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美)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中写道:“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英国能利用煤炭能源建立最繁荣的经济,主要得益于A.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推广B.内燃机创制与使用C.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D.火车和轮船的出现2、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英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多以自然、乡村、宗教信仰为题材;法国的浪漫主义者则较多地反思革命和启蒙的局限;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则关注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这说明A.民族特色是浪漫主义的主旨B.法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C.浪漫主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反思D.人性、情感、想象力丰富是浪漫主义的特色3、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这体现了孔子()A.注重协调与缓和阶级关系B.恢复等级秩序的诉求C.意图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D.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4、西汉农学经典《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下列关于毛泽东的理论成果的表述,空白处应填入。
。著作。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大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单命和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十大关系》6、《三国志》中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7、有人说:“妇女见识短,不堪学道。”李贽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这反映出李贽A.批判封建礼教B.批判儒家思想C.反对君主专制D.重视传统观念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9、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0、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2、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4、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5、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经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怀着巨大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诗词,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1928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1935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1937年。
赫赫始祖;吾华水肇流台不守民族阵线,救国良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祭黄帝陵文》1950年。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6年。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摘编自汪健新《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与智慧》(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三个不同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史料的作用及在研究历史过程中如何运用史料。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总的来看,儒家是在“天下”的范围内来认识“夷夏之辨”,是从“大一统”的角度来看待夷夏关系的。因此,儒家不仅强调“夷夏之辨”,更强调“用夏变夷”和“礼”分华夷。在儒家眼里,一个族类的行为是否合乎“礼”的规范,是区别夷夏的根本标准。在此标准下,四夷如果遵礼可视同华夏一样对待,华夏如果失礼则被视作“新夷狄也”。有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实际上也意味着夷夏之间有了互变的通道,这样,不仅“夷变夏”不可阻挡,而且“夏变夷”也不可避免。在“大一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儒家对于夷夏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有独到的见解:“夷夏有别”只是暂时的,随着民族交往程度加深、民族充分发展和不断融合,“夷夏有别”的状况最终会被“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局面所代替。总的来看,儒家是在“天下”的范围内来认识“夷夏之辨”,是从“大一统”的角度来看待夷夏关系的。因此,儒家不仅强调“夷夏之辨”,更强调“用夏变夷”和“礼”分华夷。在儒家眼里,一个族类的行为是否合乎“礼”的规范,是区别夷夏的根本标准。在此标准下,四夷如果遵礼可视同华夏一样对待,华夏如果失礼则被视作“新夷狄也”。有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实际上也意味着夷夏之间有了互变的通道,这样,不仅“夷变夏”不可阻挡,而且“夏变夷”也不可避免。在“大一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儒家对于夷夏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有独到的见解:“夷夏有别”只是暂时的,随着民族交往程度加深、民族充分发展和不断融合,“夷夏有别”的状况最终会被“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局面所代替。——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影响及现代启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民族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显著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察觉到列强强国的秘诀在于教育。咸丰十年,冯桂芬提出采西学,设学馆。清政府基于对西方艺学的需求,陆续开办军事技术以及专门实用学堂。甲午战后,西学课程增添了政治、伦理等科目。面对学堂内部中西学之争,京师大学堂明文规定经学是各学根本。1907年,学部奏准《修改各学堂考试章程》,明确各学堂必须考试经史课目,原来未设经史课目的学堂,也必须加试经学一题、中国史学一题。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察觉到列强强国的秘诀在于教育。咸丰十年,冯桂芬提出采西学,设学馆。清政府基于对西方艺学的需求,陆续开办军事技术以及专门实用学堂。甲午战后,西学课程增添了政治、伦理等科目。面对学堂内部中西学之争,京师大学堂明文规定经学是各学根本。1907年,学部奏准《修改各学堂考试章程》,明确各学堂必须考试经史课目,原来未设经史课目的学堂,也必须加试经学一题、中国史学一题。——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1952年国家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开始有目的的设置专业。在“以俄为师”的引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系,取消大学中的院一级,进而设置具体的专业系科,包括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到1953年初,全国各大高校设置专业215种,其中工科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中占绝对优势,共107种。师范、文科、理科、农科、财经等相对均等,数量集中在15—21种之间,但政法专业相对较少,只有2种。——摘编自张全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其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背景和影响。材料二1952年国家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开始有目的的设置专业。在“以俄为师”的引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系,取消大学中的院一级,进而设置具体的专业系科,包括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到1953年初,全国各大高校设置专业215种,其中工科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中占绝对优势,共107种。师范、文科、理科、农科、财经等相对均等,数量集中在15—21种之间,但政法专业相对较少,只有2种。19、中国特色建党建军之路。
材料一1937年;曾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回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1956年,苏联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国。专家从中发现一份俄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其译成中文。董必武审阅后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1960年;有学者在某论文附录中发现打印的英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论文写于1924年,作者为中共一大代表。经对照,英文本纲领与俄文本内容基本相同,第10条内容后均缺少第11条的序号和内容。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研究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的方法。(要求:“史料搜集”和“史料辨析”两方面各举一例。)
材料二1929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不断推进党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摘自古田会议纪念馆展览前言。
材料三1929年红四军党员成分的调查统计结果。
分类。
比例。
农民。
48%
工人。
23%
知识分子。
14%
小商人等其他成分。
15%
材料四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主观主义纠正的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自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2)“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全面,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3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
一;以国不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平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国,而邦,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级端之“大同主义”。
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
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国家至高主义”者也。
——蒋百里《国防论》(1937年)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念,特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1、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2、关注人;关注社会是东西方很多哲学家的主张,东方的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西方古代希腊和近代欧洲更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儒学是怎样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2)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3)启蒙思想家进步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23、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据“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煤炭能源”可知是工业革命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答案为A项。BC项,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火车、轮船是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C【分析】【详解】
材料“法国的浪漫主义者则较多地反思革命和启蒙的局限;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则关注德意志民族文化传统”体现的是浪漫主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反思,C正确;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情抒发,A排除;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用周礼来规范社会伦理秩序,体现孔子恢复等级秩序的诉求,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协调与缓和阶级关系,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现法治,排除D项。故选B项。4、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的统治中心是关中地区,东汉的统治中心以洛阳地区为主;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两者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的地方不同,反映了两汉时期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D项正确;两汉的土地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C项根本变化错误,土地制度还是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阐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B正确;《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A排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排除;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D排除。故选B。6、D【分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对后主说的所有言论;最后落在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明显的表明西汉以来确立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纲五常7、A【分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李贽批判封建礼教,故A正确。儒家思想不等于封建礼教,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重视传统观念,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名师点睛】李贽,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0、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2、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4、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5、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1)信息:根据“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得出1928年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时国民党新旧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重新开战;国内政局动荡,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历史场景;根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得出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展现在长征途中红军与敌人展开激烈争夺,征战娄山关的情景;根据“赫赫始祖,吾华水肇流台不守民族阵线,救国良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可得出1937年的《祭黄帝陵文》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族抗战,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河山;根据“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可得出1950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赞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景象,展示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根据“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得出1956年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毛泽东意气风发创作《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和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2)作用: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信息可得出,这些材料可用于研究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诗词是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提供了审视历史的多重视角。运用:根据所学可从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搜集更多的史料相互印证;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去伪存真);辩证地看待史料等方面概括。【解析】(1)信息:1928年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展现出当时国民党新旧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重新开战;国内政局动荡,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的历史场景;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展现在长征途中红军与敌人展开激烈争夺,征战娄山关的情景;1937年的《祭黄帝陵文》以祭祀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号召全民族抗战,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誓死保卫祖国河山;1950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赞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景象,展示旧时代结束、新纪元开始;1956年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毛泽东意气风发创作《水调歌头·游泳》,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和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任意三个信息)
(2)作用:用于研究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是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提供了审视历史的多重视角。运用: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搜集更多的史料相互印证;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去伪存真);辩证地看待史料。17、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随着民族交往程度加深;民族充分发展和不断融合,“夷夏有别”的状况最终会被“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局面所代替”,可以归纳为从“夷夏之变”“礼”分华夷到“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儒家对于夷夏关系的发展趋势也有独到的见解”、“随着民族交往程度加深、民族充分发展和不断融合”,再结合所学可从国家、制度、民族、观念政策等的变化角度分析,具体可以阐述为:国家发展;制度演变;民族交融;政策调整;观念变化。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可以归纳为是民族危机的产物;根据材料“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可以归纳为萌芽时间晚;根据材料“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可以归纳为由精英阶层逐步扩散到人民大众;具有阶段性。根据材料“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可以归纳为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解析】(1)变化:从“夷夏之变”“礼”分华夷到“华夷一体”“天下一家”。
因素:国家发展;制度演变;民族交融;政策调整;观念变化。(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是民族危机的产物;萌芽时间晚;由精英阶层逐步扩散到人民大众;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具有阶段性。(任答四点即可)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咸丰十年;冯桂芬提出采西学,设学馆”“甲午战后,西学课程增添了政治;伦理等科目”可知,清末教育呈现向西方学习特征;根据材料“清政府基于对西方艺学的需求,陆续开办军事技术以及专门实用学堂。甲午战后,西学课程增添了政治、伦理等科目”可知,清末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向西方学习与近代列强侵华密切相关,由此可知,教育与民族救亡相结合;根据材料“面对学堂内部中西学之争,京师大学堂明文规定经学是各学根本”可知,政府出于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2)背景:根据材料“到1953年初;全国各大高校设置专业215种,其中工科专业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中占绝对优势”可知,新中国工业化建设需要相关人才;根据材料“在‘以俄为师’的引导下,中国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系”可知,中苏关系友好。
影响:院系调整重在工科,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路进行;根据材料“中国高等教育以苏联等高等学校制度为参考系,取消大学中的院一级,进而设置具体的专业系科,包括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可知,这次调增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格局,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院系调整中理工轻人文,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解析】(1)特点: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与民族救亡相结合;政府出于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2)背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需要相关人才;中苏关系友好。
影响: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路进行;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格局,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19、略
【分析】【详解】
(1)本题相对开放;如史料搜集方面,从访问参加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当事人的文集及查阅共产国际等机构保存的档案可归纳出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董必武的口述史记录为口述史料,档案和论文所附录资料等为文献史料,可归纳出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史料辨析方面,如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证求,或将不同文献史料进行对比,可知是“互证”的方法;如将俄文本纲领送董必武审阅,可归纳出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求证;如将英文本纲领和俄文本进行比对,可归纳出将不同文献史料对比辨析。
(2)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立即可,关于本题作答可从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参考答案示例:史料搜集方面;①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访问参加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当事人的文集等,查阅共产国际等机构保存的档案;或答从国内外范围搜集。②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如董必武的口述史记录为口述史料,档案和论文所附录资料等为文献史料。
史料辨析方面;①“互证”的方法,如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证求,或将不同文献史料进行对比。②将文献史料给当事人求证,如将俄文本纲领送董必武审阅。③将不同文献史料对比辨析,如将英文本纲领和俄文本进行比对。
(2)参考答案示例: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时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失败后,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革命环境中,红四军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会议确立“思想建党”的原则,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解决了如何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提高了领导力。会议还强调进行社会调查,从国情出发决定斗争策略和方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红四军主体是农民;会议确立“政治建军”的原则,明确红军的性质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政治集团,不同于旧军阀;会议重申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解决了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提高了战斗力。红军积极投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得到群众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
总之,古田会议具有重大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五、论述题(共1题,共3分)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要求“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以第二种观点为例。根据材料“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可知,材料二观点主张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应当表明态度,即对这一结论表示尊重。列举史实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开班讲话稿15篇
- 年会企划方案(7篇)
- 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学前教育老师如何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中国机场地面特种车辆行业供需态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辐射源识别与超视距直接定位算法的研究
- 性心理基础知识
- 二零二五版商业综合体物业运营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二手家电交易担保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设施更新-化粪池清掏与改造合同3篇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新教材各单元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部分)
- MOOC 材料科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 仙家送钱表文-文字打印版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护理查房课件
- 全球职等系统GGS职位评估手册
- 安全接电施工方案
- 专项法律意见书(私募基金管理人重大事项变更)-详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