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版)课件 第十二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_第1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版)课件 第十二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_第2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版)课件 第十二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_第3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版)课件 第十二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_第4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版)课件 第十二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人体寄生虫第一节

医学蠕虫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似蚓蛔线虫俗称蛔虫,为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其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1.成虫与虫卵形态成虫:外形、唇瓣、内部结构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脱蛋白质膜的受精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成虫(小肠)虫卵(肠道)受精卵(粪便)含蚴卵感染期卵(2周)(1周)(适宜的温度、湿度、O2)幼虫(组织移行)(小肠-胃-咽-气管-肺-心-肝-血管-肠壁)

经口感染----小肠

(外界土壤中发育3周)(人体内发育60~75天)2.生活史过程①②③④⑤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3.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下发育3周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幼虫经肠外移行后定居小肠发育成熟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幼虫致病成虫致病肠蛔虫病外科并发症·蛔蚴性肝炎·蛔蚴性肺炎消化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过敏性症状消瘦、营养不良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蛔虫感染的流行流行概况流行普遍的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卫生条件差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增加了虫卵污染和虫卵感染的机会蛔虫感染的防治一、线虫纲-似蚓蛔线虫蛔虫感染的流行流行概况流行普遍的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卫生条件差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增加了虫卵污染和虫卵感染的机会蛔虫感染的防治一、线虫纲-蠕形住肠线虫成虫和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于回盲部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于肛周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感染期卵)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一、线虫纲-蠕形住肠线虫致病一般无症状儿童可有肛门搔痒成虫异位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炎症诊断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一、线虫纲-蠕形住肠线虫流行特点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国内感染率40%-70%防治原则防重于治,防止自身重复感染治疗病人与带虫者一、线虫纲-钩虫人体常见寄生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d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锡兰钩口线虫

(Ancylostomaceylanicum)犬钩口线虫

(Ancylostomacaninus)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braziliense)一、线虫纲-钩虫形态成虫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雄虫交合伞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虫卵)一、线虫纲-钩虫生活史基本过程:

外界发育期

人体发育期外界发育期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感染期幼虫)(适宜条件下发育所需时间:1周)一、线虫纲-钩虫生活史基本过程

外界发育期

人体发育期外界发育期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感染期幼虫)(适宜条件下发育所需时间:1周)生活史特点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要营养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经皮肤感染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一、线虫纲-钩虫钩虫病主要有四种主诉脚手痒痛咳嗽、吐痰、哮喘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贫血、心慌、消瘦、浮肿一、线虫纲-钩虫钩虫致病性幼虫致病幼虫移行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临床表现钩蚴性皮炎(粪毒)钩蚴性肺炎成虫致病肠钩虫病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一、线虫纲-钩虫钩虫感染诊断土壤接触史病原学检查粪检虫卵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钩蚴培养法粪便掏虫一、线虫纲-钩虫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

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

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的机会

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防治原则一、线虫纲-丝虫

丝虫(filaria)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成虫细长如丝线而得名。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

在我国仅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世界六大类热带病之一。一、线虫纲-丝虫

形态成虫乳白色,细长如丝线,1cm,体表光滑,雌虫大于雄虫一、线虫纲-丝虫

微丝蚴

丝虫成虫子宫粗大,含大量卵细胞,成熟虫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220×5~7µm。

丝虫为卵胎生。一、线虫纲-丝虫

夜现周期性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感染期丝状蚴(L3)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成虫寿命:一般4~10年

一、线虫纲-丝虫

生活史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一、线虫纲-丝虫

致病性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⑴象皮肿(elephantiasis) ⑵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

testis) ⑶乳糜尿(chyluria)

3.隐性丝虫病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一、线虫纲-丝虫

诊断

1.病原诊断⑴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本法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一、线虫纲-丝虫

诊断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⑶成虫检查法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⑴皮内试验:不能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⑵检测抗体⑶检测抗原。

一、线虫纲-丝虫

流行环节及影响因素⑴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是丝虫病的传染源。⑵传播媒介:我国传播丝虫病的蚊媒有10多种。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⑶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区微丝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岁。⑷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地理环境等。这些因素既影响蚊虫的孳生、繁殖和吸血活动,也影响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一、线虫纲-丝虫

防治原则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2.防蚊灭蚊

二、吸虫纲-华支睾吸虫

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虫病。人感染本虫多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4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二、吸虫纲-华支睾吸虫

形态1.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呈葵花子状。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睾丸分枝状,前后排列。睾丸2个,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处,呈分支状。子宫盘绕而上,内含大量虫卵。

二、吸虫纲-华支睾吸虫

形态1.虫卵平均为29×17µm,最小蠕虫卵;形状:低倍镜似芝麻,高倍镜下瓜子形;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内含毛蚴。

二、吸虫纲-华支睾吸虫

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内;中间宿主:1st淡水螺、2nd宿主为淡水鱼或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肉而感染;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保虫宿主:猫、狗。

二、吸虫纲-华支睾吸虫

致病性1.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无特异性。如:上腹不适,腹痛、腹泻,厌油,乏力,肝区隐痛等。2.主要危害是肝受损。病理基础是胆管的异常,如: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寄生可造成阻塞,胆汁滞留。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胆管炎或胆管肝炎。慢性患者可因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胆汁性肝硬化。

3.严重感染者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4.本虫感染还与胆结石的形成,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

形态1.成虫半粒黄豆大小2.虫卵大小为100×54微米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痰)(水)川卷螺囊蚴(溪蟹、蝲蛄)成虫(肺)逸出被误食童虫穿过肠壁腹腔穿扰性移行穿过横膈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要点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肺组织内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囊蚴为感染阶段因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肺吸虫囊蚴的石蟹(溪蟹)或蝲蛄而感染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制童虫窜扰性移行行所致的隧道样损害成虫定居所致的机械性损害和周围组织反应病变过程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临床表现与分型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脑型: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

肝腹型:肝大、肝痛、腹痛、腹泻等

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二、吸虫纲-卫氏并殖吸虫流行特点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感染与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地域性分布(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关)主要在山区流行东北型:以蝲蛄为传媒;南方型:以溪蟹为传媒防治原则忌生食蟹、蝲蛄、动物肉,不喝生水治疗病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布氏姜片吸虫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感染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形态1.成虫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长2-7cm,宽1-2cm。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2.虫卵寄生在人体最大的虫卵,130~140µm×80~85µm;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明显;内含1个卵细胞,卵黄细胞20~40个。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中间宿主:扁卷螺,水生植物为媒介;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蚴;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人或猪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成虫寿命:一般1年以上;保虫宿主:猪。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致病性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1.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道明显的机械性损伤2.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3.病人主要是消化道症状: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4.偶有肠梗阻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实验诊断粪检查找虫卵。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0个,故检出率高,易诊断。二、吸虫纲-布氏姜片虫流行与防治1.除东北、内蒙、新疆、西藏、青海和宁夏外,18个省、区有报道。我国江南水乡流行,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养猪有关。2.不喝生水、不生食水生植物;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为姜片吸虫的媒介,人食用时有可能造成感染!切不可生食!经水刷洗、开水烫后可减少感染机会。3.首选药物:吡喹酮。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生活史六钩蚴囊尾蚴(人体组织内寄生)成虫(小肠)孕节片(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中间宿主猪组织内)虫卵自体感染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脱落的孕节片(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组织内,也可寄生于人的组织内感染阶段有两个:虫卵、囊尾蚴(食入虫卵在体内寄生的是囊尾蚴期,食入囊尾蚴在体内寄生的是成虫期)人体囊尾蚴感染者多为自体感染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致病性致病虫期:成虫、囊尾蚴(囊虫)成虫所致肠绦虫病一般无症状,常在粪便内发现排出的节片而就诊头节、体壁机械性损伤肠壁而引起消化道症状绦虫毒素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过敏症状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诊断了解有无吃过“米猪肉”史,有无排节片史肠绦虫病的检查粪检孕节片、虫卵或试验驱虫治疗囊虫病的检查免疫学检查皮下结节活检眼底检查脑CT、核磁共振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防治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人(驱绦灭囊)驱成虫

槟榔、南瓜子

灭绦灵

吡喹酮灭囊虫

吡喹酮、丙硫咪唑二、绦虫纲-链状带绦虫防治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人(驱绦灭囊)驱成虫

槟榔、南瓜子

灭绦灵

吡喹酮灭囊虫

吡喹酮、丙硫咪唑第二节

医学原虫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滋养体(trophozoite)组织型滋养体(大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cyst)单核包囊双核包囊四核包囊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生活史

包囊

滋养体

包囊感染期:四核包囊寄生部位:回盲部、结肠粘膜皱褶处二分裂法增殖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致病机制与虫株毒力有关细菌的协同作用宿主的机体抵抗力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诊断病原检查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查包囊(直接涂片法、浓集法)

需与非致病阿米巴和脓血便内白细胞相鉴别活组织检查(结肠镜检、脓腔穿刺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肠外阿米巴病的诊断)血清学检查粪抗体检测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流行特征多流行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人群中经济状况、卫生及饮食习惯等有关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感染率0.93%,河南0.67%。目前带虫者多,病人很少流行因素传染源:包囊排出者传播方式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昆虫携带一、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流行特征多流行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人群中经济状况、卫生及饮食习惯等有关我国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平均感染率0.93%,河南0.67%。目前带虫者多,病人很少流行因素传染源:包囊排出者传播方式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昆虫携带二、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种类寄生于人体的毛滴虫有3种阴道毛滴虫口腔毛滴虫(T.tenax)人毛滴虫(T.hominis)共同特征虫体呈梨形或卵圆形有3-5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有波动膜轴柱1根贯穿虫体核1个,位于虫体前端二、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形态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一个时期滋养体呈梨形或椭圆形,30x10–15µm二、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生活史宿主:人寄生部位: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于女性阴道后穹窿处营养:摄食宿主上皮细胞内糖原繁殖方式:二分裂法增殖传播:滋养体为感染阶段,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二、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与乳酸杆菌争夺糖原,破坏阴道的“自净作用”致病细菌的协同作用临床类型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尿道炎、膀胱炎男性前列腺炎二、鞭毛虫纲-阴道毛滴虫流行特点以女性感染居多性传播疾病流行因素传染源:男、女性感染者传染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滋养体在外界有一定抵抗力三、孢子虫纲-疟原虫疟原虫有130余种,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通常一种疟原虫只寄生于一种宿主。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malaria)三、孢子虫纲-疟原虫三、孢子虫纲-疟原虫蚊体内发育人体内发育肝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内期)胃内发育(配子生殖)胃壁上发育(孢子生殖)

子孢子

配子体三、孢子虫纲-疟原虫发病机理与表现潜伏期从疟原虫感染到疟疾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最低原虫数/mm3血液P.v10-15至200-500/mm3P.f500-1300/mm3P.m140/mm3潜伏期时间P.v12天(长潜伏期虫株11月)P.f6-27天(平均11天)P.m20-28天(最长达39天以上)三、孢子虫纲-疟原虫疟疾发作

发作机制:与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有关典型发作过程

冷(寒颤)热(发热)汗(出汗退热)间歇三、孢子虫纲-疟原虫疟疾的再燃与复发·隐匿期:由于带虫免疫(premunition)的产生,进入隐匿期疟疾发作停止后一段时间,在没有重复感染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再次疟疾发作,称“临床复发”(包括再燃和复发)·再燃——血液内残余的少量疟原虫抗原变异后再次繁殖起来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复发——肝细胞内迟发性子孢子发育繁殖后引起的疟疾再次发作三、孢子虫纲-疟原虫疟疾的诊断·流行病学协诊(传播季节与发病季节)·病原学检查厚、薄血膜法:取末梢血涂片、固定、染色、镜检。采血时间:P.v.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P.f.发作开始时·免疫学检查检测相应抗原、抗体三、孢子虫纲-疟原虫疟疾的防治·治疗病人、防蚊、灭蚊氯喹:可杀灭红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伯氨喹啉:杀红外期和红内期配子体(抗复发)乙胺嘧啶: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生殖(阻断传播)青蒿素:用于对氯喹有抗性的虫株·疟疾疫苗的研制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一、蚊·属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按蚊亚科——按蚊属(Anopheles)库蚊亚科——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巨蚊亚科——巨蚊属(Toxorhynchites)形态特点:小型昆虫(体长1.6-12.6mm)一、蚊蚊虫生活习性及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特点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卵成蚊蚊头部停留姿态幼虫蛹

生活史各期一、蚊·成蚊的活动与栖息活动范围与飞翔速度栖息场所:家栖、半家栖、野栖·成蚊食性:嗜吸人血兼吸人血和动物血嗜吸动物血·成蚊交配与产卵一、蚊·幼虫孳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