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eq\o(□,\s\up3(01))采集渔猎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eq\o(□,\s\up3(02))对抗性增加,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eq\o(□,\s\up3(03))折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冲突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eq\o(□,\s\up3(03))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eq\o(□,\s\up3(04))自净实力,形成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eq\o(□,\s\up3(01))满意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原则:公允性原则、eq\o(□,\s\up3(04))持续性原则、eq\o(□,\s\up3(05))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允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允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允,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定性:浩大的人口基数、eq\o(□,\s\up3(01))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峻。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目前,世界上很多种鲸数量削减,有的甚至面临灭亡,指出其可能缘由。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捕杀;海上航行等人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2.剁手一时爽,地球垃圾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后,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超过了15亿件。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说明“双十一”使电子商务不再环保的缘由并提出解决措施。提示:主要缘由:快递业务增加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措施:推广运用电动、乙醇等新能源车辆;运用可回收或可重复运用的包装材料;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制定法律法规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宣扬教化,提高(商家和买家的)环保意识。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详细表现主要缘由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随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运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务海洋污染陆上生产生活排放,海上生产和海洋交通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务噪声污染建筑、消遣、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渍)化不合理的浇灌等华北平原次生盐碱(渍)化续表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境问题形成缘由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峻,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接受污染转移,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实力差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废弃物排放量大,重视环境爱护(2024·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改变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缘由是()A.户外活动削减,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加,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削减,尾气排放量削减(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思维探究][答案](1)C(2)A考向1环境污染(2024·吉林汪清六中期中)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改变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改变(a)及4月日均改变(b)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缘由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取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答案D解析冬季是北方的取暖季,燃烧矿物燃料多,因而排放CO2增多,使CO2浓度最高。(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缘由,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答案C解析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运用量应较大,故C项符合题意。考向2生态破坏六道沟流域位于110°21′E~110°23′E,38°46′N~48°51′N,处于黄河粗沙来源区,是陕北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流域内的沟道地、梯田及居民用地等土地占流域面积的18%左右,其余82%的土地均为坡地。如图示意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回答(1)~(2)题。(1)六道沟流域产沙最严峻的月份是()A.3~5月 B.7~8月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答案B解析依据经纬度可知,六道沟流域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水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最严峻。(2)六道沟流域成为黄河粗沙来源区的人为缘由有()①土质疏松②不合理开矿③滥砍滥伐,过度垦牧④浇灌方式落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土质疏松属于自然缘由;六道沟流域是重要煤炭能源基地,开矿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区域里几乎没有自然林草,坡地中耕地比重较大,说明区域滥砍滥伐、过度垦牧现象比较严峻;浇灌方式落后主要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考向3资源问题森林蓄积量是指肯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下表为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09~2013)”中森林面积前十位省区及其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据此完成(1)~(2)题。(1)据表推想,下列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A.秦岭山地 B.祁连山麓C.两广丘陵 D.横断山区答案D解析读表可知,滇、藏、蜀的林木蓄积量较大,这三个省区的森林主要位于横断山区,故D项正确。(2)影响表中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的主要缘由可能为()A.降水较多,以阔叶林为主B.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C.工业发达,占用林地较多D.耕地广布,多商品粮基地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少,而湖南山地多且水热协作条件较好,常绿林生长环境较为优越,因此林木蓄积量少不会是自然缘由,最可能的缘由是修路、城市化或其他人为缘由导致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林区多位于山地,工业一般不占用山地;湖南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也不是林区土地。环境问题类型的推断方法依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推断:(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行的实力减弱,异样改变增多,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3)资源枯竭侧重于资源本身数量的削减和质量的下降,生态破坏侧重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即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考点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详细内容如下所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原则含义详细做法公允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允爱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爱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主动、务实的看法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定性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依据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分(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2024·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须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 B.原料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思维探究][答案](1)B(2)C考向1生态农业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奇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答案B解析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①解决鱼塘水体富养分化问题②蔬菜可从鱼塘中吸取养分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夫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该农业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实现了循环,削减了农业废弃物;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又增加了农夫收入。考向2清洁生产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1)~(2)题。(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 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C.削减了废弃物排放 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答案C解析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削减废弃物排放。(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答案B解析图中制糖的主要原料为甘蔗。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较大,广西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详细措施及影响2.清洁生产的详细措施及影响素能专项突破聚焦核心素养eq\o(\s\up1(),\s\do1(26))蓝天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是李克强总理于2024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同2013年相比,2024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下降22.7%,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58微克。蓝天保卫战的提出,旨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核心素养定位:人地协调观1.措施(1)源头防控、重点防治:在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集中力气推动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等。(2)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强监管,激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环境执法督察等。2.意义(1)改善生态环境特殊是空气质量。(2)提高人民群众的华蜜指数。(3)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024·浙江海亮高级中学质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西南角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多米,直径达10多米)、玻璃集热棚(夜晚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构成。玻璃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下图示意除霾装置。据此完成1~3题。1.除霾塔的工作原理是()A.水汽输送 B.海陆风C.热岛效应 D.雨岛效应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取太阳辐射,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肯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所以其工作原理主要是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2.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A.多云微风的白天 B.阴雨大风的夜晚C.晴朗无云的白天 D.晴朗微风的夜晚答案D解析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像,周边道路和建设物比热容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解除A、C两项;阴雨大风的夜晚,空气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解除B项;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微风有利于大气运动,更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D项符合题意。3.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导流塔稳定性 B.加大集热棚粗糙度C.加快集热棚内升温 D.吸附大气中的霾尘答案C解析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上升,可以增加热岛效应,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C项符合题意;松散的鹅卵石不会增加导流塔稳定性,解除A项;加大集热棚的粗糙度,不利于空气流淌,解除B项;鹅卵石不会吸附大气中的霾尘,解除D项。突破图表技能eq\o(\s\up1(),\s\do1(26))循环经济示意图(2024·天津高考)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B1.明确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