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相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更。1.理解北宋初年加强中心集权的背景和措施,分析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感受政治家的才智。2.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相识变法的必定性。3.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作用及失败缘由。4.了解两宋与辽、西夏和金的关系,相识此时民族关系的特点。一宋初中心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eq\x(\s\up1(0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eq\x(\s\up1(02))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实行了一系列强化中心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2.措施目的措施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中心派eq\x(\s\up1(03))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知州,节度使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eq\x(\s\up1(04))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eq\x(\s\up1(05))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散各级机构权力中心eq\x(\s\up1(06))枢密院专掌军政,eq\x(\s\up1(07))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增设eq\x(\s\up1(08))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枢密院专管调兵,eq\x(\s\up1(09))三衙特地负责统兵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eq\x(\s\up1(10))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各州增设eq\x(\s\up1(11))通判,与知州共签文书,彼此制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eq\x(\s\up1(12))崇文抑武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当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3.影响eq\b\lc\{\rc\(\a\vs4\al\co1(1主动: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x(\s\up1(13))统一和安定,强化了\x(\s\up1(14))中心集权。,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的和议(1)背景①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据了eq\x(\s\up1(01))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峻威逼。②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2)过程①签订:后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②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eq\x(\s\up1(02))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eq\x(\s\up1(03))岁币”。(3)作用:通过这项协议,北宋牵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和议(1)背景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斗争,屡战屡败。(2)内容①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事实上保持帝号。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eq\x(\s\up1(04))岁赐”。3.财政危机(1)缘由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军队不断扩编,导致eq\x(\s\up1(05))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eq\x(\s\up1(06))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eq\x(\s\up1(01))庆历新政”。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2.变法(1)起先:1069年,eq\x(\s\up1(02))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化等领域的管理和限制,达到eq\x(\s\up1(03))富国强兵的目的。,(3)措施内容详细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夫供应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eq\x(\s\up1(04))开拓财源强兵对农夫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渐渐复原“eq\x(\s\up1(05))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评价(1)成效:达到了eq\x(\s\up1(06))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不足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峻,北宋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掉北宋,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eq\x(\s\up1(01))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eq\x(\s\up1(02))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2.宋金和战(1)战:南宋初年,宋军与金军对抗中素养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eq\x(\s\up1(03))岳家军”战绩卓著。(2)和:①宋高宗和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求和,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eq\x(\s\up1(04))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eq\x(\s\up1(05))岁贡”。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②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斗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接着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推断正误1]北宋建立,标记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完成。(×)北宋只是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并没有完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北宋政权周边还存在多个少数民族政权。[推断正误2]辽、夏、金对宋的斗争是侵略斗争。(×)他们之间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斗争,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只有正义与非正义。[思索探究1]如何相识宋与辽、夏的关系?金版点拨: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许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沟通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共同创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学问拓展]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的缘由(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利益,反对变法的力气强大。(2)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守旧势力反扑,党争不断。(3)改革派内部也存在问题,比如王安石的刚愎自用,用人不当,法令的执行不仅打了折扣,甚至还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因而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思索探究2]如何评价“崇文抑武”政策?金版点拨:崇文抑武政策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政策一方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差,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多吃败仗;另一方面,有利于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解决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状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主题一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一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三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朱弁《曲洧旧闻》史料一依据地图信息能够看出,藩镇从唐代的分裂割据发展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兼并融合。史料二认为宋代变更了五代藩镇的弊端,但造成地方困弱。史料三阐述了军事改革的主动意义。(1)依据史料一,概括五代十国的形势。金版参考: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但出现统一的趋势。(2)史料二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详细指什么措施?金版参考: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设诸路转运司,负责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缴朝廷。(3)依据史料二、三,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金版参考:主动: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消极:强干弱枝的做法,造成地方贫困,无力维持地方稳定和抵挡外族侵扰;军事改革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评价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1)主动作用:①促进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强化。②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③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供应了有益阅历。(2)局限性: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措施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对外斗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局面。主题二王安石变法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行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二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状况对比表年头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三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史料一的关键信息是“恩荫之滥……日增月益”“冗吏”。史料二对收入和支出两列进行比较,概括财政收支状况。史料三的关键信息是“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等。(1)史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现象?金版参考: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导致“冗官”现象出现。(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现象?金版参考: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3)依据史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目的。金版参考:内容:实行保甲法,对农夫进行编制管理。目的:解决政府财政困难、强兵和维护社会秩序。1.王安石变法的缘由(1)统治危机。北宋初期的改革,使官员和士兵大量增加,养兵养官的负担均转嫁到农夫身上,再加上地主的盘剥,阶级冲突异样尖锐。(2)边患危机。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逼,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征战不已,北宋初期的军事改革,使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在斗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3)财政危机。北宋中期的冗官、冗兵、冗费,及每年送给辽、夏大量岁币,使北宋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4)庆历新政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冲突。2.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变法内容广泛,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化等诸多方面。(2)以理财为核心措施,重视开源与节流,尤其是开源。(3)国家加强对多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管理和限制。尤其重视调整国家、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农夫之间的关系。(4)试图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目的。(5)复原“兵农合一”的征兵制。(6)关注人才培育与变法的关系。“守内虚外”政策的恶果宋太宗把守内放在第一位,把防边放在其次位,与当时的客观形势是完全不相适应的。这不仅反映了宋太宗在解决民族冲突关系上的懦弱无能,而且“守内虚外”也必定结出“斥地与敌”的恶果。这是毫无疑义的。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迁揭起反宋大旗,建立以党项族为主体的独立王国。李继迁以毛乌素沙漠为依托,在银夏兴灵广袤的地域上,同宋绽开了游击战运动战,宋军为之疲于奔命。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宋太宗于至道二年(996年)五路围攻李继迁主力失利,为避开两线作战,集中力气应付契丹,不得不放弃银夏兴灵诸州。这是“守内虚外”政策结下的“斥地与敌”的第一个恶果。继这一恶果之后,有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承认契丹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合法;有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索取周世宗时候收复的关南十县地,宋增加银绢十万匹;有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文彦博割让安疆等四寨与西夏,而这些土地是宋神宗时候以数十万将士的鲜血为代价换取来的;有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恳求女真贵族退兵;最终还有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秦桧当国集团向金屈膝倒戈,割让北中国与女真贵族。宋太宗“守内虚外”政策结下的恶果,以及付出的代价,莫非还算少吗?——漆侠《漆侠全集》第九卷,河北高校出版社,2008年,158页课堂跟踪训练1.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局面。这反映了()A.官僚体系的成熟 B.科举制度的完善C.君主专制的加强 D.行政效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以待文学之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这是官名和所任职务的分别,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2.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实行了一系列强化中心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主动作用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杯酒释兵权”的方法,罢免宿将兵权,同时设置枢密院驾驭调兵职权;地方上设置转运司,消退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北宋这一系列的措施,起到了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①②③正确。而分权的措施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解除④。故选D项。3.(2024·山东淄博一中期中)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提升了边疆防卫实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冗兵”局面造成军费开支浩大,加重了财政负担,故选D项。北宋军队虽多,但战斗力低下,并未提升边疆防卫实力,解除A项;B、C两项材料未体现,均解除。4.(2024·山东泰安期末)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退了边疆威逼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统治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并且达到了富国目的,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肯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北宋没有“消退了边疆威逼”,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由于守旧派的反对而失败,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解除。5.(2024·辽宁朝阳月考)诗人张以宁经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北宋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地区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南宋偏安东南一隅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答案C解析由材料“臣主原无北伐心”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背景可知,该诗反映的是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北伐,故C项正确。辛弃疾是南宋初期人,故A、D两项错误;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宋辽和议,故B项错误。课时作业1.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峻的局面,宋太祖所实行的解决措施有()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限制了军队②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心③在中心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分宰相权④派文官担当各地州县长官,接连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④是宋太祖实行的解决地方藩镇割据问题的措施;③是为了分割相权,针对的是中心机构,不是地方,解除。故选B项。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逼皇权,宋太祖实行的措施是()A.废除宰相 B.分割相权C.设置通判 D.限制禁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以分相权,故选B项。3.《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所说的是下列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A.宰相 B.通判C.转运使 D.知州答案B解析由“守臣”可知是地方,由“通签书施行”可知与“守臣”相牵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上与“守臣”相牵制的是通判,故选B项。4.(2024·辽宁盘锦期末)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当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C.枢密副使 D.知府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的枢密副使驾驭军权,位同宰相,C项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官员,解除A项;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地位低于宰相,解除B项;知府是地方官员,解除D项。5.学习历史须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斗争状态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或岁赐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准确地说,宋辽的相对位置是南北,而宋夏的相对位置应是东西。C项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故选C项。6.苏辙(1039-1112)《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养精蓄锐,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辽 B.吐蕃、唐C.金、南宋 D.辽、北宋答案D解析由苏辙生卒时间可知其为北宋人。故这里的“汉”指北宋,“蕃”是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和好年深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辽,故选D项。7.(2024·北京平谷期末)北宋时,每年的各种节日都要赐给西夏绢23000匹,茶1万斤等。这种现象在历史上称为()A.“纳贡” B.“岁赐”C.“岁币” D.“岁贡”答案B解析北宋与西夏发生斗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事实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B项正确。8.下列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是()①整顿官僚机构②从事商业经营③供应农业贷款④实行“兵农合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整顿官僚机构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内容,故解除①;②③④均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选C项。9.南宋抗金的性质是()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B.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C.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答案D解析金政权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不是外来势力,故解除A项;金与南宋是并立政权,不是割据势力,解除B项;金和北宋是两个政权,解除C项;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斗争,是正义的斗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袤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A.文学艺术的繁盛 B.商品经济的发达C.对外交往的频繁 D.统治者苟且偷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7年,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东南,是为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偏安,材料中诗句正是在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苟且偷生,D项正确。A、B、C三项不合题意,解除。11.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用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实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一做法的政治意图的相关说明最合理的应是()A.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殿试于宫内实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可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用者即为“天子门生”,这一切都反映了强化了君主用人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取士的“殿试”环节,与“中心对地方的限制”无关,A项错误;外朝是汉代时期的机构,与殿试无关,解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12.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干脆缘由是()A.科举完善 B.常年征战C.庆历新政 D.文官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冗官”的现象,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干脆缘由是宋代以分权来加强集权,故D项正确。科举制度的完善并不是“冗官”现象的干脆缘由,故A项错误;常年征战与“冗官”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也没有导致“冗官”,故C项错误。13.(2024·山东日照期末)王安石遇一老妪,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这反映了新法()A.触犯官僚集团利益 B.用人不当官吏扰民C.力图保障农夫利益 D.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答案B解析依据“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可知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出现了严峻的徇私舞弊现象,这与用人不当有亲密关系;依据“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自家不曾尝一块肉”可知官吏扰民,故选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触犯平民利益,而非触犯官僚集团利益,解除A、C两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解除D项。14.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1038年西夏建立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40年南宋取得郾城大捷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斗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气消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验了多次斗争,最终订立“澶渊之盟”,保持了许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斗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气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正确。A、B、C三项的说法都违反了史实,均解除。15.“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成功。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战胜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A.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气趋于均衡的结果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C.南宋前期的失利与高宗的倒戈路途有关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金军不能有效南侵,同时南宋不足以战胜金国,此后一年,绍兴和议签订,因此可以说明绍兴和议是宋金双方力气趋于均衡的结果,故选A项。“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成功”不能说明南宋统治集团无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宋前期的失利,故C项错误;崇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没有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忧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许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缘由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方法?(2)宋太祖为此实行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心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1)根本缘由:藩镇权力太大、君弱臣强。解决方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设置转运司,将地方大部分财赋收归中心。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限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常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主动:加强了皇权和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了行政效率;压抑了地方主动性;减弱了军队战斗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缘由是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其次小问,依据材料“惟稍夺其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护士工作小结范文(5篇)
- 我爱读书演讲稿15篇
- 护理督查工作汇报
- 感恩节前的精彩讲话稿(9篇)
- 情感电台广播稿集锦15篇
- 市场营销毕业的实习总结
- 师德师风宣讲活动简报(18篇)
- 初级会计实务-2021年5月16日上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真题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考试卷817
- 增强现实环境下前列腺穿刺手术导航技术研究
- 搞笑小品剧本《大城小事》台词完整版
- 《健康体检知识》课件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生产计划主管述职报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联网数据平台技术规范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经典文献】《矛盾论》全文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含答案)
- Vue3系统入门与项目实战
-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