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总结_第1页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总结_第2页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总结_第3页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总结_第4页
2024年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试验人

借助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找出塑料和木头日勺

试验目的

特性。

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观测、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口勺特点。

2、学生分组试验,填写观测登记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试验人

通过试验验证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

试验目的要重证据。

三个相似质地日勺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把一种塑料杯放入水槽(防止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上

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样。

2、把另一种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

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样。

试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试验人

通过对比试验,深入认识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的特点,培养

试验目的学生根据现象分析原因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的能力。

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步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

分钟左右,体会手口勺感觉。摘下手套,观测手(尤其是手指、手心)与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同样材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体会手时感

觉,并摘掉手套观测两只手与否湿润。

试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口勺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口勺手感觉不

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日勺手湿润。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做小鼓试验人

会用多种材料制作小鼓,并能通过试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

试验目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

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

试验器材纸、报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试验过程:

1、用圆形日勺容器(碗)做鼓身,分别选择一种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

牛皮纸、棉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

就做成了。

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同样材料制成口勺鼓面发出口勺声音。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敲击不同样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同样样,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

韧性大的材料做鼓面材料好。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水传声试验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试验目的2、通过试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周围自然现象的研究爱好。

水槽水砂纸石块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

2、将两个石块或两块砂纸在水中摩擦,让一种同学耳朵紧贴到水槽边上听。可

以听到摩擦声,阐明液体能传声。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声音在液体中都能传播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试验人

培养学生研究乐器的爱好

试验目的

6个大小相似的玻璃瓶、水、钢笔(或铅笔)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把6个大小相似日勺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

2、第一种瓶装满水,第二个瓶比第一种瓶稍微少装一点水,第三瓶比第二瓶少

装一点,以此类推,最终一种瓶子装的水至少。

3、用铅笔或钢笔轻敲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口勺声音。

4、找出每个瓶子最合适的装水量。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瓶内口勺装水量、敲击瓶子[1勺力度使得声音口勺高下、大小都不同样。运用此原理

可以制作简朴口勺乐器。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光是沿直线传播日勺。

试验目的2、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

试验器材

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试验过程:

措施一:

1、用厚纸板做成大小、形状同样的纸屏,将其编成1、2、3号。在1号、2号屏H勺中心打一直径为4〜

5亳米口勺小孔。

2、将蜡烛和1号屏、3号屏按序排成一条直线。调整蜡烛高度,使其与1号屏上的透光孔高度一致。观测。

可看到通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3上,形成一种光斑。用直尺测量可发现光源、小孔、光斑H勺中心处在同

一直线上。阐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蜡烛与屏1之间或屏1与屏3之间插入屏2o调整屏2时位置,可发现只有当屏2上的小孔与屏1

和光源在同一直线上时,屏3才能看见光斑。这阐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日勺。

措施二:

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而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像蜡烛、电灯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将一种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U(或装一主坡堵片)。再用硬纸做一种稍小的圆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

封口,在硬纸板欧1中央用针钻一小孔。

3、将两筒套在一起,使大筒的蜡纸面向外,小筒口勺针孔面向外。

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日勺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整两筒间日勺距离。可看到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

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烛火焰

形状相似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试验阐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措施二:

用笔直MJ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日勺。

试验注意事项:

1、每块硬纸板之间最佳相距15厘米左右。

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注意安全。

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传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试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通

道中能通过,在弯曲通道中不能通过W、J试验,可以很好H勺阐明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试验人

1、使学生通过试验辨别不同样物体日勺透光程度,会根据透光

试验日时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1勺试验探究能力。

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本、卡纸、矿泉水等。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概10厘米。

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上的多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观测白纸上日勺状

况并做记录。

试验现象:玻璃能让光所有通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部分通过;书本、卡纸

不能让光通过。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透明物体能让光所有通过;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

过。不同样物体日勺透光程度不同样,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三类。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影子的形成(影子产生的条件)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有

试验日的挡光的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口勺爱好。

手电筒、铅笔、白纸。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拿手电筒对着铅笔,观测影子与否存在。

2、使手电筒发光,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不放置铅笔,观测影子与否存在。

3、让手电筒照射铅笔,观测在铅笔后的白纸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试验现象;手电筒不打开,对着铅笔,没有影子;打开手电筒,没有铅笔,没有

影子;打开手电筒,对着铅笔,白纸上才会有影子。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有光,没有挡光的物体,没有影子;没有光,有能挡光日勺物体,也没有影子;有光,有挡光

的物体,才有影子。因此,有光,有挡光(不透明)口勺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基本条件。

此外,还要有一种能显影的地方,如屏幕、白墙等。

试验注意:此试验最佳在光线较暗日勺地方进行,试验效果才更明显。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光的反射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试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

平面镜、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大概1mm)、手电筒、白纸、

试验器材直尺、铅笔、橡皮泥。

试验过程:

1、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也可以在镜子下面粘上橡皮泥,

固定在桌子上);

2、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有缝隙日勺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

照在镜子上;

3、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可以观测到呈目前白纸上的一条直线光束。

这时请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用尺子比着画出镜子反光的路线。

4、变化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试验,让学生动态观测光的反射现象。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手电筒发出日勺光通过单缝板照到平面镜上之后变化了本来区1传播路线。

试验结论:光碰到镜子等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

沿直线传播。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FI期:

试验名称镜子反射光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

试验目的射。

2、培养学生初步时试验能力。

两块大小相似的平面镜、一支铅笔、胶布。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用胶布黏贴在两面镜子的背面,把它们连接起来。

2、把两面镜子立在桌面上,使它们构成不不大于90°日勺夹角,将铅笔放在镜子

前面。数一数镜子里有几种像。

3、将两镜面慢慢合靠,使夹角减小,观测镜子里的所成像的数目。(发现夹角减

小,经两平面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多。)

4、将两平面镜相对,从两个镜子中可以看到无数个铅笔日勺像。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将两镜面连接起来,构成一定H勺角度。在两血镜子H勺夹角中立一种物体,由于光

的多次反射,可以看到镜中出现诸多的像;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制造彩虹试验人

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懂得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

样的单色光构成的。

试验目的2、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三棱镜W、J作用,同步培养学生的推理

能力和试验能力。

试验器材三棱镜、平面镜、白色日勺纸屏

试验过程:

措施一:

试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白色打勺纸屏

试验环节:

自制三棱镜的措施:用无色透明有机玻璃片或玻璃片粘成三棱柱体,在它的一侧开一小孔。用注射器往

小孔里灌满清水,塞上塞子,就能当三棱镜使用。

1、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三楂镜上。

2、将三棱镜绕它的轴转动,当调到一种合适位置时,在屏幕或白堵上会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

3、观测这条彩色的光带,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构成的。这阐明白光能分散成七

种单色光。

措施二:

试验材料:水盆、平面镜

试验环节:

1、在盆里倒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将平面镜斜放在水中,把水盆放在向阳处。

2、调整镜面的斜度,使照在镜子上11勺太阳光经水反射到白墙二。

3、观测反射到墙上日勺光,是一条彩色的光带,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构成。这阐明白

光能分散成七种色光。

措施三:

试验材料:喷雾器、水

试捡环节:在室外,背对太阳,用喷雾器喷水,让太阳光照射到雾状的水珠上。观测,可以看到它会像三

棱镜同样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试验结论: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诸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同样,

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试验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以免灼伤眼睛。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色敦是指复色光(例如白光)通过透明介质后来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要做成光口勺色散试验,首先要选用

合适时复色光,一般都用日光。由于日光是多种单色光H勺混合体,光线强烈,色散后形成R勺光漕明显。另

首先,要选用对一切单色光都具有较高折射率的透明介质,一般都用三棱镜。入射欧1向光进入三棱镜后发

生折射,由于各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样会产生不同样的折射角度,这样,一束白光便分解成为带状的七色

光谱。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三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三色光混合试验试验人

观测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H勺色彩,使学生懂得运用这三种

试验目的

1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样的色彩来。

3支手电筒、红绿蓝玻璃纸、胶带、白纸。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1,分别往3支手电筒上用胶带蒙上红、绿、蓝三种颜色日勺玻璃纸。

2、将白纸放在地上,两个同学任意分取两只手电筒,将三种色光在白纸上两两

混合,观测混合后日勺色彩并记录。

3、将3支手电筒同步照射白纸,即让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观测并记录。

红绿红蓝蓝绿红绿蓝

混合后的色

试验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黄光;

红光与蓝光混合出现品红色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出现深蓝色光。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会出现新的色光。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认识小灯泡、电池、电线。

试验目的J2、指导学生能用一种灯泡、一节电池、一根或两根电线构

成电路。提高学生日勺动手能力。

小灯泡(1.5v)、电池、导线、胶带、开关等。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措施一:

试验材料:小灯泡(L5v)、电池、导线、胶带、开关等。

认识干电池、电池盒口勺正负极、小灯泡、灯座、开关。

将电池放入电池盒,先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池盒口勺簧片接触,再将电池的正极压入电池盒内。然后,将小灯

泡插入电池盒,虽然电珠的尾部加灯座下U勺金属片接触。

用两根导线,一根连接电池盒H勺正极与灯座日勺一端,另一根连接电池盒的负极与灯座的另一端。小灯泡发

光)

先把开关的闸刀扳起,将开关接入电路。发现小灯泡没亮。放下闸刀,合上开关,可看到小灯泡亮了。使

学生.认识到电是可以流动的,只有当电路闭合时,电才能从电池流出,通过小灯泡,开关,使小灯泡发光。

断开开关,电路断开,电流不能从电池流出,小灯泡不能发光。

措施二:

材料:一根导线、小灯泡、电池

用按带把导线的一端跟小灯泡的螺纹连在一起,导线H勺另一端跟电池H勺一头连上,然后将小灯泡底下的锡

点接触电池的另一头。可看到小灯泡发光。

措施二:

材料:两根导线、小灯泡、电池

用校带把两根导线分别跟小灯泡的螺纹和小灯泡底下口勺小圆点粘在一起,两根电线的另两端分别跟电池

相连,构成电的通路。小灯泡发出亮光。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1、只要将小灯泡的螺纹跟电池的一头连上,将小灯泡底下的黑色锡点跟电池的另一头连上,

小灯泡就能发光。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种完整日勺回路。

2、开关可以接通或切断电流,控制灯泡的亮与灭。合上开关,电路闭合,形成完整的电流通

路,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电路断开,小灯泡不能发光。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制作开关试验人

1.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种简朴的开关,并用

试验目的它来控制电路。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灯座、小电珠、开关、电池盒、电池一节、导线、软木块

试验器材

(约lOcmX6cmX1cm)、图钉、回形针。

试验过程:

1.制作小开关。(扣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

(1)把回形针伸开成S形,用图钉把回形针的一端与导线一起固定在木板上,另

一端固定另一种图钉,就做成了一种扣式开关。如需接通电路,回形针的另一端

与另一种图钉相接触即可。

(2)将回形针日勺一头翘起,另一头用图钉固定在软木块上,做一种按压式开关。

如需接通电路,将翘起日勺一头按下与图钉接触即可。

2.连接简朴电路:用导线、小电珠、开关、电池连接成一种电路。合上开关,

小电珠发光,阐明有电通过电路中的各个部分,包括通过开关。

3.取掉开关,在开关处接入自制打勺小开关,先后闭合、断开开关,观测自制小开

关能否控制小电珠的发光。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注意事项]

教材[制\开关的连接零件是裸线型的回形针。虽然教材中用到了一节电池,

其电压很低,人触摸主线没有感觉,但对一种尚未接触过有关电知识的三年级

学生来说无疑会导致一种错觉,对他们来说电器日勺开关就可以照着书中日勺措施

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口勺开关外部(手触摸的部分)是绝缘材料制作口勺。因此要

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用220伏做电源进行该试验。

提醒学生: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使学生懂得安

全用电常识,逐渐养成安全用电日勺习惯。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磁极的指向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试验目的2、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措施一:

试验材料:水槽、水、泡沫塑料、条形磁铁

试验环节:

1、辨别教室日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水槽里倒入多半槽水,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塑料上,轻轻放入水中。静止

后观测。

试验现象:磁铁一端指南,叫南极,用s体现;一端指北,叫北极,用N体现。

试验结论:磁铁具有指南北的性质。

措施二:

试验材料:条形磁铁、牛皮纸条(宽3厘米、长8厘米)、棉线

试验环节:

1、将牛皮纸条对折成一纸套,用棉线把纸套吊起。

2、将条形磁铁插入纸套中,待磁铁稳定下来时,可以看到它指南北方向。

试验结论:不管什么形状日勺磁铁,均有指南北日勺性质。磁铁N级指向北方,S

级指向南方。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磁铁有指南北口勺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制作指南针试验人

1、通过制作指南针,使学生懂得指南针是运用磁铁指南北H勺

试验目的性质制成的、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练习制作指南针。

大号或2号缝衣针、图钉、磁铁、泡沫塑料块、大瓷碗、水

试验器材等。

试验过程:

1、用强磁铁的一种极,对着缝衣针沿同一方向摩擦二十多次。

2、用缝衣针靠近大头针,观测能否吸引。(能吸大头针,证明缝衣针有磁性。)

3、运用小磁针可以指南北的性质通过悬吊法、顶针法、悬浮法等措施找出它的

N极和S极。

(1)在一小张硬纸片的中心扎一孔,用打结日勺线穿过孔,再将纸片对折,从纸片

的侧面插入磁化了日勺缝衣针,把纸片挂起来,调整缝衣针的位置,使它保持平

衡,就成了悬吊指南针。它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吊法)然后运用磁铁N极指北,

S极指南的性质找出小磁针口勺N极和S极。

(2)在新H勺图钉尖上固定一块泡沫塑料,在塑料泡沫上横向插入一根磁化了H勺缝

衣针,调整缝衣针保持平衡,将图钉倒放在一块玻璃上,缝衣针静止后指南北方

向。(顶针法)

(3)将一根磁化了日勺缝衣针穿在一小块泡沫塑料上,放在有水日勺瓷碗里,缝

衣针漂浮在水面上,也是一种指南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悬浮法)

试验结论:磁化了的缝衣针能吸铁,能指南北。运用磁铁指南北H勺性质还可以确

定小磁针的N极和S极。

试验结论及反思评价:

指南针是运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口勺、测定方向的仪器或工具

学生实验报告单(演示)

科目科学班级二年级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磁极的互相作用试验人

1、通过试验使学生懂得磁铁的两级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试验目的

2、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试验器材

试验过程:

措施一:

试验材料:条形磁铁两块,圆铅笔两支。

试验环节:将条形磁铁甲架在两支铅笔上,用条形磁铁乙的两极分别靠近条形磁铁甲日勺两极。

观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试验现象:

1、当乙磁铁的N极与甲磁铁的N极相靠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2、当乙磁铁RJS极与甲磁铁的S极相靠近时,两磁铁相斥,条形磁铁甲向后退。

3、当乙磁铁的S极与甲磁铁的N极(或乙磁铁日勺N极与甲磁铁日勺S极)相靠近时,两磁铁相吸,

条形磁铁甲向前进。

试验结论: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措施二:

试验材料:蹄形磁铁两块、直尺

试验环节:

1、把两块蹄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使他们日勺N极与N极、S极与S极相对,相距5~10厘米。

用手轻轻推着两块磁铁,使他们口勺磁极逐渐互相靠近,观测。可发现:当靠近到一定口勺距离时,

就不轻易使它们继续靠近。假如用力把这相似的两极推在一起,只要手一松,它们就会互相推

开,这时两手可以明显的感到它们之间互相排斥H勺力量。

2、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