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2、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B.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D.城市商业发展繁荣3、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延续的时间很不平衡。西亚约在公元前9000年由中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采集、狩猎B.打制石器的使用C.磨制石器的使用D.开始使用火4、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两国”指的是()A.西班牙、摩洛哥B.新加坡、马来西亚C.法国、英国D.埃及、巴拿马5、1969年,北京地铁建成,出行大大方便,于是手表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计时器;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人们乘坐高铁出行更方便,高铁进站只有15分钟,而对购票和乘车的时间观念要求高,于是,手机不仅代替了手表的计时功能,还作为购票的工具,因为手机购票更迅速更节省时间。这表明A.现代工业发展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B.快捷交通开始把世界联系成为整体C.城市交通线路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D.现代时间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6、如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新城的开发。时期国家新城数量(个)城市新城数量(个)1946-1980年英国32伦敦111965-1994年法国9巴黎51950-1976年瑞典11斯德哥尔摩61955-1976年荷兰15兰斯塔德地区13

A.说明了逆城市化成为新趋势B.缓解了中心城市的压力C.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D.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7、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该图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B.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0、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中外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

材料三:1953—1975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性质。

人数(百万)

资料来源。

1953—1957

农村至城市。

8.0

Change(1968)

1957—1958

“下放”(干部接受劳动改造)

2.6

R.W.Lee(1966)

1958—1964

城市劳动力下乡。

20.0

1968

“上山下乡”

15.25

CurrentScience(1969)

1969—1975

“上山下乡”

12.0

PekingReview(1976)

——摘自薛风《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宋代市民的生活有了哪些突破发展?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城市繁荣的原因。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简析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指出1980年后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

美国。

中国。

世界。

1970

73.60%

17.38%

35.90%

1980

73.70%

19.39%

39.10%

1990

78%

26.41%

43%

2000

79.10%

36.22%

46.70%

2010

82.10%

49.95%

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2、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人口问题。在当时条件下,疫病多少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相对疫病频率低;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次数自然较高,所以正确选项为C。西汉时期南方开发晚,统治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远不及北方,故可排除A,D项。同时期,北方(主要指中原地区)也相对稳定,故B可排除。2、D【分析】【详解】

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排除A;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的信息,排除C;当时苏州经济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反映了明代商业发展繁荣,故选D。3、C【分析】【详解】

磨制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磨光等加工工艺,使得器物表面更为光滑,器形更为规整。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故均排除。4、D【分析】【详解】

据材料“这些国际运河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南北美洲,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最窄处在西班牙马罗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间,与材料“东西方物资交流”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马六甲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与材料的“两国”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初,英法为自身利益展开了对其争夺,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D【分析】【详解】

材料强调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时间观念也在变化,因此现代社会交通便捷的背景下,现代时间观念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D项正确;A项中的“打乱”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时间观念而非交通线路的扩展,排除C项。故选D项。6、B【分析】【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数量增多,这就使得人口不集中在中心城市中,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压力,B项正确;新城开发数量增多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是“逆城市化”,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了新城开发数量,没有体现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得出“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了新城开发数量,不能反映人们居住环境是否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7、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画像砖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现象,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井未涉及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无法体现生产工具的变革,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只是一种糊口经济,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发展:根据“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得出商业活动突破了政府的时间;空间限制;根据“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得出市民的娱乐活动丰富。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大运河密切了经济交流,交通便利、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松动(抑商政策松动)、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人口迅速增加等方面概括。

(2)信息:从城市规模的角度可得出城市化进程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原因: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1957—1975曲折):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或“左”倾错误泛滥。举措:结合所学,可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史实进行说明,可得出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1)发展:商业活动突破了政府的时间;空间限制;市民的娱乐活动丰富。原因:①大运河密切了经济交流;交通便利②政府对商业管理的松动(抑商政策松动)③是当时的政治中心④人口迅速增加。

(2)信息:城市化进程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原因:(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1957—1975曲折):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或“左”倾错误泛滥。举措: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多角度回答,可以回答美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回答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分阶段回答世界城市的发展,选择其中一个熟悉的即可。

【详解】【解析】示例1:

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示例2: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示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六、简答题(共2题,共12分)12、略

【分析】【详解】

原因:根据题干数据和时间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约1.2万千米;2004年底,约7.15万千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