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选修5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不同的心理素质B.不同的饮食习惯C.不同的劳动方式D.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2、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轮勘探与发掘工作又取得重要进展:距今约3600年;保存最好的二里头早期宫室建筑问世;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①遗迹。

②遗物。

③墓葬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以诗文证史”是指用诗词歌赋和笔记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史料来研究历史和书写历史。宋代以来诸多史家开始自觉将诗文作为史料,形成了“以诗文证史”的史学传统。这说明A.官修正史内容多不可信B.诗文具有一定史料价值C.诗文反映了真实生活D.诗文记录正史没有的内容4、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尚书》《左传》等文献也记载了这一历史现象。据此可知。

①传世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最为真实②考古学成果佐证了历史文献记载。

③古史传说中隐含一定的历史信息④龙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代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6、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近人分我国古史学之派别为四∶曰信古、曰疑古、曰考古、曰释古"。其中疑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中的怀疑基本消失。这种变化说明A.文献记载真实可靠B.甲骨文是商朝的记录C.考古可以佐证文献D.历史中有虚构的成分7、魏源撰《道光洋舰征抚记》认为,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8、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9、伊文思和谢里曼在考古学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下列属于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①对历史的痴迷。

②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

③具有敏锐的直觉。

④具有顽强的意志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史料分类史料;是历史的遗存,也是研究历史的中介。史料留存的形式与价值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第一手史料(直接更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历史发生时产生;后者是指对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二)“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文献史料指用文字等手段记录的历史;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多由考古所得。(三)“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前者指著述、回忆录或公开的报道等,其原作者而为之的历史;有意想以文字影响时人和后人;后者指政府档案、军事文件、私人信件及各种文物等,这都是当时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历史证据。

请根据上述史料分类的提示;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将字目填在下列横线上。

(1)第一手史料:____

(2)第二手史料:____

(3)文献史料:____

(4)实物史料:____

(5)有意史料:____

(6)无意史料:____11、(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4分)13、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几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发现表明;蜀地曾有一个特色鲜明的古代文明。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一种朴素而充满生机活力的认识。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秦汉之后,从出土大量汉画像砖、摇钱树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盛行一种以升入天国、极乐长生为主题的崇拜习俗。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1)根据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结合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

材料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的着装示意图。

(1)材料一展示出三星堆青铜器的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青铜立人像的着装情况怎样?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青铜立人像的形象,说明了什么?16、(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材料二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

(2)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成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成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成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成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公元1-2001年中国和西欧的双边比较年代人口(百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9.6/24.7450/45026.8/11.1100059.0/25.4450/40026.6/10.21300100.0/58.4600/59360/34.6140072.0/41.5600/67643.228.11500103.0/57.3600/77161.8/44.21820381.0/133.0600/1204228.6/160.11913437.1/261.0552/3458241.3/902.31950546.8/304.9439/4579239.9/1396.220011275.4/392.13583/192564569.,8/7550.3*:西欧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

瑞士、英国12国。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还:《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局史》(第二版)

请从表中任意提取两组及以上数据(注:“59.6/24.7”为一组数据),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解释。(要求:中外对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一一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要求: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阐述,也可以另立观点阐述,观点必须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1题,共3分)20、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过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故D项正确;心理素质、饮食习惯和劳动方式都不是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故A、B和C项错误,不符合题意。2、D【分析】根据所学;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故D项正确。

点睛: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3、B【分析】【详解】

“以诗文证史”意味着将诗文作为史料使用,这说明诗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正确;官修史书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A;诗文是文学作品,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C;诗文记录面较广,也记录正史包含的内容,排除D。4、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成果佐证了历史文献记载,而且古史传说中隐含一定的历史信息,而龙山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代表,B项正确;传世历史文献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不及考古资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材料中可以认定为事实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不同的认识主体的认识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事实只有一个,但是因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历史解释,C项正确;史料实证要求对收集不同来源的史料,并进行辨析、对比、互证,以求接近历史真相,排除A项;这一时期正处于二战时期,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国际格局的变化加剧,排除B项;强权政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排除D项。故选C项。6、C【分析】【详解】

"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史的怀疑基本消失"说明甲骨文的出土佐证了商代历史的真实性,C项正确;文献记载带有一定主观性,不一定真实可靠,排除A项;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7、C【分析】【详解】

材料强调了历史研究要相互印证,即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记载属于二手史料不一定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原因的探讨并非很难有定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不一定愈客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D【分析】【详解】

“清华简”中的“黄帝有子曰蚩尤”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学者从专业角度分析,即结合文献的历史背景去解读“黄帝有子曰蚩尤”,而非单纯从字面角度分析,这说明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D项正确;“清华简”属于文献史料,应当参考其它史料进行对比验证,排除A项;新史料的利用前提是真伪,排除B项;媒体的引导并不一定利于历史研究,而一家独断更不是历史研究应当主张的,排除C项。故选D项。9、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和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考古学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对历史的痴迷、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具有敏锐的直觉、具有顽强的意志等。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一手史料“指接近或历史发生时产生”,袁世凯就职照片是其就职时拍摄,属于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指对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对近代中国的研究,属于二手史料;根据材料“文献史料指用文字等手段记录的历史”可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符合文献资料的定义;根据材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多由考古所得”可知,圆明园遗址属于实物史料;有意史料“指著述、回忆录或公开的报道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属于这一类史料;无意史料“指政府档案、军事文件、私人信件及各种文物等,这都是当时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历史证据”可知,民国时期婚礼照是时人拍摄照片,无意间成为研究近代婚礼变化的资料,因此属于无意史料。【解析】C、A、B、D、E、F11、略

【分析】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庙”可以判断;探险家史蒂芬斯发现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玛雅文明。

(2)观察材料二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的建筑呈梯形结构,可以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是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等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文明的衰落。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发现【解析】(10分)

(1)文明:玛雅。(1分)意义:发现了失落已久玛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2分)

文字:方块图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尽;人类争斗;疫病流行。(4分)12、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双方叙述一致。

(2)本题属于开放试题,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即可。【解析】(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指出三项即可得3分)双方叙述一致。(1分)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3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可得4分。13、略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可以得出主要的困境在于史实材料少。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以推断出可行的条件有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二里头文化的特点可以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二里头遗址已经证明了夏的存在,但是否与其完全相符还需要更多材料考证。具体的方法是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解析】(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

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

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

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14、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这个早期文明是一个以原始宗教维系的神权国家;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有机融汇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说明:根据材料“他们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过宗教活动升天成仙,并创造出许多祭器和礼器,表达出丰富完整的信仰观念和崇拜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根据材料“东汉后期四川兴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产生的,并成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础”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解析】(1)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国家);文化多元融合。

说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象征着古代至高无上的蜀王与大巫师;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国是一个神权国家;从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海贝和铜贝,表明当时三星堆一带可能与中原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汇而成。

(2)关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观念,是古代道教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来源之一。15、略

【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图片的信息及所学,可以得出该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的特点。

第(2)问;人像的着装情况可根据材料中人像的信息分析得出。要认真观察图片中的细微之处。

第(3)问,形象要从五官、体形、衣着等方面入手。其所反映说明的内容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地位。从而得出答案。【解析】(1)特点: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

(2)穿了三重衣服:外为单袖齐膝左衽长襟衣;中着双袖右衽鸡心领,里面还有一件窄长鸡心领短衣。

(3)形象: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浓眉大眼,方颐大耳,身着三层衣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其它如:侧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等内容均可)。16、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和“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可见作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影响。而“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材料是从早期城市的功能和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来分析三星堆文化。

(2)由材料“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可见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通过材料一、二,容易得出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解析】(1)认识:三星堆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三星堆文化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三星堆文化受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影响。

视角:早期城市的功能;三星堆文化是蜀文化的“兼容器”。

(2)相似之处:雕像放置场所;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神庙的城市位置。

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可知范文澜;翦伯赞和纪念活动论文集在结论方面均强调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性质;而茅海建则认为其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在相同点方面根据“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可归纳出均承认其进步性意义,均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2)关于关于历史研究应坚持的方法,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材料中的前三位研究者均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而茅海建则重视新史料的运用,重视新史料的挖掘。【解析】(1)异:前三位研究者重视戊戌变法的阶级属性;茅海建强调戊戌变法西方化色彩。同:均肯定了戊戌变法人的进步性。

(2)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从一手史料出发,重视对史料的辨析;重视新史料的挖掘。18、略

【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西欧之间的对比从公元1-2001年,其有时间节点,根据其中关键的几个时间节点分析其背景,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对外政策和思想解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二战后中西方之间的背景对比,分析这一时期的发展差距,这里要注意时间节点的选择要符合题干,能够与所学知识勾连起来,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解析】示例一: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口1500年分别为103.0/57.3;1820年为381.0/133.0

发展趋势:中国与西欧人口从1500年至1820年快速增长。

解释:1500年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源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逐渐传播到西欧及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医学取得了以血液循环、解刨学等一系列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医学进入到总结时期出现,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学成就,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第三,西方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中国明清时期,通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收制度的调整,进一步刺激了人口数量的提高;第四,这段时期无论中国还是西欧,社会整体安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任答3点)

示例二: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400年为600/676;1500年为600/771;1820年为600/1204

发展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西欧的差距不断扩大。

解释:1400年以来;西欧先后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使大量财富流向西欧;18世纪中期从西欧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其现代化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都有助于较大幅度提高西欧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在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较于西欧差距逐渐拉大,且由于采用海禁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守到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中国由于人口基数更为庞大,且在明清时期由于高产农作物及赋税政策等因素,人口增长更快。这使得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西欧差距不断扩大。

示例三: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

1950年为239.9/1396.22001年为4569.8/7550.3

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且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

解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快速从二战中恢复并得到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欧洲一体化,也极大推动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二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逐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进一步提高了西欧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些都有助于西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党的坚强领导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八字反针”、“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因为我们具有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速度快于西欧,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三、论述题(共1题,共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