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台中学2023级高二上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态B.人体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葡萄糖、胃蛋白酶等多种成分C.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多于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D.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即达到稳态2.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3.美国人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的多巴胺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兴奋部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由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如图所示为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能活化并开始分裂分化B.图中细胞①~⑧均能识别抗原C.a为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6.过敏性鼻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均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下表为三组药物药效情况对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三组鼻炎部分症状消失时间(h)对比及嗜睡概率对比(n(%))组别例数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嗜睡奥洛他定组312.133.031(3.23)氯雷他定组312.262.901(3.23)西替利嗪组313.353.522(6.45)A.组胺由B细胞释放,激活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B.此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C.由上表可知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它两种药物D.服用西替利嗪期间更应该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7.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抗利尿激素浓度/()醛固酮浓度/()正常对照组19.8398.40急性发病组24.93122.82A.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8.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尔文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B.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通过胚芽鞘在黑暗中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D.温特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并将之命名为生长素9.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被抑制的现象称作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有关,下列与之类似的是()A.根的向地生长 B.根的向水生长C.茎的向光生长 D.茎的背地生长10.为研究植物激素M和N.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对甲、乙两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培养,统计一定时间内的萌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水激素M(50μmol/L)激素N(50μmol/L)甲品种25%10%88%乙品种40%14%98%A.激素M可维持种子休眠,激素N可打破种子休眠B.激素M可能是脱落酸,在调控种子萌发中与激素N相拮抗C.激素N可能是赤霉素,生产中可与生长素类似物协同促进果实发育D.结果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11.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主要与赤霉素有关B.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核糖体上影响基因的表达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光照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D.通过调控温度、光照时间或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者延迟花期的作用12.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和②分别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属于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B.春节前后,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③和④有关C.⑤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D.“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可以影响⑥,但一般不会影响⑤1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B.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种群个体数太少,选取的样方面积应适当扩大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数据低于实际值14.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15.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倍后,在25×16型(1个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四个角和中间5个中方格酵母菌总数为3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条件和温度等是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C.可估算出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1.5×1011个/LD.连续观察7天,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绘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呈“J”形增长16.马世骏院士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干旱的年份,地面植被稀疏,土壤变得坚实,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适时的大范围降雨促使蝗虫卵快速孵化;长时间阴湿多雨的环境则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内蒙古曾通过引进鸭子控制蝗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相比杀虫剂治蝗,鸭子治蝗属于生物防治B.蝗虫间的流行性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由材料可知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D.调查蝗虫卵密度有利于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17.研究人员对某森林群落部分鸟类基层遇见率(调查者在森林各个分层遇见某一物种的频率)及其生态位宽度(鸟类在群落中利用的资源越多样且越均衡,其生态位宽度越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物种基层遇见率(×100%)生态位宽度冠上层冠中层冠下层小乔木层灌丛草丛地面黑鹎0.76510.21590.0159—0.0031——0.0970白头鹎0.87380.03950.0791—0.0076——0.0469栗背鹎0.30290.53300.14280.01560.0057——0.2536灰眶雀鹛0.00500.09300.07100.11760.67850.01460.02030.1740红头长尾山雀0.15790.32760.15740.15380.2033——0.5813A.该群落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B.鸟类的分布呈现垂直分层结构,栖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响因素C.黑鹎与白头鹎在冠上层生态位重叠度高,种间竞争激烈D.相较于其它鸟类,红头长尾山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18.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歌赋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对自然现象或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的概括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物种间的寄生关系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演替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季节性19.“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塞罕坝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该地区高矮不一的冷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该地区所有的树和动物、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D.塞罕坝的变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中许多植物在遇到水时会快速发芽、开花、结果,以适应干旱的环境B.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的植物往往叶片大,叶绿体颗粒小,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弱光C.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D.和温带草原相比,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枯枝落叶多,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较多【答案】A21.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也不一定是植物,还包括部分细菌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22.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D.输入某生态系统的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要远大于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能量之和23.“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承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B.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CO2形式沿食物网(链)传递C.扩大植被面积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4.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一候,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25.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从一种稳态转换为另一种稳态,往往需要发生群落的演替B.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气候或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C.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D.“球—杯模型”也可以解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变化,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二、填空题:本题包含4个小题,共50分。26.“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总是轻波微澜。”这里的“它”指的是内环境,“轻波微澜”指的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______调节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进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加产热,这个过程属于______调节。在增加产热上,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具有______(填“协同”或“相抗衡”)作用。(2)幼年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患呆小症,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为:____________。(3)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突触前膜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内有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具体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据此推测重症肌无力属于______(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该病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分泌量来缓解。27.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据此还说明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激素______。(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______法处理插条。2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依据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形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2)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不同样方面积内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样方边长/m0.10.20.40.80.91.01.11.2物种数356911131313据表分析,调查某草原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m2。(3)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4)某地草原因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当地人不断地种植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沙棘等,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恢复过程中,动物的分层现象更为复杂,原因是______。29.某研究小组对某湖泊进行环境问题研究,他们选取该湖泊中A、B、C、D、E五种不同的生物,对其中的动物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分析;并请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五种生物体内二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蚤1031E水蚤小球藻515根据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判断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2)若图Ⅱ表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图中丁的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③④⑦过程中碳是以______形式流动的。(3)若图Ⅱ表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丁表示热能,则图中不应有的箭头是______(填图中标号),原因是______。(4)若图Ⅱ中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小型食物网,丙的食物来源比例为甲:乙=1:1,如果三台中学2023级高二上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