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85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半坡遗址B.山顶洞遗址C.元谋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2、【题文】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A.《贞观政要》B.《唐律》C.《唐律疏议》D.《大秦律》3、三国鼎立中蜀国建立于()A.208年B.220年C.221年D.229年4、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A.刘邦的统治局面B.刘彻的统治局面C.刘秀的统治局面D.刘琦的统治局面5、【题文】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以下对印刷术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C.北宋时期,李春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D.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6、【题文】宋朝时地处福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A.广州B.福州C.泉州D.扬州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东汉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8、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9、(1)《礼记》中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指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产生部落首领,后人称这种办法是________。(2)科学技术成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的象征。________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时期,___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3)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10、写出相应创作人物或者作品:《史记》______;王羲之《______》11、东汉后期,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______。12、西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______。13、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______、隶书。14、黄帝时期:______创造了文字,______制作音律,隶首发明______,______擅长纺织并会缫丝。1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17、(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18、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阪泉会战,灭亡了商朝。()19、东晋的画家贾思勰,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A.正确B.错误20、汉武帝在洛阳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21分)21、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说明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建议实行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莲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汉代讲学图(见下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3分)(2)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3)材料二反映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4)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5)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2分)(6)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2分)23、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何种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什么时代?

(2)图二的名称是什么?它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什么?

(3)图三是什么样式的房屋?这一房屋是由哪一原始居民建造的?

(4)图四是建造宫室的情景;传说中与之同时,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发明创造。这一时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是谁?

(5)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问题?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4题,共24分)24、适合的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昌盛,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应有所改进和创新,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1)根据材料一分析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这种制度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____重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____。分别写出“皇帝”的地位和“太尉”的职责是什么?秦朝在地方上实行是么制度?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25、识读下列图片

图1图2工匠制作青铜器想象图。

请回答:(1)图1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一文物的出土地由此得名“鼎都”,你知道这一文物的出土地点吗?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两幅图片,想一想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有何特点。2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读下图解图。

(1)隋朝大运河北到今,南到今,中心是。(2)大运河自北向南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段。(4)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原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朝周边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苍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材料二元朝疆域图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对周边民族采取的主要政策有哪些?(2)元朝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元朝、清朝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唐、元有何不同?(3)根据以上回答,你认为民的融合,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评卷人得分六、列举题(共1题,共10分)28、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因山顶洞遗址在北京周口店地区,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地区,半坡遗址在陕西西安,所以到西安旅游还能参观到半坡遗址。考点:半坡聚落【解析】【答案】A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隋律》的基础上,删繁就简,修订《唐律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亚洲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解析】【答案】C3、C【分析】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三国鼎立中蜀国建立于221年。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蜀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蜀国的建立时间。【解析】C4、C【分析】《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刘秀的统治局面。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刘秀开创光武中兴的史实。【解析】C5、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刷术。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李春是隋朝工匠,他曾设计和主持建造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解析】【答案】C6、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地处福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位于广东的广州和位于福建的泉州。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试题分析: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病原则。对中医治疗传染病和内科杂症,一直具有指导意义,他也被后世尊为“医圣”。考点: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识记张仲景和他在医学方面的贡献。【解析】【答案】张仲景8、略

【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五四爱国运动.

本题掌握鸦片战争和五四爱国运动.重点熟记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意义.【解析】鸦片战争;五四运动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禅让制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舜禹之间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是以各部落首领推举的办法进行的。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所以答案是:禅让。(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都江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做纸,改进了造纸术。之后纸逐渐使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所以答案是:都江堰;蔡伦。(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所以答案是:洛阳。【解析】(1)禅让(或禅让制)。

(2)都江堰;蔡伦。

(3)洛阳。10、略

【分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

司马迁;兰亭序.

本题考查司马迁和王羲之的相关知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司马迁;兰亭序11、张角【分析】东汉末年的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黄巾起义。

故答案为:张角。

本题主要考查张角起义。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比较记忆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角起义的相关知识。【解析】张角12、分封制【分析】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即周王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通过实行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故答案为:分封制。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就是分封制。

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分封制13、小篆【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故答案为:小篆。

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顺序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小篆14、略

【分析】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故答案为:

仓颉;伶伦、算盘、嫘祖。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本题以人文初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时期的发明创造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仓颉;伶伦;算盘;嫘祖15、略

【分析】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解析】同盟会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占城稻。占城稻是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解析】【答案】对17、√【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是兵家的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解析】【答案】√18、×【分析】【分析】据所学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会战,灭亡了商朝,西周建立,定都镐京。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灭商的相关知识。19、×【分析】本题考查顾恺之的作品。东晋的顾恺之绘画题材广泛,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朝的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0、×【分析】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书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儒士进人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故答案为:

×.

本题以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为切入点,考汉武帝时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相的关知识.

本题掌握汉武帝时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相关知识.【解析】×四、材料题(共3题,共21分)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可以判断是分封制。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的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故答案为:分封制;巩固西周(周王室)的统治。(2)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六国和郡县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寡人”是指秦始皇。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任免。故答案为:公元前221年;郡县制。(3)本题主要考查推恩令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中的关键词“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可以判断是推恩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直接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为减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这样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故答案为:政策:推恩令。目的: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上述材料反映的分封制、郡县制、推恩令等在古代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这反映了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故答案为: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分封制;巩固西周(周王室)的统治。(2)公元前221年;郡县制。(3)政策:推恩令。目的:为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2)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书籍被烧残”可以判断出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本题考查:学生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材料二中引文主要强调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余各家思想,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始皇主推法家学说,反对儒家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以致以后的“焚书坑儒”。这是在削弱儒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残酷血腥,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则是看重了儒家学说中贵贱有序的思想。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温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确立的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6)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对于儒家思想,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焚书坑儒。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不同:秦始皇残酷血腥;汉武帝比较温和。影响: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5)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6)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3、略

【分析】

本题以四幅图片切入考查了中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人文始祖的史实.

题干没有详细解述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解析】(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

(2)图二的名称是骨耜;它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干栏式建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3)图三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一房屋是由半坡居民原始居民建造的.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4)图四是建造宫室的情景;传说中与之同时,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发明创造.这一时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是炎帝和黄帝.

(5)从图一打制石器到图二骨器;从图三简单房屋到图四建造相对精致的房屋;这些变化说明了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故答案为:

(1)打制.旧石器时代.

(2)骨耜.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3)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

(4)炎帝和黄帝.

(5)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五、识图题(共4题,共24分)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本题的材料一内容可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同姓、姻亲、先代贵族的后裔。由于西周实行分封制,所分封的诸侯越来越多。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造成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2)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可知,秦朝为了巩固统一,秦朝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3)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为了加强中央加强,秦始皇创制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纵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1)同姓、姻亲、先代贵族的后裔消极影响:造成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2)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纵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太尉掌管军事。郡县制。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青铜器的相关史实。中国古代的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题中图1就是出土于殷墟(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2)本题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图2可知:当时青铜铸造业的规模宏大。从图1可知:青铜器的工艺高超精美。从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总之,当时中国的青铜器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