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②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

洞穴B.

干栏式房屋C.

搭上草棚的水井D.

半地穴式房屋3、假如你回到春秋时期,你无法看到的情景是()A.可以在中原地区用空首布购买到漆器B.去秦国参观学习最先进的水利工程设施--都江堰C.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大夫,而是设置县、郡D.一些贵族和奴隶主拥有大量私田,转化为地主4、“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史书对哪一时期改革成果的肯定()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5、澶渊之盟是我国哪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A.北宋与金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金6、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8、商朝的建立者是()A.汤B.启C.盘庚D.禹9、看如图中的跪者正向汉武帝告别。此后,他就踏上了西行的漫漫征程。“他”是()A.霍去病B.蒙恬C.张骞D.班超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加以管理。1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改国号为______。12、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______》,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有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代表作是《______》。13、【题文】张择端的《天工开物》描绘了北宋的城市社会生活。14、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____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____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15、为加强中央集权,唐政府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北宋初期则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通过削弱______,设立多重机构,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16、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______时期______国人。17、I、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____是唐朝时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学习的使团。(2)____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贞观初年,____为求取佛经,毅然前往佛教圣地天竺。(4)宋朝时期,朝廷鼓励对外贸易,并在主要港口设置____加以管理。II、唐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请写出在位的君主:(1)他在位时期,出现了唐朝初期的盛世“贞观之治”,他是____。(2)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____。(3)他在位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他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楚汉之争中的汉王是后来建立西汉王朝的刘邦。()19、商朝又称为殷商,是因为商朝开国国君盘庚定都在殷。()20、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阪泉会战,灭亡了商朝。()21、唐朝诗人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因此享有“诗圣”美誉。。A.正确B.错误22、“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会种植水稻的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______(判断对错)23、唐朝时期统治强盛的三个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4、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丞相秦桧。[]

25、秦朝灭亡后,项羽跟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6、自东汉末期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下列史料,探究问题。【诗歌中的南北社会】。《蒿里行》曹操(节选)《忆江南》白居易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根据两首诗歌和所学知识,东汉以后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表格中的人口变迁】。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2)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南方人口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南方经济】材料一江南地区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但也没有非常富贵之家。——《汉书》译文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宋书》译文(3)简要说说《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的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书》中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2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盛世气象新】材料一: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AB

(1)根据材料一图片分别写出唐朝新的农业生产工具A和B的名称。

材料二:盛唐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2)阅读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的皇帝是谁?他统治前期被称为什么?

【和同为一家】材料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民族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海内存知己】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僧人,并分别指出加强了我国和哪两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3题,共9分)2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3)图二人物分别是谁?

(4)图二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29、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历史上将图一(李世民)人物开创的统治局面称之为什么?(2)图二人物(赵匡胤)为防止武将专权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图中的交子最早出现于哪个地区?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2)材料二说明了古代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技术、劳动力、政府因素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8分)31、观察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哪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文景之治【解析】【答案】D2、B【分析】【分析】洞穴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B选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区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居住的状况。3、B【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解析】【答案】B4、D【分析】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结合题意可知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

故选D.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相关史实;把握描述“贞观之风,一时复振”的在位皇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关键掌握对唐朝出现的封建盛世局面及其评价.【解析】D5、B【分析】略【解析】B6、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相关内容。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时期;尤其是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铸造于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还有工艺精美的四羊方尊。故选B。

【解析】B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限制封建贵族的权利,他们纷纷要求在政治上改革,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与牛耕的推广使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析】D8、A【分析】略【解析】A9、C【分析】由题干关键词“汉武帝”“西行”结合所学;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可知,图中的他是张骞.

故选C.

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

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日本同中国交往的史实,以及宋朝政府在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遣唐使、市舶司11、略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答案为:

武则天;周.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析】武则天;周12、略

【分析】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故答案为: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本题以《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的相关史实.【解析】步辇图;送子天王图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择端的作品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城市社会生活,所以张择端的《天工开物》描绘了北宋的城市社会生活是错误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解析】【答案】错误:《天工开物》改正:《清明上河图》14、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分析】【分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故答案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5、略

【分析】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通过消弱相权,设置多重机构,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故答案为:

三省六部制;相权.

本题以三省六部制;消弱相权为切入点;考查唐朝、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本题以唐朝、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三省六部制;相权16、略

【分析】春秋时期楚国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故答案为:

老子;春秋;楚.

本题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老子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解析】老子;春秋;楚17、略

【分析】16(1)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中日关系。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本题填写:遣唐使。(2)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本题填写:鉴真。(3)本题考查玄奘西游。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本题填写:玄奘。(4)本题考查宋朝的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本题填写:市舶司。17(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本题填写:唐太宗(李世民)。(2)本题考查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题填写:武则天。(3)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本题填写:唐玄宗。【解析】16(1)遣唐使(2)鉴真(3)玄奘(4)市舶司17(1)唐太宗(李世民)(2)武则天(3)唐玄宗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分析】【分析】楚汉之争是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秦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盘庚迁都的史实。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朝的废墟叫殷墟,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现的是商朝的社会风貌。不是盘庚定都在殷。盘庚也不是商朝开国国君,汤是商朝开国国君。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20、×【分析】【分析】据所学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会战,灭亡了商朝,西周建立,定都镐京。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灭商的相关知识。21、×【分析】本题考查李白的相关知识。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像《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人们称他为“诗仙”。题干说法错误,故选B。

【解析】B22、×【分析】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3、√【分析】【分析】结合所学,李世民626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故本题说法正确。24、√【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所以,本题的诗句“佞臣”指丞相秦桧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25、√【分析】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楚汉之争的时间、实质和影响。【解析】√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东汉以后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的不同。主要考查理解阅读材料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根据曹操的《蒿里行》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两首诗歌和所学知识可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可见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见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2)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从西汉到唐朝;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增加;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

(3)本题主要考查《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的经济状况的不同。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落后;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书》中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战乱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变化对我们当代经济的发展的启示,考查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可以看出对我们当代经济的发展的启示有: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等。【解析】(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2)从西汉到唐朝;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增加;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

(3)不同:《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落后;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繁荣。原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战乱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重视人才引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等。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农业发展。依据材料一A、B两幅图片可知是曲辕犁和筒车。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知识。据材料二“盛唐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可知,该诗描绘了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状况。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3)本题考查唐朝的和亲政策。据材料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可知,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就是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了与吐蕃的民族关系。(4)本题考查的是鉴真和玄奘的史实。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1)曲辕犁、筒车。(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3)恩威并施;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4)鉴真:加强了与日本的交流;玄奘:加强了与印度半岛的交流。五、识图题(共3题,共9分)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结合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知指的是郑和。1405-1433年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先后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2)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3)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的相关内容。结合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知,图中的人物是戚继光。(4)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解析】(1)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年。(2)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3)戚继光。(4)戚继光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2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减轻人民负担,他还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当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有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所以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2)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根据所学知识,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确立了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在防止割据分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解析】(1)局面:贞观之治。(2)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30、略

【分析】(1)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为了便于商品交易,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政府给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大力发展造船业。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2)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说明了古代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3)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另外,南宋政府偏安东南,并兴修水利,实行有力的政策,使得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需要有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这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解析】(1)四川地区;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外国商人优惠待遇;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大力发展造船业等(任一点即可)。(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3)原因: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宋政府偏安东南,并兴修水利,实行有力的政策。启示: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六、简答题(共2题,共8分)31、略

【分析】(1)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距今约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年,河姆渡原。

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

(2)读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距今约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即北方地区.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图.距今约七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