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气含量增加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物镜和目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A.目镜上B.反光镜上C.装片上D.物镜上3、草原上很少有青蛙;其决定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4、以下影响羊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

①温度②空气③草④其他羊⑤狼.A.①②③⑤B.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以下为动物体和人体都不具有的是()A.细胞质B.细胞壁C.细胞膜D.线粒体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黏液的杀菌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SARS病人痊愈后不容易再患SARS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如图为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四种动物;请你观察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一曲《童年》唤醒了多少人美好的回忆.A图为“知了”即蝉,它的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知了”有蜕皮现象,其蜕去的“皮”实际上是____.B图蝴蝶的发育过程和果蝇一样也有四个阶段,比“知了”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期.

(2)C图为青蛙,在受精方式上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它是____受精.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呼吸.

(3)D图为家鸽,在已受精的家鸽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8、下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____,判断的依据是管腔____、管壁____.

(2)图B表示____,判断的依据是管腔____、管壁____.

(3)图C表示____,判断的依据是管壁____.

(4)上述三种类型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____,最慢的是____.(填序号)9、(2013秋•江城县期末)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

(2)图中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____通过木质部的____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

(4)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10、以下表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以下内容分析完成问题.

。瓶号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110粒相同的种子、不放水、置温暖处____210粒相同的种子、放少量水、置温暖处____310粒相同的种子、放少量水、置冰箱保鲜层____410粒相同的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温暖处____(1)完成上表;填出实验结果.

(2)设置2号瓶的意义是____.

(3)1、3、4号瓶的探究的外界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11、某小组在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实验A:让蚯蚓在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实验B:让蚯蚓在薄木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cm)玻璃板12薄木板30(5)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____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6)本实验中:实验A与对照实验B的实验变量是什么?12、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____.13、将1;2、3、4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并在1、3试管内加入清水,2、4试管内加入等量的唾液混合后,如图所示,分别放入不同的水温中10分钟后加入碘液,据图回答:

(1)1号试管的着色为____色,2号试管的颜色为____色,4号试管的颜色为____色.

(2)2号试管没有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____.

(3)1;3、4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1号____;

2号____;

4号____.14、神经系统由____和____组成.神经元由____和____构成.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由于转基因食品集合了优质的基因,因此可以放心食用.____(判断对错)16、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____(判断对错)17、人体上的骨骼和骨骼肌都属于结缔组织____.(判断对错)18、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作用,所以称为“绿色水库”.____.(判断对错)19、在检测种子的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萌发提供最适宜的条件.____.20、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是用鳍游泳.____(判断对错)21、生物体的细胞可以无限生长,因为它们都能进行细胞分裂.____(判断对错)22、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皮由珠被发育而成.____.23、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脉搏.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24、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馒头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本身是没有甜味的)(1)结合上述生活体验,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试管编号甲乙丙馒头的处理等量馒头碎屑等量馒头碎屑等量馒头块加入的液体2毫升唾液A2毫升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水浴温度37℃10分钟后取出,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①甲、乙作为对照,则试管乙中加入的液体A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滴加碘液后,试管_________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_________,其遇碘不变蓝。③由试管甲、乙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和表格回答问题:

。编号实验材料处理方法产蛋率甲组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喂养普通饲料60%乙组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80%80%(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组。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______下进行。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3题,共18分)26、下面是酵母菌;水绵细胞、细菌、噬菌体和蘑菇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多细胞的生物是____,单细胞的生物是____(填代号)

(2)与B相比较,A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C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

(3)能进行寄生生活的是____,能进行腐生生活的是____(填代号)

(4)注明图中数码所指部位的名称:[1]____,[2]是水绵螺旋形带状的____.[3]是细菌细胞壁外面的____,[4]是____,[5]是____.27、微生物广泛地分布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____.(判断对错)28、细菌是____生物,真菌是____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解析】【解答】解:本题的切入点是: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另外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所以呼出的气体会变的温度升高、水分增加.

。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故选:B2、C【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定方法,解答时要从该方面着手.【解析】【解答】解:眼睛看到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要经过目镜;物镜、载玻片;反光镜是用来反射光线的;视野中的污点不会在反光镜上,只能在目镜、物镜、载玻片上,如果转动物镜和目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污点一定在玻片上.

故选:C3、D【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因此必须生活在潮湿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而草原属于半干旱环境,水分缺乏,不适于青蛙生存.因此。

草原上很少有青蛙;其决定因素主要是水分.

故选D.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4、C【分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①温度、②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而③草、④其他羊和⑤狼属于生物因素,故选项C正确.

故选:C.5、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植物体细胞与动物体和人体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析】【解答】解:植物细胞与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和人体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绿色部分有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动物和人体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动物体和人体都不具有的是细胞壁.

故选:B6、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分,主要从二者的概念来解答.【解析】【解答】解: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病.鼻腔黏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第二道防线,因此都是非特异性免疫.SARS病人痊愈后不容易再患SARS,只对特定的病原体SARS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分析】图中A蝉、B蝴蝶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鸽属于鸟类,看图结合题意答题.【解析】【解答】解:(1)A蝉的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知了”有蜕皮现象,其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外骨骼,B图蝴蝶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比比“知了”的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2)C图为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在受精方式上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它是体外受精.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3)D图为家鸽;在已受精的家鸽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卵黄和卵白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故答案为:(1)不完全变态;外骨骼;蛹。

(2)体外;鳃;肺。

(3)胚盘;卵黄和卵白8、略

【分析】【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极慢.【解析】【解答】解:(1)A的管壁厚;管腔比静脉管腔小,因此是动脉.

(2)B管壁薄;管腔大,因此是静脉.

(3)C的管壁极薄;官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故答案为:

(1)动脉;小;厚;

(2)静脉;大;薄;

(3)毛细血管;极薄;

(4)A;C;9、略

【分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②表示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③表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运输.【解析】【解答】解:(1)由分析中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由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图形可知;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可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其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故答案为:

(1)叶.

(2)水;导.

(3)氧气.

(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10、略

【分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析】【解答】解:(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则1号瓶缺乏水分种子不萌发,2号瓶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3号瓶缺乏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4号瓶缺乏空气种子不萌发.

(2)2号瓶是变量没有改变的对照组;因此设置2号瓶的意义是起对照作用.

(3)1号瓶和2号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比较1号瓶和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号瓶和3号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比较2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号瓶和4号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比较2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所以1;3、4号瓶的探究的外界条件分别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种子必备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故答案为:

(1)。瓶号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110粒相同的种子、不放水、置温暖处不萌发210粒相同的种子、放少量水、置温暖处萌发310粒相同的种子、放少量水、置冰箱保鲜层不萌发410粒相同的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温暖处不萌发(2)对照作用;

(3)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种子的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11、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蚯蚓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运动特点和对照试验的要求方面来切入.【解析】【解答】解: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粗糙纸面时,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爬得快;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爬的慢.因此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快.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变量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粗糙的纸板和光滑的玻璃.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

(1)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爬得快吗?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实验A:让蚯蚓在玻璃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实验B:让蚯蚓在薄木板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5)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薄木板上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6)实验A与对照实验B的实验变量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为:(1)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3)玻璃板(5)薄木板上(6)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12、略

【分析】【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据此解答.【解析】【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有机物.13、略

【分析】【分析】分析实验设置可知:该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号试管与4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解析】【解答】解:(1)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变成了碘液的颜色棕黄色;4号试管中虽然具有唾液,但由于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2)2号试管没有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1号: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2号:淀粉被分解了,溶液被染成碘液的颜色;4号: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催化活性,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故答案为:(1)蓝;棕黄;蓝。

(2)麦芽糖。

(3)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被分解了,溶液被染成碘液的颜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催化活性,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14、略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故答案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细胞体;突起。

【解析】【答案】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分析】转基因食品是指使用生物技术改进的动物、动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耗费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改正动物、动物基因,使动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或加强次特性,可以降低耗费本钱,添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目前,全球的科学家们还无法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成绩在短工夫内下一个定论.【解析】【解答】解: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看法;如今的科学技术检测技术还不能肯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无害性,但随着工夫的展开和科学技术的不时进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辩论大概会有一个后果,我们当今的科技伎俩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将来的损害,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析】【解答】解: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因此学习行为虽然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但是遗传因素是学习行为建立的基础,不是无关.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动物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解析】【解答】解: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如表皮,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骨骼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如神经末梢;

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由上可知人体内骨骼肌属于肌肉组织.骨骼是由不同组织组成;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解析】【解答】解: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关知识.本知识最好结合有关的探究实验进行分析记忆.【解析】【解答】解:我们知道种子当不在休眠期时就可能萌发;而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检测种子的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萌发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解析】【解答】解: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如鱼类;但有些动物如螃蟹生活在水中,但螃蟹的运动方式为爬行,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因此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并不都是用鳍游泳,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1、×【分析】【分析】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解析】【解答】解:测量不同边长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二者之比;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正方体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逐渐变小.如图所示:

与此相似;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生物体的细胞不能无限生长,因为细胞长得太大使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细胞膜的吸收能力下降.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2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首先明确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解析】【解答】解: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不断地分裂;分化和生长,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液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液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解析】【解答】解: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肱动脉这个位置和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测得血压数值相对准确.

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24、(12)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吗?馒头为什么要变甜?]

(2)①2毫升(mL)清水(只答清水不得分)

②甲麦芽糖

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两组对照实验:甲试管与乙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甲试管与丙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吗?馒头为什么要变甜?]

(2)①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甲试管与乙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所以A处应加入2ml清水;

②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10分钟全取出;滴加碘液,不会变蓝的是甲试管,原因是甲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丙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③甲试管与乙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结果甲不变蓝,乙变蓝。说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

【解析】(12)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吗?[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吗?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吗?馒头为什么要变甜?](2)①2毫升(mL)清水(只答清水不得分)②甲麦芽糖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馒头变甜与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关25、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吗甲光照时间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分析】解:(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蛋白质含量,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乙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