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_第1页
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_第2页
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_第3页
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_第4页
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4:120个文言实词例释+强记练习(61-80)

61去

•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距离。去北军二里余。(司马光《赤壁之战》)

•前往,到……去,向……去。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除去。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赤壁之战》)

•过去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乡千里,见江水东()去,回首去()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

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士卒见之,大

喜,遂士气大增。

答案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

感慨颇多。乂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I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

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C

译文

曹操率领军队南征,到了河边,这个地方距离家乡有千里之远,他看见江水向东流去,回想过去的苦

难日子,感慨特别多。又看见士兵都思念家乡,士气衰落,为了除去晦气,捉住小鸟留在军营中。小鸟长

久地住在军营里。人到了也不离开。士兵们看见了,十分高兴,于是士气大增。

62劝

­劝勉,勉励。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劝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隹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坚决有力。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卫策》)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其明哲保身,愈

不改,终遭贬。

答案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说)其明哲

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译文

韩愈学识渊博,经弗勉励他人要不拘泥于时间来学习,人们都敬仰他。之后上书指贡朝政,人们劝告

他要明哲保身,韩愈不更改,最终遭到贬谪。

63却

­退,退却。相如因持鉴却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回头。却看妻了•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苏洵《六国论》,

•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反,反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赵得和氏维,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葡相如遂带和氏嬖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相如

因持璧却()立,却()衣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乂恐廉颇

以兵却()之,遂罢。相如归国,却()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答案

赵得和氏壁,秦闻之,索要。赵以蔺相如为使使秦,蔺相如遂带和氏嬖至秦,见秦王意图欺之,和如

因持璧却(退却)立,却(回头)看随从,随从会其意,与相如共欺秦王而完璧归赵。秦王怒,欲攻赵。

又恐廉颇却(击退)之,遂罢。相如白国,却(再)话赴秦之事,赵王以为勇。

译文

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听说了这件事,向赵国索要。赵王派蔺相如担任使者出使秦国。蔺相如于是带

着和氏璧到了秦国,发现秦王想要欺骗他,相如趁机拿着堂后退了几步站住,回头看随从,随从领会了他

的意思,和蔺相如一起欺骗秦王并完整归璧。秦王发怒想要攻打赵国。又担心廉颇击退他,于是作罢。相

如回到赵国,又说了到秦国的事,赵E认为他很勇敢。

64如

•往,到……去。使使如秦受地。(司马迁《屈原列传》)

•及,比得上。不如因而厚遇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像,如同。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按照,依照。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班固《苏武传》)

•假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塞人之于国也》,

•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如()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为本。”弟子如

()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口:“君待民如()草养,不可,不如()以仁怀之。”

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知此,则国泰民安。”

答案

孔子如(往)齐,问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或者)小相,如师。子曰:“善矣,以仁为本。”弟

子如(按照)语应事,一切皆顺。子至齐,则与齐王曰:“君待民如(像)草养,不可,不如(及,比

得上)以仁怀之。”齐王思虑甚久,觉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假如如果)知此,则国泰民安。”

译文

孔子前往齐国,问弟子们的志向。弟子们回答,或者是小相,像老师一样。孔子说:“很好啊,以仁

为本。”弟子按照孔子的话去做事,i切都很顺利。孔子到了齐国,就和齐王说:“君主对待百姓像草芥

一样,不可以,比不上以仁来怀柔百姓。”齐王思考了很久,觉得孔子的话说的很对。子曰:“王如果知

道这样,那么就国泰民安了。”

65若

•如同,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周《逍遥游》)

•代词。你,你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连词。假如,如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代词。如此这样;这些,这个。吾不忍其徽解,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音文之事》)

­助词。相当于“然”,表示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日:

“若()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汝等。若()勤学之,则智明也。”

答案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像)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相当于“然”),甚喜。归家,遇众

人拜庙则曰:“若(你们)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若(如果)勒学之,则

智明也。“

译文

韩愈回家,途中见大鹏,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彩,观察它的像叶子的形状,很高兴。I可到家里,追到

大家在祭祀就说:“虽然你们年长,但是没有聪明力智,即使是小孩子也不一定不如你们。如果勤奋学习

的话,也可以变得聪明。”

66善

«好,正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通“缮”,修治,擦拭。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擅长,善于。善假于物也。(《劝学》)

•友善,交好。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好好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喜好,羡慕。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项伯与张良素善(),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O假人力,以为战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

战之善(),而在人和。故闻项伯之言,属良善()待之。后至项王营中,见一厨正解牛,游刃有余,终

善O刀而藏之,顿时善()其技,欲纳入麾下。

答案

项伯与张良素善(友善,交好),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擅长)假人力,以为战争之胜负,

非在兵之利,战之善(正确),而在人和。故闻项伯之言,属良善(好好地)待之。后至项王营中,见一

厨正解牛,游刃有余,终善(通“缮”,擦拭)刀而藏之,顿时善(羡慕)其技,欲纳入麾下。

译文

项伯与张良向来友善,知道项王的事情,前来告诉张良。沛公擅长借助别人的力量,认为战争的胜负,

不在于兵器的锋利,战法的正确,而在于人的团结。所以听说了项伯的话,叮嘱张良好好的对待他,后来

到了项羽的军营,看到一个厨师正在解牛,游刃有余,最终擦拭刀收刀,顿时羡慕他的技能,想把他招入

麾下。

67少

读音一shdo

•不多,数量少。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缺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副词。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一会儿,不多时。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蒲松龄《促织》)

•轻视,看不起。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较伯夷之义者。(《秋水》)

•减少。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塞人之于国也》)

读音二shoo

•年轻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年幼。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睡眠,朝中少()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

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大臣患,谏者益少()°触龙忧,少()间,

仍劝谏,以长安君少()功之事晓利害,口“长安君少(〉,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之,

如此,则思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少()。较之,令长安君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解。

答案

赵国危难,赵太后急,少(缺少)睡眠,朝中少(年轻人)长咸集议事。后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

为质,太后不肯。大臣谏,赵太后出言必唾其面。大臣患,谏者益少{不多)。触龙忧,少(不多时)间,

仍劝谏,以长安君少(缺少)功之事晓利害,曰“长安君少(年幼),无寸土之功,国人定少(轻视)之,

如此,则思长安君之人定会加小(减小).较之,令长安开出齐有益.“太后以为然,色少(稍微)解.

译文

赵国处在危难之中,赵太后非常着急,缺少睡眠,朝中年轻的少年都集聚商量国事。后来向齐国求救,

齐国要求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太后不愿意。大臣们进谏,赵太后说话一定唾弃他们。大臣害怕,进

谏的人很少。触龙担忧,不多时,仍然劝谏,用长安君缺少有功的事情明晓事理,说:“长安君年少,没

有一点功劳国人一定轻视他,如此一来那么忠心长安君的人一定会更加少。权衡一下,长安君出使齐国是

有好处的。”太后认为这是对的,脸色稍微缓解。

68涉

•渡水。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走,散步。园日涉以成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I」,进入。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司马光《赤壁之战》)

陶渊明自涉()仕途,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家,日涉()园庭以冶情,且常驾车以游。一R,

遇河,下车徒步涉()水,亦感快意c

答案

陶渊明自涉(进入)仕途,屡有不快,为求心安而辞官归家,H涉(散步)园庭以冶情,且常驾车以

游。一日,遇河,下车徒步涉(渡水)水,亦感快意。

译文

陶渊明自从进入仕途,有很多不偷快的事情,为了求得心安理得便辞官回家,每天在庭院散步来陶冶

情操并且常常驾车出去游历。一天,遇到一条河,便下车徒步渡过河,也感到非常快意。

69胜

读音一sheng

­禁得起,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鸿门宴》)

•表范围,尽,完。何可胜道也战!(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读音二sh6ng

・战胜,取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

•美好,(风景)优美。胜地不常。(王勃《滕王阁序》)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杯杓,至胜()地,

仍不能胜()心优,遂发愤,立志定当胜(〉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展受挫折,其心之愤,何可

胜()道也哉!

答案

古有一男子,才貌俱佳,官至三品,遭人嫉,被贬。心忧,酒醉不胜(能承受)杯杓,至胜(优美)

地,仍不能胜(战胜)心忧,遂发愤,立志定当胜(超过)于前,无奈天不遂人意,屡受挫折,其心之愤,

何可胜(尽,完)道也战!

译文

古时候有一个男子,才貌双全,官位三品,造人妒忌,被贬.男子忧心冲冲不能承受酒量喝醉了,到

达优美的地方,仍然不能战胜心理,于是抒发愤懑,励志一定要超过以前,无奈上天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还是屡屡受挫,男子心中的愤感。怎么可以说的完啊。

70识

读音一shi

•辨识,识别。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体会,了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读音二zhi

•记,记住。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览后,苏轼曰:

“吾辈当识()之。”

答案

苏轼至临安,与黄庭坚相识(认火),二人同游花山,见一碑石,其上文字犹可识(识别),览后,

苏轼口:“吾辈当识(记住)之。”

译文

苏轼到临安与黄庭坚结识,两个人一起游赏花山,看见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还可以识别出来,观赏

后,苏轼说:“我们应当记住它。”

71使

­命令,派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出使。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廉颇曲相如列传》)

•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连词。假使,假如。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

燕太子丹使O荆轲刺秦王。荆珂使O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王,后为

王所擒。王日:“此事由何人使()?”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答案

燕太子丹使(派遣)荆轲刺秦王。荆轲使(出使)于秦,见秦王,献图而图穷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

王,后为王所擒。王曰:“此事由何人使(主使)?”荆轲不答,死。杜牧论日:“使(假如)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

译文

丹派遣荆轲行刺秦王。荆轲出使到秦国,拜见秦王,奉献上图纸当图纸展开完时匕首显露出来。荆轲

拿住匕首刺向秦王,后来被秦王擒获。秦王说:”这件事是受谁的指使?”荆轲不回答,被杀。杜牧议论

说:“假如六国都爱惜国人,是可以抗拒秦国的。”

72是

♦对,正确,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指示代词。此。张良是时从沛公。(司马迁《鸿门宴》)

•判断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敌国入侵,皇上令仃姓参战。是()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女扮男装赴战

场。入战场,方知今是()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答案

敌国入侵,皇上令百姓参战。是(指示代词,此)时,木兰之父年老,不能战。木兰欲替父从军,故

女扮男装赴战场。入战场.方知今是(对的)而昨非。十年之战,得胜归来,人皆赞。

译文

敌国侵犯,皇上命令百姓参加作战。这时,花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不能参战。花木兰想代替父亲从

军,所以假扮成男装奔赴战场。进入战场才知道如今是对的而昨天是错的。十年的战争,花木兰胜利归来,

人人都称赞她。

73适

­到……去,往。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苏轼《石钟山记》)

•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适合,依照。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享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苏辙自乡适()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

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曰:“处分适()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

“此等美色,音与子共适()。”

答案

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后于临安,

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日:”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己来矣,心安之。”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

“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享受”

译文

苏辙从乡里到临安拜访兄长,路上遇到一个女子,此女子刚出嫁回娘家,按照风俗应该躲避。后来到

了临安,兄长责怪他没有被允许而来.苏辙说:“处事的分寸依照兄长的意思,我已经来了,就先安定下

来。”兄长邀请苏撤到赤壁游玩,观看美景,感慨说:“此等美景,我和你一起享受。”

74书

・田言。适得府君氏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文字。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

•书写,记载。秦御史前书曰。(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书籍。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于市律。逢战事,常以书()适家,书()忆家之念。

答窠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家之念。

译文

班固本来是一介书生,常常在集市购买书籍。遇到战事,常常写书信到家,书写怀念家乡的情思。

75孰

•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疑问代词,谁。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通“熟”,成熟。五敕时孰。(《礼记・乐记》)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及君也。”邹忌

孰()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答案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谁)及君也。”邹忌孰(通

“熟”,仔细)视之,自渭其言不实C

译文

邹忌穿上朝服戴上官帽,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丽?”妻子回答说:“你美丽

很了,谁能比得过你。”邹忌仔细看了看,自言自语这话不真实。

76属

读音一shO

•隶属,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等辈,类。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

读音二zha

•连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司马迁《屈原列传》)

•随从。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司马迁《项羽之死》)

•通“嘱”,嘱咐,委托。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连缀。衡少善属文。(范晔《张衡传》)

•劝请,劝人饮酒。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

增献计,属()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沛公。沛公晓其意,

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

答案

项羽力大无穷,名屈(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

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

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日:“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译文

项羽力大无比,威名隶属天下第成就大业,随从的人数百万。后来沛公先进入关中,项羽怀恨在

心。范增献上计策,嘱咐项羽邀请沛公来军营,在座位上刺杀沛公。宴席间,项王数次举杯劝请沛公。沛

公知晓他的意思,于是装醉回来。范噌长叹说:“妇人之心,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俘虏。”果然这样,后来

项羽的灾祸接二连三。

77数

读音一shu

•列举罪状,责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查点,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司马光《赤壁之战》)

读音二shu

•数目,数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命运,天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儿,几个。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蒲松龄《促织》)

•规律,道理,定数。兴尽悲来,正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读音三shud

•多次,屡次。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读音四cCi

­密,细密。数罟不入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少矣,

于是休养生息,令数()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久攻不下,

而军心思归,庄宗数()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

皆有其数(),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未能易量。”

答案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

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

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儿)年之产,

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

能易量。”

译文

伶人的技术都是雕虫小技。可是主宗在位期间唯独喜欢伶人。想要作战,命令伶人监查国家的财物,

才知道财物的数目很少,于是休息保养使人口繁殖,令细密的渔网不进入池塘。国家的财力渐渐富裕,外

出征战军队数百万,有数量多达千艘以上的这种战船。但是久攻不下,可是军心思念回家,庄宗屡次命令

伶人镇压。并且加重百姓的税收,每一次都需要百姓几年的财产,终干还是失败。后人感叹道:“任何事

情都有其中的规律,然而庄宗不知道这些。如果庄宗知道其中的道理.,那么胜负的命运,也许还不容易判

断(出高低来)呢”

78率

•率领,带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副词。一概,全都。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轻率。子路率尔而对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帅”,军中统帅,主将。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

孔子率()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尔以草

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

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答案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日:,•病也。”且率(轻率)尔

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日:“如此,病者

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