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句子画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一次的一点小误会;他俩到现在还别别扭扭.

②同学们怎样批评他;他爱迟到的毛病一点没有改.

③这期“英语广播讲座”能给人很大帮助;是因为他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④有什么困难,大家都可以帮助你解决,你还有什么顾虑呢?A.为了尽管之所以不论B.为了尽管所以既然C.因为不管所以既然D.因为不管之所以不论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今天的盐阜儿女创建美好家园,依然需要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种。B.加快港口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沿海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C.全体市民人人参与,为盐城创建国家缓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D.通过做好主要道路风光带绿化工作,使城市品位得到极大地提升。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①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的骗子;以免上当。

②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③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A.形形色色触景生情混为一谈B.五花八门触景生情混淆是非C.形形色色睹物思人混淆是非D.五花八门睹物思人混为一谈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把载入史册的科学最高荣誉授给了中国人屠呦呦--一个连英文都不懂、院士都不是、论文都没几篇的中国老太太.B.随州大洪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大洪山横卧江汉,蜿蜒荆襄,气势磅礴,风光秀丽,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气候特点.C.曾都区举行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分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静态展示中有传统医药,传统漆器手艺、喜饼制作工艺、根雕艺术等.动态展示包括传统戏剧表演,传统音乐表演,传统舞蹈表演,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等.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做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B.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C.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D.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据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6、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美味佳____(yáo)寻____(mì)____(bìng)溅____痛(zhì)B.小心翼____(yì)和________xù)心____(fēi)造____(yì)C.____(léng)角分明____(mǎn)跚____(zhuì)落收____(jiǎn)D.____(hài)人听闻____(yùn)育凛____(liè)____默(xián)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B.《雷电颂》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C.巴金的散文诗《月》中“月的光是死的光”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冰冷的月光并不欣赏,作者向往和追求的是光和热。D.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画家。他塑造的海浪形象,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尤其是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又叫消息,它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B.孙犁,现当代作家,《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C.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D.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一起合称为“三吏”。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成为了新的增长点。B.今冬气候异常,预计流感活动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学校寒假来临,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提高。C.据交通部门预测,2018年春运期间铁路运输旅客占比近七成左右,达29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D.记得当年我认识她的时候,还只是八九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他是我国____代著名的____、____.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甲】

采集植物和渔猎野生的动物;是远古时候祖先们获取食物的最重要方式.传说中国有一位圣人名叫神农,他为使百姓有食物吃,“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为尝试“百草”,他“一天而遇七十毒”.这些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为寻找食用植物所作的各种努力.他们辨认和品尝各种野生动植物,并从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知识.在古代还没有出现文字时,这种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口头相传或简单的图画而得到流传和积累.因此,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

新石器时代,人们根据积累的动植物知识,能够将自然界中一些可供食用的动物或植物,①(驯化/驯服)或培育成为更符合人类需要的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人们在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的实践中;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动植物的认识.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刻画有动植物形象的陶器.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外壁上有一幅太阳与植物的图画,画的中间是一棵刚出土不久的植物子叶,子叶的两旁,画了两个闪射着阳光的太阳.图画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阳光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河南临汝闫村出土的距今已有5000年的一个彩色陶器上,绘制着一幅鹳鸟衔鱼的图画,这幅鹳鱼图,清楚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鹳鸟形态和生活习性的认识.以上事实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

【乙】

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甲骨文中关于动植物方面的记载,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就有动植物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方面的知识.

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一些思考.“禾”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或写作它就像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是对谷类作物的统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黍;稻等.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作物视为同一类的植物了.鹿是古代狩猎最重要的对象,所以古代人们很熟悉鹿的习性.

“鹿”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它着重画出鹿的长颈、小尾巴和分叉的双角,一眼就能看出是只鹿的形状.甲骨文中还有几种鹿类动物名称,比如“麝、麇、麞”等,虽然它们整体形象不同,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有的角短,有的角长并且有分枝;有的腹下有香腺,有的没有.但这些作为动物名称的象形字,都有一个“鹿”作为它们的基本形制.这里面,实际上包含有将一些②(形状/性状)相同的动物归为一个类群的想法.

(1)从【甲】【乙】文中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①处应填____

②处应填____

(2)“麓”字在甲骨文中写作.请你根据【乙】文内容;推测古人造此字时的具体想法.

(3)阅读【甲】【乙】两文后,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有了哪些了解.1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深恶痛jí____(2)粗制làn____造。

(3)____然失色(4)家tú____四壁.13、汶川;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却在顷刻间山崩地裂.残垣断壁和鲜血淋漓,猝然刺痛我们的神经.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十三亿人民心手相连,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将词语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残垣•断壁____猝•然刺痛____

1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生机;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听出了夏天的热情;①____,____;②____,____。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的太空植物。

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激起人们美好的航天梦。你可曾知道,“神七”升空还可能丰富我们的餐桌呢。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由返回式卫星或飞船搭载到太空,在微重力;高真空、零磁空间等条件下,就会发生地球上罕见的遗传变异,有可能呈现出一些新性状,产生更多变异性状优异的种予,这些种子再经科学家运用遗传技术精心研究,就能培育出太空植物。目前,我国的太空植物已有芝麻、茄子等系列品种,并且栽遍大江南北。

②“航芝l号”是我国首个航天芝麻品种。l996年;“航芝1号”原种搭乘我国第l7颗返回式卫星上天,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下,形成了一些突变体。科学家利用这些突变体,历经6年研究,培育出“航芝l号”。2005年,同样利用返回式卫星搭栽芝麻种子,成功培育出“中芝13”。航天芝麻除了质优的特点外,与一般芝麻相比产量可增加l0%~20%,经济价值很高。如今,“航芝1号”已遍布江淮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7个省,每年种植上百万亩,占江淮主产区芝麻种植总面积的20%。

③除了太空芝麻;太空茄子也是一个优质的品种。它是成功选育培植并顺利进入市场的第一种太空蔬菜。这种茄子成熟时呈紫红色,放到锅里一炒就又变成了绿色。2008年,太空茄子在山东;湖北两省已种植了几百亩。这种茄子产量很高,山东亩产接近1.5万公斤,湖北也能达到1万公斤。更特别的是,割掉茄子的主茎,对菜地追肥,茄子又会很快长出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太空茄子呈紫红色,比普通茄子售价高,但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仍供不应求。2002年搭乘“神舟四号”的共有4份农业材料,存活两份,分别被培育出了紫红色太空茄子和黑色太空茄子。黑色太空茄子有望于2009年通过项目验收并推广种植。

④1996年;食用菌种子也“飞”上了太空。由经过太空之旅的菌种培育出的食用茵,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可是,由于在太空中,无法控制试验条件,也无法进行测试,试验的可重复性又非常有限,因此种子的变异就不可预知,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没有得到理想的菌种后,这一项目暂时宣告停止。

⑤另外;太空稻;太空椒、太空瓜果等的试验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它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走上人们的餐桌。

⑥随着航天热的升温;太空植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成功进行了卫星或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居世界先进水平,科研人员希望借助太空的特殊环境选育出更多的优异作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据相关文章改写)

(1)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培育太空植物的具体步骤。

(2)太空植物的哪些共同优点使它能够迅速推广;“栽遍大江南北”?

(3)文中②~④段大量列举年份;是否表明该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请加以分析。

(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____

A.“中芝13”的产量与“航芝l号”以及其它芝麻的产量相比可增加l0%至20%。

B.已培育成功的紫红色太空茄子和黑色太空茄子在烹饪时经翻炒就会变成绿色。

C.食用菌种子经过太空之旅后;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

D.我国科研人员将利用航天技术和遗传技术为我们培育出更多的太空植物。16、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的同学》的一部分;读后请按要求修改。

我上初中时,结识了一个叫王冬的同学。他个子大约一米六,双眼皮,戴着一幅眼镜。①他尽管学习刻苦,但是乐于助人。

他学习非常认真专注。一次;他一边吃饭,一边学习,竟把练习纸放进了嘴里。他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学习刻苦。

他的妈妈年轻;漂亮、手巧、善良。在生活和学习上;同学们一有困难总愿求他。这时候,他总是微笑着说:“我们都是同学,应该互相帮助。“

虽然一点帮助不值得称道,但是,②我们全班同学都从内心里由衷的感谢他。

(1)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____

②____

(2)文段中,有一句话是多余的,可以删去,请把这句话写在下面。17、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马的趣话。

①马是人类挚友;它自远古走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即有“马”字;《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在传统社会里,马之地位举足轻重。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而马居其首。其价值远远超出代步;耕田、拉车、征战等实用范畴,而升华为文化方面的多重意义。

②马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之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③马有崇高声望。三国时吕布骁勇无敌;刘关张三英围攻尚不能胜,当与有坐骑名赤兔者助之颇有关系。时人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语,足见良马有与英雄并驾齐驱之资格。

④马可代表人杰。相传有名伯乐者长于相马;世人便将善识贤才者以伯乐名之,足见人杰骐骥之相类也。

⑤马具高尚品德。据传,有古人乘马出行,坠入山涧而不得出,其坐骑非但未乘机逃逸,反而将缰绳垂下,主人借此而脱离险境,从而留下“马有垂缰之义”的千古美谈。

⑥马性自强不息。其表面性情温顺;然与同类竞争时多不甘落伍。赛马场上不乏力尽筋疲,倒地而死之强者;马虽默然无语,但大都不屑于偷懒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昔日沙场之上,多有战马遍体鳞伤,但仍奋力向前,终致力竭而亡。因此,此辈多可赢得死后哀荣,不乏以将军之礼而葬之者。

⑦马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似乎马亦理解士子之欢乐;仕途失意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好像马也懂得离人之痛楚。

⑧马看似愚騃木讷;实则聪颖异常。据《韩非子•说林》记载:春秋时,管仲从桓公率齐师北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若走错方向,全军必覆没于莽莽荒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管仲急中生智,献计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恰有老马数匹,便放之前行。此辈心中果然有地图一帧,高瞻远瞩,沉着冷静,昂首阔步,似信步于闲庭。将士紧随其后,亦步亦趋,遂得以走出绝境,转危为安,从而留下“老马识途”之佳话。

⑨马之俊美;在形体不在面容。其腿长体健,肌肉发达,鬃毛如瀑,长尾飘洒。行则悠然自得,志酬意满;奔则四蹄腾空,绝尘而去。草原之上,万马竞跃,诚生命洪流之起伏;沙场之中,千骥嘶鸣,真冲天豪气之跌宕。

⑩.其眼大而无神;耳小而猥琐,再配上毫无表情之长脸一张,若只睹其面,唯当以“因可爱而美丽”来诠释。据传,北宋名士苏东坡之脸甚长,时人有“马面”之讥。苏小妹曾赋诗形容其兄曰:“去年一点相思泪,今日方流到口边。”此句用来形容马面之辽阔,亦无不可。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里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据传”能去掉吗?为什么?

(3)文章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填写在第⑩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马诸美齐备;就连其面相,也是历代文人连连称道的地方。

B.马面相虽小有缺憾;不敢恭维,但其却诸美齐备。

C.马面相姣好;诸美齐备,无有缺憾。

D.马虽诸美齐备;然亦小有缺憾,即其面相实不敢恭维。

(5)文章介绍了有关马的诸多美好之处;你一定对马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马的未来会怎样?(写出一点即可)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皆发生巨变,整个世界已面目全非。冷兵器时代最具机动性的骑兵已黯然失色而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已将马挤出因之而得名的“马路”;现代通信手段的先进,使得主要由马来支撑的驿道再无存在价值。这一切都使人类疏远甚至渐渐遗忘了曾为人类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友。当今时日,马对比起其先辈之业绩与风光,只能对寒风而长嘶,徒发“生不逢时”之慨叹。1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梧宅村落;是这个夏天我意外的收获。走近它,你才发现,它竟以这样惊艳的方式给你的生命留下再也无法抹去的印记。它充满古朴;勤劳、友爱、亲妮的鲜活气息,它安于并珍惜安逸、与世无争的平凡生活,它乐享盘古开天辟地所赋予的这片偏远山水的静谧、祥和的自然景致,栽竹养花,种树锄地,溪里摸鱼,上山砍柴一年又一年,从不为外界暄嚣熙攘的生活所吸引与改变,而是繁衍生息、循回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奇迹。

我深深地眷恋着这方水土。

(1)给加点字注音:

静谧____繁衍____(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____应为____,____应为____

(3)文中“眷恋”一词的意思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语言表达(共6题,共12分)19、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2分)上联:____下联:____。20、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____(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1、认真观察下边这幅图片;完成题目。

(1)张亮同学打算将这幅图片命名为“天才小画家”;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2)将这幅图片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说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2、举例说明本文《谈读书》、《不求甚解》的道理论证。2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我梦想,____;(1)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2)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2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A.③⑤④②①B.⑤④②①③C.③⑤②④①D.⑤②④①③评卷人得分四、翻译(共2题,共14分)25、翻译下列句子。(1);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译文:____(2);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____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3)、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4)、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2分)27、阅读《中国皮影戏》完成各题。

中国皮影戏。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祥。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⑤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⑥皮影戏是一门結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刑式;它有看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⑦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賽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皮影制作、______和广泛流传。

(2)准确提取信息;写出制作皮影的步骤。(每个步骤不要超过16个字)

步骤一:______

步骤二:______

步骤三:______

(3)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8、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2题,共12分)29、从下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1.寒夜中,总以为被子是暖的。其实,被子本身并不暖,也不会产生温暖。盖上被子后之所以感到温暖,那温暖并不是被子给的,而是我们自身的温暖,被子只不过阻隔了外面的寒冷,保住了我们的体温。我们总以为,一切温暖都来自我们体外,比如太阳、火炉,殊不知,我们的心就是一颗太阳、一只火炉。当我们处于寒冷、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自已温暖自己。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有一种温暖来自于自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0、请以“起风了”为开头,写一段12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关联词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析】【解答】(1)“为了”和“因为”

为了:表目的;因为:表因果.

根据语境;句子是表因果关系,选用“因为”,排除A;B;

(2)“尽管”和“不管”

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相当于只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

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根据语境“他爱迟到的毛病一点没有改”;结果没有改变,选用“不管”.

(3)“所以”和“之所以”

所以:表示结果;之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用法是:之所以(结果)是因为(原因).

根据语境“是因为”;选用“之所以”,排除C;

(4)“既然”和“不论”

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

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根据语境;“大家都可以帮助你解决”这是结果,选用“不论”.

故选:D.2、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发扬和继承”应对调。C应去掉“而努力”。D应去掉“通过”或“使”。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答案】B3、A【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使用.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选择.【解析】【解答】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②句“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睹物思人”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根据句意,选用“触景生情”,锁定AB,③句“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混淆是非”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根据句意,选用“混为一谈”.故选:A4、A【分析】【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的种类:

1;点号主要用来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2;标号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有七种: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解析】【解答】A.正确;

B.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应加引号;

C.根雕艺术等是分句的结束;应加分号;

D.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问号改为句号;

故选A.5、A【分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解析】【解答】A.“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该成语使用恰当;

B.“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该成语理解有误;

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成语理解有误;

D.“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该成语用错了对象.

故选:A.6、B【分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认读能力。A迸(bèng)溅.炽痛(chì)C蹒(pán)跚收敛(liǎn)D缄默jiān)。【解析】【答案】B7、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解读能力。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A项:《雪》是《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原题说法不正确,故选A。【解析】【答案】A8、C【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识别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选项C雨果是法国作家。ABD均正确,故选C。【解析】【答案】C9、A【分析】A.正确;

B.有误;主谓搭配不当,改为“流感活动将逐渐增加”;

C.有误;语意重复,“近”和“左右”二去一;

D.有误;产生歧义,改为“她还只是八九岁的小孩子”。

故选:A。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解析】【解答】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答案:柳宗元唐文学家政治家11、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察了近义词的辨析、古汉字意义的解析、材料的概括探究.【解析】【解答】(1)此题考察了近义词的辨析.

驯化是驯服并使用的意思是针对一个动物种群的行为;驯服是只对一个个体的行为,此处应该填写:驯化.

形状一般指无生命的物体;性状是指有生命的物体,此处应该填写:性状.

(2)此题考察了古汉字意义的解析.

回答该题时;先看一下此图的意思,该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鹿,二是树林.可从这两点出发解释.

(3)此题考察了材料的概括探究.

可根据时间的顺序;依次回答,要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生物学知识.

答案:

(1)①驯化②性状(共2分.每空1分)

(2)答案示例:古人用“林”和“鹿”组合成一个新的字;形状像鹿在树林中间,借鹿喜欢树林的习性表示“鹿群理想栖息地”这个意思.(共3分.每要点1分)

(3)答案示例:生物学知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远古时代.中国古代传统的生物学知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孕育和萌芽.商、周时期,生物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共3分.每要点1分)12、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解析】【解答】(1)疾;

(2)滥;注意不要写成“烂”;

(3)黯;注意不要写成“暗”;

(4)徒13、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析】【解答】“垣”读作“yuán”;“猝”读作“cù”.

答案:

yuáncù14、从累累的硕果中我们感受了秋天的丰厚从墙角的寒梅中我们体会了冬天的温情.【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解析】【解答】仿句要求以某个季节的某个代表性的事物为描述对象;句式上采用”从中,我们“且前两句分别讲了春,夏,仿写可试从秋冬两个季节入手.

答案:从累累的硕果中,我们感受了秋天的丰厚;从墙角的寒梅中,我们体会了冬天的温情.15、D【分析】【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太空植物,介绍培育太空植物的步骤,第②-⑤段具体说明我国太空培育的植物以及他们的特点,第⑥段说明太空植物的发展前景.【解析】【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文章第①段具体说明培育太空植物的具体步骤;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作答,“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由返回式卫星或飞船搭载到太空,在微重力;高真空、零磁空间等条件下,就会发生地球上罕见的遗传变异,有可能呈现出一些新性状,产生更多变异性状优异的种予,这些种子再经科学家运用遗传技术精心研究,就能培育出太空植物.”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文章的第②段以太空育种的芝麻为例;说明了太空植物的优点,抓住关键词语“质优;产量高、经济价值很高”,这些都说明了太空植物的优点.

(3)考查段落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根据方位词判断,逻辑顺序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这些段落虽然有表示年份的词语;但不是按培育各种太空植物的先后顺序来说明的,所以不是时间顺序.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A.错误.“中芝13”“航芝l号”是太空育种比与一般芝麻相比产量可增加l0%~20%;

B.错误.紫红色太空茄子在烹饪时经翻炒就会变成绿色.没有说明黑色太空茄子在烹饪时经翻炒也会变成绿色。

C.错误.原文是“食用菌种子也“飞”上了太空.由经过太空之旅的菌种培育出的食用茵;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精选种子→(用航天器搭载种子)→(选择变异性状优异的种子)→(科学家精心研究;培育)→培育出太空植物。

(2)质优;产量高,经济价值高.

(3)不能表明.因为这部分内容没有按照培育各种太空植物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4)D16、他不但学习刻苦,而且乐于助人删去“从内心“或“由衷的“.【分析】【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语段文义的掌握.【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个划线句中;学习刻苦与乐于助人是递进的关系,但尽管与但是转折的关系,应用不但和而且.第二个划线句,由衷一词已经有了内心的意思,但前面还出现了个内心,这属于成分多余.去掉一个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文义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语段,分析其段意,然后即可从中找出与文义无关的句子.由语段可知,这段文字讲的是王冬同学的学习刻苦和乐于助人,“他的妈妈年轻;漂亮、手巧、善良.“与文义无关,去掉即可.

答案:

(1)①他不但学习刻苦;而且乐于助人②删去“从内心“或“由衷的“.

(2)他的妈妈年轻、漂亮、手巧、善良17、D【分析】【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⑦段说明了马的文化意义,第⑧-⑩段说明马的聪颖异常、形体俊美、面相存在缺憾.【解析】【解答】(1)考查说明对象及对内容的理解.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马,第②-⑦段说明了马的文化意义,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作答即可.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答题格式: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本文主要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如《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说明马的历史悠久.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⑩段前面的内容都是赞扬马的优点;第⑩段主要说明马面相不好看,根据内容的衔接和前后段落之间的转折关系,应该选D.

(5)开放性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马不再交通工具,但并不是就意味着毫无用处,可以成为观赏;娱乐的动物,像赛马.也可以让马回归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答案:

(1)说明对象是马;文化意义:马是财富象征;有崇高声望;可代表人杰;具高尚品德;性自强不息;与人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答对2点即可).

(2)不能去掉;“据传”表推测,作者在说明“马具高尚品德”时,用“马有垂缰之义”作根据,但这一传说无法考证,故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就成为真实存在了,不够科学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作引用;如《诗经•周南•汉广》篇有云:“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足以证明其追随人类已有数千年之久.说明马的历史悠久.

(4)D

(5)示例: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无需借用马力了;②可能由工具型向观赏型、娱乐型转变;③回归山林,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意对即可).18、mìyǎn妮昵暄喧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分析】【分析】此题考察了常见字词的读音、常见错别字的辨别和修改、词语的解释.【解析】【解答】(1)此题考察了常见字词的读音;做好此类题目,离不了平日的积累.

答案为:谧mì衍yǎn

(2)此题考查了常见错别字的辨别和修改.

答案为:妮应为昵暄应为喧。

(3)此题考查了词语的解释.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答案;

(1)谧mì衍yǎn(2分)

(2)妮应为昵暄应为喧(2分)

(3)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1分)三、语言表达(共6题,共12分)19、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学写对联和运用对联的能力。“盖世”和“该死”谐音,“罕见”和“汉奸”谐音,根据“对联”运用的谐音来理解即可。【解析】(2分)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20、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概括出材料内容,本题中,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阅读重要”“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这两个关键词句中,可以概括出这两则材料都讲述的是: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2)①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如: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

②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回答邀请类的试题;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然后要说明自己的身份,说清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主题,最后表明邀请之意。如: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解析】(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2)①示例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示例二: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符合标语要求即可)②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21、略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

此题解答,可结合图中的具体要求作答.【解析】此题可看到一个幼儿趴在那里;他的脸上涂得很脏,他的背后则是类似涂鸦的作品,整个图画,令人喜欢.

(1)此题解答;可首先表明态度,然后讲出原因,结合图画所传达的“萌”意作答.

(2)看到画面容易让我们想到《清平乐村居》中的“溪头卧剥莲蓬”表现了孩子的顽皮.

答案:

(1)好.这个名字既体现了图片内容;又表现了对图片中小主人公个性爱好的赞赏之意.

(2)《清平乐村居》中表现了一个孩子的顽皮,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欢,这说明一个孩子有爱好、有个性是一件好事,家长应加以鼓励、支持,任何阻挠甚至是破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22、略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断;首先阅读全文,判断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而即可进行作答.

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要有具体的事例,道理论证要运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论证论点;对比论证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论证,比喻论证是用人人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解析】示例:《谈读书》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巧妙而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不求甚解》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23、略

【分析】经分析;仿写的内容是写古诗名句带给自己的瑰丽的梦想.诗句引用正确,内容描述.脱离主题或构不成排比不给分,表达不通顺酌情扣分.诗歌必须是古诗词,但不限于中考必考篇目.

示例: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来到如画的西湖;在荡漾的波光中,感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柔美。

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要求句子结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诗句与内容对应.【解析】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来到如画的西湖;在荡漾的波光中;感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柔美24、略

【分析】略【解析】D四、翻译(共2题,共14分)25、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1)要注意“思念存想”的解释;句(2)注意“虚”“实”的解释。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①不是人死后的精神产生出来的,都是人们过度思念想象而引起的一种幻觉。

2、①这都是由于过度思虑而产生的一种假象,不会真有那样的事实。

26、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皆:都是。者也:是呀。②是也:就是这样的人。③然:可是。三吐哺:三次停下来。④由此:便是因为。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不谦逊就会失去天下,自己也要灭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人。3、可是,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4、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2分)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归纳概括。本文共七个自然段;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出答案即可。文章在第三四段介绍皮影的制作过程,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先介绍的是中国皮影戏的悠久历史;第五段介绍的是皮影戏的表演过程。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本文的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皮影的制作过程;可从其中找到原句作答,但是题目要求“每个步骤不可超过16个字”,这就要求将原句进行压缩。第一步:“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可压缩为:将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涂油;第二步:“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此句较短,可使用原句;第三步:“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可压缩为:用线把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

(3)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概括。此题以“孝义皮影戏”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介绍孝义皮影戏的起源,表现了它的历史悠久;材料二介绍孝义皮影戏被全国人民认识的途径,可以看出其影响的广泛;材料三,介绍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可见其剧目丰富。

答案:

(1)悠久历史;皮影表演。

(2)将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涂油;

把皮革镂刻成人物形象;

用线把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

(3)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本文以“中国皮影戏”为说明对象;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交代说明对象,并介绍什么是皮影戏;第二自然段介绍皮影戏的悠久历史;第三;四自然段介绍皮影戏的制作过程;第五自然段介绍皮影戏的表演过程;第六、七自然段介绍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答题要点:①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②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③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④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⑤分层归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⑥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解析】悠久历史;皮影表演;将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涂油;把皮革镂刻成人物形象;用线把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28、(1)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

(2)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

(3)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线索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掌握主旨有很大的作用。常见的线索有: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事情为线索;3.以物品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有时题目就是线索。写人的文章,常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有时文章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本文就有两条线索:即表面写树,实则写人。线索一方框处可结合选文第③段“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作答。线索二两个方框处可结合选文第⑤段和第⑨⑩段的内容作答,从“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等语句可概括为:受伤后的弟弟一蹶不振;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此题考查学生散文阅读中对句子的赏析能力。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一般的格式是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作者感情。联系语境,“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该句子中的“期待”是期望;等待的意思。体现了我盼望弟弟早日从伤痛中走出来的心情;“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体现了我不知道回故乡是否会给弟弟带来好影响的不安心情。“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听到弟弟出事时痛苦、伤心、绝望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文章中心等来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所写事例和对槐树的描写,多角度地体会作者对“树”、对“人”、对“自己”复杂的情感。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本身所说的道理就很明白,把人比成“树”,从如何做“智者”“强者”去拓展一下即可。

【解析】【小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