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2F/wKhkGWeYRYyANw-SAAE3e_94uec559.jpg)
![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2F/wKhkGWeYRYyANw-SAAE3e_94uec5592.jpg)
![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2F/wKhkGWeYRYyANw-SAAE3e_94uec5593.jpg)
![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2F/wKhkGWeYRYyANw-SAAE3e_94uec5594.jpg)
![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1/2A/2F/wKhkGWeYRYyANw-SAAE3e_94uec5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新版必修1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2~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在0~2s内的加速度比4~6s内的加速度大C.在第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在0~6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5m/s2、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B.t∝C.t∝D.t∝h23、图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内的位移为B.质点在整个内的运动过程中,内的加速度最大C.质点在末离出发点最远D.质点在内的平均速度为4、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下列试题。一辆汽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从t=0时开始制动,汽车在第1s、第2s、第3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7m、5m,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猜想汽车在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可进一步推断A.2m/s2B.5m/s2C.7m/s2D.9m/s25、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5秒内的运动不可能的是( )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上6、如图所示,a、b、c为质量均为的木块,p、q为两个劲度系数均为的轻弹簧,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木块b、c与弹簧栓接在一起。开始时弹簧p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弹簧p的左端,直到c刚好离开水平面为止,g取该过程弹簧p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B.C.D.7、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的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一段匀加速直线运动,外力F与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C.弹簧开始时形变量为D.从物体开始运动时计时,当时弹簧的形变量为8、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下述记录四次结果:2.99cm,3.00cm,2.99cm,2.98cm,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B.物体的真实值是2.99cmC.测量结果为3.00cm的绝对误差是0.01cmD.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32%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一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其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初速度为()m/s,加速度为(),2S末的速度为(),第3S内的位移为()m.
10、如图所示为某个物体在2s内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往返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在1s末改变D.物体在2s末离开出发点最远1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该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12、如图所示,一粗糙斜面静止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斜面受到水平向右且不断增大的摩擦力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13、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一辆汽车的初速度为v1,末速度为v2,下列关于初速度、末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矢量关系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4、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则()
A.B.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与的合力不变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减小,增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篮球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上篮”是篮球中的一种动作,指进攻到篮下的位置跳起,把篮球升起接近篮筐的位置,再以单手将球投进。其中跳起过程可分为下蹲、蹬地、离地上升、下落四个过程。蹬地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________状态;离地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处于________状态(两空均选填“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1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0-10s物体的位移是______m,这段时间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10s-20s物体的速度是______m/s,20s-30s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m/s,0-3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7、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通过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之比为(1)__________,平均速度之比为(2)__________.汽车刹车过程中,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__________.18、一质点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则t时刻的速度v的表达式为_____,t时刻的位移s的表达式为__.
19、一个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m,最后1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g=10m/s2)20、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_____,而没有______时,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21、如图,光滑轻杆AB、BC通过A、B、C三点的铰链连接,与水平地面形成一个在竖直平面内三角形,AB杆长为l。BC杆与水平面成30°角,AB杆与水平面成60°角。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BC杆上,并静止在底端C处。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左F=的恒力,当小球运动到CB杆的中点时,它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球沿CB杆向上运动过程中AB杆对B处铰链的作用力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为________。
22、频闪摄影是一种将动态运动过程转化为静态来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频闪摄影时,所用光源的闪光时间是_______间隔的(选填“相等”或“不等”).如果照片上某物体时不等间距的,那么该物体做的是______运动.23、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乙同学的手指对齐直尺的零刻度.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刻度读数为,重力加速度为,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__.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4题,共24分)24、请根据实际情况画出重力的分解图,并求解各个分力,已知物体重力为G,夹角为.
25、请在图中的物体上作出它所受的弹力示意图。
26、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27、(1)静止物体A重力G=5N,请在图中画出A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2)画出图中静止物体A所受的各力的示意图(球面是光滑的,其他粗糙)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8、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A.打点计时器应使用工作电压在6V以下的交流电源。
B.实验前;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
C.实验时必须满足钩码和滑轮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若图像与纵轴截距为a0,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M=_____该值与小车的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9、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的某处,让一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乙是某同学实验时打出的某条纸带的一段,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该纸带中测出的数据可得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滑块的速度大小vC=_____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
C.木板的质量m1
D.滑块的质量m2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和测量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30、如图;某同学在实验室使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
②选取A、B、C、D纸带上连续的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测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步骤如下:
(i)如图甲所示,用垫块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高,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一质量为m=100g的钩码相连。
(ii)实验发现当木板的倾角调整为53°时;给物块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物块恰能拖着钩码匀速运动。
(i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当物块运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烧断细线,用手机记录下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烧断细线时物块的位置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数据。
(iV)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以下问题:(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53°=0.8,cos53°=0.6)
(1)根据图像可得,烧断细线瞬间物块速度的大小为_____m/s,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上述数据,可得物块的质量为______kg,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4题,共36分)32、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m相对斜面静止且所受摩擦力恰为0,推力F为多少?(g取10m/s2)
33、质量m=0.5kg的滑块,从倾角为37°的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斜面,斜面足够长.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通过计算机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滑块上滑过程的v-t图像(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34、如图所示,平板A长L=10m,质量M=4kg,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上最右端放一物块B(大小可忽略),其质量m=2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则。
(1)若加在平板A上的水平恒力F=6N时;平板A与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2)若加在平板A上的水平恒力F=40N时,要使物块B从平板A上掉下来F至少作用多长时间?
35、货车A在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时;两车距离50m。
(1)若A车司机发现B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碰撞;
(2)若A车没有刹车,此时B车恰好立即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计算判断是否会相撞;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A车发现B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详解】
A.在2~4s内;质点做速度为10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知质点在0~2s内的加速度比4~6s内的加速度小,故B错误;
C.在前5s内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5-6s内沿负向运动,所以在第5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
D.根据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在0~6s内,质点的位移为:
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首先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此分析即可.2、C【分析】【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得所以t∝故C正确.3、B【分析】【详解】
A.根据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质点在内的位移
故A错误;
B.由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内的加速度大小
内的加速度大小
内的加速度大小
所以质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内的加速度最大;故B正确;
C.根据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质点在末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
D.质点在内的位移与质点在内的位移相同,大小为
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B。4、A【分析】【分析】
【详解】
由题知汽车在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
x2-x1=aT2代入数据有。
a=9–7(m/s2)=2m/s2故选A。5、C【分析】【详解】
AB.初速度
上升到最高点时间
位移为
再自由落体t1=2s
时间,下降高度为
故路程为65m;此时在抛出点上方25m,即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故AB可能,不符合题意;
C.规定向下为正,此时速度为v=gt1=10×2m/s=20m/s
速度改变量为
故C不可能;符合题意;
D.平均速度为
方向向上;故D可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6、D【分析】【详解】
设弹簧的形变量伸长为正,压缩为负。由题意可知初始状态弹簧p的形变量为0,弹簧q的形变量为
当c刚好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的弹力等于mcg,此时弹簧q的形变量为
对a分析可知此时弹簧p的弹力为
所以p的形变量为
该过程弹簧p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两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之和,即
故选D。7、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胡克定律的理解;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要素。
【详解】
A.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重力与弹簧弹力平衡,从图上读出外力
则开始运动时合力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选项A错误;
C.当
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弹簧弹力
从图上读出此时的位移为则弹簧开始时形变量为
选项C错误;
B.开始时弹簧弹力
根据胡克定律
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选项B正确;
D.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时位移为
则此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选项D错误。
故选B。8、D【分析】【详解】
A.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mm;再估读一位数字,所以记录数据应到毫米的十分位上,故A正确;
B.物体的真实值是上述四次的测量值的平均值;故B正确;
C.因为Δx=x-a=3.00cm-2.99cm=0.01cm
故C正确;
D.由相对误差公式可得
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B:C【分析】【分析】
【详解】
A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即有。
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对比可得质点的初速度为。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可知该质点2s末的速度为。
故C正确;
D.根据公式可知该质点第3s内的位移为。
故D错误;
故选BC。【解析】见解析10、A:B【分析】【详解】
A.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2m/s,方向沿正方向,然后速度小,到t=1s时速度变为0;然后物体的速度成为负值,即方向相反,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做往返运动,故A正确;
B.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
故其大小为2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在2s内;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是不变的,故C错误;
D.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物体在2s末又回到出发点,故D错误。
故选AB。11、B:D【分析】【详解】
因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得,知x与t2成正比,加速度a不变,v=at随时间均匀增大;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12、A:B:D【分析】【详解】
AB.对N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N的重力与水平拉力F的合力和细绳的拉力FT是一对平衡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拉力的大小逐渐增大,细绳的拉力也一直增大,以M、N、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拉力F和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平衡;故斜面受到地面摩擦力增大,故AB正确;
CD.M的质量与N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设斜面倾角为若则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会一直增大,若则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13、A:B【分析】【详解】
由题意可得
根据矢量相加的法则可知;满足该条件的只有AB选项。
故选AB。14、B:C【分析】【详解】
作出人的受力图如图所示,可得:
当增加悬绳长度,减小,与均减小,视为动态平衡,与的合力始终与重力相低消,综上所述,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5、略
【分析】蹬地的过程中;运动员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离地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的加速度为向下的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知道加速度向上时为超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地面的压力变了.【解析】超重完全失重16、略
【分析】【分析】
位移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详解】
解:0-10s内物体的位移为
0-10s内物体的速度是
10s-20s内物体的速度是
20s-30s内物体的速度是
0-30s内物体的位移为
0-10s内物体的速度是【解析】1010-2-1/3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逆向转换”思想,可把刹车过程看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则根据相等位移的时间关系可知,汽车通过后半程与前半程的时间之比为:1:(-1),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之比为(-1):1;根据可知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等于时间的倒数比:把刹车过程看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等时间的位移关系可知,汽车刹车过程中,后一半时间与前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则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1.
【点睛】
本题解决关键是“逆向转换”思想的应用,可简化计算过程,但要注意转换计算结束后要再转换回来.记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解析】(1)(-1):1(2)(+1):1(3)3:118、略
【分析】【分析】
由题中“一质点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可知,本题考查v-t图,根据v-t图规律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1]从图中可知初速度为20m/s,根据加速度公式
可得
所以根据公式
可得速度表达式为
[2]根据公式
可得位移表达式为【解析】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可得。
则前2s内的位移。
则最后1s内通过的高度为。
[2]最后1s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2525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对运动21、略
【分析】【分析】
根据杆的长度关系求出BC杆的长度,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小球的加速度,再由运动规律求解小球到达BC中点时的速度大小,根据AB杆的平衡知AB杆对B的作用力沿AB杆向上,根据力矩平衡可以求出AB杆对B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
【详解】
如图对小球B进行受力分析:
沿杆BC方向
解得球的加速度为
如图根据几何关系知BC长度为
所以从C运动到BC中点,小球产生的位移为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小球运动到BC中点的速度满足:vx2=2ax得
从C点开始小球运动的位移
球在垂直杆的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故可知球对杆的作用力垂直杆的方向大小为N=mgcos30°+Fsin30°
根据力矩平衡知,AB杆平衡则BC杆对AB杆的作用力沿AB杆过转轴A点,即AB杆对B的作用力沿AB方向;如图:
由于杆BC平衡,则有FBLBCsin30°=Nx
即
又x=gt2可得AB杆对B处铰链的作用力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
【点睛】
本题抓住小球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加速度,再求经过BC中点时的小球速度,第二问中根据BC杆满足力矩平衡,由力矩平衡方程求解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计算较难。【解析】22、略
【分析】【详解】
[1]频闪摄影时;所用光源的闪光时间是相等间隔的.
[2]如果照片上某物体时不等间距的,那么该物体做的是变速运动.【解析】相等变速23、略
【分析】【详解】
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求的距离,直尺下降的时间即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可得.即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测量范围为则所用直尺的长度即为自由落体下降的位移的大小,即:.
点睛:本题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生活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自由落体运动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析】80四、作图题(共4题,共24分)24、略
【分析】【详解】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重力的分解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函数关系,重力的两个分力.
考点:力的分解。
点评:一个力可以有无数个分力,但具体问题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所谓实际情况,可理解为实际效果和实际需要.【解析】25、略
【分析】【详解】
由于绳子竖直;根据平衡可知,斜面对物体不可能产生弹力,故物体受到的弹力只有绳子的拉力,如下图所示。
【解析】见解析2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27、略
【分析】【分析】
(1)先画出标度;然后过物体的重心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小球光滑;不受摩擦力,只受重力和来自两个接触面的弹力作用。
【详解】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点睛】
力的图示要求画出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力的示意图只需要大致表示出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2)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8、略
【分析】【详解】
(1)[1]A.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压;故A错误;
B.为了使小车所受合力为绳子的拉力;应平衡摩擦阻力即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故B正确;
C.由于实验中可通过力传感器读数绳子的拉力即小车的合力;则实验时不用满足钩码和滑轮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错误。
故选B;
(2)[2]由图示图象可知;拉力为零时小车已经产生加速度,说明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过大造成的;
[3][4]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即
由图像可知
得
理论为
得
由此可知,小车质量与实际时的相等【解析】B平衡摩擦力过度相等29、略
【分析】【详解】
(1)[1]由纸带知,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根据得
(2)[2]利用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3)[3]滑块下滑时
要求出摩擦因数,则需要知道斜面与地面成的角度,而角的正弦和余弦可以用长度来表示,所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木板的长度L和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h;和滑块的质量无关。
故选AB。
(4)[4]把加速度代入公式可以求得【解析】4.132.32AB##BA30、略
【分析】【详解】
①[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
②[2]由图得A、B两点间距为s=(1.70-1.00)cm=0.70cm
[3]C点的速度是BD段的平均速度,所以
[4]逐差法得【解析】0.02s0.700.505.03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1][2]小车烧断细线时,以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可得
故图像的总截距表示初速度,有(0.18m/s~0.22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员工入职签合同协议模板
- 公司劳务派遣用工合同年
- 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与建设合同
-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涉税计算及账物处理
- 合同书样本电子版外墙工程涂料
- 专利转化信托之制度设计
- 水泥建材运输合同三篇
- 石油勘探招标合同三篇
- 铁螯合剂选择性抑制β-catenin活化突变肝癌的研究
- 船用柴油机连杆加工质量预测及加工参数寻优研究
- VW-Formel-Q审核提问表(完整版)
- 物业客服沟通技巧培训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小学生作文方格纸A4纸直接打印版
- 老人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标杆地产集团 研发设计 工程管理 品质地库标准研发成果V1.0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