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红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红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红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红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

——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闻一多“意象”是什么?

“象”,物象;“意”,情感或哲理。“意象”:被情感或哲理包裹的物象。

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会变成不同的意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悲伤的意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送别类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思乡类意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悲苦红烛?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年,原名闻家骅(huá)。1899年生于湖北浠(xī)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之后开始发表新诗。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日下午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作品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并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什么是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场合,如婚庆、生日。白色的蜡烛多用于丧事、葬礼等场合。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了什么?1.诗人的心和红烛颜色一样吗?(第一节)2.红烛为何要烧蜡成灰?(第二节)3.红烛为何要伤心流泪?(第六节)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精读课文,深入研讨。反复朗读诗歌,厘清诗歌层次结构。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怀着敬意赞叹红烛第一节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写红烛的自我牺牲,燃烧成灰,作者对这种奉献精神的肯定。第二、三节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第四节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与红烛的对话,也勉励诗人自己。第五、六、七节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为何流泪?对红烛的劝慰。第八、九节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对红烛的同情以及劝导。

1:怀着敬意赞叹红烛2-3:写红烛的自我牺牲,燃烧成灰,作者对这种奉献精神的肯定。4:与红烛的对话,也勉励诗人自己。5-7:红烛为何流泪?对红烛的劝慰。8-9:对红烛的同情以及劝导。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的精神品质)

抓住关键词“红烛”,对比“蜡炬”,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红烛心红色赤诚、热烈、忠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光”就象征着红烛的灵魂

烛光: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奉献精神。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诗人的困惑之处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赤诚、热烈、忠诚“蜡炬”与“红烛”的对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蜡炬”的“灰”象征着:?“红烛”的“灰”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衰亡的躯体;为拯救世人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灰泪“蜡炬”的“泪”象征着:?“红烛”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苦之情;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焦虑之情。“蜡炬”和“红烛”的象征意义?“蜡炬”:“红烛”: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却无法自拔的忠贞为拯救世人而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作者赋予“红烛”整个意象的情感比较固定,可是每一段描写“红烛”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诵读诗歌,分别用词语概括。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课堂小结

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渴望用“光”照亮世界,冲破禁锢世人的牢笼,为人们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析,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事业的伟大抱负。课外拓展

找出古今中外含有“蜡烛”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