正确;
B;K对策生物生殖率低;根据题干信息,K对策动物有一个绝灭点(X),其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从而导致物种灭绝,B正确;
C;当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可能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进而灭绝,所以增长率可以为负值,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说明稳定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BD。13、A:D【分析】【分析】
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形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形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
B;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正确;
C;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位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5、略
【解析】①.次生演替②.土壤条件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8、略
【分析】【详解】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或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草原上的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者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能抵抗干旱;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解析】①.半干旱②.较少③.简单④.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⑤.狭窄⑥.茸毛或者蜡质层⑦.挖洞或者快速奔跑四、实验题(共1题,共10分)19、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4途径是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PEP在叶肉细胞中与HCO3-结合,先把CO2固定成草酰乙酸,再转化为苹果酸,重新释放CO2后进入卡尔文循环。
【详解】
(1)群落水平研究的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故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种间关系)。
(2)图中物质A为C3,C3的还原需要能量,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中储存着活跃的化学能,二者均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结合题干“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说明C4循环中PEP羧化酶与CO2的亲和力高于C3循环中的Rubisco,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轮叶黑藻能适应水中低浓度CO2的环境;提高其光合强度,利于其生长。
(3)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腔内的H+比叶绿体基质的要多;故其pH值相较叶绿体基质要低(泵出为顺浓度梯度,从而将质子势能转化为ATP中的能量);图中苹果酸分解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还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故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有光照、CO2等,从表格中“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其他无关变量保持一致且适宜,故实验需要保证正常的CO2原料供应,即材料准备中应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NaHCO3(分解释放CO2;维持玻璃瓶中二氧化碳浓度稳定)溶液的玻璃瓶;
②“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体现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故该操作的目的为设置对照实验(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③甲到丙瓶中的黑藻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黑藻向外释放氧气,故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净光合速率;
④⑤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到丙瓶,灯距逐渐增大,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氧气释放速率随之下降,故实验结论为: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可以推测,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解析】(1)群落。
(2)NADPH和ATP自然选择使轮叶黑藻能适应水中低浓度CO2的环境;提高其光合强度。
(3)高于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4)NaHCO3##碳酸氢钠设置对照实验净光合速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五、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0、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
(1)生物群落的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该草场属于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所有的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功能,该草场生态系统也不例外,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相对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从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分析一个草场的放牧强度应该不是越低越好。因为一个草场的放牧强度过低;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无法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部分。
(3)轻度放牧体现了牲畜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结合信息传递的功能分析,轻度放牧有利于草场条件的改善的原因是放牧过程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放牧强度过大时;除了过度啃食牧草外,还会因为过度踩踏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牧草的生长。土壤板结造成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牧草根的有氧呼吸减弱,吸收无机盐离子减少。同时,氧气含量降低,土壤中分解者分解作用减弱,无法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盐,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此可知,从增益和环境的角度分析过度放牧表现为增益不明显,但环境遭受破坏。
【点睛】
熟知群落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所学知识联系题目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也是本题的考查点。【解析】存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较弱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场组分较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是一个草场的放牧强度过低,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无法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增益不明显,但环境遭受破坏21、略
【分析】分析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弃耕的农田→杂草丛生→灌木丛生→茂密的乔木林。分析图乙的曲线图可知,A种群数量先增先减,B种群数量后增后减,且A的种群数量大于B,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详解】
(1)群落的演替过程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从曲线可知;A种群数量先增先减,B种群数量后增后减,且A的种群数量大于B,可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3)由于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诱虫器诱捕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点,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4)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种间关系、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解析】替代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捕食被捕食者A的数量先增加、先减少且多于B取样器取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担保人协议书
- 软件开发和测试技术作业指导书
- 策划推广服务合同
-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作业指导书
- XXX高校报告厅项目会议播音系统设计方案
- 农业产业化环境保护方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口算训练 打印版
- 2025年益阳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保过版
- 2025年贵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疼痛管理服务合同(2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减肥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内蒙古公务员省直行测、行政执法、省考行测考试真题(5套)
- 2025年安徽马鞍山市两山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泳池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2篇)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分析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化学鲁科版必修一期末复习98页PPT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PPT课件
- 陈启申的ERP概念与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