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展业概论重点第一篇:会展业概论重点会展:狭义的会展是指会议和展览的统称,广义的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信息的交流活动。会展业构成要素:会展业一般由五大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组展商、参展商、参展观众、场馆服务和展品。会议:指一定数量的人,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有组织地聚集在特定地点,按照一定规则所进行的讨论、交流的活动。会议策划人:指那些对会议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与策划的人。综合性展览会:指一个行业或数个行业的展览会,也被称作横向型展览会,如工业展、农业展等。专业性展览会:指某一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产品的展览会,在举办展览会的同时举办讨论会、报告会,以此来介绍新产品、新信息和新技术等。国际性会议:指与会代表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以一定内容为主体的综合性或专业性会议,具体包括境内外各类国际研讨会、国际交流会等。CMP:经资格认证的会议专业人员的简称,指达到专业培训标准并被授予能力认证的会议经理。节事:以某一地区的地方特性、文脉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国际性节事:指那些规模比较庞大、全球媒体中都引起反响的活动。会展业的含义与特点?会展业是指以会议、展览为媒介,以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手段,达到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行业。会展业是社会性的集体活动,是集经济、政治、科技、商业于一身的服务型产业。1.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大2.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强3.会展业的社会效益高4.会展业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特点5.会展业具有全球性和集聚性特点6.会展业具有高风险性特点会展业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宏观条件:1.国际环境2.经济条件3.政治、法律条件4.社会文化条件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传统5.科学技术条件微观:1.优越的区位条件2.完善的基础设施3.良好的城市环境简述奖励旅游项目的类型根据奖励旅游项目的内容分类1.体验性奖励旅游2.会议性奖励旅游,企业为实现商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3.家属随同性奖励旅游根据奖励旅游的目的分类1.慰劳型奖励旅游2.商务型奖励旅游3.团队建设型奖励旅游根据客源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分类1.传统型2.参与型简述奖励旅游的效果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效果:1.有利于拉动地区的消费2.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3.社会效应显著,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名片、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旅游业的效果:1.从宏观角度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多元化2.从微观角度能增加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对采用奖励旅游的企业的效果:1.产生显著的激励效果2.增强管理者和企业的亲和力3.有助于建设团队精神,增进同事感情4.有助于宣传企业形象中国展览业的地理分布是怎样分布的?中国展览业蓬勃发展,国内著名会展城市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三大会展经济带;同时,新兴展览城市也在形成,以成都、沈阳为中心的西南、东北地区展览业“异军突”。按照区域划分方法,我国展览业分为华北、华东、华南、华东、东北、西北和西南七大区域。旅游城市招揽展览会的意义是什么?1.增加资金积累和招进招商引资2.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3.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4.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什么是会展服务?会展服务的特点?会展服务是指为保证会议、展览正常的进行所提供的全过程(会前、会中、会后;或是展前、展中、展后)服务,既包括发生在展会现场的租赁、广告、安保、情节、展品运输等专业服务,也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1.专业技术性强2.个性化色彩浓3.高附加值含量4.依赖现代科技5.综合协调性强会议业的主要国际组织有哪些,它们的基本情况如何?1.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是目前国际会议行业最知名、最权威的协会,是全球会议业最主要的国际专业组织之一,是全球唯一将其成员领域覆盖了国际会务活动的操作执行运输及住宿各相关方面的会议专业组织,创建于1963年。2.国际专业会议组织者协会是会议组织者和国际性会议管理人员的专业协会,由四名经验丰富的国际会议组织者想共同分享他们的知识与经验于1968年1月5日创立,总部在比利时,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前身是英国专业会议组织协会,总部设在伦敦。3.美国国际会议中心协会总部在美国的圣路易斯,自1981年来,国际会议中心协会一直在推广自己的严肃会议中心模式—一种独立的,不含与会议无关内容且有益于学习性的开会模式。4.专业会议管理协会于1967年成立于美国费城,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国际会议业专业协会,总部设立于美国芝加哥。40多年来,该协会从过去单纯负责医疗保健专业会议发展成为提供各种服务的综合性国际组织。5.国际会议中心协会于1958年成立于罗马,为非营利组织,目前有来自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个国际会议中心会员。我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香港会议和展览中心、澳门威尼斯、台湾地区台北国际会议中心都是其会员。6.会议专业工作者国际联盟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会议和活动取得成功的主要依靠力量。该组织拥有70个分支或俱乐部,全球86个国家21000名会员,使命是致力于成为会展业中策划和开发会议这一领域内的未来领导性的全球组织。7.国际协会联盟于191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组织第一届世界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该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无政治色彩的、可进行有关4万个国际组织和客户信息交换的非营利场所。主要的国际展览组织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1.国际展览局是一个协调和审批世博会事务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1928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截至2012年7月,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共有159个。2.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成立于1928年,总部设于美国达拉斯,董事会成员由17人组成,该协会前身是国际展览管理协会,被认为是目前国际展览业最重要的行业组织之一,是全世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首屈一指的专业机构。3.国际展览会联盟由20个代表欧洲领先的国际交易会组织于1925年4月15日,在意大利米兰市成立,该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迄今世博会和展览会行业唯一的国际性组织,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提升其成员主板的博览会和展览会水平,使之在世界贸易服务中起到更有效作用。4.国际展馆经理人协会于1924年12月27日成立,在美国正式成立了礼堂经理联合会,随后慢慢衍变成现在的国际展馆经理人协会。目前在全球场馆及相关行业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5.国际展览运输协会总部设在瑞士,代表展览运输者的利益。1985年有来自5个国家的7个公司发起成立。该协会目的是使展览运输业专业化,提高展览运输的效率,更好地为展览组织者和展出服务。6.国际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于1973年12月4日在美国成立,是全世界唯一致力于用旅游作为激励和改进工作表现得专业人士的世界性组织。第二篇:概论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内涵)5.<多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邓论主题: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8.<多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科学内涵)10.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①区别: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他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段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②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1.建国后社会性质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22.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对贫困和富贵的理解)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当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26.198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8.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庆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一是突破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两手段的优缺点)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他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34.<辨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5.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们过去在认识上的一个失误就是把公有制和公有制形式混为一谈,其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别.同样的所有制可是采取不用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7.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累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38”先富”的客观必然性: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用.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39.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4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必然性,原因(自己写)①我国的国情需要.②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怎么做: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利益。42.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爱你社统一理解: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第三,依法治国是党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43.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政体: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群众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44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务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体现的内容和关系: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加健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48.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和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4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50.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5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5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54.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他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5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6.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没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的“铁饭碗”被打破了,因此不再是领导阶级。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宪法所规定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的政党,绝不是全民党,是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诞生的,也应该继续为战胜资产阶级的进攻与反扑继续战斗,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根本问题。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追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第三篇:教育学概论重点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著作。2、教育学的创立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3、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著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著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4、教育学的深化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第二章教育与人一、教育与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做到适时而教。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环境的作用: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不平衡性。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第五章教育目的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1、教育目的的含义重点: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狭义: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广义: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三、教育与人的个性化重点:2、教育目的的特点:理想性;社会性与时代性。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3、教育目的的功能重点:定向、激励、评价。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4、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重点: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目的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重点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国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国福禄贝尔:家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确定;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增进人的价值;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于政治。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时才有价值;经济发展。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继承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法国孔德、涂尔干、德国凯兴斯泰纳:四、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教育的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人的发展植根于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第四章教育的制约性与独立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生活的稳定与延续;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社会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社会;的的性质和教育内容的选择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量;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3、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重点: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美国约翰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的无目的的教育理论。结构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制约教育体制的变革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02)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1、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p104)二、教育对人的制约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重点:坚持社会主义是我国教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发展。育目的的根本所在;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安排不一样的教育内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容和方法。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目的;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注关键期教育,(p111)第六章教育制度教师是学习示范者一、教育制度的概述教师是管理者1、教育制度的含义重点: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教师是研究者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教师是终身学习者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地位:政治、经济、专业(权利与义务)、社会声望。(p147)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二、教师的法律问题概述法律、规则、条例等。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重点: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3、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学生的身心遇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诉权。发展规律。(p119)同上。义务:遵纪守法、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爱护尊重4、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p120)学生、保护学生、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教师资格制度重点:1、学制的含义重点: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各级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教育教学能力;2、双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18世纪的西欧,英3、教师聘任制度。要求:领会(p156)国。4、中小学教师违法施教行为,以及如何预防。要求:识记、单轨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美国。理解、应用(p158)分支型学制的含义、特点及代表国家重点:苏联三、教师专业发展重点3、现行学制的改革:纵向方面—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单轨学制方向发展。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横向方面—现代学制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重大发展变化。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自我加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1、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历程: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内容:专业精神的发展(忠诚、热爱、奉献;对专业理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标志着封建传统想永无止境的追求)学制的结束,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专业知识的发展(学科专业知识:学什么;教育专业知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缩短小学学业年限,识:怎么教)延长中学学业年限;选科制与分科教育。标志着中国资产阶专业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教学研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要求:理解(p138)究能力)3、我国现行的主要教育法规。要求:识记与理解核心内容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4、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境性。年)》(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可下载),重点理3、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解并识记:第二章中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第四章义务教化、信息化。育,第十一章中的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培训、教师成为研究者、自第七章教师我实践反思、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一、教师职业5、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表现、原因及对策。要求:识记、1、教师的含义:理解、应用(p16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第八章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一、学生的身份2、教师职业发展历程。1、学生身份即学生角色。3、教师职业的特点重点: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2、学生的本质特征重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性。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4、教师的职业角色和地位重点:3、个人身份、学校身份、社会身份。要求:识记、理解、角色:教师是授业解惑者(p178)二、学生的地位1、学生的社会地位的含义: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2、学生的社会地位涉及的层面:观念层面、制度层面。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体、客体。三、学生的发展(p189)1、学生发展的含义:2、学生发展的目标、规律:目标:在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成熟,在个性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规律: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差异性3、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要求:理解(p191)第九章课程一、课程理论1、课程的含义重点:课程即教学科目、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学习经验、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2、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鲁纳教育过程。3、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卢梭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布拉梅尔德、弗莱雷5、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奈勒6、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美国多尔二、课程编制1、课程编制的概念: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过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等阶段。2、课程编制的阶段内容重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3、课程目标的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4、课程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测度。5、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6、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需要、社会需要、学科的发展。7、课程内容的概念: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8、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经验9、课程内容的选择准则: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注意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注意贴近社会生活10、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概念重点。(p209)1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因素: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实施外部环境实施主体实施的管理12、课程评价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13、课程评价的取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取向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取向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取向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三、课程改革1、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重点:社会经济需求、科学知识进步、学生身心发展。2、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221)第十章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一、常用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事物,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注重讲授过程中的启发性和趣味性适当地配合和运用教学板书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要求: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做准备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勤于钻研。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简要地概括讨论的不同观点及讨论的最后结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谈话法:2、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参观法、演示法的含义及要求3、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的含义及要求重点二、项目教学法重点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特点: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2、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项目主题的形成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的执行项目结束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三、任务驱动法重点1、任务驱动法的概念:指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利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构建。特点: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2、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本过程:任务的设计教学环境的创设探索研究总结评价四、教学的艺术种类1、教学艺术的概念特点重点: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没得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特点:教学艺术的科学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2、教学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注意事项:准确得体,强调规范性;情真意切,富有情感性;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3、教学非语言艺术的概念: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体现:表情、眼神、体态、手势。4、教学板书艺术的类型:纲目式板书、结构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形式板书、综合式板书。要求:内容精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构思精巧,富有深刻的启发性;美观大方,体现精湛的艺术性;灵活机动,具有周密的计划性;第十一章班级管理艺术一、班集体与班级管理1、班集体的含义、特点和功能重点:含义:班集体就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条件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特征:班集体的目标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班集体会采取更加统一的行动;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高度深化和内化;功能:社会功能、组织功能、教育功能、个性化功能。2、班级管理的含义: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有效推进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行为的过程。3、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管理、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二、班主任工作要点1、班主任工作要点重点:了解和研究学生;协调好班级内外的各种关系;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2、应用: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重点:把活动与班级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开展活动;注意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性三、班主任实务操作理解、应用:如何组织主题班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全班动员,分工合作组织严密,逐项落实及时总结,巩固成果如何选拔班干部:灵活确定班干部职位民主选择班干部成员由扶到放的培养班干部队伍第十二章教学测量与评价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述重点1、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教学测量与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信息,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及其所达到的效果给予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2、领会: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检查、鉴定、反馈、导向、激励、研究、强化。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重点测验法的定义:测验法是指利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来测量和评定被试的能力、态度、性格、学习、成就和情绪状态等特征的方法,其实质就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测量。特点:间接性、客观性、相对性。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测评者根据测评指标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对象进行观察、考察和分析,从而获取测评信息的一种方法。特点:目的性、直接性、可重复性、工具性。问卷调查法的定义: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收集资料的方法。成长记录袋的定义:成长记录袋也称档案袋,是个人作品和材料的系统收集。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1、多元评价的含义:多元评价是以教师教学与评价专业为基础,依据教学目标研究拟定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价内涵、评价人员及评价时机与过程,并呈现多元的学习成果,以提供更适性化的教学来增进学生成长。特征:专业多元、内涵多元、过程多元、时机多元、情境多元、方式多元、人员多元、结果多元。2、人性化教学评估的含义:人性化教学评估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观,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并研制各项评价措施的评估理念。特征:评价中心学生化评价内涵同理化结果呈现增强化结果解释正向化第四篇:【艺术概论重点整理】★★★★(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基本特征)(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艺术形态(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深层的主、客观因素不同——双向组成、可能双向转化)外在、内在、外内在综合性表现:主体精神和艺术家传达自我思想情致的方式,分为三个交叉性层次特点:强烈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对象化的存在(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美的形式构成★★★★1、时间艺术(音乐、文学)音乐、文学(诗词)的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地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这类艺术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们称为“时间艺术”。2、空间艺术(绘画=形线、明暗、色彩、雕塑=三度空间性)空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3、时空艺术(舞蹈)在空间里有程序的展开动态形象,又在时间里延续变动着空间样式★★4、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诉诸视觉感官。符号体系是静态性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型准确塑形或变异塑形的特质,给人以视触感觉,仿佛是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绘画、雕塑属于造型艺术。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的一部分,也可划归造型艺术,但又具有很大的独特性。5、非造型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一般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感觉,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音乐、舞蹈是有代表性的非造型艺术。建筑基本上划归非造型艺术是因为它的某些音乐性特征。6、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表演)是这种综合性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形态——三大戏剧表演体系★★★正确处理演员的“自我”与戏剧中“自我”的矛盾是表演艺术独特的美学课题,基于上述命题产生了三大戏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忘我-酷似真实-寓教于情之乐布莱希特体系:间离效果和史剧诗-本质真实-寓教于思之乐梅兰芳表演体系:寓教于美之乐——建筑实用、坚固、令人愉快(三要素)★古希腊三种柱式:多利亚式:庄重、森严、雄伟具有男性雄健之美;爱奥尼亚式:谨细、精致、温柔具有女性之美;科林斯式:布满雕饰、花盆具有高贵、华美的感觉。★★(应用)艺术形态的构成的三种方式:★★艺术形态本体不仅与物化结构和符号体系相关,而且与它深层的主、客观因素不同的组成方式——双向组成和可能双向转化相关。艺术形态深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组成方式,以艺术家自我主体性为出发点,获得不同的实现,大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绘画-雕塑-建筑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音乐第三种方式: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性显现。综合艺术、书法这三种方式,都是“心”和“物”在艺术中的双向组成关系。其中经常由一方面转化为另一方面,既呈现为双向转化的微妙过程,又呈现为艺术形态的复杂性、交叉性、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艺术形态深层的精神构成方式只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书法,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1、从象形因素出发,中国文字的发展成熟可以分为三期:纯图画期、图画做文字期、纯文字期2、从用笔的因素讲中国书法艺术四要素:用笔、结体、意态、风神★★★★音乐:以流动的、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文学:通过语言符号这一特殊的物质媒介,通过诉诸想象,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美术: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利用平面或空间,创造出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象,进而给人以美感的客观对象,又称造型艺术。舞蹈:以人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在时间的流程中以占有空间的艺术样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舞蹈的三要素:姿态、结构、动作)芭蕾舞是西方古典舞蹈最典范的形式孕育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兴盛于俄罗斯。)戏剧: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们因素于一体,通过演员的表演,向观众展示艺术化生活的艺术。戏剧中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戏剧动作是经过组织的连续性动作系列,它造就了一个完整的戏剧情境,还能预示未来的发展。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电影: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艺术的发生★对于艺术的争论艺术界虽众说纷纭,但是公认的有以下两点: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物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实际功利性的用途。原始“艺术”★★★(实用功利)是人类最早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原始人来说它主要价值是实用功利属性而非审美属性,是后来艺术史概念上引发出的特定含义★★★★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恩格斯)劳动说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人类的美感最早来源于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优点:艺术起源于劳动,虽找到了艺术发生的终极根源,并能解释部分原始艺术现象。缺点:只注意到了劳动的具体艺术形态发生之间表面的、直接的联系,而没看到人类的劳动实践是通过对整个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意识与观念,本能冲动,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体质形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间接地、深层地、广泛地给美术发生以影响的。★★★★为什么说艺术最早起源于劳动说(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关系)1、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或者本身就是劳动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间接地为生产劳动的目的服务。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如:原始氏族的洞穴画等。3、劳动对艺术发生要作用,同样表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如原始艺术中的音乐、舞蹈都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4、艺术与劳动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从语源学上得到支持。总之,艺术最初是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促使艺术发生的学说1、模仿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再现模仿,系统论述这一理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康德、席勒、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3、巫术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首创一理论的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4、表现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这一理论的有法国美学家维隆、雪莱等艺术发展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历史的传承关系、艺术形式表象方面、内容方面、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北魏雕像秀骨清像:最早的北魏时期雕塑的佛像以麦积山的为典型,所谓的“秀骨清相”是指长脸细颈、瘦削轻羸、衣褶飘举脸上露出一种洞查宇宙人生奥秘的哲人的微笑,一副超凡脱俗的出世之态。★★★★★“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尤其是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其主要内容是“要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艺术在文化中的位置★★★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在精神文化中,包含着艺术这个子系统。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与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科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艺术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所以艺术与宗、道、哲、政治和科学之间有着不能相互代替,但又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具体去原版里看,P10。★★★★艺术的功能有哪些?审美(最重要最基本)、认识、教育、娱乐、社会组织——艺术的社会功用答:艺术的社会功用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和社会组织功用,其中审美功用是艺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社会功用其余功能说明具体去原版里看,P11。★★★★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是“意象”的物态化,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审美对象。——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详见P1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它是艺术实践这种独立自在的活动产物。——★★★★“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念”和现实生活中“物象”的结合体。“意”是指: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象”指具体生活中传达出来“意”的物象。★★★★六法论:(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六法论中所讲的“经营位置”即构图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涵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指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的无限,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简析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首先,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与手段。其次,艺术具有完备的语言体系,即艺术家不需要依赖其他语言、不求助于其他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创作意图。——各门艺术的艺术语言:★★★1、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其中点、线、面是描绘塑造形体的最基本元素。在美术语言中,色彩和光线是极富感情色彩的元素,而色彩则更具有情感性与象征性。2、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3、音乐语言的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旋律是音乐的灵魂。4、建筑以空间组合、形体线条、色彩、光影、质感和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建筑形象。5、工艺美术以材质、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工艺形象。6、舞蹈主要以人体本身的动作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感情,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是用动作“说话”的,其艺术语言就是“动作”,这种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程式性、具有自身节奏和韵律的动作。7、戏剧:演员表演是处于戏剧戏曲艺术中心地位,动作是戏剧艺术语言的最核心部分。8、戏剧和电影都是综合艺术,二者的艺术语言带有综合性,既包含文学语言,也包含造型语言和音乐语言等因素,但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戏剧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台词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电影则是以它自己的镜头、画面、蒙太奇等来创造出艺术作品,传达创作意图、塑造艺术形象的。9、电影电视艺术统称影视艺术。影视艺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接近于绘画的造型因素的表现力。表现手段包括镜头、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能动地和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图景。(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拍,只要中间不断开,所拍摄的这一段胶片所包含的画面。蒙太奇一词来自法文,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的功能: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艺术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也指艺术作品所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答:这是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尔-贝尔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即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特征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的形式,如绘画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关系,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双重属性是指:审美属性与商业属性,其中艺术的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本质属性★★1、在本质上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因为它所具有的客观属性——比如音乐作品中的音响效果、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并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审美活动。2、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孕育的智慧结晶。艺术美(或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现实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审美创造。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要尊重艺术家的版权)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正比的,但从艺术本身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作品的商业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的评价标准。有差异就有矛盾。尊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不仅是对艺术家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还是维持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平衡的重要法则。只有尊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得以长期稳定的体现促进艺术创作顺利进行,艺术健康发展。★★★★艺术世界的构成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艺术家及他的创作活动是艺术世界的主导因素。艺术家的特点:主体性、情感性、创造性。★★★主体性: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其表现在艺术家首先是个思想者,即成熟的世界观。还表现在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淡于功名、志行高洁的人品以及为艺术献身的精神。2、艺术家的主体性还在于艺术家主体的情感特点。所谓的情感主要是指艺术家对所表达事物的强烈情感倾向,有时称为艺术激情,这是作品产生强烈感染力的原因。创造性:1、卓越的艺术素质: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艺术素质与天才。2、丰富的知识修养。艺术创作性要求艺术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知识和修养是艺术家后天专业训练和文化教育的结果。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对艺术创作非常重要。3、高超的艺术技能。艺术创造性要求艺术家应具有熟练的艺术构思能力和运用一定物质手段将其创造意图传达出来的能力。——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丰富情感、个人天赋的敏感与纯真、丰富的艺术鉴赏与创造经验、广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艺术技能。集体无意识:★每一个民族都因为其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生活条件、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心理,体现着各民族的审美特点,形成各民族的艺术精神。这些民族心理因素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融入到了艺术家个体的血液、灵魂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艺术创新★是基于艺术传统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内容、艺术表达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新面目、新风格的创造.艺术创新主要是观念的创新,作品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技巧方面的创新只是内在创新变化的一个反映。艺术创新就是超越,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其他人以及超越自己。“重复”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对别人的重复就是没有创造性地模仿别人。——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要求。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更新性要求艺术家不断创造。2、创新是艺术欣赏者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求新、求奇是艺术欣赏心理的特点之一。3、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所在。“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艺术家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才能保持其艺术的生命力。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艺术个性的内涵:所谓艺术个性就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审美理想、感情气质及艺术才能等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使其得以进行创新的内在原因。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它艺术家的标志,没有形成独特个性的艺术家的作品是缺乏独特感染力的。个性创新与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创新根源于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而艺术家艺术个性的成熟外化于艺术作品就形成了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性成熟的标志。而艺术风格相近的艺术家集群就形成了艺术流派。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新?★★强化创造意识、高扬开拓精神、积极碰撞与独处感悟互补、信赖直觉、捕捉灵感、合理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寓于创新。注重艺术个性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在尊重艺术家先天性格和气质类型的同时扬长避短。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艺术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审美需要的体现。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他对人类自身完善和寻找人类自身价值上所起的作用,是从事其他社会职业的人所不能代替的。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是因为人类需要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作为专门从事审美创造的艺术家来说,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记录、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并表达其评价和感受,以此来体现其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首先,艺术家的作用体现在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中。一、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生活二、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感情体现审美理想三、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理想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有调剂人类精神的作用。其次,除了通过艺术作品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艺术家本身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以自身个人魅力对人产生启示也是艺术家作用与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艺术家的价值★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艺术家的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两种。艺术家社会简直的高低在于他对社会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的大小。艺术家的本体价值是指艺术家对社会可能起到的作用,或者说他具有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潜在能力。艺术家的本体价值一般大于社会价值。艺术家的地位★★艺术家是其艺术世界的主宰。艺术家的地位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变化,其地位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艺术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艺术家的地位。1、不论艺术家从事哪种艺术创造,其社会角色等同于其他社会劳动者。2、艺术与文化中的其他门类有着同等的地位。3、政治经济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同样是艺术存在及发展的基础,艺术家的地位也必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基础及其他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是艺术构思和意向物化的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艺术他律性:艺术作为整个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精神、文化现象--政治、宗教、哲学、法律等相互理论观点相互影响。艺术自律性:艺术自身的规律。艺术自律性是自在自为的,在人类艺术地认识世界、审美地体验世界的无限推移深化着、丰富着、发展着、拓展着。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处于往还张弛的交织中。曲线形、迂回式的发展。★★★★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1)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2)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3)构成论实验性艺术(4)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定义: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互相关系的理论。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代表人物: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人物是苏格拉底达芬奇是再现论的阐发者和实践者,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关系: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多以现实主义的某些基本原则或元素为原点,加以拓展的。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定义表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俄)、苏珊格朗(艺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农药残留土壤生物降解研究
- 高一化学教案:专题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糖类
- 2024届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 2024高中地理课时作业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700字范文三篇素材
- 2024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中语文精读课文一第3课2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第四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 食品安全分享
- 跨境代运营合同范例
-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模版(3篇)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糖尿病肢端坏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