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教学案+练习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宏观览要内容主旨1840年-20世纪初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水运、铁路、马路、民航相继诞生;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更,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初期-194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时期,民族工业遭遇摧残。这一阶段社会习俗有了较大变更,交通事业等有了肯定发展第17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发展和历史命运[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斗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相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干梳理巧点妙拨鸦片斗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缘由(1)内因:鸦片斗争前夕,自然经济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eq\x(\s\up1(01))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因:其次次鸦片斗争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eq\x(\s\up1(02))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起先解体。2.表现(1)农业:生产起先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2)手工业:农村的eq\x(\s\up1(03))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沉重打击。(3)商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起先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eq\x(\s\up1(04))上海。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eq\x(\s\up1(05))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洋务运动1.目的: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2.时间:19世纪60-90年头。3.代表(1)中心:奕。(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活动(1)创办军事工业①旗号:“自强”。②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2)创办民用企业①目的: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②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教化: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5.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斗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6.影响(1)引进了近代西方科技,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肯定的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肯定的推动作用。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缘由(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eq\x(\s\up1(0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3)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2.产生途径(1)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2)部分手工工场起先采纳eq\x(\s\up1(02))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3)洋务派的官办企业。3.代表企业:eq\x(\s\up1(03))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4.分布(1)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2)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斗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背景(1)甲午斗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同时接着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受民族危机刺激,“设厂自救”“eq\x(\s\up1(01))实业救国”兴起。(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表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如1899年,张謇创办eq\x(\s\up1(02))大生纱厂。4.影响(1)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2)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供应了物质基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短暂春天(1912-1919年)1.缘由(1)内因①eq\x(\s\up1(01))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外因:eq\x(\s\up1(0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eq\x(\s\up1(03))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其次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肯定的增长。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供应了经济与阶级基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发展状况缘由表现较快发展(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eq\x(\s\up1(0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出现新兴工业部门;(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日益萎缩(1937-1945年)(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eq\x(\s\up1(02))官僚资本的压榨沦陷区企业被炸毁或被吞并;国统区企业半数左右停产陷入绝境(1945-1949年)(1)美国商品的冲击;(2)官僚资本的挤压;(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外国列强的压迫。(3)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2.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性:为了生存和发展参与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与中外反动势力存在着肯定的依靠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思索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1)经济形式: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3)商品流通: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中国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阶级分化: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思维点拨]洋务运动的特点(1)目的上,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抗拒,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证明白洋务运动的失败。[思维点拨]对洋务企业的相识洋务派主要创办了军用和民用两类工业。在性质上,两者都为封建主义性质,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带有肯定的资本主义因素。它们在特点上的最大区分:前者主要由官府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后者主要实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未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其生产是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资金问题,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在管理上,洋务企业采纳封建官僚制度,洋务派大官僚在企业中安插亲信,结党营私,贪污中饱的现象非常严峻。[易混易错]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民族工业指的是由国人创办的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由国人创办的机器化大生产并且产品投放市场,采纳商办和资本主义管理方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民族工业包含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思维点拨]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特点(1)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所建厂矿之多,都是空前的。(2)短:时间短暂,从1912-1919年,其发展、兴盛如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春天”。(3)偏:首先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都集中在通商口岸和东南沿海一带,广阔内地较少;其次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快速,重工业发展缓慢。(4)弱: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力气仍非常薄弱,自然经济占据肯定优势。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思索探究]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1)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2)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旺盛时间很短,发展具有曲折性。[思索探究]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供应了社会基础。(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供应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肯定程度上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学问拓展]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区分(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互动探究分层突破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领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朝气,而风俗不无堕落。——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朝气和朝气。……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见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外国商品的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伴随着西方的经济入侵,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从本质上反映出自然经济瓦解。2.史料二主要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史料三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镇压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和对抗外国力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4.史料四说明洋务运动主观上并没有打破旧的制度的愿望,但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在近代历史变迁中国人“迷惘和阵痛”的表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传统谋生手段消逝,为谋生迁往城市做工,社会风气发生变更。2.结合所学学问,理解史料二中“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渐渐解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依据史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洋务运动实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道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从科技、教化等方面对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多角度相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是被迫和苦痛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沟通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2.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白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起先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育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起先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化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化的近代化。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运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起先营业。……并聘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短暂停业。——《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详细发展状况见下表。1901-1911年数量(家)资本额(万元)纺织业821332.1缫丝业70556.9面粉业53786.8火柴业28130水电业603813.8机器业20352.1矿冶业73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教你读史]1.史料一反映了民族工业规模小、资金少;依靠外国机器及技术人员;竞争力差,被外国产品所压制。2.史料二中1868年、1893年反映的是初创时期的时代背景,趋势图以1925年为节点反映了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趋势。3.解读史料三留意文字叙述与表格中的数据。依据史料三可以得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发展速度快;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资本力气弱小,对外国资本依靠性较强。[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二和所学学问,分析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初期面临哪些阻碍因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阻碍因素:封建势力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自然经济的抵制。2.依据史料二的示意图,指出瑞蚨祥青岛分号的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更趋势。简要分析其缘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趋势:1912-1925年上升。缘由: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趋势:1925-1949年下降。缘由:日本侵华(日本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长期的战乱,缺乏发展经济的有利环境;美国的经济入侵。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缘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缘由: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激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供应了条件。(2)政府激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须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激励兴办实业。(3)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殊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气源泉。(5)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坚韧发展的因素。2.阻碍因素(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确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24全国卷Ⅰ·T282024全国卷Ⅲ·T282024全国卷Ⅱ·T422024全国卷Ⅲ·T412024全国卷Ⅰ·T282024全国卷Ⅱ·T282024全国卷Ⅲ·T282024全国卷Ⅰ·T282024全国卷Ⅰ·T402024全国卷Ⅲ·T412024全国卷Ⅱ·T302024全国卷Ⅲ·T302024全国卷Ⅰ·T28考频5年13考1.(2024·全国卷Ⅰ,28)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考查点学问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史料实证;(3)历史说明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以往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士人从商,而不是科举制选拔实务人才,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C项错误;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D项错误。2.(2024·全国卷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考查点学问考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历史说明;(2)家国情怀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肯定程度上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解除B项;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有肯定作用,但并没有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限制,解除C项;降低税率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许多弊端,不行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解除D项。3.(2024·全国卷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日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维新变法运动快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削减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考查点学问考查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历史说明;(3)史料实证答案D解析依据“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快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斗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不再大力扶植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故C项错误。4.(2024·全国卷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起先丢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查点学问考查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实力考查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素养考查(1)时空观念;(2)历史说明答案C解析材料“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故C项正确。中国起先丢失关税主权的标记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命题角度1洋务运动(2024·江西新余四中检测)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以后,假如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后这一税法在长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快速推广。这有利于()A.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B.增加民族工业企业的竞争力C.收回我国关税的自主权D.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收税方法有利于减轻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税收负担,进而起到增加民族工业的竞争力的作用,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材料没有涉及进出口货物的关税,C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税收政策的相关信息,得不出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D项错误。命题角度2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2024·海南等级考模拟)1907年,农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此前曾国藩不过是侯爵,李鸿章不过是伯爵,而子爵、男爵有许多百战功高之将士所不行企及。此章程出台是为了()A.激励广阔将士建功立业B.发展实业以挽救统治危机C.减弱汉族地主官僚实力D.优化政府官僚体系的结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此时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面对危机,清政府通过赏爵的手段嘉奖实业,以发展经济,挽救统治危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激励华商办理实业,并非激励广阔将士建功立业,解除A项;清政府出台此章程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体现不出减弱汉族地主官僚实力,解除C项;材料强调嘉奖实业,并未涉及优化政府官僚体系的结构,解除D项。命题角度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024·河北衡水摸底)有探讨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无法避开官僚资本的压迫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C.仍带有深厚的封建性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包工制、养成工制、家庭工制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的特点,故选C项。A项与材料无关,解除;近代民族工业属于近代机器大工业,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命题角度4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缘由(2024·山东枣庄高二期末)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宝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建忠的经济思想,材料中的“富民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兴办实业,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未体现,解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4·北京海淀区期中)鸦片斗争后五口通商,广东、湖南、江西从事运输、护商、旅店、商贩等业及依附为生者百万人失业。东南沿海从事从长江口到广州运输的商船等亦受到排挤,大部分破产歇业。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国内战乱破坏了社会经济B.外商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C.洋货倾销破坏传统手工业D.五口通商后外贸中心转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与广州相关联的贸易及运输业出现衰落,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斗争后东南沿海新增了四处通商口岸,新的对外贸易点的成长,使广州及与广州联系的商业和运输业不再重要,相关从业人员的生计也因此遭到冲击,故选D项。A、B、C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缘由。2.(2024·广东佛山适应性考试)下表为中国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关税税率的变更状况,这表明()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的新税率(%)棉纱担13.385.56头等白洋布匹936.95本色洋布匹20.745.56——《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A.清政府结束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标记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起先解体C.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严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协定关税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明显下降,这有利于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嘉奖工商,标记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起先解体与此时期关税税率降低没有干脆关系,B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3.(2024·北京四中高二期末)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其次次鸦片斗争后B.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C.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更D.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武夷北苑,历来以种茶著名。在各国与中国通商之后,洋船聚集,商人、农夫一旦沾上贩茶的好处,便争相效仿,满山遍野都种上茶树,越种越多……把良田也改成种茶的山地,把耕种、织布推延耽搁,故农业结构发生变更,C项正确。西方对华经济侵略起先于第一次鸦片斗争以后,解除A项;B项“操纵”,材料没有体现,解除;“基本瓦解”错误,中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解除D项。4.(2024·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运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运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并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运用”可以看出,开平煤受到欢迎,打破了“洋煤”一统天下的局面,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史实,解除。5.(2024·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更状况。这表明()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答案B解析依据图表可知,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这表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现代工业快速发展,速度远超中国,中西方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解除。6.(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末)近代中国手工业对新式工具的引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下表是近代中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变更状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920年1936年1949年产值10.7亿元19.6亿元28.7亿元占全部手工制造业产值的比重25%30.6%47%A.传统手工业在近代长期居于主导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不足C.采纳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定D.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答案C解析从材料得出,新式工具的引进促使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及其在全部手工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从1920到1949年逐步增加,即采纳机器生产的效益逐步增加,这说明采纳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定,故选C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解除;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7.(2024·北京四中高二期末)1895年前,商办企业占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22.4,其余为官办企业。1895-190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6.9%。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更的缘由是()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忱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斗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更,A项正确,解除B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抵制日货”爱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二十一条”的签订,解除C、D两项。8.(2024·山东潍坊期中)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包括解除对民间兴办企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对新办企业予以实惠政策、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与外国博览会等条例、章程、细则、法规八十多项。这些措施()A.改善了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B.促进了官僚资本进一步发展C.扭转了对外贸易的不利局面D.摆脱了西方企业的技术限制答案A解析北京政府颁布的措施,重视振兴民族经济,优化经济投资环境,主动拓展国际市场,故选A项。官僚资本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才出现的,解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摆脱了”说法错误,解除D项。9.(202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试验中学一模)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心、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夫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渐渐收回,停止运用。这一举措()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打算答案C解析由材料“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可知,货币改革的举措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货币改革推动了国内市场而非政治的统一,解除A项;统一货币的举措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除B项;“充分打算”说法过于夸大,解除D项。10.(2024·广东茂名摸底)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202万元,为民国前期资本总额的28倍。这表明抗战时期()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依据地经济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投入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了陕西在1935-1942年间的企业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推断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抗日依据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陕西在1935-1942年间,与民国前期相比,新式工厂数及资本总额都有很大增长,这说明西部地区的近代化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投资,故解除D项。11.(2024·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起先运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快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快速结束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肯定的发展,解除A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解除C项。12.(2024·山东枣庄高二期末)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埋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的大部分对外贸易限制在中国商人之手,中国商人用传统的商业和市场网络体系去经营大机器工业时代的代表性产品,并在同外国商业体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说明传统商业体系仍旧具有活力,B项正确。A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故解除;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解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解除。二、非选择题13.(2024·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藩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税关机构。藩属体制下核心层是中心王朝地区。至中唐以前,关津大多遵循了孟子的“讥而不征”(只稽查而不征税)等主见。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关津渐渐成为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起先居重。至明清时期,运输河、长江或交通沿线商税之关广泛设置。核心层外为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官营外贸和管理双重职能的商贸交往场所和监管机构,如汉代关市、隋唐互市、宋代榷场、明清茶马司等。边疆外为边疆地区,在“厚往薄来”的政策影响下,边疆税关多为“怀柔远人、市惠藩属”。明前中期海外贸易政策走向政治极端,只有在政治朝贡之内才被允许。近代以后,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关被洋员限制,渐渐成为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国民政府接连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税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