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1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2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3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4页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文言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

文言文翻译学生翻译常见问题:一:混淆古今异义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三:不辨通假四:误译文言虚词五:漏译省略成分;该删不删,成分赘余。六:该译不译,文白掺杂,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语言不规范。七:不辨感情色彩八:误译语法关系,该调不调,语序混乱。九:不懂文言修辞误区十:不懂古代文化常识十一:误译原句语气十二:不辨语境,一词多义生拉硬拽课本所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得分核心要素: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时、地、人、事件及官职之类的词语。效用:①名词保留不译②弄清何人何关系何事,按人之常情推敲,不犯逻辑错误。2、了解单音节实词翻译技巧。效用:准确翻译实词。3、掌握现代汉语短语和句子语法结构,明辨文言句式。效用:准确翻译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4、抓课本,厚积累,勤练习,多反思,多复习。效用:快速准确领悟不同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抓踩分点,提高得分能力和做题效率。文言文翻译速记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时、地、人、事件及官职之类的词语。目的:①名词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②弄清何人何关系何事,不犯逻辑错误。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学生误译例析例: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2007年高考江苏卷)误译:姓刘的先生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这里犯了专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这里的“刘公”可不译,如要翻译也应用其名“刘牢之”替换。学生误译例析

会禄山之乱,征于哥舒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误译:“适”有学生在翻译时不看前后文,没画出人名,结果译成了“恰逢,正赶上”。答案: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如果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时、地、人、事件及官职之类的词语,弄清何人何关系何事,不难发现“涣”是指王涣有学生不看原文段,直接读题目处的句子,不圈画人物误译为“涣散”,造成逻辑不通,不合情理。答案: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晋灵公不君》有学生忽视了原文的历史背景和对话语境,没有弄清人物关系,人称混乱,不合逻辑,将“子”译为“孔子”或“儿子”,正确翻译为“您”或“你”。此外,诸如“君”不辨语境,没有弄清人物关系,该译为“您”或“你”却译成了“国君”;“上”该译为“皇上”却译成了“上面”或“向上”等。2、了解单音节实词翻译技巧。

①根据语境适当猜测。②根据字形适当猜测。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④联系相关成语翻译。⑤根据字音和人之常情辨通假。⑥利用邻字推断。学生误译例析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苟”学生在翻译时不看语境,结果把“苟”译成了“苟且”答案: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分析:语境指向假设关系,如果实词积累不够,关注语境,明确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干合事,按人之常情推敲就能译对。①根据语境适当猜测。学生误译例析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cuàn),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爨”学生对该字较为陌生,要么乱译,要么不译。烧火做饭分析:抛开《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积累,也能根据字形推断。②根据字形适当猜测。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巩固练习(2004全国Ⅱ卷)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籴:购买(买进)粮食。译文: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粜:卖出粮食。译文:各道分别设置了知院官,每十天、一个月,都要写出当地州县雨雪丰歉情况,报告给转运使官署。丰收了,官府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了,就用低价卖出粮食学生误译例析

【2017年高考津卷】(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分)”“是”课本知识不牢,结果把“是”还译成了“是”答案: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分析在在《老子四章》“自是者不彰”,“是”意思“以---为是”,“认为--为正确”。要夯实课本知识,并会迁移运用。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cuàn),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烧火做饭根据课文《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积累克正确翻译。③联系教材中的句子翻译。(2011安徽卷)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联想课“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身边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没有(出现)差错的。①《史记.李将军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②汲桑(人名)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指传主苟晞)为前锋。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晞将至,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晋书·苟晞传》)(联系:教材“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喻——明白,通晓)

教材《陈情表》中“夙婴疾病”

婴:环绕。①《史记.李将军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②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通晓)

(成语“严惩不贷”

贷——宽恕、饶恕)④联系相关成语翻译。又如:(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接近、到。联想成语“若即若离”】(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掩饰。联想成语“文过饰非”】(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迫近、接近。联想成语“日薄西山”】(4)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寻找、寻求。联想成语“求全责备”】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这里的“三遗矢”,就是“一会儿拉了三次屎”。再回到“矢”字的通假。做翻译题时,不可一概而论,要灵活处理。比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里的“矢”就不是“屎”,而是“发誓”的“誓”了。因为孔子见了名声不太好的南子,子路表示质疑,为人师表的孔子赶紧对天发誓,我真的没做什么不对的事,如果做了,天打五雷轰!⑤根据字音和人之常情辨通假。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明史·陈登云传》的翻译题: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失误举例:

有考生从“矢”想到“箭”,再想到“箭羽”,也就是“加在箭杆末梢部分的羽毛”,莫非吃了大雁毛?红军长征缺吃的,只能吃树皮甚至腰带来充饥,吃大雁毛也完全可能。也有考生说,雁矢,被装起来送到朝廷去,雁和燕同音,未必是“燕窝”?还有考生说,“矢”应该是通假字,通“尸”,也就是吃“大雁的尸体”,对难民来说,不失为一顿美食啊。少数考生想到了通“屎”,可是,高考题那么高大上,正能量满满,怎么可能有“吃屎”这种腌臜和不雅的内容?答案: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考虑通假和语境)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解析】“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方法技巧】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①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②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③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找其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判断其是否为通假字。1.(2022·广东·模拟预测)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将士屯田之令。时康茂才屯积充仞,他将皆不及,特申谕及时开垦。(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东南》)“仞”通“牣”,满,充满,“充仞”,充足;“不及”,赶不上,比不上;“申谕”,申明告谕。当时康茂才屯粮充足,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朝廷)特别申明告谕要及时开垦。(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节选自《韩非子·十过》)“若”,如果;“返”通“返”,返回;“无礼”,无礼之人;“首”,第一个。他如果返回晋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2)百姓怨望而河内叛矣。(《过秦论》)(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4)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与“宽”同义,宽恕】【与“怨”同义,怨恨】【与“拔”同义,提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