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它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刀耕火种B.千耦其耘C.重农抑商D.精耕细作2、下面表格中的事件或现象共同反映了()。时间事件或现象16世纪以后伦威致后商业城市在国际易中的地位被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取代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前后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A.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B.西欧资本原始积累C.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美国某团队在研究欧洲1400年至1900年的历史中发现,欧洲引人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18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据此,他们最有可能得出的推论是()A.新航路开辟缓和了国际关系B.土豆引种解决了欧洲的饥荒问题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欧美联系D.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4、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战国时期()。文明遗址出土实物(部分)河南辉县战国魏墓铁农具58件,有犁铧、鏳、锄、雨、镰、斧等河北兴隆县燕国冶铁手工业遗址铁范87件,有铁锣铸范、铁锄铸范、铁镰铸范等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铁香1件
A.铁器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C.政府提倡革新生产工具D.劳作方式转变成为可能5、下图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据此可知。
A.19世纪中晚期城市化率上升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B.1901年城市化率上升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关C.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有关D.20世纪30年代中期城市化率上升受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8、(世界贸易与物种交换)
材料一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美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材料二“软性”的瘾品-巧克力;较淡的美洲烟草、东方来的茶叶和咖啡——之所以能打败古德曼所谓的摇摇欲坠的欧洲自种瘾品的文化;这也是原因之一:软性瘾品更能配合新兴资本主义秩序的需要。不但如此,这些瘾品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它们为商人赚的钱,为国库增加的收入,比它们在喝走气啤酒、吃大麻籽面包的旧秩序下能获得的可多得多了。
——摘编自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简介17世纪世界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世界贸易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春秋战国到南宋末年,城市人口由15.9%上升到最高峰的22%,最大的城市规模也由二三十万人不断上升到250万人。人口虽然增加了,但增加率不高;而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升,粮食生产能供养这些非农业人口。江南地区正是当年的农业高产区,加以水道分布理想,运输便捷,到了南宋,这种发展趋势达于顶点。南宋以后,人口快速增加,耕地虽然也扩展了一些,但远远追不上人口之增殖。农民可能供养的非农业人口之比重便随之下降,也因为余粮率之下降,每个大城市必须扩大其采集余粮的地理范围,运粮成本上升,最后终于达到极限。到了19世纪上半叶,城市人口比重已降至6.9%的谷底。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从此开始中国与西方各国密切接触,各大商埠相继开辟,城市内的现代工业逐渐兴起。大量的洋米洋面可以从商埠进口,城市人口不再完全仰赖本国农业部门的粮食供应,余粮率所形成的制约减弱。到了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重已回升到7.7%。——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1955年,国务院公布了市和镇的设置标准:凡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的居民点被列为市;2000人以上而同时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列为镇。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新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是依赖本地资源并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工矿企业为依托的新建城市,如包头、克拉玛依、白银、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原城市被取消了城市地位。这些发展体现了新政府由沿海转入内陆的新的工业化空间政策,城市发展动力在空间上出现变化。1949到1957年间,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比率亦由10.6%升至15.4%。——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前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特点并分别简析材料中古代和近代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2、下图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入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结合所学,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3、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4、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详解】
东汉画像石中展示的是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传统农业中精耕细作的表现,D正确;刀耕火种与画像石中牛耕明显不符,排除A;B是集体耕作,与题干中一人而牛的耕作形式不符,排除B;C是经济政策,画像石无法体现出政策内容,排除。2、C【分析】【详解】
材料体现了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商品交易所的建立、银行的创立、贸易垄断公司的成立以及百货公司的开业,这些事实都体现了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来的商业贸易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如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的开业便是工业革命后的事情,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3、D【分析】【详解】
据材料“欧洲引人土豆后,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他们比较了18世纪仍以小麦制品为主食的地方,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的机率,结果发现后者的农夫更倾向于不参加起义”可知,土豆在欧洲的推广,使民间纷争有所减少,与流行食用土豆的地区爆发民间纷争的机率减少,这说明土豆推广有利于欧洲社会的和平稳定,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豆的推广对欧洲的影响,未涉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土豆推广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是解决“饥荒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美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铁农具58件”、“铁范87件”、“铁香1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很多铁农具、铁范用于生产铁农具,这说明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铁农具数量的增多,使得农业劳作方式的转变成为可能,D项正确;“普及全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政府提倡革新工具”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5、C【分析】【分析】
【详解】
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率上升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而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故C正确;A选项中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是19世纪中晚期,故排除;B选项中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不是1901年,故排除;D选项中民族工业内迁是在30年代末,不是中期,故排除。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可知,来自美洲、亚洲、非洲的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等物种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媒介;根据材料“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可知,欧洲、亚洲主导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根据材料“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美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可知,政府高度重视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和糖等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
(2)根据材料“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和“‘软性’的瘾品-巧克力、较淡的美洲烟草、东方来的茶叶和咖啡——之所以能打败古德曼所谓的摇摇欲坠的欧洲自种瘾品的文化”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文化习惯;根据材料“”和“不但如此,这些瘾品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它们为商人赚的钱,为国库增加的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世界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为扩大贸易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西欧殖民者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解析】(1)来自美洲;亚洲、非洲的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等物种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媒介;欧洲、亚洲主导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政府高度重视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和糖等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文化习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但,加剧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由题干材料“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如改变农产品结构、缓解人口压力、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及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等方面。【解析】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对外贸易出超,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0、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柱状图可以得出农业发展趋势是缓慢增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玉米;甘薯种植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是中国明清时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可知小农经济脆弱的原因是生产规模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脆弱的原因还有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可知,两面性为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第二小问,从经济角度分析原因,可以从自然经济自身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对工商业影响和对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解析】(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11、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从春秋战国到南宋末年;城市人口由15.9%上升到最高峰的22%,”“城市人口比重已降至6.9%的谷底”可得出城市人口比重经历了不断上升到持续下降到再度回升的过程;根据“而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略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有相当幅度的提升,粮食生产能供养这些非农业人口。江南地区正是当年的农业高产区,加以水道分布理想,运输便捷,到了南宋,这种发展趋势达于顶点”可从变化的原因进行概括可得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是受因素影响的产物;根据所学可得出古代与近代的变化原因不尽相同;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同。影响:中国古代:结合所学可从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农业发展、人口问题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可从自然经济解体、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世界交流等方面概括。
(2)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根据“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可得出一五计划的推动,国家工业化展开;根据“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得出城市化的加快;根据所学可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解析】(1)特点:①城市人口比重经历了不断上升到持续下降到再度回升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是受因素影响的产物;古代与近代的变化原因不尽相同;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同。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人口上升带来了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市坊界限打破,纸币的出现;农村耕地的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多人口也带来了人地矛盾突出,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从而又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中国近代: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乡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国门洞开;中国被迫融入世界。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一五计划的推动,国家工业化展开;城市化的加快;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要注重阶段划分。从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涉及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明显阶段性,其中1800—1850是城市化起步阶段,这是增长缓慢,主要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1850—1950增长迅速,主要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有关;1950—2015年持续增长,主要和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或者选取其他角度划分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整合计划
- 主体结构练习卷含答案
- 电工初级鉴定练习卷附答案
- 六西格玛黑带复习测试卷
- 高职院校师徒结对实习计划
- 领导力培训讲义
- 大班数学电教课件
- 护理示范病房建设与实施
- 2019-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之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语文课外作文辅导计划与实施
- 2025年临床药学科工作总结与新策略计划
- 焊工(初级)实操理论考试1000题及答案
- 校区无人机航测方案设计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委托合同
- 小学生烘焙知识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一统)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化学试卷(含官方答案)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设计与运营策略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