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6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A.摆脱殖民统治B.推翻封建专制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D.推翻封建等级制度2、为了纪念玻利瓦尔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是()。A.巴西B.阿根廷C.玻利维亚D.委内瑞拉3、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登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等图片.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4、根据体貌特征划分世界上有黄白黑三大人种,造成人种不同的原因是()A.进化论B.生活习惯C.自然地理环境D.身高体重5、如图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得出这种评价的理由是()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B.土地承包制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适合农村D.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6、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继爆发工人大罢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中共一大的召开C.国民革命的进行D.南昌起义的发起7、秦始皇是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书写的历史人物;下列属于秦始皇历史活动的是()

①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②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③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④重经济,推行盐铁官营政策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A.1972年B.1979年C.1997年D.2001年9、“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所谓的“夷岛”指的是()A.苏门答腊岛B.日本C.阿拉伯半岛D.菲律宾群岛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科学发展观”.

错误:____改正:____.11、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试总结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

(2)如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B:____C:____D:____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____时期发生的____变法?这次变法还有哪些内容;请补充完整?这次变法有何影响?

(4)你认为桓公首霸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2、【题文】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人是____。13、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____(判断对错)

改正:____。14、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小红同学利用暑假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根据她说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的地图中找到并在括号内填入相关数字号码。

她首先从江西瑞金(____)出发开始长征,由于时间有限,接着她重点考察了遵义会议会址(____),三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____)。

(2)材料二诗中“红军”为何要“远征”?

(3)材料二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

(4)材料二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那三军?

(5)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____(判断对错)17、1927年,井冈山会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____(判断对错)18、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____(判断对错)19、1950年-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包括西藏地区彻底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____(判断对错)20、欧盟的总部和北约的总部都设在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21、东欧剧变形式多样,有的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的国家发生了分裂。22、(2014·湖南益阳)(判断题:请你根据题目表述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23、阅读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1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24、走进奥运: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英国及世界各地纷纷开展各种活动以迎接这次这次盛会。(8分)【昔日的雅典】1894年6月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希腊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三面环海,这里曾诞生了最古老的政治文明、也是闻名世界体坛的古奥运会发源地,首届奥运会选在这个古城举行是有其重要历史意义。⑴希腊政治文明历史悠久,假如你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名雅典公民,你最可能通过哪一机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分)⑵当古希腊民主政治盛行时,处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却通过改革开始实行集权,其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1分)【曾经的北京】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缘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近代以来,这座城市饱经蹂躏与沧桑,见证了中国的苦难;它也是一座值得自豪的城市,中国人民从此昂起了自己的头。⑶“近代以来,这座城市饱经蹂躏与沧桑,见证了中国的苦难。”请以一例史实加以说明。(1分)⑷“中国人民从此昂起了自己的头”的标志是什么?(1分)【今天的伦敦】2005年7月7日,这对伦敦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日子,它以微弱优势击败夺冠呼声最高的巴黎,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同样,这里有着昔日的荣耀,它引领着英国率先来到了“世界文明的入口”。⑸“英国率先来到了世界文明的入口”,以政治与科技方面的史实分别说明。(2分)⑹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得益于什么因素?(2分)2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显示了坚强的决心和勇气,也显示了超强的凝聚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7分)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⑴材料中反映了“新皇帝”对地方的管辖实施了哪一制度?(1分)材料二为顺利完成统一大业,皇帝先是派人偷渡过江,烧毁陈朝的储备粮,同时疏通进攻江南的水路。589年,皇帝沿长江分八路全线出兵,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⑵材料中“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请写出完成这次统一的朝代名称。(1分)材料三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相继遭到日本、荷兰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⑶写出材料中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名字。(1分)材料四各民族参加抗战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刘宗绪《历史学科学专题讲座》⑷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1分)材料五2012年3月23日胡锦涛会见吴伯雄时强调:像一家人一样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⑸材料中胡总书记强调两岸是“一家人”,追溯历史,两岸共同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1分)为实现两岸统一,我国现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⑹统一是大势所趋,请你谈谈推进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1分)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1题,共9分)26、识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些政权?(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4)结合图一、二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状态(5)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6)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7、如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和规范社会秩序;近代以来很多国家进行了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689年;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体制?

(2)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有何进步意义.

(3)独立战争后;美国是怎样对权力进行制约的?

(4)综上,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28、1861年;南北方爆发了一场持续4年多的战争,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也称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回答: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性质分别是什么?

(2)美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废除的两大障碍分别是什么?29、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华约和北约的对峙形成于哪一年?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对峙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2)图2欧盟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有利影响?30、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______](1)《哈姆雷特》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改正______

[______](2)1783年;英军司令康华利率军向华盛顿投降,北美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

改正______

[______](3)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改正______

[______](4)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

改正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摆脱殖民统治只适合于美国独立战争,推翻封建专制、推翻封建等级制度只适合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二者的共同的地方都在于要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所以选C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解析】【答案】C2、C【分析】本题考查玻利瓦尔的贡献。拉丁美洲的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有玻利瓦尔;伊达尔哥、圣马丁。其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以他的名字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命名,即现在的玻利维亚。故选C。

【解析】【答案】C3、B【分析】A.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

B.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首发点是武昌,是一场武装起义.

C.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

D.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知识.“1911年”“武昌”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掌握历史问题一定要引起对时间的高度重视.【解析】B4、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形成过程出现不同人种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解析】C5、A【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说明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市场意识。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A6、B【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继爆发工人大罢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切入点,考查的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解析】B7、A【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在军事上,他实行筑长城;抵御匈奴。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和重经济,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是汉武帝。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A8、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建交的时间.【解析】【解答】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故选B.9、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解析】【解答】据所学知识得知:这首诗描绘的是戚继光抗倭的事件;“夷岛”指的是日本.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准确识记.【解析】【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邓小平理论.

故答案为:

错误:科学发展观;改正:邓小平理论.11、齐楚秦燕战国商鞅【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示意图的识记.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4)本题考查齐桓公成为首霸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析】【解答】(1)据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和所学知识可知,“桓公”是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取得舆论优势;

(2)战国位置按口诀记: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对应图示可知A:齐;B:楚、C:秦、D:燕.

(3)据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发生的商鞅变法;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积极改革,成为霸主;秦国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桓公首霸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重用人才,改革强国.

故答案为:

(1)齐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①齐国是东方大国;盛产渔盐.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③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取得舆论优势.

(2)A:齐;B:楚、C:秦、D:燕.

(3)战国;商鞅;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重用人才,改革强国等.12、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一生发明的东西很多,被称为发明大王。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解析】【答案】爱迪生13、×上海浦东新区改为海南经济特区【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解析】【解答】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不是上海浦东新区.

故答案为:

×;改正:上海浦东新区改为海南经济特区.14、①②⑤【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长征途中所经过的一些重要地方.

(2)本题考查长征的原因.

(3)本题考查红军远征过程中的重大军事行动.

(4)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精神.【解析】【解答】(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瑞金在图片中①的位置;遵义会址在图片中②的位置,甘肃会宁在图片⑤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据材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该诗中,提到的红军长征的行动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从此敌人跳出了包围圈;此外还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军事行动.

(4)据所学可知三军指的是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到达甘肃会宁会师.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江西瑞金(①);遵义会议会址(②),甘肃会宁(⑤).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3)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答出其中的两例即可).

(4)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5)如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符合题意即可).1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意义。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解析】【解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故答案为:

×.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的知识点,应把握南昌起义的有关知识.【解析】【解答】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们军队的开始.

故答案为:×

错误:井冈山会师.

改正:南昌起义.18、√【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解析】【解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掌握欧盟总部设立的地点。【点评】掌握欧盟的成立。2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初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子目东欧剧变中的内容:“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可知,东欧剧变变形式多样,有的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的国家发生了分裂,因此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东欧剧变的原因、时间、概况、性质、影响。22、√【分析】【分析】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因此本题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与匈奴的关系。材料一反映的是汉与匈奴“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汉与匈奴“和”的关系。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之后的现象,材料二分别的是昭君出塞之后的现象。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澶渊之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团结,友好相处。【解析】【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或者“战争”与“和平”各1分)(2)①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l分)②昭君出塞(1分)(3)澶渊之盟(各1分)(4)“和”的关系(民族团结,友好相处意思相近即可,1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奥运会有关的史实。希腊政治文明历史悠久,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名雅典公民,最可能通过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当古希腊民主政治盛行时,处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却通过改革开始实行集权,其最主要的措施是郡县制。“近代以来,这座城市饱经蹂躏与沧桑,见证了中国的苦难。”如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人民从此昂起了自己的头”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来到了世界文明的入口”。奥运会的举办权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因素。【解析】【答案】(1)公民大会(1分)(2)郡县制(1分)(3)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分)(4)新中国的成立(2分)(5)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2分)(6)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等(2分)25、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材料一中反映了“新皇帝”秦始皇对地方的管辖实施了郡县制。材料二中“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是指隋朝的统一。材料三中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追溯历史,两岸共同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为实现两岸统一,我国现行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两岸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解析】【答案】(1)郡县制(1分)(2)隋朝(1分)(3)郑成功(1分)(4)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分)(5)炎帝和黄帝;(1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6)从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角度回答(1分)五、识图题(共1题,共9分)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与北宋并立政权的相关史实。仔细辨析图一,可看出题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A:辽,B:西夏,C:北宋。回顾已学,辽,建立于907年,灭亡于1125年;北宋,960年——1127年存世;西夏建立于1038年。三者于11——12世纪并存于中国北方。(2)本题考查的是与南宋并立政权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掉北宋,·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形成图二形势。据此,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的政权是——A:金,B:西夏,C:南宋。(3)本题考查的是宋金议和的背景。图二与图一相比,可明显看出,宋政权疆域大大缩小,失去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本题考查的是对宋代政权并存的认识。图一、图二反应出11——12世纪我国政权并立存在的史实。中原汉人政权与北方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分立,国家尚未统一。(5)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建立。回顾以下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挥师南下,先后灭掉西夏和金,其孙子忽必烈与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掉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辖,元政府创立了行省制。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今。(6)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亡以来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规模等。【解析】(1)A:辽;B:西夏,C:北宋。

(2)A:金;B:西夏,C: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民族政权分立;国家尚未统一。

(5)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6)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规模等。六、简答题(共4题,共40分)27、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英、法、美三国是如何对权力进行约束的.【解析】【解答】(1)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全新的政体实施,英国议会拥有最高权利.

(2)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1799年通过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典范.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捍卫并传播了法国革命成果.

(3)此题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4)本题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应做到:通过立法对权力进行制约和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约束和监督权力的运行.

故答案为:

(1)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

(2)《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或答“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

(3)制定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4)立法对权力进行制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28、略

【分析】【分析】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的材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解析】【解答】(1)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