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①更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②更有力地支持抗美援朝。

③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④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2、1909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A.京张铁路B.京汉铁路C.京九铁路D.唐胥铁路3、【题文】“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列强入侵的炮声”来自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抗战时,八路军的总指挥是()A.毛泽东B.朱德C.彭德怀D.叶挺5、如图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对比图。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1957年;我国已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的发展速度。

③工业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④工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B.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C.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D.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7、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将下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措施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①陕西长安县韩家湾生产队②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③上海永安公司实行公私。

社员领取承包合同书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合营时公司门口的庆祝场景。

a.第一个五年计划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a②-b③-cB.①-c②-b③-aC.①-b②-a③-cD.①-c②-a③-b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B.中共八大的召开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9、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有:()A.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C.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D.志愿军和朝鲜军对英勇战斗10、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取得了了许多重大成就,下列所述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B.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我国建立了自己的导弹部队11、下列有关中共“一大”叙述,正确的说法是()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D.提出进行北伐战争1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歌,奔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A.朝鲜内战爆发B.美国出兵侵略朝鲜C.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3、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修建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D.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建成通车14、下列特区中属于广东省的是()A.珠海B.汕头C.厦门D.深圳15、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____

订正:____17、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18、

图一人物是______,图二人物是______,他是______人(省份)。19、为了纪念英雄,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在391高地雄伟山峰的石壁上,刻上了一行鲜艳夺目的红漆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______同志永垂不朽!”这雄伟的山峰石壁和鲜艳的红漆大字是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丰碑;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期中解放军好战士______。20、_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1、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2、20世纪上半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请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写一篇简要介绍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胜利所作贡献的短文(150字左右)。要求:(1)短文必须包含毛泽东的重大活动及贡献。(2)语言流畅,表述成文,史实准确无误。(3)字数在150字左右。23、下图是一张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导致上图这种经济发展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25、图中学史。(1)上面三幅图片中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称谓是什么?(2)三位英雄的事迹分别是:__________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__________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__________作为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3)从上面三位“创业年代的英雄”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4分)26、【题文】(12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小明为此进行了一次专题探究。

第一站:走访张大爷。张大爷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经历;自土地改革分到土地时,他历经了从个体单干到合作生产,再到脱离实际的浮夸的岁月,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慨不已。

第二站:参观成就展。小明发现1978年到1990年之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462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3.4元提高到686.3元,变化巨大;还了解到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九个“一号文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1)第一站“合作生产”与“脱离实际的浮夸”各指当时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事件?(4分)

(2)第二站数据变化表明农民生活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跨越?(2分)这源于哪一政策的实行?(2分)

(3)探究结束,请结合“两站”见闻,帮助小明提两条有利于我国农村发展的合理化建议。(4分)27、拓展探究题: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时间反映的重大事件主要影响1894—1895甲午战争中国战败(2分)1931年9月18日(2分)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2分)卢沟桥事变(2分)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分)(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2012年7月7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2分)(3)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解析】D2、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京张铁路的有关知识。依据教材可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经过努力,到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完成的铁路。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3、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根据基本史实: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为1856年,甲午中日战争为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1900年,故答案A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解析】【答案】A4、B【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实;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国共再次合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国共合作的红军的改编为八路军以及八路军的领导组成教材中叙述的比较清楚,学生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较易题。5、B【分析】据“我国1952年和1957年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对比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①错误;1957年和1952年相比工业增幅明显高于农业,说明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的发展速度,故②正确;图片中农业变化主要是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实行是在1950--195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1978年;工业出现变化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故③错误,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我国1952年和1957年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对比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相关史实.【解析】B6、A【分析】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因而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BCD均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西藏问题.

本题以西藏问题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西藏解放的方式.【解析】A7、D【分析】据所学知;1978年之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改革,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①中陕西长安县韩家湾生产队社员领取承包合同书反映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图②中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反映的就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图③中上海永安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时公司门口的庆祝场景,反映的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史实解析能力.

识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及其影响.【解析】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C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失误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的探索包括一五计划的实行和中国共产党八大的召开,如中国共产党的八大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也有失误的探索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党的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题选CD.考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严重失误【解析】【答案】CD9、ABCD【分析】略【解析】ABCD10、ABCD【分析】略【解析】ABCD11、AB【分析】据所学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史实,不合题意.

故选AB.

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相关知识.

识记中共一大会议的内容及影响.【解析】AB12、CD【分析】略【解析】CD13、ABC【分析】略。

【解析】ABC14、ABD【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故选ABD.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解析】ABD15、AB【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AB符合题意。C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B。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解析】AB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析】【分析】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17、略

【分析】由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错误分析;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所以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损失。“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故答案为:

江青。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后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文化大革命的内容。【解析】江青18、略

【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周恩来,这张照片是他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时期的照片;图二的人物是毛泽东,他是湖南人,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他带领着中共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故答案为:

周恩来;毛泽东;湖南。

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相关史实。对比掌握周恩来和毛泽东的事迹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相关史实。【解析】周恩来;毛泽东;湖南19、略

【分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391高地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的人物,是解放军好战士。

故答案为:

邱少云;雷锋。

本题考查邱少云和雷锋。掌握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

掌握邱少云和雷锋的英雄事迹。【解析】邱少云;雷锋20、略

【分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

1912年;南京.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是1912年;地点是南京.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1912年;南京21、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故答案为:焦裕禄.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的认识.

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英雄人物所处的年代是答对本题的关键.【解析】焦裕禄四、识图题(共4题,共8分)22、略

【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解答本题可以以毛泽东的主要革命活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例如:毛泽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缔造者之一;参加国共第一次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做出了贡献;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等。【解析】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缔造者之一;(参加国共第一次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做出了贡献;)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等。2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认真阅读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的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整个国家就像一个行走不稳的颇足巨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做法,使得苏联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由此可知,苏联经济的主要特点是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长期执行计划经济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排斥经济规律和商量价格规律,依靠政治手段干预国家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都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市场的作用等。【解析】(1)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长期执行计划经济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排斥经济规律和商量价格规律,依靠政治手段干预国家经济。

24、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建国之初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我国大陆上实现了统一。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人民民主政权更加巩固。所以新中国建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析】和平解放西藏;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的认识。观察图片一;二,三集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模范人物分别是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2)本题考查学生对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的认识。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打出第一口油井,摆脱中国贫油国的帽子,王进喜和石油工人奋战在第一线,面对危急情况,王进喜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威慑,毛泽东决心研制原子弹,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他带领全县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3)本题考查学生对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这三个模范人物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来的,他们面对困难奋勇拼搏,乐于奉献,科学严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1)图一是王进喜,被称为“铁人”。图二是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图三是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或“党的好干部”。(2)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3)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答出其中两方面或其他言之有理的即可)五、综合题(共2题,共4分)2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一站中的“合作生产”指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脱离实际的浮夸”指的是大跃进运动,其间出现了浮夸风的现象,过分夸大了各种农产品的产量。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从第二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反映了我国农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的解决。这源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广大农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