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东周时期列国纷争的表现、华夏的含义及华夏认同的背景、表现、影响。2.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影响。3.孔子的地位身世、理论主见、教化成就。4.老子的地位身世、思想主见。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实质;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见特点、影响。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史书将春秋时期建立霸权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的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①背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驾驭了实权,出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务。②含义:战国时期中小诸侯国消逝,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③影响: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2.华夏认同(1)华夏含义: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2)缘由: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亲密。(3)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渐渐融入华夏族。(4)影响: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农业:铁制农具起先运用,牛耕得到推广;各国纷纷修建水利浇灌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率。(2)工商业①条件: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旺盛。②表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2.变法运动(1)背景①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②新兴地主阶级力气壮大。③战国兼并斗争日益猛烈。④目的: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2)典例——商鞅变法①起先时间:公元前356年。②内容:重农抑商,嘉奖耕织;嘉奖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相互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③特点:顺应了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④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地位身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2)理论成就①目的: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②思想: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见统治者“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见复原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改变应当有所改良。(3)教化成就①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②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后来成为儒家的经典。③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2.老子(1)地位身世: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其观点见于《老子》一书。(2)思想主见①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道”。②思想包含着朴实的辩证法。③政治上对现实不满,主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四百家争鸣1.背景——社会大变革(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旺盛供应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渐渐崩溃,诸侯争霸,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3)阶级: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起先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4)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文化学问向民间普及。2.实质: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3.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见特点(1)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见隆礼重法。(2)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3)阴阳家:邹衍,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实的科学相识。(4)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5)法家:主见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限制臣民,体现了中心集权的政治思想。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主题一商鞅变法材料一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探讨。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绽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扬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材料二材料三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思索](1)材料一反映出了哪些内容?(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它们有何共同作用?(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关系改变,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改变的关系。提示:(1)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决信念;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2)措施:图一是废除井田制,图二是嘉奖耕织。作用:提高了生产者的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加了国家实力。(3)改变:部分社会下层者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变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气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嘉奖耕织”“嘉奖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建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改变。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主题二诸子百家的思想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思索]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一学派的什么思想主见?提示:材料一:墨家的“兼爱”“非攻”;材料二:儒家的“杀身成仁”;材料三: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材料四:法家的“变法革新”主见。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地位或影响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主动作用,对今日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化思想为今日推行全民教化、素养教化供应了借鉴。(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见顺应自然,对于增加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日同等博爱、酷爱和平、敬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1.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A.周王对诸侯的限制力不足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渐走向崩溃,“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渐渐同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限制力的不足,故A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B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2.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听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解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A)A.“中国”的文化色调深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解析:材料反映了与周有血缘关系的吴国国君和燕国始祖,由于吴国国君听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臣民中有不少戎狄成分,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解除在“中国”之外。由此可以推知“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听从汉族传统文化的地区才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主要强调在“中国”的标准方面文化比血缘具有更重要的作用,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而且春秋时期血缘关系并没有完全失去政治意义,故解除。材料主要强调“中国”的文化色调深厚,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解除。3.商鞅要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主要目的是(B)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规定按户征收赋税,商鞅激励分家立户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小农户的数量,发挥农夫生产潜力以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与革新中国婚姻制度、打击旧贵族势力无关,解除A、C两项;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除D。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斗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确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旺盛解析:由材料可知,范蠡和子贡的经商区域都涉及了曹,说明曹地商业地理位置优越,体现了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两人经商致富是由争霸斗争推动的,解除B项;材料信息仅反映了两人经商致富,并没有体现地方经济状况,解除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旺盛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5.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觉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觉地分布状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D)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运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解析:D对: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亲密相关的。A错:材料中仅反映了当时铁器的少数分布区域,而且也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铁制农具。B错:仅凭铁器在新疆出现,不能说明当时新疆与中原联系亲密。C错:材料中只反映了铁器的发觉地分布状况,并不能说明这些铁器都是在当地生产的。6.“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C)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样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解析:C对:“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作“霸”,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作“王”,可见孟子强调“德”的作用,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A错:甲骨文中“王”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认为的“王”是“以德行仁者”,两者不一样。B错:“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D错:宗法制在商周时已产生,时间上不符。7.《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C)A.汇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C对:《墨子》中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的记载或论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平常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才智。A错: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其他学派的思想。B错:“完整”说法与史实不符。D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智慧城市运营项目融资协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小户型房产买卖及装修改造合同4篇
- 2025年个人森林抚育与更新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医用协作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邻氯苯腈(氯化法)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触控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版拖拉机销售与保险服务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度房产租赁合同(含租金调整及违约责任)3篇
- 2025年度个人设备租赁贷款合同范本7篇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温州市城发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5版高考物理复习知识清单
-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84道)
- 2025年度安全检查计划
- 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标准版本(2篇)
- 全球半导体测试探针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4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2024年注册计量师-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