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2节地形变化的动力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其次节地形变更的动力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更的影响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更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思维)2.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地理实践力)3.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综合思维)4.通过学习,相识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地表形态的变更是有规律可循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地协调)一、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更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2)主要表现: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对地貌的影响①有些内力作用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喷发、地震等,可以在瞬间变更地表形态。②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特别缓慢,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是经过长期的作用,会使地表形态产生显著的变更。2.构造运动依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表现影响关系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往往是相互伴生的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地质构造(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类型①褶皱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图示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或盆地②断层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形成地貌常形成断块山、沟谷、悬崖等(3)意义①石油、自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②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③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图表点拨]1.教材第28页图2-2-2,该图展示了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了形成褶皱的过程。2.教材第28页图2-2-3,该图展示了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3.教材第28页图2-2-4,该图展示了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遇侵蚀形成山岭。4.教材第29页图2-2-5,该图展示出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形成断层。二、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1.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上的宏观地貌格局,大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2.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①是南美板块,②是纳兹卡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亚欧板块,⑤是印度洋板块,⑥是非洲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构造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三、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更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作用力。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太阳辐射、水、大气、生物①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②为侵蚀作用打算了条件;③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供应了物质基础侵蚀和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和波浪①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产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作用,并使它们发生位移;②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常见,冰川和波浪等也会产生侵蚀和搬运作用积累作用外力搬运实力减弱被搬运的物质沉淀、沉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由起伏趋向和缓。[图表点拨]1.教材第32页图2-2-10,该图展示了岩石的球状风化过程。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2.教材第33页图2-2-11,该图展示了河流凹岸侵蚀,凸岸积累的侵蚀过程。3.教材第33页图2-2-12,该图展示了沙丘的移动过程。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样,迎风一侧沙丘坡度缓。4.教材第33页图2-2-13,该图展示了河流的搬运与积累。河流上游以搬运为主,中下游以积累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自上游到下游越来越小,依次为砾石、砂、黏土。[易误点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不同。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更的过程叫风化作用,通常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积累等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2)“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是由背斜转化成了向斜。 ()(3)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 ()(4)在平直河段,推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积累;在弯曲河段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5)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A.非洲板块 B.大西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提示:(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固结成岩属于外力作用。(2)×背斜谷虽然被侵蚀成了山谷,但地质构造仍旧是背斜。(3)×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才会形成断层。(4)×在平直河段,推断河流侵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弯曲河段则依据凹岸侵蚀、凸岸积累来推断。(5)C[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边界地带,从成因上看,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华山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问题1(综合思维)造成华山挺立如削雄姿的缘由是什么?提示:华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因此挺立如削。问题2(综合思维)除了诗中所描述的这种地质构造外,常见的地质构造还有哪些?它们所形成的基本地形有何不同?提示:还有背斜和向斜。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问题3(地理实践力)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向斜?提示:断层中岩层裂开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归纳提升]1.褶皱和断层的成因、特征及地貌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产生缘由原来水平的岩层受构造运动的挤压,发生变形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强度,岩体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裂开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悬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特殊提示]当地质剖面示意图中岩层呈现完整时,区分背斜和向斜,既可以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也可以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推断。如图1所示:图1当地质剖面示意图中岩层呈现不完整时,岩层的弯曲形态无法推断,则只能依据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来区分,如图2:图2A图中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B图中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2.探讨地质构造的意义地质构造与人类生活亲密相关,探讨地质构造有利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构造名称实践意义缘由或依据背斜石油、自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隧道的良好选址自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裂开,采石简单向斜地下水贮存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合水,承受静水压力找矿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了,所以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裂开,易被侵蚀成凹地,利用地表水汇合铁路、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简单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1.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2)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1)C(2)D[第(1)题,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可知为向斜。第(2)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更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的“颈项”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倒塌。假如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急。有关方面已确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倒塌完全由大自然确定。问题1(综合思维)“女王头”是怎样形成的?“女王头”的“颈项”又为什么会越来越细?提示: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和其“颈项”越来越细的主要缘由。问题2(综合思维)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有类似于“女王头”的蘑菇石,它的形成与“女王头”有何异同?提示:都是外力侵蚀作用,但“女王头”形成的外力是海水,西北地区的蘑菇石形成的外力是风力。问题3(区域认知)流水作用是外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河流在不同的位置形成的地貌类型相同吗?试举例说明。提示:不相同。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上游形成“V”形谷地,在地势平坦的中下游形成宽谷、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归纳提升]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裂开,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猛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潮湿、半潮湿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海滨地区堆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积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积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普遍如何依据风力积累物推断盛行风向(1)依据沙丘推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沙丘剖面图沙丘示意图沙丘等高线图(2)依据积累物的大小推断风向。积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2.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更往往促使我们做更详细的分析。据此完成(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1)A(2)B[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人地协调观——风沙活动的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峻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积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2)下列属于图中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①降低风速,有利于沙丘固定②截取水分削减蒸发,利于植被成活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④增加汲取地下水实力,增加降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素养立意]本题以西北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沙丘的成因以及风沙活动的危害。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1)C(2)A[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有,风力强劲,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积累会形成沙丘。第(2)题,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摩擦,降低风速,截取水分,削减蒸发,使沙丘固定和固沙植被成活,①②项正确。]题组1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更读下图,完成1~2题。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中④处不同的是()A.渭河平原 B.汾河谷地C.东非大裂谷 D.长江三峡2.图中⑥处山地为()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火山 D.岩层积累成山1.D2.B[第1题,④处为断层下沉形成的地堑,A、B、C项都与④相同,长江三峡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由地层结构可看出⑥为向斜成山。]题组2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3~4题。3.(易错题)依据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4.上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