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2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表为1840-1936年中国粮食和棉花的商品率的变化数据。这种情况表明。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B.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中国的关税主权已经开始丧失D.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2、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3、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B.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D.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4、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长江下游。

岭南。

西北。

华北。

长江上游。

云贵。

1843年。

7.4

7.0

4.9

4.2

4.1

4.0

1893年。

10.6

8.7

5.4

4.8

4.7

4.5

对上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

②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据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补农书·总论》记载,“吾里田地,上农夫一入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土地兼并受到抑制B.小农经济阻碍进步C.土地租价大幅提高D.租低关系有新发展6、下图是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最能准确反映的主题是。

A.暴力掠夺财富B.争夺市场原料C.世界市场形成D.进行资本输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8、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9、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0、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A.正确B.错误11、民国时期,在广大农村,婚姻仪式也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婚姻自由的习俗开始逐步形成。A.正确B.错误12、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代表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A.正确B.错误13、中国无产阶级早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A.正确B.错误1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A.正确B.错误15、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中国民族企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而得到了较快发展。_____A.正确B.错误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材料四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到1844年,通车里程已达2235英里。随着投建项目的完工,1844-1846年间形成了第二次“铁路热",仅1846年就批准拟建铁路4000多英里。1844-185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历程812英里,到1852年,联合王国通车线路长达7336英里。1855-186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线路425英里,1860-1865年间为571英里。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材料二1865年;一些与对华贸易有关系的英国商人在伦敦成立了中国铁路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同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海领事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随即开始铺设路基。1876年1月,路基铺成,开始路面工程,12月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全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铁路在修筑过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英两国的共同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织造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材料三宋子文对简照南;简玉阶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垂涎已久。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当时南洋股票面额15元,市价7—8元,而宋子文只以5元钱收买,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1)材料一反映什么现象;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哪些。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0、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21、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22、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详解】

表格显示鸦片战争之后粮食和棉花的商品率增加较快;说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故答案为D。虽然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但是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A错误。近代中国的市场一直是被动开放的,B错误。表格不能体现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注意:(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2)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决定其历史发展的曲折性。2、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说明江淮地区种植水稻,但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故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业发展•表现3、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高效农具数量较少且很少使用,明代《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来源于元朝《农书》的农具图,并未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农业耕作技术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进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经济的衰退;B选项错误,影响农具革新的因素是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不是高产作物的引进;D选项错误,农业在封建社会时期始终都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故选C选项。4、D【分析】材料反映了1843年和1893年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它们并不是政治治中心周边,故①错误;材料反映了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制约城市化水平,故②正确;近代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工业发展,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③正确;近代长江下游和岭南地区开埠通商,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故④正确。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5、D【分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地少人多,因此“贫者赁田以耕”是当时的形势使然,租佃关系出现新发展,故选D;材料主要说明明清时期地少人多,并不能说明土地兼并受到抑制和土地租价大幅提高,排除AC;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B。6、C【分析】【详解】

材料的信息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外的殖民扩张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形成,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之一,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题,故排除ABD三项。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0、A【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在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故本题说法正确。11、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在广大城市,婚姻仪式也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婚姻自由的习俗开始逐步形成。故题干表述错误。12、A【分析】官营手工业是政府集中最优秀工匠进行集中经营,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最高水平,本题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外国人的船坞工厂,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题干表述正确。14、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兴起的,故题目表述错误。15、B【分析】【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不论是沦陷区还是国统区,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民族企业都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较快打击。题干说法错误。16、A【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世界银行是根据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成立的,其职责是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关贸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三者共同构成了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故本题说法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柱状图可以得出农业发展趋势是缓慢增长。根据材料“玉米;甘薯种植推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是中国明清时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2)根据材料“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可知,小农经济脆弱的原因是生产规模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脆弱的原因还有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根据材料“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可知,两面性为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从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经济自身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对工商业影响和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4)原因:根据材料,“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可知人口的大量流入,促进了当地的开放;“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可知这一地区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根据材料“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根据材料“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¼¼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得知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推动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发展。【解析】(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4)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具有海路运输的地理优势。

影响: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使东南地区的经济呈现外向型特征;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东南地区商业城市(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发展。18、略

【分析】【详解】

(1)不同点:结合两则材料可知;可从主导力量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最终结果不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态度:根据材料“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可归纳出甲午战争前反对修铁路,甲午战争后允许和支持修铁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之前排斥的原因可从传统观念的阻碍;缺乏相应的社会需求及维护统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甲午战争之后发展的原因可从当时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列强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影响:根据材料“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信息流通、知识传播、经济结构变动、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生活变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主导力量不同:英国由国家主导;中国由外商主导。

发展速度不同:英国发展迅速;出现多次修筑热潮;中国面临较大阻力,发展缓慢。

最终结果不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中国最早的铁路被清政府赎买后拆毁。

(2)态度:甲午战争前反对修铁路;甲午战争后允许和支持修铁路。

原因:甲午战争前;落后的封建意识和观念;封建自然经济占主体,缺乏修铁路的社会需求;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甲午战争后;西学的进子步传播推动观念更新;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修筑铁路的社会需求;列强的要求和推动。

(3)原因:信息流通、知识传播、观念更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社会生活变迁;促进阶级结构的变化。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现象:根据“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结合所学得出在外国经济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

(2)根据“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得出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点睛】【解析】(1)现象:在外国经济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

影响:提供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

(2)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0、略

【分析】(1)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是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石油是先后使用的新能源。

(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有电力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化学工业。

(3)分别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回答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不同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