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版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表是桃树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数目。
红花。
白花。
白花。
红花×白花。
503
511
白花×红花。
789
0
③红花×红花。
1240
423
A.组合①的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B.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2D.若组合③的R中红花植株全部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直为1/12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C.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3、科学家通过一定方法得到了胞嘧啶单碱基编辑器(CBE),它可以将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转换为胸腺嘧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胞嘧啶转换为胸腺嘧啶后会改变DNA中嘌呤碱基的比例B.DNA分子经CBE处理后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有可能降低C.单碱基编辑器处理DNA分子后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经CBE处理后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不会改变4、如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B.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单体,8分子染色体DNAC.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5、某植物的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某一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0.4,Aa=0.44,aa=0.16,若不发生基因突变,也没有迁移和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则该种群进行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种群中()A.基因A频率为0.6,基因a频率为0.4B.红花、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C.基因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D.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6、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该联会复合物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C.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1/6D.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7、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B和豇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D.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AaaD8、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含有H、O、N等元素,有复杂的空间结构B.DNA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组成,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C.糖类仅含H、O,单糖都可以为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D.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脂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9、若基因中部的某个碱基被其它碱基替换,可能的后果不包括A.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B.翻译过程在替换位置终止C.翻译过程中,替换处的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D.翻译过程中,替换处后面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图1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如图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种条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条带2代表基因aC.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1、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下图中II—3和II—4所生子女是()
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项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1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B.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C.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D.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13、将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和胡萝卜脱氢酶基因(ZDS)导入水稻细胞,培育而成的转基因植株“黄金水稻”具有类胡萝卜素超合成能力,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B.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C.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不可能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一定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拟南芥是实验室常用的模式植物。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单基因突变型个体,将该个体和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为野生型,F1自交所得F2中野生型∶突变型=13∶1,研究发现某种基因型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型是由显性突变导致的B.含有突变基因的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现象C.部分不育花粉不育的概率是5/6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判断拟南芥的基因型1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或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B.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C.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萨顿先后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和杂交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实施的“二倍体水稻基因组测序工程”已于2002年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对水稻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那么,该工程的具体内容是指测定水稻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序列。17、科学家_____的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18、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____,叫做_____。如豌豆植株中有高茎和____。19、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以二倍体生物(2n)为例,根据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
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纺锤体。
(1)由___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同有丝分裂)
(2)________(填“形成”或“不形成”)纺锤体。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4n→2n
/
/
色体组数变化。
2→4→2
/
/
同源染色体存在时期。
(5)____________________
/
/
可遗传变异。
(7)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举例。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8)_________
(8)_________
20、1954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_____提出蛋白质的遗传密码是由___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假说。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1、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23、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24、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5、一头黑色母牛A与一头黑色公牛B交配,生出一头棕色的雌牛C(黑色与棕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性状遗传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棕色牛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要想确定某头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遗传育种上常用________法。
(3)若A与B牛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头黑牛的概率是________。26、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杂交组合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5组康贝尔鸭♀×金定鸭♂第1组的F1自交第2组的F1自交第2组的。
F1♀×康贝尔鸭♂第2组的F1自交第2组的。
F1♀×康贝尔鸭♂后代所产蛋颜色和数目。
青色(枚)261787628294027301754白色(枚)10958105091816481648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色是隐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鸭群中混有杂合子。
(5)运用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结果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27、(一)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小鼠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第一项交配:
第二项交配:
(1)小鼠C与小鼠D的表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A.设计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_______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小鼠_______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_________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二)如图是某家系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乙病是_________________遗传。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Ⅲ-9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9和Ⅲ-12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4)若Ⅲ-9和一个正常男性婚配,如果你是医生,根据他们家族的病史,你会建议他们生一个__________(填“男”或“女”)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杂交组合③红花×红花→后代出现白花;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组合①属于测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杂交组合②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
【详解】
A、组合①的亲本为Aa×aa,进行的是测交实验,所以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于组合②是白花×红花;后代只有红花,可以判断红花是显性纯合体;组合③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红花是显性性状,B正确;
C、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1/3AA;2/3Aa)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3+2/3×1/4=1/2,C正确;
D、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1/3AA;2/3Aa)全部自由交配;a的频率为1/3,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直为1/3×1/3=1/9,D错误;
故选D。2、C【分析】【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
A;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属于突变,A正确;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一般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达到;而用秋水仙素等处理植物也能获得新物种,不需要地理隔离,C错误;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即自然选择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睛】3、B【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其中某个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只会改变其中一个氨基酸或不会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某个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导致突变位点之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
【详解】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由于DNA分子间突变前后都遵循嘌呤与嘧啶的配对原则,故胞嘧啶转换为胸腺嘧啶后,DNA分子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的比例都不会改变,A错误;
B;DNA分子经CBE处理后;C—G碱基对减少,A—T碱基对增加,因为C—G之间是三个氢键,A—T之间是两个氢键,所以DNA分子经CBE处理后会导致氢键的数量减少,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有可能降低,B正确;
C;单碱基编辑器处理DNA分子后;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经CBE处理后;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改变,进而引起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功能改变,D错误。
故选B。4、C【分析】【分析】
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AB段为间期的染色体复制;BC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点发生着丝点分裂,DE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图丙中①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②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③可表示正常的体细胞。
【详解】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A错误;
B;图甲所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正确;
D;图丙中引起②→①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错误。
故选C。5、C【分析】【分析】
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占该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
【详解】
AC;亲代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频率+1/2Aa的基因频率=0.4+1/2×0.44=0.62;a=0.38,随机交配后,AA=0.62×0.62=0.3844,aa=0.38×0.38=0.1444,Aa=2×0.62×0.38=0.4712,A的基因频率=0.3844+1/2×0.4712=0.62,a=0.38,基因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都与亲代中的相同,A错误,C正确;
B;白花aa出现的频率是0.1444;红花A-出现的频率是1-0.1444=0.8566,与亲代不同,B错误;
D;子代中显性纯合子AA出现的概率是0.3844;杂合子Aa的频率是0.4712,与亲代不同,D错误。
故选C。6、C【分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通过染色体易位和连接形成,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正确;
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6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故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当女性携带者的①②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精子受精后,子女表现均正常,即生出表现正常子女的几率为1/3,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正常人是46条,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7、D【分析】【详解】
A、已知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如果短果枝基因A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自交,子代中短果枝(A_)∶长果枝(aa)=3∶1,抗虫(BD_)∶不抗虫=3∶1,因此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短果枝抗虫∶长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不抗虫=9∶3∶3∶1;A正确;
B、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1∶1,其自交所得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B正确;
C、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1∶1,其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D∶AA∶aaBBDD=2∶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C正确;
D;由于B、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AD、aB、aD的四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如果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随着这条染色体一起遗传。据此以题意“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为切入点,依据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知识并围绕如下图所示的基因A和a与BD在染色体上的可能的三种位置情况,明辨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再依据雌性配子的随机结合,推知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进而确定表现型及其比例并与各选项进行对比分析。
8、C【分析】【分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详解】
A;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有复杂的空间结构,A正确;
B;DNA由反向平行的两条链组成;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正确;
C;核糖、脱氧核糖不可以为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C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C。9、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基因的中部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不会影响该核苷酸对之前序列的翻译过程,因此能形成翻译产物;若替换位置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则翻译在替换位置就会终止,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若替换位置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与没有替换之前一样,则翻译的蛋白质完全正常。
【详解】
:A、若替换位置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与没有替换之前一样,则翻译的蛋白质不变,A正确;
B、若替换位置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则翻译在替换位置就会终止,B正确;
C、若替换位置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成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则替换处的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D、翻译过程中,替换处后面碱基序列不变,所以其后氨基酸序列也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亲本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乙可知,Ⅰ2和Ⅱ1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Ⅰ1无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分局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患病含有条带1;说明条带1为基因a,则条带2代表基因A,B错误;
C、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和XAXa,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C正确;
D、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AXa或1/2XAXA,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BD。11、C:D【分析】【详解】
A、根据题意可以推出,II—3的基因型为BbXAXa,II—4的基因型为BBXaY。根据分离定律及题目信息,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1/2Bb,即女孩一定为非秃顶,男孩有一半的可能秃顶;后代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2BB×1/4XaY=1/8,A错误;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1/4XaXa=1/4;B错误;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2Bb×1/4XaY=1/8;C正确;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1/4XaXa=0;D正确。
故选CD。
【点睛】12、B:C:D【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为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
分析乙图:图乙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④是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被少数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
A;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有②③④⑤;而①过程中涉及A与T配对,A正确;
B;图甲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所以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C错误;
D;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D错误。
故选BCD。13、A:B【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基因不同或基因发生改变,那么性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详解】
A;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3/4个体含有这两个基因,其他的个体均不含有这两个基因,故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A正确;
B、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控制PSY基因为A,控制ZDS基因为B,那么可以简化为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B正确;
C;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可能有PSY、ZDS不止一次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
D、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不一定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如D错误。
故选AB。
【点睛】
解答本类型题:第一步,理解题干信息;第二步,结合选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4、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突变型个体和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若用基因A、a分别表示控制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基因,则亲本野生型基因型为AA,突变型基因型为aa,则F1基因型为Aa,F1自交所得F2。已知某种基因型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现象,卵细胞正常,可知F1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为A=a=1/2,F2中野生型∶突变型=13∶1,即aa=1/14,则花粉中a=1/7,A=6/7,即F1产生的花粉及比例为A:a=6:1;说明基因型为a的花粉部分不育,不育的概率为5/6。
【详解】
A、突变型个体和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即突变型是由隐性突变导致的,A错误;
B、若用基因A、a分别表示控制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基因,则F1基因型为Aa,F1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为A=a=1/2,F2中野生型∶突变型=13∶1;即aa=1/14,则花粉中a=1/7,A=6/7,说明基因型为a的花粉部分不育,即含有突变基因的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现象,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产生的花粉及比例为A:a=6:1,说明a花粉不育的概率是5/6,C正确;
D;基因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因此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判断拟南芥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BCD。15、B:D【分析】【分析】
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实验。
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荧光标记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
A;因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故可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A正确;
B;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B错误;
C;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没有利用杂交实验,D错误。
故选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略
【分析】【详解】
二倍体水稻细胞中共有24条染色体,即12对,且水稻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因此水稻基因组测序是指测定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全部碱基序列。【解析】12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摩尔根18、略
【解析】①.相对性状②.矮茎19、略
【分析】【详解】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也没有形成纺锤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由2n→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
(4)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所以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加倍,所以染色体组数变化为2→1→2→1;
(5)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
(6)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
(7)有丝分裂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方式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解析】中心粒不形成2n→n→2n→n2→1→2→1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蛙的红细胞(其他合理也可)20、略
【分析】略【解析】伽莫夫3个碱基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1、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22、A【分析】略23、B【分析】略24、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五、综合题(共3题,共15分)25、略
【分析】【分析】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一种表现型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两种表现型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则亲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
(1)该性状遗传中,黑色的亲本生出了棕色个体,说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所以牛C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
(2)要想确定某头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遗传育种上常用测交法,若后代出现棕色个体说明是杂合子,否则是纯合子。
(3)A与B牛都是杂合子;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头黑牛的概率是3/4。
【点睛】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黑色bb测交3/426、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第一组和第二组属于正反交;后代都是青色蛋数量较多,同时第三组利用第一组的子一代自交,后代所产蛋全部孵化出后,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例为3:1,说明对于所产蛋壳的颜色来说,青色对白色显性。
(1)
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与金定鸭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产蛋都几乎为青色,第3和第4组为F1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且青色比白色多得多,说明青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
(2)
第3和第4组为第1组和第3组的F1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第3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940:1050,第4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730:918,两者都比较接近于3:1。
(3)
由上述分析可以推出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现象称为测交,由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产生青色蛋的比例约为1/2。
(4)
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都是纯合子,则所产生的蛋的颜色应该都是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和第2组所产生的蛋的颜色有少量的白色,说明双亲中的金定鸭鸭群混有杂合子。
(5)
本实验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遗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1)白。
(2)性状分离3∶1
(3)1/2测交F1的基因型。
(4)金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预案中的食品与药品安全管理
- 少先队基础知识课件第一
- 2025版食品配送行业质量监管合同规范3篇
- 2025版石灰购销合同范本(节能环保)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房产租赁担保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管道运输双方合同:油气输送标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个人房产测绘合同规范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HSE风险防控与管理合同3篇
- 绿化改造整改方案
- 二零二五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测量合同协议3篇
-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用书
- 月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
- 高等数学(第二版)
- 长期处方管理规范
- 四合一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CD-9-CM-3手术与操作国家临床版亚目表
- 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卷及答案
- 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2016)260
- DB35T 1345-2013兰寿系列金鱼养殖技术规范
- 工行网银代发工资操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