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六化学实验综合
五年高考
A组本地区高考题
考点1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1.(2022北京,5,3分)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由海水制取蒸储水萃取碘水中的碘
CD
答案D
2.(2016北京,7,6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
C.算渣取液D.灌装保存
答案C
3.(2014北京,6,6分)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第1页共54页
A.C2H50HB.HNOjC.NaOHD.HC1
答案B
考点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2022北京,10,3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浓HNCh分解领NO?淀粉-KI溶液变蓝
BCu与浓H2so4生成SO2品红溶液褪色
浓NaOH与NH4cl溶液
C酚配溶液变红
生成NH3
CH3cHBrCHs与NaOH
D溟水褪色
乙醇溶液生成丙烯
答案A
2.(2019北京,10,6分)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FeCk溶液(FeCb)Fe粉
NaOH溶液、
BNaQ溶液(MgCk)
稀HC1
CC12(HC1)比0、浓H2sO4
DNO(NO2)出0、秘CaCb
答案B
3.(2014北京,11,6分)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
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力口热NH4cl和Ca(OH)2混
B酚猷溶液变红
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2页共54页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
DB门的CCL溶液褪色
解
答案A
考点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3北京,8,3分)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实验室制Cl2实验室收集C2H«
AB
验证NH?易溶于水且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
溶液呈碱性HC1
饱和
Na,C(\溶液
CD
答案D
2.(2021北京,5,3分)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a
b
市
C
第3页共54页
气体试齐U制备装置收集方法
AKMnOad
o24
BZn+稀H2so4b
H2e
CNOCu+稀HNO3bc
DCO2石灰石+稀H2SO4bc
答案B
考点4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0北京[4,3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将NH4C1固体加入试
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F0广
I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黄色f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
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体附着
底部进行加热
H将饱和NH4cl溶液滴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一橙黄色ipH*5)
在pH试纸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1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
答案C
2.(2017北京,12,6分)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L灼热碎玻璃I红热木炭1红热木炭
①②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第1页共54页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CK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3.(2023北京,19,14分)资料显示,L可以将Cu氧化为Cu2\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L氧化的产
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山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L+r=13(红棕色);L和13氧化性几乎相同。
⑴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mmol铜粉和nmolL(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
c(KI)实验现象
,极少量h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
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部分L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
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1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
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①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实验11(填或J”)。
②实验01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0)#+(蓝色)或[CuL]-(无色),进行以下实
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田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的目的
是O
ii.查阅资料,2<2心+41----2CuII+b[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
溶液中发生的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合实验IH,推测实验【和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L实验I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是。分别取实验I和II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
KI溶液,(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共54页
⑵上述实验结果上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L能将Cu氧化
为C/。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是o
&S0筋液
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L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
因:0
答案(1XD<
②i.加入CCL萃取溶液中的L,使C(L)下降,导致L+r=I3平衡逆向移动,多次萃取、分液可使c(13)
降至极低,即可避免I3的红棕色对Cu的氧化产物的判断造成干扰
ii.[CUI2]-+2NH3・H2O------[Cu(NH3)2「+2r+2H2O,生成的[Cu(N%)2]微空气氧
2+
化:4[CU(NH3)2「+O2+8NH3・H2O------4rCu(NH3)4]+4OH+6H2O
@2CU+KI3------2CuI+KI
白色沉淀溶解并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的Cui沉淀覆盖在Cu的表面,阻碍Cu进一步反应
(2)Cu、4mol•L-1KI溶液和nmolL的混合物
(3)Cu-e+I------CuI,I的存在可提升Cu的还原性,同理ca+e+I--------CuiII的存在可提升(:产的氧化
性.故当「存在时,Cu更易被氧化为+1价而当「不与Cu和C商直接接触时才能发生反应Cu+k-
CU2++2I;CU被氧化为+2价
4.(2022北京,19,14分)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镐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R在一定条件下可被CL或。0-氧化成MnCh(棕黑色)、MnO充(绿色)、MnO式紫色)。
ii.浓碱性条件下,Mn04可被OH还原为MnO;'
iii.Cb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第6页共54页
恒压滴液漏斗
10%盐酸
10ml,物质a
中加入5滴
[().1nw\L-'
KMnO试剂:_____
4MnSO,溶液NaOH
溶液
(:D
C
序号物质a
通入CL前通入CL后
I水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在
5%NaOH溶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
II空气中缓慢变成
棕黑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在
40%NaOH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
III一出空气中缓慢变成
浴''棕黑色沉淀仍有沉淀
(DB中试剂是•
⑵通入C12前,n、in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对比实验I、n通入CL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铳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
是O
(4)根据资料ii,川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0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充氧化为Mn04o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1导的原因,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
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
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被
(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口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
是O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in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饱?口NaCI溶液
(2)2Mn(OH)2+O2------2MnO2+2H2O
第7页共54页
⑶二价镒化合物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只能被氧化为MnO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⑷①2NaOH+CL------NaCl+NaCIO+H2O
@4Mn0;+4OH-------4MnO^+02t+2H2ONaClO
③2MliO2+3C1O+20H^------2MnO;+3CI+H20
④溶液中存在反应:i.4MnO[+40H-------4Mn0i+O2t+2H2O;ii.2MnOj+C1O+H2O-------
2Mn(VCr+2OH;在浓碱性条件下,c(OH)和c(QO)均很大时,反应ii速率快于反应i
5.(2021北京』6』0分)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I”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⑴实验验证
实验I.将0.0100mol-L-1Ag2sO4溶液和0.0400mol-L/FeSO4溶液(pH=l)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
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H.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mol-L1Fe2(SO,3溶液(pH=l),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1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
②II中溶液选用Fe2(S05,不选用Fe(NO3)3的原因
是O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Fe3++AgI”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
象•
:‘血电极
⑵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III.一定温度下,待实验I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mL上层清液,用@mol・L“KSCN标准溶液
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mLo
资料:Ag++SCNAgSCNI(白色)K=1012
Fe3++SCNFeSCN?+(红色)K=1023
①滴定过程中Fe"的作用是。
②测得平衡常数K=0
⑶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I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②不用实验II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o
答案(1)①灰黑色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第8页共54页
②酸性条件下,N03有氧化性
③a:石墨电极/Pi电极
b:酸性FeSCh溶液/酸性FeXSOS溶液/酸性FeSC)4与FeXSO。溶液
c:AgNO3溶液
组装好装置后闭合K,当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动时,向左池加入较浓FeXSOS溶液指针偏转当灵敏电流计
指针不动时,再向右池加入较浓AgNO3溶液.指针反向偏转
0.0100白白
(2)①指示剂(2>
^jp-x(0.010
⑶①偏低②Ag完全反应,无法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6.(2018北京,28/6分)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FeO』)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FeOa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
中较稳定。
(1)制备LFeOV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钱被还原为
2+
Mn)B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发生的反应有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
另外还有•
⑵探究K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彳导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I2o为证明是否K2FeO4
氧化了C「而产生Ch,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I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
方案HLFeCh溶出彳导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2
产生
i.由方案I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zFeO」将。氧化.
还可能由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ii.方案II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o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第9页共54页
②根据K?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bFeO木(填或“<”),而方案H实验表明Cb和
FeO充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FeO彳aMnO],验证实验如下斗各溶液b滴入MnSO」和足量H2s04的混
合溶液中才辰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FeO:>Mn()4。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
设计实验方案。
理由或方案:.
答案⑴①2KMl1O4+16HC1(浓)----2MnC12+2KCl+5Cl2t+8H2O
饱和食盐水
©C12+2OH----Cl+C1O+比0(或C12+2KOH-----KC1+KC1O+H2O)
3+
⑵①i.Fe3+4FeO充+20H+----4Fe+3O21+IOH2O
ii.排除CIO的干扰②,溶液酸碱性不同③理曲FeO亍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Fe3+和02,溶
液浅紫色一定是Mr!。4的颜色
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H2s0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7.(2016北京,28,16分)以Na2sCh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
反应的多样性。
现象
滴管试管
口AgzSOa
I.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
0.2mol•L'10.2mol,L'1
H.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h
hNa2so3溶液C11SO4溶液
VI
0.1mol•L-1
山.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AL(SC)4)3溶液
⑴经检验,现象I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0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
⑵经检验,现象II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么含有Cu\Cr+和S0“
稀H2SO4r
已知:Cu+-------->Cu+Cu2\Cu2+―CuiI(白色)+12。
①用稀H2s0,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o
第10页共54页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j和so久
淀粉溶液尤明她现象
口K溶液口取上层清液一
U电分成两份试剂।
白色沉淀
洗净的棕白色沉淀A
黄色沉淀
a.白色沉淀A是BaSO*试剂1是,
b.证实沉淀中含有C/+和SO/的理由是,
(3)已知:Ab(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W的白色沉淀中无SO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
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1(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
设"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打成立。
&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滴加稍分离、满加稀Na()H
口过一口洗涤口溶液至沉淀「
UNa>0,U保尔固体II怡好溶解L
2mLD.l滔液g色白色记录数飒
mol-L-,沉淀固体
AL(SOJ溶液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
有。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答案(l)2Ag++SO1-------Ag2s03I
⑵①析出红色固体
@a.HCl和BaCb溶液
b.在I的作用下,Cj转化为白色沉淀CuiJ转化为L,在L的作用下,50会转化为SO,产生白色沉淀A
(3)®A13\OH
满慵分离、满加稀NaOH
[NH,・H?。口洗涤口♦液至沉淀「
y控制“I保招固体.U恰好溶解1
2mL0.1mol-f1记录数据I;
②a.M(SOJ溶液
b.Vi明显大于V2
(4)部分亚硫酸盐难溶于水、亚硫酸盐具有还原性、部分正硫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
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第11页共54页
8.(2015北京,28,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
2Fe?++l2”反应中Fe?*和Fe?+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3mLO.Olmol,L-1
KI溶液、
实验]n3mL0.005me卜L"
上电(§04溶液(pH约为1)
棕黄色溶液|分成:等份,,,,八
~~"山心演mLM
实验Hg溶液g
i,加、。|溶液iiiii
产生黄色沉溶液变浅溶液变浅.
淀.溶液褪色比ii略深
⑴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H,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⑵iii是"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打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向F/+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
因:O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与向FC?,转化的原因:外力口Ag使c(「卵斜氐,导致「的还原
性弱于Fe?+。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滴加0.01mol-L"AgNCh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
其推测。该现象是。
⑸按照⑷的原理该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向Fe"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O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⑹实验【中,还原性:【>Fe2+:而实验H中,还原性Fe2+>r。将⑶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
是
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
⑵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i中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lI,导致c(I)降低ii中增大c(Fe"),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⑸①Fe?+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还原性强于F
②向右管中加入1mol-L」FeSO4溶液
第12页共54页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
平衡移动方向
B组其他地区高考题
考点1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1.(2023湖南,3,3分)下列玻璃仪器在相应实验中选用不合理的是()
A.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①②③
B.蒸镭法分离CH2cb和CCL:③⑤⑥
C.浓硫酸催化乙醇制备乙烯:③⑤
D.酸碱滴定法测定NaOH溶液浓度:④⑥
答案A
2.(2023山东,4,2分)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
答案A
3.(2022海南,3,2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答案B
4.(2022山东22分)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第13页共54页
D.高镒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答案C
考点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2023辽宁43分)下列鉴别或检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石灰水鉴别Na2c与NaHCCh
B.用KSCN溶液检验FeSCh是否变质
C.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检验Na2s是否被氧化
D.加热条件下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醛
答案A
2.(2023山东,6,2分)鉴别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O、Ba(OH)2sA12(SO5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
方法不可行的是()
A.测定溶液pH
B.滴加酚酸试剂
C.滴加0.1mol-L'KI溶液
D滴加饱和Na2cCh溶液
答案C
3.(2022全国乙,9,6分)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Na2s0八Na2sO3、Na2s2O3和Na2cO3。取少量样品进
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彳导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A.Na2so4、Na2s2O3B.NazSO?、Na2s2O3
C.Na2so4、NazCO?D.Na2sO3、Na2cO3
答案A
4.(2021湖南,3,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检验溶液中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
AFeSOj是否被氧
色变化
化
净化实验室制备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浓H2s04
B
的的洗气瓶
测定NaOH溶液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
C
的pH卡对照
D工业酒精制备无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储
第14页共51页
水乙醇
答案C
考点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3全国乙96分)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Cz1
A.制备CO2B.分离乙醇和乙酸
502f
水、2
四湿红溶液
C.验证so2酸性D.测量02体积
答案D
2.(2022广东,8,2分)实验室用MnOz和浓盐酸反应生成。2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
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一”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饱和__浓破酸
食盐水1盥逡
A
不亚湿涧的
干燥的
通G红布条
红布条
无水CaCI2
答案D
3.(2021江苏,3,3分)下列由废铜屑制取CuSO4-5H2O的实验原理与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双铳水
』Na、C0器液
言•废铜屑稀硫酸
废铜屑
电磁搅拌
加热器
1|»/.
A.用装置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
第15页共54页
B.用装置乙溶解废铜屑
C,用装置丙过滤得到CuSO“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SO4•5H2O
答案D
考点4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23新课标,11,6分)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
A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取一定量Na2s。3样品,溶解
B后加入Ba。?溶液产生白色此样品中含有S02-
沉淀。加入浓HNCh,仍有沉
淀
将银和AgNOa溶液与铜和
NazSOi溶液组成原电池。连
C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Cu的金属性比Ag强
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
变蓝
向浸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
D滨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置,水层颜色变浅
答案C
2.(2023浙江1月选考.16,3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短时间内
往FeCb溶液
A无明显现Fc2+的氧化能力比Zn2+弱
中加入Zn片
象
往Fe2(SO“3溶
溶液先变
液中滴加
成血红色
BKSCN溶液,再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
后无明显
加入少量
变化
K2s固体
第16页共54页
将食品脱氧剂
样品中的还原
溶液呈浅
C铁粉溶于盐酸,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3价铁
绿色
滴加KSCN溶
液
向沸水中逐滴溶液先变
加5~6滴饱和成红褐色Fe'+先水解得Fe(0H)3再聚集成
D
FeCh溶液才寺再析出沉Fe(0H)3沉淀
续煮沸淀
答案D
3.(2023辽宁,13,3分)某小组进行实验,向10mL蒸储水中加入0.4gb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
0.2g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G(aq)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
错误的是()
选项颜色变化解释
溶液呈浅棕
AL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色
溶液颜色加
B发生了反应力+1=二I3
深
紫黑色晶体
CL(aq)的消耗使溶解平衡L(s六~~1L(aq)右移
消失
D溶液褪色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D
4.(2022全国甲』3,6分)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及现象结论
分别测浓度均为
魄CH3COO0.1mol・L”的
和
CH3coON-Kh(CH3COO)<
A和HCO3的水
NaHCCh溶液的Kh(HCO,
解常数pH,后者大于前
者
B检验铁锈中是将铁锈溶于浓盐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第17页共54页
否含有二价铁酸滴入KMnO4
溶液,紫色褪去
探究氢离子浓
向KaCrCh溶液
度对CrO久中缓慢滴加硫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
C
5。夕相互转酸,黄色变为橙生成CnOg的方向移动
红色
化的影响
向乙醇中加入一
检验乙醇中是
D小粒金属钠,产乙醇中含有水
否含有水
生无色气体
答案c
5.(2022全国乙/0,6分)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NaBr溶液中滴
先变橙色.
A加过量氯水,再加氧化性:C12>Br2>12
后变蓝色
入淀粉KI溶液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
稀H2so4,水浴加无砖红色沉
B蔗糖未发生水解
热.加入少量新制淀
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石蜡油加强热.将
溶液红棕色
C产生的气体通入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粒
变无色
BHCCL溶液
试管口润湿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
D的蓝色石蕊氯乙炜加聚是可逆反应
乙烯薄膜碎片
试纸变红
答案c
6.(2022江苏[1,3分)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
向盛有FeSCh溶液的试管中,
AjFe~具有还原性
滴加几滴KSCN浴液,振荡,
第18页共54页
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
溶液颜色变化
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
B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捐赠协议书
- 在农村分家分房协议书
- 租赁空调协议书
- 菜籽收购协议书
- 职工派遣协议书
- 桌游店入股合同协议书
- 电梯索赔协议书
- 美国垃圾协议书
- 资料委托协议书
- 股东阳光协议书
- 年产二十万吨合成氨转化工段设计
-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详细版)
- DB63-T 1806-2020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 供应过程的核算说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2023年海南省中考英语试题
- 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
- DG-TJ 08-2122-2021 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 SFR-SE-ARC-0031激光跟踪设置-作业指导书
- 录音棚、摄影棚、直播室设计方案
-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概述PPT课件
- CRCC认证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