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民主革命的高涨促使梁启超思想的转变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已经基本一致D.梁启超适应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2、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的展览,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以可口可乐瓶为骨架,以不同国家独特的材料制成的民间艺术瓶,下图是中国的参展作品。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发展B.跨国公司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D.两极格局结束东西方文化趋于融合3、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B.进入伊朗高原的发展成为亚述人C.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D.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发展成为雅利安人4、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进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A.抵制外来文化侵装B.维系移民社会安定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5、如图分别是在内蒙古、辽宁和浙江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学者指出它们具有伊斯兰玻璃器的典型特征,多是伊斯兰玻璃手工业兴盛时期的产品。这可用于佐证()
A.当时中国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仍然繁荣B.榷场贸易促进宋辽文化交流C.伊斯兰玻璃器制作技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东传D.玻璃制造技术起源于伊斯兰6、下图为1986年(左)与2008年(右)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情况对比图,据此可知美国()
A.国内族群的构成已发生较大变化B.非法移民的来源表现出高度集中性C.对于他国民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D.严控非法移民的政策取得一定效果7、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8、法国著名汉学家艾田蒲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成为公众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1)图反映的文物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B→()→D→()→()→()
(2)某学生拟定了一份历史研究主题清单;请为他推荐一项最适合的文物史料(填写字母)。
。研究主题。
推荐文物。
①最后盛世的隐忧。
②科技领先的王朝。
③分裂动荡中的民族融合。
④封建盛世的政治与文化。
⑤大一统帝国的形成。
⑥等级森严的社会生活。
12、(古代西方文明)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之一的中医,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潮到两汉,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在明清时期,中医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则进一步趁于沉寂。中医相继传入了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并经阿拉伯人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材料二关于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的定义是:“简称汇通派,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源,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有关论述印证西医的有关知识。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在于力图用西说印证中医,证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学,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目的,主要在于缓冲两种医学体系的冲突,站稳中医的脚跟,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的乎中外”的发展之路。——摘编自郑洪《中西医汇通派研究概述》材料三到了现代,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需求更加强烈。中医已被日韩等东亚国家收归到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在东向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由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的疗和价位上具有西医无法相比的优势,中医受到了中亚和非洲民众的热烈追捧;在欧洲,中药的特色与优势正逐漸被认同;许多东欧国家也设立了中医医院与中医诊疗中心。——摘编自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医海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中西医汇通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现代中医海外传播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张元济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近60年,带领着商务诸君以“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在毫无成例可援的情况下,凭着集体智慧,1903年推出“最新教科书”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1912年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全新文化标准、1922年推出“新学制教科书”诠释了民国教育改革巅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即将响起,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8篇故事,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节,并全部翻译成白话文,并在每篇后面加以评点。8篇故事包括《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所涉及的人物却不止上述9人,比如《荆轲》一篇就记录了田光、樊於期、荆轲、高渐离四个人的慷慨就死。编书不仅有抵御外侮的意思,更有扭转社会风气、抵抗人格堕落的宏愿在内。
——摘编自吴小鸥《中国现代教科书之父张元济》等(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元济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2)根据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元济取得贡献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5、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16、材料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文明型国家有以下理念:实事求是、民本主义、整体思维、政府是善、民心向背、选贤任能、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良政善治。摘编自张维为《文明型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9分)1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8、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9、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变法改革,但是材料“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体现的是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说明其适应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与革命派的主张并不一致,C排除。故选D。2、A【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大型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以可口可乐瓶为骨架;以不同国家独特的材料制成的民间艺术瓶”,经济全球化让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些可口可乐瓶子上展示,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发展,故A正确;语言;文字是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各国人民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而东西文化趋于融合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点睛】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3、B【分析】【分析】
【详解】
进入伊朗高原的印欧人发展成为了波斯人,亚述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文化再生运动”,融合了多种思想文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维系移民社会的安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外来文化侵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消除民族差异,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确立儒家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5、A【分析】【详解】
古代中东地区生产伊斯兰玻璃,在内蒙古、辽宁和浙江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表明当时中国北方草原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仍然比较繁荣,A项正确;古代中东地区生产伊斯兰玻璃,在内蒙古、辽宁和浙江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无法体现宋辽的榷场贸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内蒙古、辽宁和浙江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器,无法体现伊斯兰玻璃器制作技术的东传,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玻璃制造技术起源于伊斯兰,排除D项。故选A项。6、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到2008年,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仍然以墨西哥和拉美等地为主,这体现了非法移民来源的高度集中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国国内族群的构成状况,排除A项;依据图示信息可知,1986年到2008年,美国非法移民的来源地区仍然比较广泛,说明美国吸引力并没有下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非法移民数量变化,不能因此判断出严控手段是否取得了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7、D【分析】【详解】
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德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育的发展,但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并非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8、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儒家经典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D项正确;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已经开通,与18世纪不符,排除A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宋代理学,与18世纪不符,排除B项;四大发明的外传至欧洲,主要是在宋元时期,与18世纪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因素:根据材“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可归纳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根据材料“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可归纳出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根据材料“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可归纳出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根据材料“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可归纳出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观念的影响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因素。【解析】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孔子等思想家及儒家经典的推动;宗教观念与儒家伦理相悖;中国古代是世俗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11、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朝时期的作品;列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军机处是在清朝时期设置的;北魏文官像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活体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兵马俑出现于秦朝。
(2)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盛世的隐忧指的是清朝,因此军机处符合题意;科技领先的王朝指的是宋朝,因此活体字印刷术符合题意;分裂动荡中的民族融合指的是魏晋南北朝,因此北魏文官像符合题意;封建盛世的政治与文化指的是唐朝,因此《步辇图》符合题意;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指的是秦朝,因此兵马俑符合题意;等级森严的社会生活指的是西周,因此列鼎符合题意。【解析】(1)F;A、E、C
(2)C、E、D、A、F、B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方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特点:根据材料“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知,拜占庭文明的特点是包容性;开放性;根据材料“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可知,与宗教密切联系;根据材料“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可知,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知,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材料“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知,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根据材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可知,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解析】(1)影响: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13、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潮到两汉”可知;历史悠久;根据“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可知,具有阶段性;根据“明清时期,中医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则进一步趁于沉寂”可知,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等相关;根据“中医相继传入了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并经阿拉伯人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可知,以亚洲国家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起到重要作用。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根据“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等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根据“力图用西说印证中医,证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根据材料三中“中医已被日韩等东亚国家收归到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可知,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可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根据“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的疗和价位上具有西医无法相比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根据“许多东欧国家也设立了中医医院与中医诊疗中心”可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解析】(1)特点:历史悠久;具有阶段性;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相关;以亚洲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文明交流与进步。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贡献:根据材料中“张元济参与主持和督导商务印书馆近60年”可知;开创了对教育有巨大影响力的商务印书馆;根据“1903年推出‘最新教科书’成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1912年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全新文化标准、1922年推出‘新学制教科书’诠释了民国教育改革巅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出一系列现代教科书,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据“编书不仅有抵御外侮的意思,更有扭转社会风气、抵抗人格堕落的宏愿在内”可知,注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
(2)原因:根据材料中“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结合张元济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可知,其取得相关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具有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的情怀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解析】(1)贡献:开创了对教育有巨大影响力的商务印书馆;推出一系列现代教科书;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注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
(2)原因: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具有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的情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5、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解析】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学者张维为认为,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其他民族国家不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因此可以“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为论题,展开论述。首先应当解释中国为什么是“文明型国家”:一方面中国具有延绵不断的古老文明,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当代的主权国家,而这个古老文明又正好跟主权国家完全重合,华夏文明就是中华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国家就是华夏文明,因此中国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将两者长处结合起来的“文明型国家”;接着论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重要特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并发展至今,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空气滤清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版体育用品电商平台合作推广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肖像摄影委托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数据库管理技术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领养与救助组织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电商平台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个人房产抵押借款担保合同模板4篇
- 2025版:我国行政合同中优益权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研究3篇
- 二零二五版手绘墙文化艺术展示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对赌创业投资协议2篇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研究
- 人教版初中英语单词大全七八九年级(带音标) mp3听力音频下载
- 2024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课件 2. 第二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意义
- 2025年中国文玩电商行业发展现状调查、竞争格局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24文旅古街元旦沉浸式体验国风游园会(古巷十二时辰主题)活动方案活动-46正式版
- 英语-2025广西柳州高三二模试卷和答案
- 电工中级工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学校帮扶工作计划
- 期末综合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 UL2034标准中文版-2017一氧化碳报警器UL中文版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