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无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驱犊(dú)萋萋(qī)

B.鹦鹉(yīng)燕然(yàn)荆门(jīng)

C.贾亭(jiǎ)徙倚(xǐ)千载(zǎi)

D.征蓬(péng)萧关(xiāo)白沙堤(d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稀薄)___徙倚欲何依(徘徊)

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芳草萋萋鹦鹉洲(乌云密布的样子)

C.长河落日圆(很长的河)仍怜故乡水(喜爱)

D.来从楚国游(往)___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心情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

(2)《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的“_,_"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4)《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一)野望

1.首联“_______”字点题,“东皋"交代_______,“薄暮”交代_______,“徙倚"表现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饰,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意蕴丰富,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融情于景,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返”与“归"两字写活了画面,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采薇”借用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为友,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5.下面对本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写,注重于色彩,层层树林已经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静态的元素。

D.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二)黄鹤楼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楼的命名写起,借神话传说生发开去。

B.颔联承接传说,抒发岁月不再、世事茫茫之慨。

C.颈联写眼前美好的景色,传达诗人的内心喜悦。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3.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沉思之中的形象。

B.前两联都是虚实结合,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空”写出了怅惘之情。

C.颈联写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D.尾联以议论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4.选出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B.五六两句对仗工整,是登高所见,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C.末联由景生情,抒发诗人淡淡的思乡愁绪,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D.全诗处处写楼。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3.全诗除了一个“愁”字,还有哪个字也暗含着情感,请找出来简要分析。

(三)使至塞上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征蓬"比喻__。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3.选出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件,写自己此次出行轻车简从,其中“单车”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B.颔联紧承首联,直抒内心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旅程中内心的漂泊无定。

C.颈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这壮丽美景的赞叹之情。

D.尾联意思是诗人终于“逢候骑”,但将军还在“燕然”。任务还没结束,但诗歌却夏然而止,令人回味。

4.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渡荆门送别

1.本诗是一首(诗的体裁),其中一个“”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2.下列说法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巡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意,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想象瑰丽,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

C.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奇妙美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尾联“怜”“送"二字照应了标题中的“送别”,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5.有人说本诗颔联中的“随"入”两个动词用得妙。请简要分析。

(五)钱塘湖春行

1.颔联中“几处"谁家”换作“处处"家家”行不行,为什么?

2.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