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0/38/wKhkGWeRoFqATakCAAIscrn2TWA934.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0/38/wKhkGWeRoFqATakCAAIscrn2TWA9342.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0/38/wKhkGWeRoFqATakCAAIscrn2TWA9343.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0/38/wKhkGWeRoFqATakCAAIscrn2TWA9344.jpg)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10/38/wKhkGWeRoFqATakCAAIscrn2TWA93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A.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议会中的议员已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D.工业革命的进行使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3、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兴奋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4、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及风排鼓风冶铁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由此可知,南宋时期A.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南方的工商业市镇兴盛6、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姓名。
任职情况。
职衔;功名。
盛宣怀。
1885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
曾任津海关道监督。
张翼。
1892年接任开平旷务局总办。
候补道员衔。
杨宗翰。
1891年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
翰林院编修。
袁大化。
1890年继任漠河金矿总办。
候补知府。
郑观应。
1880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候选郎中。
——(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整理)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C.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D.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7、2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包括。
①我国GDP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一②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③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E.美国“大萧条”9、古都长安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泉州则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们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右图中长安和泉州的位置编号分别是___和_____。
10、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到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中心。A.正确B.错误1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A.正确B.错误1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其目的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正确B.错误1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力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A.正确B.错误15、1927~1936年是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产生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里面;有一篇《地员》,可说是讲土壤的一部专著。它把土壤分类同地下水位高低以及宜于何种作物和植物都联系了起来。它把九州的土壤,就它们的肥沃程度,区分上;中、下三级,每级都包括六种,一共是十八种。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北宋时候;小麦已成为北方人的常食,以至南宋初期的金兵占领北方之后,大批北方人流高南方时竟引起了麦价的陡涨,从而促进了南方麦作的进一步发展。当时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三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产生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南方麦作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趋向的主要因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在中国,小农经济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一一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一一横向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5世纪后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应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他们的海盗行径使整个区域的贸易经济跌入低谷,其他国家与明朝的贸易瘫痪,并且引发了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年,隆庆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省的主要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18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15世纪后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应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他们的海盗行径使整个区域的贸易经济跌入低谷,其他国家与明朝的贸易瘫痪,并且引发了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年,隆庆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省的主要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18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8世纪初期的欧洲,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消失,海外贸易为欧洲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最边缘地区的竞争往往在由两个国家政府暗中支持的贸易公司之间展开,这些贸易公司与其说是公司,倒不如说是一支军队,行动目标就是当地的贸易主权。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商业管理十分相似;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贸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到18世纪末,英国的政策的开始倾向于由海军基地提供保护,由商业仓库给予支持。19世纪中期后,由英国人领路,欧洲人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扩大影响,当其影响力遭到抵抗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运用政治或者军事手段强制进入海外市场。——(美)伊赛•沃洛克等《现代欧洲史》(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5——19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18世纪初期的欧洲,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消失,海外贸易为欧洲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最边缘地区的竞争往往在由两个国家政府暗中支持的贸易公司之间展开,这些贸易公司与其说是公司,倒不如说是一支军队,行动目标就是当地的贸易主权。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商业管理十分相似;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贸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到18世纪末,英国的政策的开始倾向于由海军基地提供保护,由商业仓库给予支持。19世纪中期后,由英国人领路,欧洲人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扩大影响,当其影响力遭到抵抗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运用政治或者军事手段强制进入海外市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21、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问题:
(1)美国是如何扩展其“边疆”的?
(2)这种扩展的影响是什么?22、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让工业资产阶级能获得更多的席位,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无产阶级的问题,排除BD;在英国的议会改革之前,议会可能会有议员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其数量是非常少的,不足以通过议会来保障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不符题意,排除。2、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快速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一直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答案为C项。A项,工业结构不合理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B项,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D项军阀割据混是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的相关内容即可回答。3、B【分析】【详解】
取消所谓的“贱民”的贱籍而统一编入正册既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又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统一编入正册是加强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4、D【分析】【详解】
题干图片中没有关于冶铁鼓风的工具,不能得出“使用风排鼓风冶铁”的认识,故选D;根据“铁口犁”、“铁制农具”可知当时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排除A;铁制农具的使用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排除B;根据“牛尊”可知出现牛耕,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排除C。故选D。5、B【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商业遍布城中各处,并不受时间的限制,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是否受到官府监管的问题,排除A项;政策的政策并没有变化,排除C;材料没有南北方的比较,排除D。6、D【分析】【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用封建官吏来管理洋务企业,而这些人大多具有商人的背景,但不管是官职还是商人身份都是封建性质的,他们没有接触到相关近代化的管理,说明当时洋务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经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很多洋务企业都由官员来管理,但没有体现出促进企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洋务企业是否受到列强的控制,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盛宣怀等人都有官职,没有看出官督商办是主要的管理方式,排除。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GDP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小城镇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色。1998年,中国真正的步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青铜时代是指商周时期,铁器时代是指战国时期,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危机时代是指美国“大萧条”。【解析】(1)B(2)A(3)D(4)C(5)E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联系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在①处是长安,在④处是泉州,要求学生能够史地结合,有一定的难度。【解析】①.①②.④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A【分析】18世纪英国殖民贸易强国,大西洋成为世界航运中心,是世界贸易中心。本题正确。1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胥铁路的修建,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故题干表述正确。13、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题干表述正确。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汉朝以后,铁力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题干表述正确。1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东南沿海一带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民族工业,故题干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8分)16、略
【分析】(1)原因:根据“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得出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
影响:根据“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分析得出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影响:根据“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衣履难将贵贱分”分析得出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
特征: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分析得出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解析】(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
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凸显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
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17、略
【分析】【详解】
(1)本质问题:根据“它把土壤分类同地下水位高低以及宜于何种作物和植物都联系了起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古代农业强调精耕细作。有利条件: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变革、国家政策等角度概括;可得出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重农政策。
(2)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南方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根据“大批北方人流高南方时竟引起了麦价的陡涨;从而促进了南方麦作的进一步发展。”得出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再结合所学要嘚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小麦种植技术的提高等方面的原因。
(3)特点:从粮食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可以看出粮食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再根据数据可得出粮食总产量的大增、种植面积的扩大、粮食单产的增加。因素:结合所学可从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发展程度、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政治相对长期稳定、高产作物的引进等方面概括。【解析】(1)本质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强调精耕细作。有利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重农政策。
(2)原因:南方统治秩序相对稳定;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小麦种植技术的提高。
(3)特点:粮食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粮食总产量的大增;种植面积的扩大;粮食单产的增加。因素:封建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农业技术的发展程度;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政治相对长期稳定;高产作物的引进。18、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需要紧扣材料一中的“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材料“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的信息,联系时代背景,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紧扣“既脆弱又顽强”,分别从脆弱与顽强两个方面分析,“脆弱”可以从小农经济下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以及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顽强”可以从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解答时需要理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意思,即经济重心的转移,据此举例即可。【解析】(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19、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1567年,隆庆帝废除海禁”、“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助的‘广州体系’”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第一问,由材料“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貿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和第一问的回答可以得出,全球化的主导由中国变为西方,在西方对外扩张中政府的作用日渐增强。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经济发展和西方殖民扩张及经济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回答。【解析】(1)特点:以南海为关键区域;以民间贸易为主;受西方殖民影响;受政府政策影响;在早期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2)趋势:由中国主导到西方主导;政府主导作用增强。
原因:中国经济日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积极扩张;重商主义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形成。五、简答题(共3题,共6分)20、略
【分析】【详解】
此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据所学可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充分汲取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思想;中国地域辽阔、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多优良港湾;有漫长的陆界线、多陆上邻国、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把握知识经济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成果、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提高和加强在亚太组织和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回答。【解析】此题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1)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综合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市场配件区工程水暖电消防工程合同
- 中指房屋租赁合同范例
- 养生馆装修合同范例
- 公司出租合同范本
- 劳务总包大合同范本
- 供气设施拆除合同范本
- 临时水电合同范例
- 上海运营仓储服务合同范例
- 主播用工合同范本
- 农村内部承包合同范例
- GB/T 750-202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 初一到初三英语单词表2182个带音标打印版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英语开学第一课课件
- 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 《经济思想史》全套教学课件
-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对合同条款有异议函
- 中医馆工作细则
- 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