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都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C.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2、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不受脑的控制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参与3、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对初始长度为2cm的玉米胚芽鞘分别用等量的清水、0.1mg/L的GA溶液、0.1mg/L的IAA溶液、0.1mg/L的GA和0.1mg/L的AA混合溶液对胚芽鞘的尖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清水组玉米胚芽鞘生长不受GA和IAA的影响B.添加不同浓度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影响一定不同C.GA和IAA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玉米胚芽鞘将会停止生长4、高等植物的向光性主要受蓝光调节。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侧向运输,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向光素是感受蓝光的受体蛋白B.生长素在尖端的侧向运输与细胞膜上运输生长素的载体位置有关C.生长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尖端下面两侧细胞生长的调节D.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5、位于哺乳动物脑干的蓝斑(LC)核团参与调节麻醉过程,L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有实验表明,施用临床常用全麻药丙泊酚后,LC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而在加入GABAA受体阻断剂后,再注射等量丙泊酚则不能引起该现象;使用减少NE释放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麻醉药的用量,但是如果使用药物只增加周围神经系统的NE,则不会改变麻醉药的用量。根据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LC神经元的兴奋性起到麻醉效果B.丙泊酚可能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而发挥作用C.中枢神经系统的NE可能参与了麻醉状态的调节D.激活LC神经元可能促进NE释放,使动物进入麻醉状态6、抗体由恒定区(C区)和可变区(V区)构成。其中C区可与体内多种细胞表面的C区受体(FcR)结合,V区则往往与外来抗原结合。抗体一般发挥免疫作用,但有些V区结合了病毒的抗体,其C区若再与某些细胞的FcR结合,反而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病毒如果通过ADE进入某些免疫细胞内,就可能逃避免疫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的V区与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结合,可以阻断病毒入侵易感细胞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可以帮助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浆细胞的FcR有关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7、图是1926年温特设计的实验图,下列哪一组可以说明琼脂对胚芽鞘的生长没有影响()

A.⑤为对照组、②为实验组B.①为对照组、②为实验组C.①为对照组、⑤为实验组D.③为对照组、⑥为实验组8、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现象B.图2和图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C.图4和图5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图1和图3可以证明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在③中可以检测到淀粉酶C.若①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D.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10、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该类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发热(体温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是该恒温器调节温度的基准;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温度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能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导致机体发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的“恒温器”位于大脑皮层中,SARS-CoV-2侵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机体产热量增多B.新冠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C.若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5℃高烧不退时,无汗液蒸发,机体水分仍能保持平衡D.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上升过程过程中,体温低于调定点,会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速度减缓11、为研究兴奋的传导,某研究小组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甲、乙是实验材料和电表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在两组神经纤维的左侧分别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其中一组测得的实验结果如图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受刺激后,甲、乙中的电表均能记录到电位变化B.丙图是乙接受刺激后所测得的实验结果C.甲、乙均能测出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大小D.电信号能在甲、乙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离不开递质的作用12、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A点可表示具有顶芽的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B.图2中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13、下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3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1为感觉神经,能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B.结构2和结构3为运动神经,分别控制伸肌和屈肌C.刺激结构3导致屈肌收缩,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D.结构2和结构3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效应器14、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上移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15、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图中信号分子A、B、C表示不同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BB.人体内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相似C.信号分子C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D.图中信号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神经细胞膜外的钾离子浓度是细胞膜内的30倍,维持如此高的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C.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D.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17、如图为人体过敏反应原理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抗体并且发生过敏反应B.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会与致敏靶细胞上抗体结合C.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中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D.组织胺(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_______和_______,这两道防线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_______;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_______。19、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光:光作为一种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可以认为,环境中的红光、______,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__________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光敏色素:光敏色素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过程: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_____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________内→基因_____________→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0、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_____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_____,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_____,如艾滋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_____。

(3).典型实例:艾滋病。

Ⅰ.原因: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_____细胞。

Ⅱ.主要传播途径:_____传播、_____传播和母婴传播。

Ⅲ.预防措施: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②避免注射吸毒;③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21、激素发现的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___________。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腺器官或________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22、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分泌或内分泌细胞激素激素运输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肾上腺肾上腺素(1)通过____运输(2)_____心率加快胰岛A细胞(3)_____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垂体(4)_____甲状腺(5)_____(5)_____23、填图。

______24、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划分。言语区联想记忆患病特征S区Sport→S________H区Hear→H________V区Visual→V________W区Write→W________25、人脑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___,呼吸中枢在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6、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______A.正确B.错误2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9分)28、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____________(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结合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_____,结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_____,从而影响兴奋在突触的传递。29、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30、某同学为了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若干盆同一种植物;去除顶芽(如图所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号甲;乙。

第二步:用剪刀剪去甲组植物的某叶片;在叶柄断口处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组不作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甲;乙两组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相应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的目的是处理_______________(自变量/无关变量),去掉的某叶片应该是图中的______(A/B/C)。

(2)该同学最可能看到的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得出的结论更可靠,还需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该组的实验处理是去掉该叶片并在叶柄断口敷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叶柄脱落/叶柄不脱落)。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2题,共10分)3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泡内的液体是_____;一般是由_____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而形成的。

(2)一般情况下;①与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含量不同。

(3)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填标号)组成的。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_______(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4)若③为皮肤的真皮细胞,箭头处的氧气浓度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32、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解】

A;只有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A错误;

B;激素具有特异性;只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B正确;

C;植物激素调节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D正确。

故选A。2、D【分析】【分析】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不是人脑特有的,A错误;

B;产生渴觉只是产生感觉;无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

C;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受脑的控制;C错误;

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故选D。3、C【分析】【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详解】

A;植物本身含有GA和1AA;清水组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受GA和IAA的影响,A错误;

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添加不同浓度IAA对玉米胚芽鞘的生长影响可能相同,B错误;

C;在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可以看出;GA和IAA均对胚芽鞘生长有促进作用,两种激素共同使用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两种激素单独使用时,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若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玉米胚芽鞘中的IAA仍能促进胚芽鞘生长,D错误。

故选C。4、D【分析】【分析】

生长素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向光素在蓝光刺激下,可发生自磷酸化而被激活,进行生长素的侧向运输,说明向光素是感受蓝光的受体蛋白,A正确;

B;据题意可知;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侧向运输,故生长素在尖端的侧向运输与细胞膜上运输生长素的载体位置有关,B正确;

C;植物的生长发育根本上是受基因调控的;生长素通过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尖端下面两侧细胞生长的调节,C正确;

D;植物的向光性无法体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D错误。

故选D。5、D【分析】【分析】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

A;施用临床常用全麻药丙泊酚后;LC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丙泊酚可能通过抑制LC神经元的兴奋性起到麻醉效果,A正确;

B;加入GABAA受体阻断剂后;再注射等量丙泊酚则不能引起该现象,因此丙泊酚可能通过作用于GABAA受体而发挥作用,B正确;

C;使用减少NE释放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麻醉药的用量;但是如果使用药物只增加周围神经系统的NE,则不会改变麻醉药的用量,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NE可能参与了麻醉状态的调节,C正确;

D;L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LC神经元可能促进NE释放,使用减少NE释放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麻醉药的用量,说明NE不利于动物进入麻醉状态,D错误。

故选D。6、C【分析】【分析】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详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的V区与外来抗原结合;可以阻断病毒入侵易感细胞,A正确;

B;抗体的C区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发挥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可以帮助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病毒,B正确;

C;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某些抗体的C区结合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FcR有关;C错误;

D;ADE使病毒更容易进入细胞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通过ADE侵入辅助性T细胞,从而逃避免疫攻击,D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中部分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部分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切了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做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详解】

分析实验处理可知;要说明琼脂对胚芽鞘的生长没有影响,自变量是有无空白琼脂块,故①为对照组;⑤为实验组,两组的胚芽鞘都不生长,说明琼脂对胚芽鞘的生长没有影响,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应用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解答实验题。8、D【分析】【分析】

图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照射;图2与图3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有胚芽鞘尖端;图2和图4的单一变量为尖端是否有光照射;图4和图5的单一变量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详解】

A;图1和图2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照射;无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直立生长,有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A正确;

B;图2与图3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有胚芽鞘尖端;有尖端的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没有尖端的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不生长,说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尖端,B正确;

C;图4和图5的自变量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它们对照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发生生长和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C正确;

D;图1和图3自变量不唯一;不能得出相应结论,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为组织液;④为组织细胞;⑤为淋巴。

【详解】

A;②即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淀粉酶由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肠腺)分泌到消化道中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在③(组织液)中不能检测到淀粉酶,B错误;

C;若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更多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与①(血浆)相比;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等蛋白质,③(组织液)⑤(淋巴)没有,因此③(组织液)⑤(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少,D正确。

故选AB。10、A:B:C【分析】【分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

A;体温调节的“恒温器”位于下丘脑;SARS-CoV-2侵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产热量增多,A错误;

B;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产生刺激,进而导致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因此患者需要适当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B错误;

C;汗液蒸发是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体高烧不退时,机体无明显的出汗现象但是有汗液蒸发,此时水分平衡可能被打破,故高烧不退的病人需要多饮水以补充水分来源,C错误;

D;体温低于调定点;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速度减缓,D正确。

故选ABC。11、A:B【分析】【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

A;受刺激后;甲、乙中的电表均偏转,能记录到电位变化,A正确;

B;图乙在静息状态下电表指针偏转;有示数,图甲静息状态下电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0,故丙图是乙接受刺激后所测得的实验结果,B正确;

C;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具有浓度差;故只有一电极置于膜内,一电极置于膜外才能测得膜内外的电位差,故图甲不能测出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大小,C错误;

D;电信号的传导过程不需要递质的参与;细胞间的传递才需要,故电信号在甲、乙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不需要神经递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AB。12、A:B【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向地性的原因: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根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顶端优势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

【详解】

A;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图1中B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A错误;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均为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错误;

C;图2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即抑制作用,C正确;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AB。13、A:B: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

A;分析图可知;结构1上有神经节,所以1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能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A正确;

B;据图可知;结构2和结构3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分别控制伸肌和屈肌,B正确;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所以刺激结构3导致屈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因此结构2和结构3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效应器,D正确。

故选ABD。14、A:B:C【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图3为突触结构的亚显微模式图。

【详解】

A;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由于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A正确;

B、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的Cl-溶液中,会导致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增多;从而使图2中B点纵坐标数值(动作电位峰值)变大,B点将上移,B正确;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反射活动要依靠反射弧完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ABC。15、C:D【分析】【分析】

激素调节的特点:①通过体液运输②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④微量而高效。

【详解】

A;图甲中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信号分子B不能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因此不具有调节作用,A错误;

B;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因此其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B错误;

C;由图乙可知;信号分子C先后与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结合后,影响核内的DNA转录过程,因此可以推出其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

D;图中信号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至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其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D正确。

故选CD。16、B:C:D【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调将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详解】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

B;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是细胞膜外的30倍;维持如此高的浓度差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维持的;C错误;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D错误;

故选BCD。17、B:C:D【分析】【分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详解】

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抗体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

B;由图可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上抗体结合,B正确;

C;体液免疫中抗体分布和发挥作用的部位是血浆;过敏反应中抗体最终分布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致敏靶细胞,C正确;

D;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皮肤和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淋巴器官特异性免疫19、略

【分析】【详解】

(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环境中的红光、蓝光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的分子不同,其中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2)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解析】信号蓝光光敏色素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分生组织结构细胞核选择性表达20、略

【分析】【详解】

(1)免疫缺陷病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免疫缺陷病的种类: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作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免疫缺陷病的典型实例:艾滋病

Ⅰ.原因: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Ⅱ.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解析】①.免疫功能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③.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④.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⑤.辅助性T⑥.性接触⑦.血液21、略

【分析】【详解】

最初人们认为生命活动仅由神经调节,激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腺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解析】①.激素调节②.细胞22、略

【分析】【详解】

(1)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

(2)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

(3)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相关激素的分泌。【解析】①.体液②.心肌细胞③.胰高血糖素④.促甲状腺激素⑤.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相关激素的分泌23、略

【分析】【详解】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调节躯体运动)、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脑干(连接脊髓和脑,调节呼吸、心跳);脊髓是脑与脑干、脊髓之间的通路,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按照位置分为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头面部的感觉、运动;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管理躯干和四肢感觉和运动);按照功能分为传入神经和(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传出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运动),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相应器官,做出反应。【解析】24、略

【分析】【详解】

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W区受损,不能写字。【解析】①.不能讲话②.不能听懂话③.不能看懂文字④.不能写字25、略

【分析】【详解】

人脑的组成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呼吸中枢在脑干。【解析】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④.下丘脑⑤.脑干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6、A【分析】【详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正确。27、B【分析】【分析】

【详解】

没有感觉产生,有可能是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都有可能受损伤,该说法错误。五、实验题(共3题,共9分)28、略

【分析】【分析】

由图1可知,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峰值,对照组>ATP处理组>Glu受体抑制剂处理组,说明ATP处理组能减弱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由图2可知,ATP能抑制Ca2+内流;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抑制了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

【详解】

(1)由图1可知;用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比对照组变化小,说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因为Glu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说明ATP并没有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2)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递质释放时,要靠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由图2可知,用ATP处理后,Ca2+通道电流相对值减小,说明ATP能抑制Ca2+内流;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抑制了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兴奋传递的因素,以及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传递过程中,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再根据题意作答。【解析】抑制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小泡抑制Ca2+内流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递质释放29、略

【分析】【分析】

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来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理清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注意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信息,就能准确回答各个小题。

【详解】

(1)b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