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颂德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中秋,是一张车票,自己在这个站台,亲人在那个站台,它意味着____山水,更满载千里奔波之后的团圆欣喜。中秋,像一颗石榴,丰收的时辰一到,莹润的果实包都包不住,从不吝(lìn)啬对辛勤汗水的奖赏。中秋,似一曲合奏,在明月清辉的茏罩下,中华儿女酣畅淋漓地挥洒情愫,接续先人的浪漫想象,共叙未来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____的意绪与哲思,承载(zǎi)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团聚,也成为古今旅人的共同心愿。

由此就不难理解,天上月圆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以让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情难自禁(jīn),____;一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何以能引发人们的心绪共振,____起亲族情谊;一帧“天和"核心舱划过满月的定格画面,何以激荡起家国情怀,积蓄起磅礴(bó)力量。花好月圆时,我们沉醉于亲朋团圆的欢愉,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观照,怎么不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吝(lìn)B.载(zǎi)C.禁(jīn)D.礴(bó)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茏罩B.酣畅淋漓C.倾泻D.激荡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跨越储藏思绪万千凝结

B.翻越蕴藏百思不解凝结

C.翻越储藏百思不解凝聚

D.跨越蕴藏思绪万千凝聚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怎么能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B.怎么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C.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D.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答案】1.B

2.A

3.D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表意不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ACD.正确;

B.错误,承载(zài)。

故答案为:B

2.A.错误,茏罩——笼罩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3.第一空:“翻越”指跨过、越过,侧重于跨过,如翻越高山等。“跨越"指超过时期或地区之间的界限,侧重于超出界限,如跨越封锁线等。此处“山水”一般指向地区之间的界线,因此应使用“跨越"。第二空:“储藏”通常是指将物品保存起来,以便将来使用,而不需要考虑这些物品是否会被消耗掉。“蕴藏"指的是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更多地强调资源的潜力和可能性,而不是实际的储存或保存。此处“意绪与哲思”并非实际的物品,因此用“蕴藏"更准确。第三空:“百思不解”指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思绪万千"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此处形容诗歌能让人们产生诸多情绪,因此选用“思绪万千”更恰当。第四空:“凝结"多指结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形态,或指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此处形容情谊的聚集,选用“凝聚"更恰当。

故答案为:D

4.语序不当,应将“不”调到“对"的前面;是表意重复,可将“尤其”删去。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上·肇庆期中)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群舞《摆出一个春天》由普洱市澜沧县文化馆、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创作演出。____,____,____,____,曾荣获2020年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并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亮相。

①生动表现出拉祜人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②该舞蹈取材于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摆舞”

③深受百姓喜爱

④通过一群美丽勤劳的拉祜少女踏歌起舞,鼓舞欢腾的情景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②句中的“该舞蹈"指的是空白处前句的“群舞《摆出一个春天》”是首句。④句与①句介绍“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第二句和第三句。③句是“该舞蹈”演出后的效果,是末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2024八上·肇庆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古诗是我们了解诗人生活的一个窗口,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展现了边塞奇特风光,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还有王绩笔下,。表现出自己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内心的孤寂愁苦。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使至塞上》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经典的描绘边塞壮丽景象的诗句。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其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不舍。

王绩作品通常抒发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在描述乱世中的个人感受时,常表现出一种孤寂和愁苦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尤其是“长歌怀采薇”部分,常常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故答案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2024八上·肇庆期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信为本,诚信做人。复兴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正在开展以“共铸诚信学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资料收集】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____________

(2)【新闻点击】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11月6日上午10点,复兴中学八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代表于笃志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八年级年级组长张南老师,副组长谭伟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张组长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出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年级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

(通讯员:张卓袁云涛)

【答案】(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言必信,行必果。

(2)复兴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知识点】新闻标题;格言

【解析】【分析】(1)首先明确活动的主题是“共铸诚信学校”,核心词是“诚信”。因此,收集的资料应与“诚信"紧密相关。名言警句通常是简短、精炼且富有哲理的句子,能够概括或传达某种深刻的道理或价值观。在这个场景下,名言警句应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诚信”的重要性。回忆自己学过的、听过的或看过的与“诚信"相关的名言警句如果记忆有限,可以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源,寻找符合主题的名言警句。

(2)消息的主体是“复兴中学八年级”。这是整个事件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因此标题中应包含这一关键信息。消息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即“召集各班学生代表于笃志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这是整个消息的核心内容,也是标题需要重点体现的部分。

故答案为:(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言必信,行必果。(2)复兴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点评】(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从平时的积累中写出有关的名言一则即可。

(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8.(2024八上·肇庆期中)【调查分析】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校园中“诚信"情况

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

调查项目从未出现偶尔出现经常出现

抄袭作业201515

考试作弊34142

言而无信241610

上表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反映了校园中存在不诚信现象。

【知识点】图表信息

【解析】【分析】根据“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的数据显示可知,抄袭作业偶尔出现的有15人,经常出现的有15人;考试作弊偶尔出现的有14人,经常出现的有2人;言而无信偶尔出现的有16人,经常出现的有10人,这些行为都属于不诚信的行为。

故答案为:反映了校园中存在不诚信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9.(2024八上·肇庆期中)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八年级开展了“话说红色人物”读书交流会,请你仿照示例从所给出的人物选项中挑选一个,完成下面练习。

示例:

【人物】彭德怀

【相关事件】一次看抗日剧团的演出时,天黑后天气突然转凉,作者埃德加·斯诺不由裹紧了棉袄。在演出中途,他发现彭德怀脱下了棉衣,把它披在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的思考】彭德怀这一举动,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其他同志。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他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选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

【人物】

【相关事件】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___

【答案】人物:贺龙。相关事件: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我的思考: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毛泽东相关事件: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常常与农民群众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他鼓励农民们积极参与抗日斗争,同时也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一次,他亲自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们收割庄稼。我的思考:毛泽东的这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生的精神,是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重要品质之一。他深知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启示作用;朱德相关事件:在长征途中,朱德常常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他从不搞特殊化,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始终坚持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有一次,部队食物短缺,朱德将自己的一份口粮让给了一位生病的战士。我的思考:朱德这种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和领导者的风范。他不仅关心战士们的生活,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和爱戴。他的这种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贺龙相关事件:贺龙在长征途中,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在一次穿越雪山时,由于天气恶劣,许多战士都感到力不从心,但贺龙却挥舞着手中的大刀,高唱着战歌,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我的思考:贺龙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位能够鼓舞人心、带领大家共同前进的领袖。他的这种精神,不仅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信任,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故答案为:人物:贺龙;相关事件: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我的思考: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0.(2024八上·肇庆期中)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略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按照挑选出的汉字顺序,依次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体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力度和结构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及入石不知何时是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11.(2024八上·肇庆期中)班级准备将“宁静致远"的书法作品挂在教室橱窗里,大家一致推荐用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活泼的字体。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大家意见的一幅是()

A.B.

C.D.

【答案】B

【知识点】书法

【解析】【分析】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是篆书;

B.“潇洒飘逸、灵动活泼”是行书的特点,是行书;

C.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是隶书;

D.字体方正,规矩严整。是楷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1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的妙处。

【答案】12.D

13.示例:“直"描绘了大漠孤烟直起、浓郁劲拔的奇特景象,这个字既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建功立业;使至塞上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2.ABC.正确;

D.“候骑"指侦察骑兵,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作战,并非是等候在此欢迎诗人的士兵,该项理解错误,它没有体现出欢迎之意,更多是传递出边塞紧张的军事氛围。

故答案为:D

1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塞外风光图。其中,“大漠孤烟直"一句,以“直”字形容孤烟,既表现了孤烟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中挺拔而起的景象,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感。从炼字的角度来看,“直"字的使用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人情感的一种寄托。在大漠这样荒凉、孤寂的环境中,孤烟的“直”不仅体现了自然景物的特点,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坚韧。这种孤寂感与大自然的壮美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直"字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在浩瀚的大漠中,孤烟的“直”是如此醒目,它仿佛是天地间的一根支柱,支撑着这片荒凉而又神秘的土地。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也让人对诗人的才情和想象力肃然起敬。故答案为:示例:“直"描绘了大漠孤烟直起、浓郁劲拔的奇特景象,这个字既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盖余以八月之望①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余系舡于其下,尽却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⑤、广寒之宫⑥,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①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②沙:金沙滩。③童隶:书童仆役。④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⑥广寒之宫:月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___念:

盖竹柏影也___盖:

宜独往_________宜:

虽未尝身至其地___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16.【甲】文中写作者面对明月却“无与为乐”,试分析作者此刻的心情?

17.【甲】【乙】两文是如何表现月光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考虑,想到;大概是;适合,适宜;曾经

15.①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16.苏轼在夜晚因月光照进房间而欣然起行,但想到没有共同赏月的人,这流露出了苏轼在仕途不顺、被贬谪时的孤独之感。

17.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积水,突出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月光照射下的夜晚如同白昼,突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和我一起游乐,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月亮在中秋节这一天最为明亮,观赏中秋的月亮,在靠近水的地方效果最佳;在靠近水的地方观赏月亮,最好是独自前往;独自前往的地方,距离人们居住的地方越远,景致就越好。

大概在八月十五日这天我来到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皎洁如同白昼。洞庭湖和青草湖被沙洲隔开。我把船停靠在沙洲下面,让船夫和随从都上岸,我独自登上沙洲。沙洲上的沙子呈现出纯正的黄色,和月光相互辉映,湖水如同玉盘一般,沙洲如同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让人感到身体寒冷,眼睛眩晕。传说中的阆风、瑶台、广寒宫,虽然我未曾亲身到达过那些地方,但我想,它们也不过如此罢了。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念无与为乐者,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盖竹柏影也,句意为: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宜独往,句意为:最好还是独自前往。宜:适合,适宜;虽未尝身至其地,句意为:虽然我没有亲身到过那个地方。尝:曾经。故答案为:考虑,想到;大概是;适合,适宜;曾经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①重点词:未寝:没有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行走。中庭:庭院里。②去:距离。远者:偏远的地方。胜:优胜,此处指景色或体验更佳。

故答案为:①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②(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16.在【甲】文中,苏轼描述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一个场景。他在夜晚准备睡觉时,月光照进了房间,这使他感到非常高兴,于是起床行走。然而,当他想到没有可以一起赏月的人时,这种高兴的情绪被一丝孤独所取代。从“念无与为乐者”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苏轼的孤独感。结合苏轼的生平背景,我们知道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种被贬谪的经历无疑加剧了他的孤独感。因此,当他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月光时,虽然心中涌起一股欣赏之情,但随即又因为找不到共同欣赏的人而感到孤独。

故答案为:苏轼在夜晚因月光照进房间而欣然起行,但想到没有共同赏月的人,这流露出了苏轼在仕途不顺、被贬谪时的孤独之感。

17.在【甲】文中,苏轼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月光的特点。他将月光比作积水,用“庭下如积水空明"来形容月光的澄澈透明。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准确地传达了月光的清澈明亮之感。同时,他还通过描述竹柏影在月光下的映照,进一步烘托了月光的明亮和清澈。在【乙】文中,作者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月光的特点。他写道:“月白如昼”,用白天来形容夜晚的明亮程度,这种夸张的手法无疑突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此外,作者还通过描述月光照射下的洞庭湖景色,如“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进一步展现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明亮的夜晚之中,感受到了月光的魅力。故答案为: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积水,突出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月光照射下的夜晚如同白昼,突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三跳满分小花怒放

郑轶李硕

①如果东京奥运会没有延期,今年3月刚满14岁的全红婵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姐姐们征战奥运;如今,在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她用令人惊叹的“三跳满分”一战成名。

②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再次同时升起两面五星红旗,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以绝对优势包揽女子十米台冠、亚军。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在决赛第二跳、第四跳和第五跳均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十米台历史最高分。

③“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教科书般"的表现引发网友一片赞誉。对这个去年才冒尖的新队员,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评价说:“全红婵是一个天才型选手,无论空中动作还是水花效果都是最棒的。”全红婵却说,“我不是天才。"如今的成绩,是靠每天400多跳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的全力以赴来支撑的。

④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向来是小花争艳的舞台。2020年10月,首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重启,当时年仅13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00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她说:“没想过能赢、我就把比赛当成训练大胆去跳了。"

⑤全红婵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跳水队女子跳台项目的良性竞争。3场奥运选拔赛综合比拼,获得两冠的她如愿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阵容。此时,一个目标在她心底萌生:什么时候自己的照片能挂上国家队的光荣墙?

⑥正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第一次出征奥运的她拥有一颗“大心脏”,“奥运会也就跳5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跳好就行了。”

⑦女子十米台预赛,全红婵表现井不稳定,一度出现失误,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半决赛中,全红婵力压陈芋汐排名第一晋级。“第一次出国比赛有点怕自己跳不好,教练就要我早点睡,决赛前我睡得好香。"全红婵有些羞涩。

⑧站在奥运会决赛跳台,全红婵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用无懈可击的动作和入水,迅速拉开领先优势。第二跳,7名裁判全部打出10分;第四跳,这一幕再次上演。两个罕见的全满分令现场气氛沸腾。最后一跳,全红婵又获得满分,最终以领先第二名40.8分的超高成绩将金牌收入囊中。

⑨还不满16岁的亚军陈芋汐,看到全红婵的出色发挥,不禁想起两年前在光州世锦赛夺冠时的自己。“全红婵比我那时更厉害,水花和动作细节更出色。”陈芋汐由衷称赞。

《人民日报》

18.上文主要报道了什么事实?请简要概括。(25字以内)

19.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0.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答案】18.全红婵勇夺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十米台金牌。

19.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怕"和“睡得好香”的言语描写出了全红婵决赛前心态调适的过程,“羞涩"的神态写出全红婵面对采访时的害羞和青涩。两处描写突出了全红婵的乖巧、纯朴和可爱。

20.“三跳满分”揭示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小花怒放"将全红婵比喻成怒放的小花,形象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答题思路: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8.结合“今年3月刚满14岁的全红婵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姐姐们征战奥运;如今,在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她用令人惊叹的'三跳满分’一战成名”概括可知。

故答案为:全红婵勇夺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十米台金牌。

19.句子中“第一次出国比赛有点怕自己跳不好,教练就要我早点睡,决赛前我睡得好香"是全红婵所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直接呈现了她内心的担忧以及为应对决赛所做的调整,让读者能真切听到她的心声。“全红婵有些羞涩”则是对她神态的刻画,属于神态描写,通过这一细节,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全红婵当时略带腼腆的模样。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语言描写中的“怕"体现出她作为一个初次出国参赛的年轻选手,面对大赛时的正常紧张心理,符合她的年龄特征;而“睡得好香”又展现出她在教练指导下,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为决赛养精蓄锐,凸显出她的乖巧,懂得听从教练建议。神态描写里的“羞涩"一词,进一步强化了她纯真、青涩的一面,让一个还不满16岁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与前文那个在跳台上意气风发、实力超群的运动员形象相互补充,使全红婵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全方位感受到她的纯朴和可爱。

故答案为: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怕”和“睡得好香"的言语描写出了全红婵决赛前心态调适的过程,“羞涩”的神态写出全红婵面对采访时的害羞和青涩。两处描写突出了全红婵的乖巧、纯朴和可爱。

20.“三跳满分"是指“全红婵在决赛第二跳、第四跳和第五跳均获得满分”,揭示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结合“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向来是小花争艳的舞台。2020年10月,首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重启,当时年仅13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00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可知“小花怒放”是指将全红婵比喻成怒放的小花,形象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三跳满分"揭示了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小花怒放”将全红婵比喻成怒放的小花,形象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一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在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2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请简要概括。

2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21.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着送“我”到车站。

22.“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23.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丰盈而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也会显现出来。

24.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1.根据③段“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概括可知外公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根据⑤段“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⑥段“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可知外公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根据⑦段“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可知我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送“我"到车站。

故答案为:任由“我”将秧苗插乱,从不说“我";带“我”看戏,给“我"讲戏;每次离开他家,都坚持着送“我”到车站。

22.“轻轻地"形容外公将钱放入篮子的动作很温柔,与其观众的“胡乱抛掷”形成对比,表现外公态度的庄重。结合上文“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分析,突出了外公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故答案为:“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

23.“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作为开头,引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这类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描述了这类人的外在表现。他们通常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给人一种沉默寡言的印象。这与原文中外公的形象相吻合,外公是一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都很少。“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则揭示了这类人内心的丰富与美好。尽管他们不善言辞,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亲人的爱和对某些事物的喜好。这些爱和喜好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园,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滋养着、生长着。在原文中,外公对孙辈的疼爱和对戏曲的喜好就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类人内心的丰盈美好在恰当时机下的显现。当遇到合适的时机或情境时,他们内心的爱和喜好会像花园中的花朵一样绽放出来,给人带来惊喜和感动。在原文中,外公向孙辈讲述传统戏文的故事,就是他在恰当的时机下展现自己内心丰盈美好的一个例子。故答案为:生活中,一类人不善言辞,却不乏对亲人的爱,也有自己的爱好专长,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丰盈而美好,而且在恰当的时机,这种丰盈美好也会显现出来。

24.结构上:“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转换人称,运用第二人称“您"便于直抒胸臆,“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表达了对已去世的外公的深切怀念,点明文章主旨。省略号的运用,使表达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故答案为: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外公的深切思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5.(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告别初一,走进初二,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经历如何,我们都在一天天成长,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依据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以我们告别初一、走进初二为引子,引出了成长这一中心话题。它指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经历,无论是顺利还是烦恼,都能从中获得教益。这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与感悟的话题,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

【题干分析】①具体分析每一则材料的意义:“当我们告别初一,走进初二,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这句话指出了成长的时间节点和标志,即告别初一、走进初二,意味着我们在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烦恼多多,忧愁不断。"这句话描述了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可能经历:顺利和烦恼。它暗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取这两种经历中的一种或两种来展开叙述。“然而,不管经历如何,我们都在一天天成长,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这句话强调了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即无论经历如何,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教益,促进自己的成长。材料关键词的含义解释:“成长"指个体在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方面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一帆风顺”指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或困难。“烦恼多多"指遇到很多令人烦恼、不愉快的事情。②阐述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叙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悟和收获。阐述角度:可以从“是什么?"(成长的定义和表现)、“为什么?”(成长的原因和动力)、“怎么做?"(如何面对成长的挑战和困难)等角度来展开叙述。写作误区:详略得当,重点阐述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经历和感悟,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开头可以简短引出成长的话题,中间部分详细叙述经历,结尾总结感悟和收获;事例素材可以选取与成长相关的个人经历、名人故事等;结尾可以升华主题,强调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立意提取】

1.成长的足迹

2.成长的烦恼与收获

3.成长的勇气与坚持

4.成长的启示与感悟

例文:

__________成长的足迹

初一的欢声笑语还依稀在耳边回响,转眼间,我已经踏入了初二的门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一年,是我成长的见证,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记得刚升入初一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学习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数学,那些复杂的公式和题目常常让我头疼不已。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要放弃,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能放弃,要坚持下去!”于是,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数学,反而开始享受解题的乐趣。

除了学习上的成长,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初一的时候,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这样的自己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鼓起勇气,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各种活动,渐渐地,我变得开朗起来,也结交了许多知心朋友。

当然,成长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曾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痛哭流涕,也曾因为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而烦恼不已。但是,每一次挫折都让我更加坚强,每一次困难都让我更加成熟。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如今,站在初二的起点上,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我一定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更多坚实的足迹。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感慨万千。我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谢那些让我成长的事。我知道,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对未来的铺垫。我会珍惜这些足迹,继续前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点评】这篇记叙文以“成长的足迹"为题,生动地叙述了作者在初一这一年的成长经历。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学习上的成长、人际交往的成长以及面对挫折的成长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内容充实且具体。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如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数学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等,这些事例真实可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成长和变化。同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如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同学相处时的喜悦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坚强,这些情感表达真挚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此外,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这一部分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广东省肇庆市颂德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各小题。

中秋,是一张车票,自己在这个站台,亲人在那个站台,它意味着____山水,更满载千里奔波之后的团圆欣喜。中秋,像一颗石榴,丰收的时辰一到,莹润的果实包都包不住,从不吝(lìn)啬对辛勤汗水的奖赏。中秋,似一曲合奏,在明月清辉的茏罩下,中华儿女酣畅淋漓地挥洒情愫,接续先人的浪漫想象,共叙未来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____的意绪与哲思,承载(zǎi)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团聚,也成为古今旅人的共同心愿。

由此就不难理解,天上月圆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以让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情难自禁(jīn),____;一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何以能引发人们的心绪共振,____起亲族情谊;一帧“天和”核心舱划过满月的定格画面,何以激荡起家国情怀,积蓄起磅礴(bó)力量。花好月圆时,我们沉醉于亲朋团圆的欢愉,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观照,怎么不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吝(lìn)B.载(zǎi)C.禁(jīn)D.礴(bó)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茏罩B.酣畅淋漓C.倾泻D.激荡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跨越储藏思绪万千凝结

B.翻越蕴藏百思不解凝结

C.翻越储藏百思不解凝聚

D.跨越蕴藏思绪万千凝聚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怎么能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B.怎么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C.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D.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5.(2024八上·肇庆期中)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群舞《摆出一个春天》由普洱市澜沧县文化馆、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创作演出。____,____,____,____,曾荣获2020年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并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亮相。

①生动表现出拉祜人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②该舞蹈取材于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摆舞”

③深受百姓喜爱

④通过一群美丽勤劳的拉祜少女踏歌起舞,鼓舞欢腾的情景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6.(2024八上·肇庆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古诗是我们了解诗人生活的一个窗口,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展现了边塞奇特风光,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还有王绩笔下,。表现出自己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内心的孤寂愁苦。

7.(2024八上·肇庆期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信为本,诚信做人。复兴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正在开展以“共铸诚信学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资料收集】请你写出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____________

(2)【新闻点击】请你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11月6日上午10点,复兴中学八年级召集各班学生代表于笃志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要嘉宾有:八年级年级组长张南老师,副组长谭伟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张组长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宣誓活动序幕,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勾画出最美的线条;随后,由年级学生会主席带领全体同学庄严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最后,各嘉宾、同学在横幅上签名并留影纪念。

(通讯员:张卓袁云涛)

8.(2024八上·肇庆期中)【调查分析】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校园中“诚信”情况

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

调查项目从未出现偶尔出现经常出现

抄袭作业201515

考试作弊34142

言而无信241610

上表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

9.(2024八上·肇庆期中)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八年级开展了“话说红色人物"读书交流会,请你仿照示例从所给出的人物选项中挑选一个,完成下面练习。

示例:

【人物】彭德怀

【相关事件】一次看抗日剧团的演出时,天黑后天气突然转凉,作者埃德加·斯诺不由裹紧了棉袄。在演出中途,他发现彭德怀脱下了棉衣,把它披在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的思考】彭德怀这一举动,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其他同志。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他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选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

【人物】

【相关事件】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___

10.(2024八上·肇庆期中)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11.(2024八上·肇庆期中)班级准备将“宁静致远”的书法作品挂在教室橱窗里,大家一致推荐用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活泼的字体。下面书法作品中最符合大家意见的一幅是()

A.B.

C.D.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1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的妙处。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盖余以八月之望①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余系舡于其下,尽却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⑤、广寒之宫⑥,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①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②沙:金沙滩。③童隶:书童仆役。④阆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⑥广寒之宫:月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___念:

盖竹柏影也___盖:

宜独往_________宜:

虽未尝身至其地___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16.【甲】文中写作者面对明月却“无与为乐”,试分析作者此刻的心情?

17.【甲】【乙】两文是如何表现月光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三跳满分小花怒放

郑轶李硕

①如果东京奥运会没有延期,今年3月刚满14岁的全红婵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姐姐们征战奥运;如今,在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她用令人惊叹的“三跳满分"一战成名。

②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再次同时升起两面五星红旗,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以绝对优势包揽女子十米台冠、亚军。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在决赛第二跳、第四跳和第五跳均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十米台历史最高分。

③“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教科书般”的表现引发网友一片赞誉。对这个去年才冒尖的新队员,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评价说:“全红婵是一个天才型选手,无论空中动作还是水花效果都是最棒的。"全红婵却说,“我不是天才。”如今的成绩,是靠每天400多跳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的全力以赴来支撑的。

④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向来是小花争艳的舞台。2020年10月,首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重启,当时年仅13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00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她说:“没想过能赢、我就把比赛当成训练大胆去跳了。”

⑤全红婵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跳水队女子跳台项目的良性竞争。3场奥运选拔赛综合比拼,获得两冠的她如愿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阵容。此时,一个目标在她心底萌生:什么时候自己的照片能挂上国家队的光荣墙?

⑥正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第一次出征奥运的她拥有一颗“大心脏”,“奥运会也就跳5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跳好就行了。"

⑦女子十米台预赛,全红婵表现井不稳定,一度出现失误,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半决赛中,全红婵力压陈芋汐排名第一晋级。“第一次出国比赛有点怕自己跳不好,教练就要我早点睡,决赛前我睡得好香。”全红婵有些羞涩。

⑧站在奥运会决赛跳台,全红婵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用无懈可击的动作和入水,迅速拉开领先优势。第二跳,7名裁判全部打出10分;第四跳,这一幕再次上演。两个罕见的全满分令现场气氛沸腾。最后一跳,全红婵又获得满分,最终以领先第二名40.8分的超高成绩将金牌收入囊中。

⑨还不满16岁的亚军陈芋汐,看到全红婵的出色发挥,不禁想起两年前在光州世锦赛夺冠时的自己。“全红婵比我那时更厉害,水花和动作细节更出色。"陈芋汐由衷称赞。

《人民日报》

18.上文主要报道了什么事实?请简要概括。(25字以内)

19.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0.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一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在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2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请简要概括。

2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25.(2024八上·肇庆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告别初一,走进初二,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经历如何,我们都在一天天成长,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依据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D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表意不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1.ACD.正确;

B.错误,承载(zài)。

故答案为:B

2.A.错误,茏罩——笼罩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3.第一空:“翻越”指跨过、越过,侧重于跨过,如翻越高山等。“跨越"指超过时期或地区之间的界限,侧重于超出界限,如跨越封锁线等。此处“山水”一般指向地区之间的界线,因此应使用“跨越"。第二空:“储藏”通常是指将物品保存起来,以便将来使用,而不需要考虑这些物品是否会被消耗掉。“蕴藏"指的是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更多地强调资源的潜力和可能性,而不是实际的储存或保存。此处“意绪与哲思”并非实际的物品,因此用“蕴藏"更准确。第三空:“百思不解”指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思绪万千"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此处形容诗歌能让人们产生诸多情绪,因此选用“思绪万千”更恰当。第四空:“凝结"多指结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形态,或指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此处形容情谊的聚集,选用“凝聚"更恰当。

故答案为:D

4.语序不当,应将“不”调到“对"的前面;是表意重复,可将“尤其”删去。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②句中的“该舞蹈"指的是空白处前句的“群舞《摆出一个春天》”是首句。④句与①句介绍“该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第二句和第三句。③句是“该舞蹈”演出后的效果,是末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使至塞上》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经典的描绘边塞壮丽景象的诗句。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其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不舍。

王绩作品通常抒发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在描述乱世中的个人感受时,常表现出一种孤寂和愁苦的情绪。“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尤其是“长歌怀采薇”部分,常常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故答案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答案】(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②言必信,行必果。

(2)复兴中学八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