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4分)在横线上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电影《长津湖》,(jié)①报频传。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炮兵排长“雷公”……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前②仆后继,最终让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折戟沉沙,自惭形(huì)③。我们应该从中④汲取力量,为实现伟大的复兴梦奋发向上!2.(8分)古诗文默写。(1)锦帽貂裘,。(《江城子•密州出猎》)(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3)《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4)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这两句诗的动作刻画,形象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句子是,。3.(4分)同学们编制了一本《艾青诗歌鉴赏手册》。如果为这本手册的封面设计颜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结合艾青诗歌的特点说说理由。4.清代名家金圣叹批曰:“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然不知何故,谈谈你的看法。5.(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丝绸,在古代特指用蚕丝织造的纺织品,它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就是中国,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所以说中国孕育了丝绸文化。我们的祖先不仅利用丝绸,而且还发明丝绸、推广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礼仪上、艺术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中华文明带向了海外。(1)(2分)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2分)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6.(8分)你所在的中学准备开展以“走进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下面是跟“汉字”有关的一段材料,请仔细阅读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20字以内)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闪亮的文明印记。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拉近了国家之间的感情,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2)(2分)在活动期间,你发现北京作为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两届奥运会会徽都融入了汉字元素,请你任选一个向同学们介绍其寓意。(3)(4分)为了宣传汉字文化,学校为此次活动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在活动现场不小心被墨水染毁(如下所示),请补写出这副对联。上联:中国汉字下联:传源远流长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7.(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呼唤①绝望之中,我看见沙包背后走过来一个老汉。②他说:跟我来。③我说,我渴坏了。④他取下腰间挂着的羊皮水袋。我接过来,咕嘟咕嘟喝开了,仿佛在茫茫大漠碰上我想象中的水井。他似乎知道我在这兜转迷了路。我抹抹嘴⑤他说:跟我来。⑥我的心又向往着寻找数日的珍宝了。我说,我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办成了会追上来呢⑦我顾不得老汉的存在,我又开始在这片古城堡的废墟里摸索。汗像小虫一样在我面颊、背脊蠕动,我却一门心思挥着坎土曼①东挖西刨。我的肚子咕噜响起来。我想起我已断水断粮整整两天了。⑧他说:跟我来。⑨我发现他离我十米远伫立着,这个老汉,看来也是探宝的角色,一旦有了成效再采取行动。⑩我说:我饿得不行了。⑪他在褡裢里取出了个馕。我接过来,一阵狼吞虎咽。肚里又实在了。⑫他说:跟我来。⑬我想:这个狡猾的老汉,大概看出我已经找着了门道,想设法将我诱开。⑭我说:你先走,我找一样东西,我会跟上来呢。⑮我又忘了他的存在。不知挖了多久,反正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我手里的坎土曼突然触着了一个陶罐,我本能地警戒起来,四下里张望⑯这当儿,我又饥又渴。我绕了附近的几个沙包,寻找那个神秘的老汉,希望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我竟忽视了老汉的去向,他说跟我来。我怎么就没问他往哪里走呢?⑰我合掌罩在嘴上,毫无方向地喊:我——来——啦!⑱我多么期望那个老汉绕过沙包出现,说:跟我来。⑲可是,我的呼唤像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了。四周,除了一个一个巨浪一般的沙包⑳我绝望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懊悔地哭起来,自语:这下,我该怎么办?我不知往哪儿走了。㉑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做梦的地点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场——那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么多年了,仿佛那个梦真实地发生过。我常听见——世俗的喧嚣、繁忙的短暂的间隙里——那个老汉的招呼:跟我来。㉒我想: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能听出。我知道,我已渐渐地跟上他走了。因为,我察觉我忙乎的事情差点失却了真实的自我。误入一种虚幻的迷途。倒是那个老汉的声音穿越时空越发真实了。(选自谢志强小说集《桃花》)[注释]①坎土曼: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1)(3分)请认真阅读文章内容,仿照格式,完成下面填空。“我”处在绝望中,老汉给“我”水喝→“我”①,老汉给“我”馕吃→“我”挖到了陶罐,②→“我”③,老汉再也没有出现。(2)(4分)文中老汉说“跟我来。”这句话在②⑤⑧⑫⑱㉑段反复出现,请综合分析有何作用?(3)(4分)学校露荷文学社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舞台剧,想要在舞台上布置“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这两个场景,但是这两个场景布置起来比较困难,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4)(4分)文章中老汉的声音一直出现在梦中,结尾为什么却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①书籍载体形式的每一次变化,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文本的变迁带来阅读的转型,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②从甲骨到简策,从简策到纸本,从手抄到雕版,从纸本到电子本。文本的变迁带来阅读的转型,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近一千年来③十一世纪以前,抄书是一种职业,如班超就是抄书人。汉代置有专门的“写书之官”,都有专人进行抄书。即便在印刷术发明后,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知名抄本传世④在古代,抄书不仅是为了复制图书,它还是一种读书的重要方法。北宋时期,苏轼适逢其时,理应欢欣,到印刷术普及的时候,图书多而易得,让这位大文豪慨叹不已。⑤此后的八百年,中国的读书人在没有大变化的书籍世界中度过。⑥到了十九世纪末,中国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印刷术的变革,而且还在于西学的引进与新式教育的普及。⑦随着机械印刷术的普遍应用,图书出版更加快捷,报纸杂志等一些大众读物也不断增多,阅读的内容也变得比以往更为丰富多样。⑧从阅读的形式上看,过去强调高声朗诵、熟读成诵,而此时大多数人只是默读、泛泛浏览。然而还不到百年,技术革命与书籍载体的变化,让我们目不暇接。今天从电视荧屏到电脑荧屏,我们生活在一个荧屏的时代。⑨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从读书的热情到读书人口率的下降,从读纸本到读网络,一直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⑩其实,只要心中明确阅读的方向与目的,阅读习惯变了又能怎么样呢?阅读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文本二)①朱熹写过《童蒙须知》,谈到“读书写字”第四条时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我理解老夫子的意思,他的“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也常常“害人不浅”,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坚强理由。仿佛读一本书先得“必备”:要安静;要有书房,要有长案,正襟危坐……这么下去,对于一天到晚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实在条件不允许……读书事大,岂可随随便便?②当我们懒惰,为不读书找各种理由,强调各种条件时,这是在极端条件下因地制宜的“读书”,人们不会与书隔绝,作家巴金生病住院,他想起了爱伦堡讲的这个故事,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一些作品……”我这里没有书,当然不是阅读,某某日《水浒》’等等。”③在病床上,在等着取药的间歇,在公交车上,在午休的片刻,在晒太阳的时候,不也开卷有益?我买了很多小开本的书,就是为了坐地铁时读,一天上下班能读五十页到八十页。阅读无处不在,而是让那些碎片时间也能集聚起美好的享受。(摘编自《新民晚报》周立民。有删改)(1)(3分)下面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本一第⑧段画横线句子运用对比论证,把过去和如今的阅读形式进行对比,强调了阅读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根据文本一内容可知,印刷术普及虽然并没有让抄本消亡,却使得图书多而易得,遭到了苏轼的抵制。C.文本一和文本二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反问的形式,看似提问,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精妙。D.文本二第①段引用朱熹有关“读书写字”的言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其目的是从反面论证作者的观点。E.综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可以体会到无论阅读方式怎样改变,生活节奏如何加快(2)(3分)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阐述人们阅读习惯的几次重要转型的。(3)(6分)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的内容,从读书习惯的角度简述自己应如何读书。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9.(11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赠序《送东阳马生序》)(1)(2分)积累与迁移是常用的文言词汇学习方法,请仿照表格所给示例填空。文段词汇课内同义迁移词义烨然若神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的样子尝趋百里外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①既加冠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②(2)(2分)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翻译:有时候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理解:宋濂求学态度谨慎小心,乡之先达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就愈恭敬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理解:宋濂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3)(3分)该文段是为勉励后生学习而作,却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请结合选段内容(4)(4分)阅读以上文段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请关注两文出处,结合它们各自的文体特点【链接材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②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遂成大学③。(节选自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注释】①逮:到,及。②佣作:雇佣劳动。③大学:大学问家。10.(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1)(2分)请自选角度赏析“起舞弄清影”一句。(2)(2分)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优变化,结合具体词句四、作文(共50分)11.(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21年即将过去,这几条新闻依然在温暖我们:(1)广东广州。公交司机停车飞扑,救下欲跳桥母子。(2)河南一外卖小哥徒手爬楼救下4岁女童。(3)湖北武汉一普通餐馆,困难顾客没钱买单(4)湖北一警校在校学生在公交车上制服小偷,小偷威胁他“我记住你了”,我是警察,不怕你记”。(5)郑州武工医生暴雨中逆行,地铁跪地救人6小时。(6)国家医保局与医药企业谈判,希望降低医保用药的价格,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总有人在默默地爱着你,那些与我们素昧平生的“无名之辈”,那些看似平凡(注: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这些年,来自陌生人的守护要求:①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了你的文章的人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4分)在横线上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电影《长津湖》,(jié)①捷报频传。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炮兵排长“雷公”……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前②pū仆后继,最终让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折戟沉沙,自惭形(huì)③秽。我们应该从中④jí汲取力量,为实现伟大的复兴梦奋发向上!【答案】①捷②pū③秽④jí2.(8分)古诗文默写。(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3)《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的动作刻画,形象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答案】(1)千骑卷平冈(注意“冈”的书写)(2)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的书写)(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注意“箸”的书写)(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3.(4分)同学们编制了一本《艾青诗歌鉴赏手册》。如果为这本手册的封面设计颜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结合艾青诗歌的特点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我会选用黄色。因为艾青在写土地这个常用意象时,多用灰黄、枯黄、土黄等颜色,往往表达对苦难大地的深沉的爱。《北方》中写道,北方是悲哀的,一片黯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大地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大地此时是一个无言的忧伤者,浑浊的土色行在它荒凉广袤的脊梁。诗歌以黄色为基调,写出了北方自然环境的恶劣,渗透着北方民族的苦难,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的痛惜与热爱。
示例二:我会选择一半黑色一半红色。艾青的诗歌,一方面写土地遭受到的蹂躏,土地上的人民的苦难,写尽了黎明到来前的黑暗。还有诸如《煤的对话》这样的诗篇,煤是在黑暗的地底下长时间被压抑且寂寞的,这正是长期压抑的愤怒的力量,等待着在沉默中一触即发。因此,黑色可以代表祖国的苦难、黎明前的黑暗;另一方面,艾青诗歌有“太阳”“火把”这些意象,都与红色有关,代表的是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红色还代表着斗士的鲜血,是一种战斗的激情。4.清代名家金圣叹批曰:“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然不知何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1:我不赞同。在所有水浒英雄中,唯有鲁达为人豪爽阔达,不为私利,专门打抱不平。如鲁智深为救金翠莲父女拳打镇关西,一路护送林冲至柴进庄园,全然不为自己利益,是真正的侠义精神。而武松在与张青结义之后,就不再干涉张青夫妇的人肉包子店;施恩本质上是一方恶霸,因好酒好肉伺候武松,武松就帮他夺回了快活林。可见武松的“义”并非真正义薄云天的侠义精神,而鲁智深则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义。所以我认为英雄鲁智深塑造得更好。示例2:我赞同。武松、鲁达都曾替吃亏含冤的人讨公道,但二人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醉打蒋门神中武松是打人直到对方求饶,依了条件找人做了证,为朋友留了条后路,以此替人报了仇;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是打人往死里打,索性打死了那恶霸才算是爽快地出了气。可见武松处事更有分寸,突显其勇武中的机智,而鲁智深则更像一鲁莽武夫,故武松形象塑造得更好。5.(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丝绸,在古代特指用蚕丝织造的纺织品,它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就是中国,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所以说中国孕育了丝绸文化。我们的祖先不仅利用丝绸,而且还发明丝绸、推广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礼仪上、艺术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中华文明带向了海外。(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为什么说中国孕育了丝绸文化?(2)将“利用丝绸”和“发明丝绸”调换位置。6.(8分)你所在的中学准备开展以“走进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下面是跟“汉字”有关的一段材料,请仔细阅读并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20字以内)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闪亮的文明印记。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拉近了国家之间的感情,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2)在活动期间,你发现北京作为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两届奥运会会徽都融入了汉字元素,请你任选一个向同学们介绍其寓意。(3)为了宣传汉字文化,学校为此次活动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在活动现场不小心被墨水染毁(如下所示),请补写出这副对联。上联:中国汉字书博大精深下联:华夏文明传源远流长【答案】(1)汉字架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之桥。(2)示例一:2022年冬奥会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出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同时也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下半部分由“BEIJING2022”和奥运五环的标志组成,表明了奥运会的地点和时间。示例二:2008年夏季奥运会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像“京”字,又像现代汉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下半部分由“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组成,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地点和时间。(3)示例:书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7.(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呼唤①绝望之中,我看见沙包背后走过来一个老汉。②他说:跟我来。③我说,我渴坏了。④他取下腰间挂着的羊皮水袋。我接过来,咕嘟咕嘟喝开了,仿佛在茫茫大漠碰上我想象中的水井。他似乎知道我在这兜转迷了路。我抹抹嘴⑤他说:跟我来。⑥我的心又向往着寻找数日的珍宝了。我说,我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办成了会追上来呢⑦我顾不得老汉的存在,我又开始在这片古城堡的废墟里摸索。汗像小虫一样在我面颊、背脊蠕动,我却一门心思挥着坎土曼①东挖西刨。我的肚子咕噜响起来。我想起我已断水断粮整整两天了。⑧他说:跟我来。⑨我发现他离我十米远伫立着,这个老汉,看来也是探宝的角色,一旦有了成效再采取行动。⑩我说:我饿得不行了。⑪他在褡裢里取出了个馕。我接过来,一阵狼吞虎咽。肚里又实在了。⑫他说:跟我来。⑬我想:这个狡猾的老汉,大概看出我已经找着了门道,想设法将我诱开。⑭我说:你先走,我找一样东西,我会跟上来呢。⑮我又忘了他的存在。不知挖了多久,反正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我手里的坎土曼突然触着了一个陶罐,我本能地警戒起来,四下里张望⑯这当儿,我又饥又渴。我绕了附近的几个沙包,寻找那个神秘的老汉,希望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我竟忽视了老汉的去向,他说跟我来。我怎么就没问他往哪里走呢?⑰我合掌罩在嘴上,毫无方向地喊:我——来——啦!⑱我多么期望那个老汉绕过沙包出现,说:跟我来。⑲可是,我的呼唤像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了。四周,除了一个一个巨浪一般的沙包⑳我绝望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懊悔地哭起来,自语:这下,我该怎么办?我不知往哪儿走了。㉑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做梦的地点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场——那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么多年了,仿佛那个梦真实地发生过。我常听见——世俗的喧嚣、繁忙的短暂的间隙里——那个老汉的招呼:跟我来。㉒我想: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能听出。我知道,我已渐渐地跟上他走了。因为,我察觉我忙乎的事情差点失却了真实的自我。误入一种虚幻的迷途。倒是那个老汉的声音穿越时空越发真实了。(选自谢志强小说集《桃花》)[注释]①坎土曼: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1)请认真阅读文章内容,仿照格式,完成下面填空。“我”处在绝望中,老汉给“我”水喝→“我”①断水断粮两天,老汉给“我”馕吃→“我”挖到了陶罐,②不见了→“我”③陷入了困境(或“懊悔地哭了”“寻找老汉”),老汉再也没有出现。(2)文中老汉说“跟我来。”这句话在②⑤⑧⑫⑱㉑段反复出现,请综合分析有何作用?(3)学校露荷文学社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舞台剧,想要在舞台上布置“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这两个场景,但是这两个场景布置起来比较困难,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4)文章中老汉的声音一直出现在梦中,结尾为什么却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①断水断粮两天②不见了③陷入了困境(或“懊悔地哭了”“寻找老汉”)(2)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强调了老汉一次次呼唤“我”,想要带“我”走出沙漠,而“我”沉迷于挖宝,无视他的呼唤,一再地错过机会,最终陷入困境。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3)“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表明了天气的炎热,一方面体现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表现“我”因沉迷挖宝而全然不顾自身处境的危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既推动剧情发展,又烘托了“我”没跟老汉走的懊悔与不知该往哪儿走的绝望。(4)这虽是一个梦,但这个梦在现实中给“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当“我”在世俗的喧嚣和繁忙中,差点误入迷途时,老汉的声音就会真切地在“我”耳边响起,时刻警醒“我”不要丧失自我。8.(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①书籍载体形式的每一次变化,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文本的变迁带来阅读的转型,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②从甲骨到简策,从简策到纸本,从手抄到雕版,从纸本到电子本。文本的变迁带来阅读的转型,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事实。近一千年来③十一世纪以前,抄书是一种职业,如班超就是抄书人。汉代置有专门的“写书之官”,都有专人进行抄书。即便在印刷术发明后,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知名抄本传世④在古代,抄书不仅是为了复制图书,它还是一种读书的重要方法。北宋时期,苏轼适逢其时,理应欢欣,到印刷术普及的时候,图书多而易得,让这位大文豪慨叹不已。⑤此后的八百年,中国的读书人在没有大变化的书籍世界中度过。⑥到了十九世纪末,中国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印刷术的变革,而且还在于西学的引进与新式教育的普及。⑦随着机械印刷术的普遍应用,图书出版更加快捷,报纸杂志等一些大众读物也不断增多,阅读的内容也变得比以往更为丰富多样。⑧从阅读的形式上看,过去强调高声朗诵、熟读成诵,而此时大多数人只是默读、泛泛浏览。然而还不到百年,技术革命与书籍载体的变化,让我们目不暇接。今天从电视荧屏到电脑荧屏,我们生活在一个荧屏的时代。⑨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从读书的热情到读书人口率的下降,从读纸本到读网络,一直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⑩其实,只要心中明确阅读的方向与目的,阅读习惯变了又能怎么样呢?阅读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文本二)①朱熹写过《童蒙须知》,谈到“读书写字”第四条时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详缓看字,仔细分明。”我理解老夫子的意思,他的“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也常常“害人不浅”,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坚强理由。仿佛读一本书先得“必备”:要安静;要有书房,要有长案,正襟危坐……这么下去,对于一天到晚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言,实在条件不允许……读书事大,岂可随随便便?②当我们懒惰,为不读书找各种理由,强调各种条件时,这是在极端条件下因地制宜的“读书”,人们不会与书隔绝,作家巴金生病住院,他想起了爱伦堡讲的这个故事,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一些作品……”我这里没有书,当然不是阅读,某某日《水浒》’等等。”③在病床上,在等着取药的间歇,在公交车上,在午休的片刻,在晒太阳的时候,不也开卷有益?我买了很多小开本的书,就是为了坐地铁时读,一天上下班能读五十页到八十页。阅读无处不在,而是让那些碎片时间也能集聚起美好的享受。(摘编自《新民晚报》周立民。有删改)(1)下面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A.文本一第⑧段画横线句子运用对比论证,把过去和如今的阅读形式进行对比,强调了阅读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根据文本一内容可知,印刷术普及虽然并没有让抄本消亡,却使得图书多而易得,遭到了苏轼的抵制。C.文本一和文本二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反问的形式,看似提问,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精妙。D.文本二第①段引用朱熹有关“读书写字”的言论,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其目的是从反面论证作者的观点。E.综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可以体会到无论阅读方式怎样改变,生活节奏如何加快(2)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阐述人们阅读习惯的几次重要转型的。(3)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的内容,从读书习惯的角度简述自己应如何读书。【答案】(1)BD(2)示例:首先,作者指出书籍载体形式变化会改变人们阅读习惯,引出阅读转型这一话题。接着,以时间为序阐述阅读习惯的几次重要转型,先是介绍在印刷术发明前抄书活动及抄书的意义,即便印刷术发明后抄本也未消亡;然后说明到十九世纪末,因印刷术变革、西学引进与新式教育普及,阅读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提到网络普及又在改变人们阅读习惯。最后,点明阅读习惯改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示例:①阅读习惯会随时代变化而改变,我们应顺应这种变化。如现在网络普及,可适当进行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②不能以没有好的读书条件为借口而不读书,应让阅读无处不在,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不把读书当成任务、功利性地对待,而应发自内心去阅读。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9.(11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赠序《送东阳马生序》)(1)积累与迁移是常用的文言词汇学习方法,请仿照表格所给示例填空。文段词汇课内同义迁移词义烨然若神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的样子尝趋百里外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①曾经。既加冠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②已经。(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翻译:有时候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理解:宋濂求学态度谨慎小心,乡之先达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就愈恭敬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理解:宋濂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位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3)该文段是为勉励后生学习而作,却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请结合选段内容(4)阅读以上文段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请关注两文出处,结合它们各自的文体特点【链接材料】匡衡,字稚圭,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医院医技人员技能提升合同4篇
- 打杂工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承包合同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电桩充电服务补贴资金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高端镍氢电池产品定制研发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场租赁合同农业生态修复与保护协议4篇
- 2025年度房地产租赁合同房屋质量及维修责任约定4篇
- 2025年互联网+内资股东股权投资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门禁系统与电梯联动工程合同3篇
- 2025年度互联网企业程序员聘用合同模板
- 2024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6篇(含题目)
- 第一节-货币资金资料讲解
- 如何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北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行程问题“拓展型”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 2023年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s-1-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文详解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施工管理中的文档管理方法与要求
- DL∕T 547-2020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 种子轮投资协议
- 执行依据主文范文(通用4篇)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