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该材料反映出(A)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旺盛,经商致富者比比皆是,富可敌国。故应选A项。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说明,如比方立场不坚决。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A)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常常作战,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平安,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故有“朝秦暮楚”的成语。这一成语若用于商业上可以从侧面反映①②③;④不符合史实,解除。3.《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C)A.自由流通的货币 B.最早正规的纸币C.兑换货币的凭证 D.国家发行的债券解析:依据材料“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可知,在蜀地交子具备充当兑换货币的职能,故C项正确;交子不是官方货币,不能自由流通解除A项;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但不是政府制定,故正规的说法错误,而且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解除B、D两项。4.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C)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加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图左上角的东西市,可知①②正确。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④正确。图中文字并没有专职机构市署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且市署出现于唐朝,故③错误。因此C项正确。5.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B)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③草市在唐代渐渐演化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代渐渐演化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草市已具备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所以①③④正确。《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所以②说法不正确。答案为B项。6.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说明是(D)A.两者相互冲突,所以不能推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推断唐代没有“夜市”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解析: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第一段材料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后段材料来自晚唐诗人的诗作,两则材料各自的时间不同,反映出唐初对城市的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业活动限制放松,到宋代完全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打破了交易的空间、时间限制,故D项最合理。7.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C)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②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③南方经济发展④城市商业旺盛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盐铁转运使”“判官”可反映出①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扬一益二”“商贾如织”反映出了③④的表述;唐朝商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并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故解除②。选择C项。8.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闻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B)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C.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解析:依据题干中陶邑“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分析,说明该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思。9.宋代城市中的市场不再以为在城市中居住的达官显贵服务为主,大城市的市场以经营粮食、布帛、煤炭等日用品以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主,奢侈品退居次要地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C)A.封建社会渐渐衰落B.城市经济职能增加C.市民阶层不断扩大D.中小城市大量出现解析:材料中以日用品和服务业为主,体现出是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的,故答案选C项。10.苏州全晋会馆(下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输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联桑梓(家乡)”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B)①当时苏州运输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②晋商留意联络乡谊③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④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应当是柜坊或钱庄,而不是会馆。解除含④的选项即可。11.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宝衫》讲解并描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宝、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C)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B.“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D.湖广主产珍宝、苏木等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白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2.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产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D)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解析:题目中未涉及商业的发展对商业市镇的兴起的促进作用及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故无法得出A、B两项的结论;C项的表述与南宋以来,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的史实不符,故解除;题目中的信息“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表明明清时期的商品流通已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有九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驾驭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材料三: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宝;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1)据材料一,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突出特点?(3)据材料三,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改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答案:(1)发展状况: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或政府设置市场开展商业活动);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2)突出特点: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3)改变: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发生在纺织行业,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为了增殖财宝而从事生产的,工匠对机户依靠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旺盛。……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次、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明清两朝,都是持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和[明]谢肇淛《五杂俎》(1)依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依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