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一框人的相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考查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胜利者与空谈者的主要区分在于胜利者重在通过实践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C.自觉选择性 D.干脆现实性解析该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题干说胜利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即说明实践具有干脆现实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答案D2.(考查点:实践的特点)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十几年前,这项技术还只是试验室中一个“迷人”但又昂贵的探讨工具。现在,它却已经慢慢步入医疗界,成为一种略显“尖端”的诊断技术。这表明()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④科学在不断颠覆世界中前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十几年前,这项技术还只是试验室中一个‘迷人’但又昂贵的探讨工具。现在,它却已经慢慢步入医疗界,成为一种略显‘尖端’的诊断技术”,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符合题意。“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表明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③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不出。④否定了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答案C3.(考查点:实践是相识的基础)1941年,一名瑞士技师带狗狗漫步时,发觉自己的衣服以及狗狗身上都沾上了野生牛蒡的种子。他对种子表面进行了视察,于是发觉种子表面有带钩的刺,依据这种原理,尼龙带扣就诞生了。这一事例告知我们()①生活发觉对进行科学独创具有启发作用②重大独创都来自于独创者的聪慧才智③思维创建客观事物以事物的属性为前提④任何独创创建都离不开生活实践活动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自然现象引发思索,技师独创了尼龙带扣,说明生活发觉对进行科学独创具有启发作用,①说法正确。相识来源于实践,④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思维不能干脆创建事物,③说法错误。答案A4.(考查点:实践是相识的基础)某科研小组通过探讨猪笼草的叶子,发觉该叶子几乎无摩擦,虫子停在上面便会瞬间滑倒,沦为这种植物的盘中餐。由此他们想到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通过反复试验,复制这种叶子的分子结构,研发了一种超滑材料。人类追求的自净窗户和“完全不粘锅”的志向将成为现实。从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看,下面排序与材料依次一样的是()A.①相识是实践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B.①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相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C.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相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③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D.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解析A项中“①相识是实践的来源”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B项中“③相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与C项中“②相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是相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体现,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不能入选;D项中的四句话符合题目要求,故可以入选。答案D5.(考查点:实践是相识的基础)腐乳被称为中国的“素奶酪”,其口感与奶酪类似,同样经过发酵,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大量探讨结果表明,腐乳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性能,可以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适量吃腐乳有益人体健康。这表明()①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③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④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题干材料一方面表明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另一方面也表明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不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说法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6.(考查点:实践是相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改变规律所形成的学问体系和社会实践。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改变。“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始终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体现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的?答案(1)实践是相识的来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规律所形成的学问体系和社会实践。(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须要。(3)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实践是相识的目的。“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靠河流,视河流为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子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日,人们重新相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相识具有确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相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相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相识必定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相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相识不同,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相识必定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同时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相识具有确定作用,①③符合题意。相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②说法错误。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答案B2.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现代史学家中也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当是女性。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这表明()①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务②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行知的,但可以通过考古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佐证③历史是已经发展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会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④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务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不肯定能够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务,解除①。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是可知的,②犯了不行知论的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3.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快推动能源革命,是破解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必定选择。将来我国能源结构将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这体现了()①实践活动具有无限性②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将来我国能源结构将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表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也表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材料体现不出。答案D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②③蕴含的哲理与之相同。①强调的是“知”的重要性,不合题意。④是说不通过实践就能获得相识,与题意不符。答案C5.动力气候模式是气候预料的核心技术,也是将来气候预料的主要技术路途。我国自主研发了其次代气候系统模式CSM2.0,能够预料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并对降水、气温等要素进行预料。这表明()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人们能够驾驭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④实践是相识的基本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其次代气候系统模式CSM2.0,能够预料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并对降水、气温等要素进行预料,体现了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也表明人们能够驾驭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干脆阅历、间接阅历是相识的基本途径,④说法错误。答案C6.2024年3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彭山召开的“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宣布,从2024年1月起先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进展,目前已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证明白“张献忠江口沉银”传闻。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一样的是()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③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④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解析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证明白“张献忠江口沉银”传闻,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体现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改变之中。答案A7.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亲身实践是获得正确相识的唯一途径②对待他人阅历要从自身实际动身加以甄别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④他人阅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照实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对他人的阅历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说明对待他人阅历要从自身实际动身加以甄别,做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获得相识的途径有干脆阅历、间接阅历两种,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①说法错误。他人阅历只要主观符合客观,同样可以照实反映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答案B8.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告知我们()①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②实践是相识的最终目的③必需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④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引文的意思是:“(尽管)熟读《诗经》,把政事交付他,却不能通达;出访四方,却不能应对。虽然书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可见,孔子强调了读书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答案C二、非选择题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识,进行艰辛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