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唐朝吏部选官标准,据《通典》记载主要有四条:“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言词辨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材料说明A.科举制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C.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2、据史载,公元前480年,鲁国大부,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道,灾早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A.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C.旨在维护儒学的权威D.旨在强调君权神授3、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有诸多经验;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
①党的正确领导②人民群众的支持③井冈山道路的开辟④坚持武装斗争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罗马法规定,对于妇女实行“终身监护制度”,女性即使到成熟年龄,可以出嫁,但因为心灵是“轻浮的”,监护权由父方转移至夫方。这一制度()A.否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B.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C.导致罗马妇女在法律上依附男权社会D.根源在于妇女没有积极参与商品经济5、以和亲促进汉蕃友好交流,出于哪一盛世?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6、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7、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8、1927年4月,农民协会会员在湖南、湖北、江西分别发展到518万人、20万人和5万人,农村政治和社会秩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有力地巩固了北伐战争成果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D.导致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9、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反共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A.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B.促成了中日建交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11、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________。
12、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_和________,稍后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后北周灭北齐。不久,____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13、唐朝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14、________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________,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__15、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16、到宋朝,________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________。宋朝________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________束缚17、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18、在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下列图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发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写数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A.正确B.错误20、清朝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A.正确B.错误21、宋朝社会氛围宽松,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于平等A.正确B.错误22、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A.正确B.错误23、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A.正确B.错误24、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正确主张,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A.正确B.错误25、1979年,为了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1997年得到成功运用。A.正确B.错误26、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A.正确B.错误27、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8分)28、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材料二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材料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加以评析。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次政治设计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在英国的历史和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契合点。
——据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说:“不是国为这些官员或者法官优秀,而是18世纪美国制定的法律制度真正将总统的权力关在了笼子里: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與论,保障了官赑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不会受到任何威胁。”
——摘自《组约时报中文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美国制定的律制度”的积极作用。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8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隋唐文化发展的历史,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试论隋唐时期佛学的主要特点》《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32、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学术界曾有过多种讨论,有学者认为是资本主义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是向资本主义学习;有学者认为是“乡村”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畸形、后发、时断时续、缺乏动力;有学者认为是被耽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与中国走向衰落、半殖民地、各种革命运动重叠关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学术界曾有过多种讨论,有学者认为是资本主义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是向资本主义学习;有学者认为是“乡村”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畸形、后发、时断时续、缺乏动力;有学者认为是被耽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与中国走向衰落、半殖民地、各种革命运动重叠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讨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过程提出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一个观点,且不得与材料中的观点重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发展阶段标志事件第一轮全球化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逆全球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7分)35、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吏部选官标准具体,可知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强化专制,B项正确;科举及第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材料反映的不是科举制,也并非适应社会需要,排除A项;政府重视教育,材料无从体现,亦非材料主旨,排除C;史部属于尚书省之下的一个执行机构,但材料未体现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D项错误。2、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对失政者行为加以纠正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故选A项;“不需要举行求雨活动”,不代表反对祭祀仪式,故排除B项;春秋时期儒学没有建立权威地位,故排除C项;D项“君权神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3、C【分析】【详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成功,分析其成功经验,从领导力量来看,有党的正确领导;从群众基础来看,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从革命道路来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从斗争方式来看,坚持武装斗争,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排除。故选C。4、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对妇女实行“终身监护制度”“女性即使到成熟年龄,可以出嫁,但因为心灵是‘轻浮的’,监护权由父方转移至夫方”可以得出这一制度导致罗马妇女在法律上依附男权社会,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罗马妇女,不是罗马公民,排除A项;对妇女实行“终身监护制度”不利于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唐太宗时期,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因此牌贞观之治时期,故C项正确;AB项都是汉代,D项是汪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刺史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王,唐太宗划全国为10个监察区“道”,宋太祖设置通判监督知州等,反映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对地方官的监察,B项正确;古代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不能说明其重视分割地方权力,A项错误;对地方监督的刺史等制度与统治者重视发挥文官作用不符,C项错误;设立刺史等做法不能说明统治者重视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D项错误。7、C【分析】【详解】
义和团揭帖中提到“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显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色彩,C正确;义和团不能正确认识近代物质文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排除A;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矛头指向的是列强,排除B;义和团运动并未能阻止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8、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促进了农民运动高涨,而材料中“农民协会会员”的增加反映了农民成立组织维护北伐战争成果,故选B;国民大革命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排除;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排除C;秋收起义后中共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排除D。
【点睛】9、D【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故D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A错误;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故B错误;初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故C错误。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变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解析】富国强兵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解析】火12、略
【分析】【详解】
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后北周灭北齐。不久,隋代北周统一全国。
得出:①东魏②西魏③隋【解析】东魏西魏隋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907朱温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115年北宋中都15、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解析】买卖16、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解析】贱民雇佣无地人身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拼音化汉语的最早尝试。因此,①处为成吉思汗,②处为畏兀体,③处为八思巴,④处为拼音化。【解析】成吉思汗畏兀体八思巴拼音化18、略
【分析】【详解】
解决本题主要是熟悉序号对应的大概方位地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是记载康熙帝御门听政的起居注,康熙是清朝皇帝,统治中心在北京,故对应地点应是③;B是西夏王陵,西夏是元昊建立的政权,主要位于甘肃一带,故对应④;C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反映北宋东京的风貌,位于今天河南,与①对应;D是秦始皇陵,位于陕西咸阳,与②对应;E是唐蕃会盟,蕃是吐蕃少数民族政权,位于西藏地区,故对应⑤。【解析】③④①②⑤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9、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1953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故题目表述正确。20、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因此该表述正确。21、A【分析】【详解】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故正确。22、B【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封建制度改成封建帝制。23、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即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故正确。24、A【分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正确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正确。25、B【分析】【详解】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1997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故答案为:错误。2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因此本题表述正确。27、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题干表述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8分)2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得出激烈的冷战对抗;根据“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得出不放弃协调对话;根据“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分析得出苏联处于劣势。影响:根据所学美苏冷战的影响,可从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爆发等角度分析总结。
(2)回忆录价值更大。理由:可从漫画属于艺术形式;具有夸张成分,与真实历史有一定距离;回忆录是历史当事人回忆写成,与真实历史比较接近等分析回答。
(3)贡献:根据“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得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还可从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特点:激烈的冷战对抗;不放弃协调对话;苏联处于劣势。
影响: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同时避免世界战争爆发。
(2)回忆录价值更大。
理由:漫画属于艺术形式;与真实历史有一定距离。回忆录是根据历史当事人回忆写成,与真实历史比较接近。
(3)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9、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着重于对材料的概括与理解。本题主要是对的过当时社会背景的概括,材料中已经明确给出。从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可总结背景是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从“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可总结背景是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在回答时,要注意对德国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说明。德国统一后建立不彻底的资本主义政体,可总结背景是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且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的力量也不断壮大。回答时还要注意问题的焦点,问题焦点在哪里要重点说明。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俾斯麦的措施就是两条;一是刚性措施,一是慰安措施。刚性措施就是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慰安措施就是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这种政策的评价主要针对它的利弊,以及产生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的作用,针对政策“双管齐下”的特点,着重说明他对德意志自身发展的意义。针对他政策上的不足也要加以阐述。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俾斯麦的铁血政治【解析】(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3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体现在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摆脱了专制的革命循环,以改革和立法为主要手段,渐进式的推进了民主政治,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2)根据“美国的法律制度保障了自由與论,保障了官员抗命而不会受到迫害,保障了法官依法独立裁决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可知美国18世纪制定的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言论自由,保护官员独立行使权力,实现司法独立,最终避免出现绝对权力。【解析】(1)不流血的方式;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以改革和立法为主要手段,渐进式推进民主政治: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制度创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2)保证了言论自由:保护官员独立行使权力;司法独立:避免出现绝对权力。五、论述题(共4题,共8分)31、略
【分析】【详解】
根据“关于隋唐文化发展的历史,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试论隋唐时期佛学的主要特点》《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等”可得出《隋唐: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隋唐是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论述时可具体举例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如科技上:雕版印刷术出现,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学上: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至今我们还能见到两千多位诗人和近五万首诗歌;思想上:儒释道并行发展,三教合一趋势明显;绘画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优秀画家声名远扬。隋唐文化政策开放,兼容并蓄,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最后再总结得出,隋唐时期的文化全面辉煌,灿烂繁荣。【解析】示例:《隋唐: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
隋唐是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科技上:雕版印刷术出现;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学上: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至今我们还能见到两千多位诗人和近五万首诗歌;思想上:儒释道并行发展,三教合一趋势明显;绘画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优秀画家声名远扬。隋唐文化政策开放,兼容并蓄,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总之,隋唐时期的文化全面辉煌,灿烂繁荣。32、略
【分析】【详解】
根据表格中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的关系可以得出近代教育和近代社会的关系,即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以此作为观点展开论述。论证过程:结合表格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变化,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如1904年“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同样的思路对1912年、1922年课程内容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解析】示例:近代中国教育反映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33、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而且时间范围是“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过程”。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现代化’过程是向资本主义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观点“中国近代‘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来进行阐释,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阶级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努力都失败,最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并进行了大量现代化的实践;最后总结升华。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观点,比如中国近代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指导思想随时代变化、中国人民是中国近代“现代化”的主要力量等,阐释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示例1观点:中国近代“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阐释:步入近代;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追求的目标。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因“布新而不除旧”而失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开展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试图从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实现中国现代化,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这些努力都失败。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并进行了大量现代化的实践。
结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变化是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变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历史的必然。
示例2:中国近代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是民族独立。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3: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指导思想随时代变化。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4:中国人民是中国近代“现代化”的主要力量。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34、略
【分析】【详解】
题目拟定:根据材料可知表格主要反映了全球化形成的背景;过程(丝绸之路开辟后或者新航路开辟后、两次工业革命、二战结束后等几个阶段)和问题以及为了应对问题而涌现的逆全球化浪潮。审问题“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可知既可以从整体上拟定题目,也可以就某一个阶段或某一方面拟定题目,如题目可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逆全球化现象加快、全球化发展的加速等。
论述:根据材料“第一轮全球化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可以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这一角度展开论述。根据材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逆全球化的现象加快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疫情、金融危机等突发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材料“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可以从冷战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餐饮合作协议合同
- 2025屋面瓦施工合同
- 2025建设施工项目预拌混凝土销售合同
- 课题申报参考:跨文化主义范式下的19世纪中法艺术交流研究
- 历史地质资料对现代山区桥梁设计的借鉴价值
- 校园内消防安全培训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如何以医疗技术提升患者满意度与就医体验
- 酒店健康养生主题的营销活动策划建议
- 小学科学课程中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
- 【研报】“双碳”政策持续发力绿电主题现投资机会-兴业证券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1月)数学试题(蚌埠一模)(含答案)
- 【探迹科技】2024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从工业轰鸣到数智浪潮知识产权成为竞争市场的“矛与盾”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GB/T 35270-2024婴幼儿背带(袋)
- 辽宁省沈阳名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新题型:19题)(基础篇)(含答案)
- 2022版艺术新课标解读心得(课件)小学美术
- Profinet(S523-FANUC)发那科通讯设置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医学教程 常见化疗药物归纳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