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9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神经系统包括()。A.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脑和脊髓C.脑神经和脊神经D.脑和脑神经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6伏,小灯泡的电阻是10欧,a、b是测量电流或电压的电表,小灯泡正常发光,则a、b的读数分别是()
A.6伏、6伏B.6伏、0.6安C.0.6安、6伏D.0.6安、0.6安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关于能源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不会导致温室效应B.核能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C.开发利用太阳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唯一途径D.修筑拦河坝建造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有百利而无一害4、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是可分的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6、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开关S,再闭合开关S1,闭合S1后()
A.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大B.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小C.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7、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8、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220VB.不能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C.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D.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定是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0、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
(2)若要组装一套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为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11、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水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____(填“软水”或“硬水”).
(3)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填字母).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蒸馏。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____℃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____(填“甲”或“乙”).
③t2℃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大小关系为____(填字母).
A.w(甲)<w(乙)B.w(甲)>w(乙)C.w(甲)=w(乙)D.无法确定。
12、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____;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
(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____.13、学了串、并联电路后,小红用“顺口溜”对电路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如:“电流走向多条路,各自为政不相顾,支路要由干路管,就像排长管班长”.这里描述的是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特点.14、近年来;频繁发生轮船翻沉事件,以下是关于此事的一些材料信息.
请你模仿样例格式;从材料原方中摘抄出涉及到物理知识的内容,并写出对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①救援队抵达轮船翻沉现场后,首先进行水下摸索搜救工作,潜水员进入深水区时,需穿好潜水装备;之后救援队利用多台装有多个滑轮组的起吊机器,把船体打捞出水面;在清理船舱时,搜救员利用重锤砸开损坏变形的门窗,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为了进一步进行水下搜救,救援队利用起吊机器,把船体脱离出事水域.②专家建议:如乘客以外落水,一定要穿好救生衣迅速离开船体,以防被漩涡再次吸入船只;同时应仰起头,保持身体倾斜,借助救生衣的强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序号材料原文物理知识样例以防被漩涡再次吸入船只漩涡越大的位置,液体压强越小①________②________15、俗话说:“磨刀磨斧,工夫不误。”原因是:把刀磨光滑,可以____;把刀磨锋利,可以____。
16、臭氧层具有____的能力,而过多的紫外线会对人类的____和____产生伤害,臭氧层破坏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含有____的冰箱和空调,以及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含氮废气.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7、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8、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19、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20、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21、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2、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1题,共8分)23、在图中;若闭合开关S后要使A;B两个螺线管相排斥,请在图中画出螺丝线管A的绕线方向。
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4题,共20分)24、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灯;开关和两孔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
25、在图中;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在对应位置标出通电螺线管N极和电源“+”极.
26、标出如图所示电磁铁的N;S极及电源的正、负极.
27、请在图中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法及磁感线的方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解答】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分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故答案选A.2、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电路的基本判断;首先要根据图中信息对两表的类型进行判断,再通过两表的确定得出电路的类型,再根据电路类型使用不同类型的电路特点,另外还要涉及到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答】由图分析,a表独自在一条支路,由此可以推断a为电压表,在测电源电源,为6v,b表和L在一条路上,灯泡又能正常发光,可以推断,b为电流表,电流I===0.6A,综上所述,答案应该选择B。3、A【分析】【解答】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不会放出二氧化碳;不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正确;
B核燃料具有放射性;核泄漏会造成放射性的环境污染,危害性很大,可以加强安全措施,更好地使用核能,故B错误;
C现在有若干的新能源;如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都是可以缓解能源危机的,故C错误;
D修筑拦河坝建造水电站也会对沿河的水域环境造成影响;给河流通航造成影响等,因此不利影响也是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温室效应指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大;地球不断的从太阳中吸收热量,但不能很好的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导致地球的温度变高;太阳能的利用不会放出二氧化碳,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核泄漏会造成放射性的环境污染,但是,可以加强安全措施,更好地利用;
从辩证的思想考虑水电站的利与害;
原子核裂变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但核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所以还是应该开发核能的。4、B【分析】【解答】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可分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C【分析】【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比较解答即可.6、C【分析】【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支路电流;
闭合开关S;只有乙所在支路接入电路,两电流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两电流表示数相同;
再闭合S1;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干路电流,电流表甲示数变大;
电流表乙所在支路电压与电阻不变;该支路电流不变,电流表乙示数不变.
故选C.
【分析】分析清楚图示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7、C【分析】【分析】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乙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丙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据此解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解: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此项说法正确.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故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必须在有光环境中,此项说法正确.
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原因是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此项说法错误.
D;因此应将丙装置的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8、D【分析】【分析】(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220V;(2)生活用水是导体;容易导电;(3)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4)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解答】解:A;由用电常识可知;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220V,故A正确;
B;生活用水是导体;不能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否则易引起触电,故B正确;
C;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这样可保护电路和人的安全,故C正确;
D;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也可能是发生了短路,故D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15得到4P+5O22P2O5【分析】【解答】(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5,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答案为:(1)15;得到;(2)4P+5O22P2O5.
【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10、试管B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分析】【解答】(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①是试管;
(2)若要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复燃,则证明已满.
答案:(1)试管;(2)B;2H2O22H2O+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了解氧气的验满方法.11、属于硬水C2H2O2H2↑+O2↑20乙B【分析】【解答】解:(1)水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3)蒸馏是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5)①在2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乙;
③t2℃时;将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大小关系为w(甲)>w(乙).
故答案为:(1)属于;(2)硬水;(3)C;(4)2H2O2H2↑+O2↑;(5)20;乙;B.
【分析】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12、CO2+H2O═H2CO3CO2+Ca(OH)2═CaCO3↓+H2OCO2+2NH3CO(NH2)2+H2O【分析】【解答】(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故答案为:(1)CO2+H2O═H2CO3;(2)CO2+Ca(OH)2═CaCO3↓+H2O;(3)CO2+2NH3CO(NH2)2+H2O.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13、并联【分析】【解答】解:电流走向多条路;说明电流有多条路径;
各自为政不相顾;说明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支路要由干路管;说明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相符合.
故答案为:并联.
【分析】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各用电器互不影响.14、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撬棒是省力杠杆,能够省力借助救生衣的强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解答】解:①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时;撬棒是一个省力杠杆,能够省力;
②借助救生衣的强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救生衣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③救援队利用多台装有多个滑轮组的起吊机器;把船体打捞出水面,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故答案为:①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撬棒是省力杠杆;能够省力;
②借助救生衣的强大浮力;慢慢浮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越大,人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答案为不唯一,合理就算正确)
【分析】仔细分析题干中创设的情景,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参考样例,做出解答;用撬棒撬开堵塞通道的重物是利用了杠杆的有关知识;利用救生衣浮出水面是利用了浮力有关知识;多台装有多个滑轮组的起吊机器是利用了滑轮组的有关知识等等.15、减少摩擦力增大压强【分析】【分析】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
刀钝了切不动菜;这时可以使劲切,这是利用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大小来增大压强的;
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这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故答案为:减少摩擦力;增大压强16、吸收紫外线|皮肤|眼睛|氟利昂【分析】【分析】在大气层的上部;距地面20km到50km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它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解答】解:臭氧有吸收紫外线中能量较大的短波辐射的能力.如果没有臭氧层,强烈的阳光早已使整个大地化为焦土.臭氧还具有强氧化能力,所以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消毒杀茵,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并加速血液循环.因此臭氧是一名“人类生命的卫士”.但过量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但是,近年来发现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机能正在减弱.原因是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
故答案为:吸收紫外线;皮肤;眼睛;氟利昂.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7、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8、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9、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0、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21、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赊销额度协议书
- 楼栋长志愿服务协议书
- 背书转让协议书
- 变更孩子抚养权协议书
- 综合还款协议书
- 考研录取协议书
- 房屋代买卖合同协议书
- 酒场休战协议书
- 道路绿化协议书
- 米油回收协议书
- 2025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经济学(本)》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飞亚达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
- 升职晋级与薪资调整管理制度
- 安徽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基层社区治理困境及化解路径研究分析-以XXX社区为例 行政管理专业开题报告
- 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二(定心卷)
- DL∕T 1476-2023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