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2节土壤(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C)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2.图示区域(A)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亲密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1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亲密,故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供应有机质的,故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故D错。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3~4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状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3.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亲密D.树木根系很深,供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多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C)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确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亲密相关。第4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D)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解析]第5题,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6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完成7~8题。7.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B)A.I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Ⅲ地降水足够,有机质含量较高D.Ⅳ地热量足够,有机质含量较高8.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相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C)①气候冷湿②气候暖干③土壤较肥沃④土壤较贫瘠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第7题,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I地为温带森林类;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B正确;Ⅲ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Ⅳ地热量足够,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较低。第8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相宜种植谷物,C正确。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9~11题。9.该湖泊沼泽地(C)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10.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A)①气温②湿度③成土母质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11.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阔的是(A)A.三江源自然爱护区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9题,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厚度为2.0~2.5,乙处厚度为2.5~3.0,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A正确。第11题,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状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非常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可知,形成有机土的因素是土壤湿度大、气温低,三江源自然爱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又是湿地,有机土面积最大,A正确。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削减到使植物叶片起先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汲取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C)A.气温凹凸 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13.图中树种抗旱实力最强的是(D)A.富士苹果 B.山丁子C.久保桃 D.山桃[解析]第12题,依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别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推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凹凸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实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13题,依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实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实力最强。二、综合题14.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汲取__矿物质__。(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气温__和__降水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缘由是__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__。(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答案](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干脆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柔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缘由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灌丛草甸土是在高山针叶林带垂直范围内,因森林遭破坏而出现适应新环境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灌丛草甸植被,在此植被下而形成的土壤类型。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探讨站(37°37′N,101°19′E,海拔325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密。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改变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改变图。图1图2(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缘由。(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改变特征及原理。(3)结合图2推想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密,为土壤供应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起先渐渐增加,1400后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上升,地面辐射增加,气温渐渐上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削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解析](1)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暖季草类植被茂密。该地暖季草类茂密,为土壤供应有机质多。海拔高,约3200米,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2)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改变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改变呈正相关。从6:00起先渐渐增加,14:00后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依据CO2释放速率改变曲线、气温改变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上升,地面辐射增加,气温渐渐上升,土壤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