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卷七一、选择题1.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2.东汉时期,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与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由通经而以察举征辟进入官僚队伍,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据此推知,东汉宗族势力的发展()[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影响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C]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D]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广泛传播3.魏晋小说“粗其梗概”,主人公甚或无姓无名,而以甲乙丙丁代指。唐朝小说则“叙述婉转”“阔其波澜”,女性主角大量增多,出现聂隐娘跟随尼姑学成高强武艺并自主择婿、红线女盗取藩镇贴身锦盒而威慑其罢战等精彩故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世俗趣味加强[B]社会走向动荡[C]女性地位提升[D]盛世气象形成4.《元史·百官志》载:“录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巡院。”由此可见,元代()[A]依民户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B]政府财政倚重城市税收[C]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快[D]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5.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户籍管理松弛散乱[B]实物折算银两征税[C]地主赋役转嫁佃农[D]赋役变革摊丁入亩6.1895年4月,清政府向英德等银行团借款时,赫德提议借款以“由总税务司管理常关税收”或“用盐税、厘金或田赋”作为担保条件。对此,多数地方督抚站在本省立场表示反对,张之洞就强调“不借为上,借而不失东南利权为次”。这说明当时()[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B救亡图存成为共识[C]列强操控清朝税收[D]税制改革遭遇阻力7.如图是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的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矛盾重重,日本、西方实行绥靖政策[B]“府院之争”实质是西方、日本对华的争夺与控制[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外国列强坐收渔翁之利[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不断,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局面8.下面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机器榨油和手工榨油产量比较表(单位:万担)。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种类机器油厂生产手工业生产总计项目产量占比产量占比产量占比年份1920155.97.34%1968.692.66%2124.5100%1933212.67.20%2740.292.80%2952.8100%1936219.47.35%2767.292.65%2986.6100%[A]近代化企业在曲折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渐弱化9.1962年,经过果断的关停并转,我国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7万个,减少了38%,同时,中央还对保留下来的企业进行了整顿。从1961年年初起的两年半中,国家共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这些做法()[A]提高了生产效率[B]促进了经济恢复[C]压缩了工业生产[D]增强了企业活力10.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11.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将领汉尼拔入侵罗马时,罗马登记在册的公民数量是28万人。公元前131年,罗马在征服了西班牙与希腊后进行了人口普查,共有32万公民登记在册。据此推知,罗马()[A]公民群体大量沦为奴隶[B]基层社会面临严峻问题[C]扩张战争引起民生凋敝[D]户籍登记制度效率低下12.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A]封建化程度加深[B]试图抑制市民流动[C]王权进一步强化[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13.1450年,德国谷登堡发明了印刷机。此后,书籍数量迅速增加。据估计,此后半个世纪,欧洲书籍印刷量达到50万册,其中罗马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的作品最受欢迎。此外,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也大量涌入市场,这要归功于威尼斯印刷商马努斯。上述现象说明()[A]经济发展需要古典法律复兴[B]阶级变化引发民主精神传播[C]技术进步推动思想解放进程[D]东学西传促进人文思想兴起14.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C]关注民生消解贫困[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15.巴黎公社时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确定的选举制度,每两万居民选举一名代表,其余不足两万而不少于一万者也选举一名代表,全市共选出九十名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该制度()[A]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B]说明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目的是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有利于工人阶级享有真正的普选权16.联合国在1992年6月推动154个国家正式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9年二十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其在八国集团的基础上吸纳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这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B]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C]发展中国家开始登上舞台[D]加强国际协调是各国共识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宋代的铸钱量比唐代大为增加,可是因为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铁币价轻体重,每千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四川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一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南宋时又在湖广地区发行会子,与交子共同使用。最初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所以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后来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加速了它的灭亡。-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统观元代币制,经过三次改革,却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元朝最初发行纸钞的二十余年间,尚能维持其相对稳定,此后由于巨额的军队供养、宫廷开支和军功评赐等,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半年用尽,这就不能不乞救于纸钞的发行。同时连年征战,经济停滞,纸币的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而已。-摘编自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交子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纸币发行流通的影响。(7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元朝纸币发行流通的不同特点。(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乡绅、族长等精英一直扮演着传统国家和民众沟通桥梁的作用。但由于20世纪初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中,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乡村社会的权力真空便需要新的社会群体来填补。这种社会群体既要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国家汲取资源的任务,又不能在乎自己的社会名声,甚至要不惜与乡村社会的利益对立。为此,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社会群体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动开展“造村运动”。日本不同地区的农村基本状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经济状况发展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后用途多样化,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户收入,较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不同农产品的需求。日本还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形成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协”和村行政自治组织并行的乡村二元治理结构。此外,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政府相继颁布《农村、山村、渔村通电促进法》1952)《町村合并促进法)1953)等法律,主要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以增加日本乡村生活的活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完善乡村的行政治理体制等。-摘编自李金锴等《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国外典型实践模式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群体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总结日本的乡村治理经验。(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朵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公元11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新兴国家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特别是印度、中国等国,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围绕材料,就材料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外交被视为外交工作一翼,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这一时期文化外交实施“一边倒”政策,民间文化交流作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重要手段表现活跃。由于国内外形势严峻,此时文化外交以政治与革命为中心,以宣传中国革命成果为主要目标,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文艺演出、杂技等单向对外宣传。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外交一度停顿。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外交进入新时期,成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恢复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外交并由政府统筹,交流对象遍布世界五大洲。交流渠道不仅有官方,各部门、各地方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到20世纪末,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干个国际文化组织保持联系。进入21世纪后,文化外交成为我国对外关系中继政治、经济之后的第三根支柱,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外交的主要任务。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外交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等都推动了中外高端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作为建设平台,更提升中国文化领域开放水平、努力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的变化。(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可知,商王、西周早期的周康王和西周晚期的周宣王均以称呼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但到了春秋中晚期,诸侯国君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僭越了周礼,表明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故选C项;战国时期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实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中华文明的特点,排除D项。]2.B[根据材料“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实现了宗族势力的官僚化、士族化”可知,东汉宗族势力通过儒学进入官僚体系,实现了官僚化和士族化,这对后来魏晋时期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故选B项;材料所述人才选拔是在“地方宗族组织成员”中,且并未与前后时期的人才选拔进行对比,无法得知“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宗族组织成员对地方基层治理产生影响,因而无法体现规范了地方基层治理,排除C项;根据材料“诸多地方宗族组织成员通过服膺儒学”可知,宗族组织成员学习儒学,但并未体现儒学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广泛传播,排除D项。]3.A[根据材料“唐朝小说......女性主角大量增多”“出现......等精彩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小说增加了大量女性主角,其故事情节描述较为精彩,增强了小说的世俗趣味,故选A项;唐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社会走向稳定,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仅凭材料中唐朝小说的女性主角增多,无法得出“女性地位提升”的结论,排除C项;盛世气象指社会发展中的特定阶段,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4.A[根据题干“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巡院”等内容可知,元朝依据城市民户的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故选A项;题干说的是元代依据民户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并没有述及对城市民户进行征税,排除B项;题干说的是元代依据民户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并没有涉及其经济和人口问题,排除C项:“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5.D[根据材料“清中期以后”及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材料中对丁的统计出现了小数或者采取了粮食计量单位的统计方式,体现了当时赋役制度变革的影响,故选D项;丁的数量出现小数并非因为管理松弛散乱出现的失误,而是因为赋役制度的变革,且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丁数量的统计变化,没有涉及将实物折算成银两等赋税征收方式,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对丁数量的统计发生变化,主要是国家赋税的征收,没有涉及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6.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多数地方督抚站在本省立场表示反对清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这说明中央政府的政策已经不能得到地方督抚的认同和支持,即当时中央政府权力式微,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和地方督抚,不能得出“救亡图存成为共识”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遭到地方督抚的抵制,并不能说明列强操控清朝税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向列强借款,并不属于税制改革,排除D项。]7.C[材料时间是1912年2月9日,即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后不久,清帝宣布退位之前,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方清政府仍处于对立状态,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意在说明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外国列强坐收渔翁之利,故选C项;漫画内容并不是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日本和西方当时也没有推行绥靖政策,排除A项,“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内部派系纷争出现于袁世凯去世之后,即1916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8.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机器榨油产量有所增长,但相较于手工榨油产量,变化不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化企业在曲折中发展,故A项正确。]9.B[根据材料“1962年......我国企业数.....减少了38%”“1961年年初刃......国家共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大量减少了企业数量、职工和城镇人口数量,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恢复,故选B项;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员工技能等方式实现,减少企业数量和城镇人口并不会提高生产效率,排除A项;压缩工业生产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C项;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减少企业数量与增强企业活力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10.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92年以来中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法律法规的颁布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故选D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即在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发挥市场更多的作用,而非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排除A项;材料强调1992年以来中国颁布和实施多部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政府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了与市场、商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得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的结论,排除C项。]11.B[根据材料可知,两次公民人数调查相隔87年,且公元前131年罗马疆域大大扩展,但公民数量只增加了4万人,如此低增长并不正常,公民人数过少不利于罗马对新征服地区的基层治理,或者有大量公民未被统计出来,这反映了罗马基层治理存在问题,故选B项,“公民群体大量沦为奴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罗马在对外扩张中掠夺了大量土地、奴隶和财产,此时罗马国力仍在上升,“凋敝”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仅根据材料信息并不能得出“户籍登记制度效率低下”的结论,排除D项。]12.A[根据材料“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尔森法令》中的规定揭示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层层分封的特征,8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赐地的人成为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每个封君可以管辖自己的封臣。这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庄园经济下农民的情况,未体现市民的流动,排除B项;中世纪王权强化的表现有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统一全国法律和经济制度,集中财政权力,建立保障王权的常备部队等国家机器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骤然分裂,西欧陷入乱战,分化为诸多王国,且再也没有走向统一,排除D项。]13.C[根据材料“1450年”“谷登堡发明了印刷机”“其中罗马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的作品最受欢迎”“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也大量涌入市场”“归功于威尼斯印刷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进程,故选C项,“古典法律复兴”不符合题意,与材料“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也大量涌入市场”相悖,排除A项,“阶级变化引发民主精神传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人文思想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排除D项。]14.D[根据材料“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宅地的所有者”可知,《宅地法》针对的对象是未参与叛乱的公民,同时其可以满足民众对土地的要求,有利于瓦解南方阵营的反叛力量,维护国家统一,故选D项,“交纳10美元费用”说明当时土地价格很低廉,对国家财政并无较大影响,排除A项;《宅地法》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民众,不是地方政府,无法体现加强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美国民众的贫困是由阶级剥削导致的,《宅地法》无法消解,排除C项。]15.D[根据材料“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确定的选举制度......全市共选出九十名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可知,巴黎公社时期,根据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确定的选举制度,公社委员会的代表是由选举产生的,这说明该制度有利于工人阶级享有真正的普选权,故选D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材料说的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的选举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了巴黎公社时期的选举制度,是公社委员会的产生方式,没有强调公社委员会的地位,排除B项:“目的是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6.B[根据材料“联合国.....推动......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9年二十国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如二十国集团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表明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故选B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尚未完成,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逆全球化问题犹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各国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商业发达,流通量大增,货币仍感不足,于是又在一些地区发行铁币”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不足;根据材料一“铁币价轻体重,每干文重达25斤,携带十分不便”可得出金属货币流通不便。第二小问,积极方面,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可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市镇的形成;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一“政府因财政困难,大量发行纸币以弥补亏空,于是纸币严重贬值,导致南宋经济混乱可得出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朝纸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一“交子、会子发行量有所控制,币值稳定而有信用,可以随时兑换成铜币”可得出作为辅币,与铜钱兼用;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区域限制。根据材料二“始终在于推行纸币制度”可得出元朝纸币制度更加成熟;根据材料二“除少数边陲如云南尚使用实物货币及贝币外,全国通行,基本上达到全国的货币统一”可得出不用铜钱,纸币是单一流通的货币,无区域限制,全国通用。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不足;金属货币流通不便。影响:积极方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市镇的形成;消极方面,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7分)(2)宋朝纸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作为辅币,与铜钱兼用;有区域限制。元朝纸币制度更加成熟;不用铜钱,纸币是单一流通的货币;无区域限制,全国通用。(6分)1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内政外交危机.....无法......原有的功能”得出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基层社会的职能与权威受到冲击;根据材料一“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得出宗法伦理体制逐渐瓦解;根据材料一“需要新的社会群体来填补”得出基层治理的需要。第(2)问,根据材料二“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得出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根据材料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村行政自治组织并行”得出乡村二元治理结构;根据材料二颁布......法律”得出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答案:(1)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政外交危机,基层社会的职能与权威受到冲击;宗法伦理体制逐渐瓦解;基层治理的需要。(8分)(2)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乡村二元治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6分)19.解析:首先,根据材料确定论题,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棉花贸易从局部发展到全球,工业革命后确立起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棉花网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基本上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棉花扩张的过程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但是伴随着对殖民地的掠夺,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传播,新兴国家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纷纷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因此棉花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其次,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扩张的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之路,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快对外经济侵略的步伐;19世纪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打断了亚非拉的发展进程,使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的经济附庸,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迫使亚洲各国重视发展民族工业,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如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最后总结,棉花的发展史反映了欧洲各国殖民扩张的道路,它既是人类的曙光又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它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答案:示例:论题:棉花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运动史。(2分)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之路,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加快对外经济侵略的步伐;19世纪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车位出租协议书
- 车主雇佣司机协议书
- 锂电窑炉承包协议书
- 道路车辆施救协议书
- 4人入伙合同协议书
- 项目车位预定协议书
- cnc编程学徒协议书
- 雕塑方案保密协议书
- 酒馆出租合作协议书
- 中餐馆合伙合同协议书
- 2022年重庆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子企业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烧烤营销策划通用PPT模板
- 校园文化传承与载体创新调研报告
- 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侨大学
- 证据清单模板
- 脱硫土建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冷再生机在油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
- 妇科常用方歌(珍藏版)-滋血汤方歌之欧阳理创编
- GB/T 35544-2017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GB/T 25995-2010精细陶瓷密度和显气孔率试验方法
- GB/T 11352-2009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