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2012·衢州)现有四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另一组为二氧化碳。其分组依据是()A.是否为气体B.是否为单质C.是否为有机物D.是否具有可燃性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3、下列观点属于进化论的是()

①生物是神创造的。

②地球上的生物是同时出现的。

③生物不是神创造的。

④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

⑤各种生物之间无任何亲缘关系。

⑥各种生物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②③⑤4、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稀释浓硫酸。

​5、我们经常吃的“大梁骨”其实是动物的脊柱,其上的连结属于()A.关节B.不活动的连结C.半活动的连结D.以上都不是6、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主要运输系统,在人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B.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C.红细胞的功能只是携带与运输氧D.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若用如图所示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____,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与周围的其他金属粒都在____,此理论被____现象所证实,这里运用的是主要一种思维方法____(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

9、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____。10、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一般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主要由____等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____等组成;第三道防线由____组成。11、2015年5月21日至2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湖南举行,邵阳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填序号).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生活中用铁锅做饮具,主要利用铁的____性;防止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有____.

(3)有X;Y、Z三种金属;它们具有如下性质:

①X、Z均不与稀盐酸反应②Y+2HCl=YCl2+H2↑③X+Z(NO3)2=X(NO3)2+Z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12、兰州市中山桥南侧的“将军柱”(铸造材质主要是铁);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它与中山桥一起组成了“兰州铁路”一景,近日“将军柱”商标获得国家批准.

(1)“将军柱”表面已出现较多锈迹,其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中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请你再写出一条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或途径:____.

13、小龙背着质量为25kg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着走廊水平走了5m到达实验室.每层楼高3m,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____J.若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小龙总共做功4500J,则小龙自身体重____kg.(g=10N/kg)14、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涂在保温瓶内夹层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做普通干电池负极的材料是____;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是____.15、如图所示为小沈所用的“iPad”的充电器,参数标有“5V2.5A”,表示充电电压是5V,最大输出电流2.5A,电板充满电所储存的电能是1.35×105J.充电时的能量转换是电能转化为____(选填“化学”或“内”)能.若“iPad”充电时以最大输出电流充电,要将空电板充满电需要____h.小沈觉得充电时间太长了,他想为什么苹果公司在设计时不把最大输出电流提高呢?这样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于是他请教了物理徐老师,徐老师告诉了他一个信息,影响锂电池寿命的最大杀手是电板发热,小沈恍然大悟,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6、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题,共6分)17、(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BC方向拉杠杆,使杠杆平衡,如图1所示.请画出:①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拉力F的示意图;②F的力臂.

(2)如图2所示;开关闭合.①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②用箭头标出图中磁感线的方向.

18、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2N的拉力,把重为5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请画出拉力的示意图和物体重力对支点O的力臂。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4分)19、(2015•绍兴)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猜想验证方案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将褪色后的溶液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分析】根据分组后三种气体与另一种气体的区别考虑。

【解答】

A;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都是气体;故A错。

B;一氧化碳和甲烷是化合物;氢气是单质,故B错。

C;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无机物、甲烷属于有机物;故C错。

D;一氧化碳、氢气、甲烷都能够燃烧;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所以选D。2、D【分析】【分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保护环境,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

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

C;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森林资源;增加了森林的砍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D.3、A【分析】【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生物进化论最早是。

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

【解答】生物是神创造的这是神创论;故①不符合题意;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地球上的生物不是同时出现的,故②不符合题意;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神创造的,故③符合题意;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故④符合题意;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故⑤不符合题意;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生物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故⑥符合题意;

故选:A4、D【分析】【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5、C【分析】【分析】骨连接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脊椎属于半活动的连结.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骨连接的三种形式,脊椎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或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结,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如膝关节、肘关节,下肢的等.有的是半活动的,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即脊椎骨之间的连接属于半活动的连结.

故选:C.6、B【分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解答】A;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因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故A错误;

B;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以及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流动的血液;故B正确;

C;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故C错误;

D;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7、C【分析】【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下降天体运动谱线红移类比法【分析】【分析】宇宙大爆炸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解答】解: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红移说明宇宙的星体之间在互相远离,据此逆向推断,宇宙中的物质在若干年前应该是聚合在一起的,是一次特殊事件使得原始的物质团向外扩散(即大爆炸).这运用的主要是类比法.9、观察和实验【分析】【分析】我们如果想知道一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它在什么状况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

【解答】根据上文中的描述;对照题目: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应该是观察和实验。

故答案为:观察和实验。10、皮肤、黏膜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分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起了重要的防护作用;逐一分析解答。

【解答】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淋巴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皮肤、黏膜;吞噬细胞;淋巴细胞11、A导热洗净擦干Y>X>Z【分析】【解答】(1)A;赤铁矿的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氧化物,B、菱铁矿的成分是碳酸亚铁,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C辉铜矿的成分是硫化亚铜,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填:A;

(2)用铁锅做饮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防止铁锅生锈,可以将铁锅洗净擦干,不与水接触,故填:导热,洗净擦干;

(3)①X、Z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X、Z在氢的后面,②Y+2HCl=YCl2+H2↑,说明Y在氢的前面,③X+Z(NO3)2=X(NO3)2+Z;说明X在Z的前面,故活动性顺序为:Y>X>Z,故填:Y>X>Z.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铁的性质以及防锈的方法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12、水和氧气Fe2O3+3H2SO4=Fe2(SO4)3+3H2O防止生锈【分析】【解答】(1)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水和氧气,Fe2O3+3H2SO4=Fe2(SO4)3+3H2O;

(2)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的方法;故填:防止生锈.

【分析】根据已有的铁的锈蚀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3、150050【分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G=mg=25kg×10N/kg=250N;

一层楼高3m;一楼到三楼是两层楼高,s=3m×2=6m;

因为小龙背着实验器材的力竖直向上;所以水平方向上没有对实验器材做功;

对实验器材做功:

W=Gh=250N×6m=1500J.

(2)小龙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W′=W总﹣W=4500J﹣1500J=3000J;

由W=Gh得;小龙的重力:

G小龙===500N.

则m===50kg.

故答案为:1500;50.

【分析】(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先判断是否做功,若做功,利用W=Gh计算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

(2)整个过程中小龙做的总功减去小龙对实验器材做的功为小龙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利用W=Gh求解小龙自身体重即可.14、AgZnHg【分析】【解答】(1)因为镀银可保护真空层;另外银可反射热辐射,使热量不易散失,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故答案为Ag;

(2)锌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失电子,适合做负极.另外大家都见过干电池,负极材料是锌筒,故答案为Zn;

(3)体温计中用的是水银;因为水银的热膨胀现象明显,测出的数据比较准确,水银即为汞,故答案为Hg.

【分析】金属的用途很广泛,要对金属的用途有常识性的了解;要对常见金属的元素符号熟练掌握.15、化学3由于具有电流热效应,充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电池产生的热越多,容易损坏电板【分析】【解答】解:(1)充电时;消耗电能,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电池中储存,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由W=UIt得;将空电板充满电需要的时间:

t===10800s=3h;

(3)由于电流热效应;充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电池产生的热越多,容易损坏电板,所以充电时不能提高最大输出电流.

故答案为:化学;3;由于具有电流热效应;充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电池产生的热越多,容易损坏电板.

【分析】(1)电功的实质就是能量间的转化;要根据物体产生的能量性质分析能量转化的方向;

(2)知道电板充满电所储存的电能和最大输出电流;根据W=UIt求出将空电板充满电需要的时间;

(3)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6、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四、其他(共2题,共6分)17、解:(1)用弹簧测力计沿BC方向拉杠杆;为使杠杆平衡,则拉力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