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_第1页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_第2页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_第3页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_第4页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优化方案设计TOC\o"1-2"\h\u23620第1章引言 4269921.1质量管理概述 4244221.2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4127381.3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414310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581962.1ISO9001标准简介 5249522.2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5131572.3质量管理原则与价值观 612211第3章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614623.1质量管理现状调研 6325993.1.1调研方法 6189793.1.2调研对象 66753.1.3调研内容 637563.2问题识别与分析 724073.2.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7159753.2.2质量意识不强 7273293.2.3质量培训不足 748213.2.4质量控制手段单一 796343.2.5质量改进机制不健全 7217083.3改进方向与目标设定 7139633.3.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745493.3.2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7215413.3.3优化质量控制手段 7206243.3.4建立健全质量改进机制 745083.3.5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 726816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774064.1构建质量方针和目标 8313024.1.1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 8165204.1.2确定质量方针 8120524.1.3设定质量目标 8191724.1.4沟通和宣传质量方针和目标 8324584.2确立组织结构和职责 8215124.2.1制定组织结构图 8114364.2.2分配质量职责 8225514.2.3设立质量管理机构 8149704.2.4制定岗位职责 859754.3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879074.3.1编制质量手册 9284904.3.2制定程序文件 9175714.3.3编制作业指导书 9158354.3.4制定质量管理记录表格 916278第5章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999035.1培训与宣传 9202825.1.1培训内容 951285.1.2培训对象 9170215.1.3培训方式 10225135.2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 10119815.2.1试运行阶段 10142105.2.2试运行评价 10155475.3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施 10147115.3.1实施策略 1078645.3.2实施措施 106785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估 11109316.1内部审核 1174006.1.1审核目的 1155326.1.2审核范围 11221386.1.3审核计划 1120786.1.4审核实施 11304426.1.5审核报告 11158856.1.6不符合项整改 1146046.2管理层评审 11118666.2.1评审目的 1151686.2.2评审内容 12265076.2.3评审频次 12322166.2.4评审实施 12279096.2.5评审报告 1281156.3顾客满意度调查 129486.3.1调查目的 12116526.3.2调查方法 1242996.3.3调查内容 12241276.3.4数据分析 129516.3.5改进措施 1220161第7章质量改进 12195807.1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 13172027.1.1帕累托图 13107647.1.2因果图 1311487.1.3控制图 13144347.1.4查检表 13170257.1.5散布图 1393157.2持续改进机制建立 13268667.2.1制定改进计划 13235057.2.2改进过程监控 1310197.2.3改进效果评估 134747.2.4改进经验总结与分享 13315127.3质量改进项目实施 14299517.3.1项目立项 14235067.3.2项目实施 14228987.3.3项目跟踪与调整 14315467.3.4项目验收与总结 1429462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 14113518.1人员培训与发展 14135088.1.1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14314588.1.2实施多样化培训方式 14221528.1.3建立培训评估机制 1453818.1.4关注员工职业发展 1548488.2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 1592118.2.1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15275558.2.2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 1548018.2.3实施绩效管理 1561038.2.4加强绩效沟通与反馈 15315428.3质量意识与文化培育 1549658.3.1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15300488.3.2培育质量管理文化 15152428.3.3开展质量主题活动 1586218.3.4树立质量榜样 163729第9章供应商管理 16200749.1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1635859.1.1评价标准建立 16229839.1.2供应商调查与评审 16325149.1.3供应商现场审核 16156459.1.4供应商选择 16253619.2供应商质量控制 16213399.2.1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 1649289.2.2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 16152859.2.3质量问题追溯与处理 16313849.2.4持续改进 177929.3供应商关系管理 1741779.3.1供应商合作策略 17209719.3.2供应商沟通与协调 17309719.3.3供应商激励机制 1723409.3.4供应商绩效评价 1711730第10章持续优化与未来发展 172066810.1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171736210.1.1梳理现有流程,识别瓶颈与改进点 172739510.1.2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173079010.1.3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173159510.1.4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8585710.2创新与突破 18940310.2.1引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181169310.2.2创新质量管理手段 181684110.2.3突破传统质量管理思维 182593110.3持续发展之路径摸索 182181310.3.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81852110.3.2加强内外部合作与交流 182859610.3.3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182329810.3.4培养质量管理人才 18第1章引言1.1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政策、目标、计划、措施,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及法律法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各个方面,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等环节,旨在形成一套系统化、标准化、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1.2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机整合,具有以下重要性:(1)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和把握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降低不良品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3)提升企业竞争力。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合规性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法律风险。1.3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事后检验,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标准。(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引入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降低不良品率。(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质量管理从关注产品质量扩展到关注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机构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9001,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框架。(5)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与创新阶段: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企业不断摸索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以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2.1ISO9001标准简介ISO9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以顾客为中心,强调持续改进,适用于任何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遵循ISO9001标准,企业可以保证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2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领导作用:高层领导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该方针和目标传达至全体员工,以保证员工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2)顾客导向:企业应充分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增强顾客满意度。(3)人员参与: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4)过程方法:企业应采用过程方法对活动、资源和支持进行管理,保证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5)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和运行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包括制定政策、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方面。(6)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7)事实依据的决策:企业应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8)供应商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2.3质量管理原则与价值观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需求,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2)领导作用:高层领导应树立榜样,为质量管理提供支持和资源。(3)人员参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4)过程方法:通过过程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活动的有效控制。(5)系统化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系统,保证各项活动的协调和统一。(6)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7)事实依据的决策: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价值观,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指导方向。第3章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现状分析3.1质量管理现状调研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现状,本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全面调研。调研范围涵盖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1.1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3.1.2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及质量管理相关人员。3.1.3调研内容调研内容涉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培训、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3.2问题识别与分析通过调研,识别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3.2.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部分环节缺失,如质量风险评估、供应商管理等,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3.2.2质量意识不强部分员工质量意识薄弱,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3.2.3质量培训不足企业对员工的质量培训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欠缺。3.2.4质量控制手段单一企业质量控制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事后检验,缺乏过程控制和预防控制。3.2.5质量改进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改进机制不完善,改进措施无法及时落实,影响质量改进效果。3.3改进方向与目标设定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向与目标:3.3.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风险评估、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等环节,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3.2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大质量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质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3.3.3优化质量控制手段采用多元化质量控制手段,加强过程控制和预防控制,降低质量风险。3.3.4建立健全质量改进机制完善质量改进机制,保证改进措施及时落实,提高质量改进效果。3.3.5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制定具有可衡量、可跟踪的质量目标,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明确方向。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4.1构建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和指导思想,体现了企业对质量的承诺和追求。构建质量方针和目标应遵循以下步骤:4.1.1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为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提供依据。4.1.2确定质量方针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明确质量方针,体现企业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的要求。4.1.3设定质量目标根据质量方针,制定可量化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市场退货率等。4.1.4沟通和宣传质量方针和目标将质量方针和目标传达至企业全体员工,保证各级人员理解并贯彻执行。4.2确立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以下是确立组织结构和职责的步骤:4.2.1制定组织结构图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形成组织结构图。4.2.2分配质量职责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各部门和岗位分配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得以落实。4.2.3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如质量管理部、质量保证部等,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质量管理工作。4.2.4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保证员工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4.3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以下是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步骤:4.3.1编制质量手册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编制质量手册,阐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和要求。4.3.2制定程序文件制定程序文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职责。4.3.3编制作业指导书针对具体业务和操作过程,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正确、规范地开展工作。4.3.4制定质量管理记录表格设计质量管理记录表格,记录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事实,以便分析、改进和追溯。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持续改进和优化奠定基础。第5章质量管理体系实施5.1培训与宣传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首先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宣传。通过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体系的实施奠定基础。5.1.1培训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与内容;(3)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流程与操作规范;(4)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5.1.2培训对象(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2)质量管理部门相关人员;(3)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员工;(4)全体员工。5.1.3培训方式(1)组织内部培训课程;(2)邀请外部专业讲师进行授课;(3)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竞赛;(4)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与学习。5.2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在完成培训与宣传后,企业应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以检验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2.1试运行阶段(1)制定试运行计划,明确试运行时间、范围和目标;(2)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逐步实施各项流程和操作;(3)收集试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4)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5.2.2试运行评价(1)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包括产品质量、工作效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2)总结试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全面实施提供借鉴;(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5.3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在试运行阶段取得一定成效后,企业应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5.3.1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责任人;(2)全面推广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各部门、各岗位的贯彻执行;(3)加强监督与检查,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5.3.2实施措施(1)组织定期的内部审核,查找潜在问题,及时整改;(2)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如质量改进项目、质量管理小组等;(3)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参与体系实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与客户、供应商等外部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效能。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6章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估6.1内部审核6.1.1审核目的内部审核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战略目标保持一致。6.1.2审核范围内部审核范围应涵盖组织的所有部门和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生产、采购、销售、服务及支持性过程。6.1.3审核计划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明确审核时间、审核人员、审核对象和审核方法。保证审核计划的实施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6.1.4审核实施根据审核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工作。审核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保证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6.1.5审核报告审核结束后,编写内部审核报告,详细记录审核过程中发觉的问题、不符合项及潜在风险。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审核结论、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和建议。6.1.6不符合项整改针对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不符合项,责任部门应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整改过程应得到有效监控,保证问题得到及时、彻底解决。6.2管理层评审6.2.1评审目的管理层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旨在保证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持续改进。6.2.2评审内容管理层评审应包括以下内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内外部变更、顾客满意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资源分配、过程绩效、风险管理及合规性。6.2.3评审频次管理层评审应定期进行,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一般每年至少开展一次。6.2.4评审实施管理层评审应由组织的高层领导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评审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决策依据。6.2.5评审报告评审结束后,应形成管理层评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评审结论、改进措施、资源调整、战略方向及质量目标更新。6.3顾客满意度调查6.3.1调查目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旨在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评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表现,从而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供依据。6.3.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在线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顾客满意度数据。调查工具应具备可靠性、有效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6.3.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功能、服务质量、交付及时性、售后服务、价格合理性、顾客关系管理等。6.3.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顾客满意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供依据。6.3.5改进措施根据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第7章质量改进7.1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本章节将介绍一系列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旨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7.1.1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基于“二八原则”的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7.1.2因果图因果图又称鱼骨图,通过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7.1.3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工具,通过对过程参数的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7.1.4查检表查检表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工具,有助于找出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改进提供依据。7.1.5散布图散布图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7.2持续改进机制建立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需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7.2.1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的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7.2.2改进过程监控对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7.2.3改进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质量评审,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改进提供依据。7.2.4改进经验总结与分享7.3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在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的基础上,企业应积极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过程能力。7.3.1项目立项根据质量改进计划,对关键问题进行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周期和资源需求。7.3.2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质量改进工作,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7.3.3项目跟踪与调整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计划。7.3.4项目验收与总结项目完成后,组织验收评估,保证改进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并对项目过程进行总结,为后续改进项目提供借鉴。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8.1人员培训与发展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离不开专业素质高、质量意识强的人员团队。本节主要从人员培训与发展角度,探讨如何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8.1.1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全面的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知识、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8.1.2实施多样化培训方式为提高培训效果,企业可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员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8.1.3建立培训评估机制企业应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持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保证培训质量。8.1.4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企业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和成长空间,鼓励员工自我提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8.2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是提升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8.2.1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8.2.2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8.2.3实施绩效管理企业应实施绩效管理,定期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促进员工持续改进工作质量。8.2.4加强绩效沟通与反馈企业应加强绩效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员工成长。8.3质量意识与文化培育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优化,需要全体员工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本节将从质量意识与文化培育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8.3.1强化质量意识教育企业应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8.3.2培育质量管理文化企业应培育质量管理文化,将质量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全员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8.3.3开展质量主题活动企业可定期开展质量主题活动,如质量知识竞赛、质量改进项目等,激发员工关注质量、改进质量的积极性。8.3.4树立质量榜样企业应树立质量榜样,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全体员工学习榜样、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第9章供应商管理9.1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流程有助于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9.1.1评价标准建立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包括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质量控制能力、研发实力、生产能力、交货准时率、价格竞争力、售后服务等方面。9.1.2供应商调查与评审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审。保证供应商具备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9.1.3供应商现场审核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以验证其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9.1.4供应商选择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综合实力强、符合企业需求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9.2供应商质量控制供应商质量控制是保证供应链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9.2.1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制定合理的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包括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点设置等。9.2.2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供应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定期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