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2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翻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2、在古代亚欧大陆的整个农耕世界,约从公元前2000年代的中叶开始,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游牧文明发展水平较高B.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C.农耕文明发展严重停滞D.不同文明区域发展模式迥异3、《源氏物语》引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中国诗词,作者在152个重要的情节中融入了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由此表明()A.《源氏物语》是一部诗歌总集B.《源氏物语》作者曾久居长安C.《源氏物语》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D.《源氏物语》取材于中国故事4、下面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5、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为3000人,1855年,增加到49000人。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6、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史料1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史料2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史料3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三:“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拿破仑在推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9、(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

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非物质文化要素。

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

城墙;县衙。

民居。

民居。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

(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

世界人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人有句话;叫做“温故知新”。普通的解释,就是一面来温故,一面去知新;温故是一事,知新又是一事。但这句话要应用在史学上,便是一件事。温故是知新的手段,知新是温故的目的。改作历史,重新整理历史的材料,都是温故的工夫。在这温的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到许多的新知。我们还可以把这句倒装过来说,“知新温故”这就是说拿我们日新月异所进步的知识,去重作历史。“故”的是事实,“新”的是知识。人们对于实在的事实的认识,终不能完全,所以要不断的温;人们对于事实的认识,是一天一天的进步,所以以此去不断的温故的事实,亦必不断的有些新见解涌现出来。这样子我们认识了这永续生存的历史。

——摘编自李守常《史学要论》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14、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5、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6、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详解】

材料体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美对“西方文明”外延的概述及争论,反映了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2、B【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开始,亚欧大陆的农耕文明遭到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融合的方式,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战争客观上会促进两个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B;游牧文明挑起战争,不代表其发展水平高,故排除A;公元前2000年代,亚欧大陆的农耕文明正在持续发展,而不是严重停滞,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不同文明的发展模式,故排除D。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可知,《源氏物语》引用了很多中国诗歌,可以作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源氏物语》是一部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的古典文学名著,并不是诗歌总集,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知其作者久居长安,排除B项;《源氏物语》引用了很多中国诗歌,但没有体现其取材中国故事,排除D项。故选C项。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①是移民的最高峰,处于20世纪初,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吸引很多移民。②是移民的最低谷,处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银行关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其他地区人们很少移民到美国。B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而且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对印度的文化殖民,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主要是服务于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英国采取的举措和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可见人口的迁徙和流动,推动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信息“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可见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民族认源上出现“宗黄现象”,将本民族溯源为与汉民族同源异流的黄炎贵胄,这不仅巩固了政权也推动了文化认同,综合以上材料,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开发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乱频繁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试题解析:(1)从材料一“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可知,拿破仑激发了近代革命思想,所颁布的法典影响深远。而从材料二可知,拿破仑战争激发了近代欧洲的民族意识。

(2)学生只要回答出法国并没有因拿破仑战争而陷入停滞状态即可,可列举出法典对法国社会的影响,及革命思想的影响,此外还可从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解析】(1)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资本主义的法律规范,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激发欧洲近代民族意识,推动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2)不符合。理由: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因拿破仑帝国的覆亡而消失,如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对法国社会发挥着深刻的影响,相反,法国大革命开创的资产阶级时代却在全球向前发展,成为历史潮流。9、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两个方面回答;从材料一表格中自然景观的角度从生态环境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要素从社会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院落结构;建筑形式以及装饰材料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2)中依据材料二中“平遥票号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概括作答;售或出租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等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和贵族阶层的变化来分作答。

第(3)问属于评述题;作答时围绕题干小问依据材料进行评价,材料一是从单一要素的角度进行评价,材料三是从完整性的角度进行评价,材料中“最为完整”;“所有特征”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大,过于绝对,有失真的一面。

考点: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构造及作用。【解析】(1)作用: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

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

(2)历史地位:日升昌票号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或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两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度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3)评议:从单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显的;但诸多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寻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颇的。10、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及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可归纳为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可归纳为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据材料一“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可归纳为包容性和本土性,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据材料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便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注重人伦秩序,即重伦理。

(2)据材料二“他们碱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归纳为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据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要求压抑人的个性,可归纳为由压抑人的个性转为重视人的个性;据材料二“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归纳为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同时由重等级秩序的旧道德转变为重自由平等的新道德。【解析】(1)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2)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3)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1800年中国人口有增有减,具有阶段性;总趋势是增长,但增长缓慢;根据表格“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看,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有三分之一左右,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唐宋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如曲辕犁的发明,使精耕细作技术成熟;唐宋时期江南大规模开发,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明清时期美洲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如唐朝的两税法、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等赋税政策变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方面回答。【解析】(1)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

(2)①生产工具的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②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等⑤仅出现经济发展等四、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3、略

【分析】【详解】

论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提出论题,如根据材料中“(温故知新)就是一面来温故,一面去知新”“重新整理历史的材料,都是温故的工夫”“温(故)的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到许多的新知”“人们对于实在的事实的认识,终不能完全,所以要不断的温;人们对于事实的认识,是一天一天的进步”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论题“在温故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许多新知,对于历史史实的重温,就是一个对史料再加工,再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相关的史实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将论题明确下来后,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学界对东西方经济模式或经济理论发展等研究不断深化等为例,分析、说明论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对关联历史的回顾重温会使我们得出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获得新知;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示例一:在温故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许多新知对于历史史实的重温;就是一个对史料再加工,在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相关的史实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史学界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通过我们不断学习和重温,对计划和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会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奉行自由主义,但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给西方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在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以后,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随后斯大林模式僵化,也给苏联带来严重的问题,中国在经历了模仿苏联模式,到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阐释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当每次在接受新知和回顾过往的历史中,会使我们对相关问题做出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总之;在历史学习中,对关联历史的回顾重温会使我们得出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获得新知。

示例二:人们总是拿日新月异的新知去重做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过往历史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过去的儒教习惯于借古讽今,以希构建一个理想中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历程,当今总是超过过往,人类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中国儒家总是向往三代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