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_第1页
第一章-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_第2页
第一章-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_第3页
第一章-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_第4页
第一章-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内容提要1著作权之概念

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2著作权法之作用3我国著作权法之发展4生活中的著作权著作权著作权之概念

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所依法产生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著作权法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著作权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著作权是基于作品这一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权利著作权是基于作品这一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权利。没有作品,就没有著作权。著作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著作权指的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基于作品的创作而产生。广义的著作权除了包括狭义的著作权之外,还包括传播者的权利,学理上称为著作邻接权,具体表现为表演者、录制者和广播组织基于传播活动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它基于传播活动而产生。著作权与版权我国《著作权法》第51条规定,著作权即版权。因此,在学理上,不少学者将著作权与版权交叉使用。从语源上看,二者均来自日本。尽管“版(板)”和“权”在日本属本地词,但将二者合为一词却是学者们在翻译英语“copyright”时出现的。在我国,版权一词早于著作权。清末,中国与西方列强谈判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保护时,使用的术语是“版权”。但1910年制定《大清著作权律》时,却用著作权之称谓取代版权。其原因在于:一为避免主体混淆,二是为此权利对象能涵盖所有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相同点1、都是私权2、都是智力成果3、都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的特点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内容不同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作品,作品主要反映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用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工业产权的客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产品和工艺作品及工商业标志,主要涉及物质产业部门用以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权力产生途径不同著作权的产生一般实行“无手续原则”,作品一经完成即自动产生。专利权和商标权的产生则必须由特定的机构按法定程序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准,才能确认。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权利的独占性程度不同著作权的独占性程度较弱,不同作者独立完成的相同或者近似的作品,允许有两个以上的著作权。工业产权对相同的主题,只赋予一个法定的独占权,排除相同的主体享有相同的权利。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权利保护的侧重点不同著作权保护财产权和人身权,两者同时构成著作权的重要支柱。专利权的价值侧重于财产权,通常只在确认发明人或设计人时才涉及人身权。商标权不直接涉及人身权内容。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作品在创作、传播、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核心确认和保护作者的著作权。著作权法之概念广义的著作权法包括著作权法、邻接权法、各种相关法律规范以及相关的国际国家条约。从本质上讲,著作权法属于财产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著作权法律规范一部法律《著作权法》六部法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

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一、前著作权时期保护著作权的观念始于作品的出版、印刷,印刷术和造纸术是其技术基础。现代印刷术在英国应有诞生之后,民间流行的书籍、报刊逐渐增多。其中,有些书报的内容在当时的王室看来危及了政权的稳定,必须寻求一种控制这种言论的机制。这时,出版特权制度应运而生,它授予某些出版商出版书籍的特权,并将那些没有获得授权的出版商的出版行为置于违法的地位。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二、著作权形成和发展时期英王授予书商公会的垄断特权引起了出版业内利益分配的不均,到17世纪末,这种矛盾浮出水面,未获授权的出版商试图动员各种力量改变这种图书垄断的现状。英国议会于1709年通过了一部旨在鼓励学习的法律,史称《安娜女王法》。这部法律在以下三个方面是革命性的:其一,它承认作者是著作权保护的本源;其二,对作品给予有期限的保护。其三,权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专有权从特权变成了私权。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三、国际条约框架下的著作权制度走向作为国内法的著作权法,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本国的作品无法在外国得到保护。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建立著作权国际保护体系,最终于1886年9月签订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伯尔尼公约》,1887年12月生效),为著作权的国际保护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该公约共公修订过七次,有130多个成员国。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其国内法无法达到《伯尔尼公约》的要求,于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于1952年9月在日内瓦通过了另一个著作权公约——《世界著作权公约》(1955年9月生效)。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在原来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通过了Trips协议,该协议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著作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解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给著作权制度带来的冲击,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这些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著作权制度的趋同性这些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著作权制度的趋同化进程,构成了著作权国际保护的重要依据。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有关出版法令的最早记载是唐文宗太和九年(830年)四川官员冯宿上呈朝廷的“请禁印时宪书疏”的奏文,要求禁止民间刻印日历。在宋代的《东都事略》、《方舆胜览》等文献中都有关于“翻版禁令”、“出版特许令”等的记载。但这和现代著作权法律关系相去甚远。我国著作权立法肇始于清末。鸦片战争以后,中西贸易扩大,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凸现。西方列强试图通过条约机制向中国推行知识产权制度。经过激烈的论争和谈判,1910年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新中国建立之后,1950年在文化部的主持下通过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1953年,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纠正任意翻印图书现象的规定》;1957年,文化部出台了《保障出版物著作权暂行规定(草案)》;1958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草案);“文革”期间,著作权保护和稿酬制度基本不再存在。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为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1980年5月国家出版局颁布了《关于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1984年改名为《书籍稿酬试行规定》,承认了作者的出版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等。1982年广播电视部通过了第一个保护邻接权的规章《录音录像制品管理暂行规定》。1986年的《民法总则》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明确为民事权利。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我国又于2001年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并随之通过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我国著作权法的原则以维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协调著作权人、作品传播者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原则有偿使用作品的原则符合著作权国际保护基本准则的原则我国著作权法之作用作用一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作用二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作用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我国著作权法的效力一、对事的效力是指著作权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著作权法调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作品的创作、权利归属、利用、管理和救济等活动中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原则上,因作品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行政关系均属于著作权法的调整范围。二、对人的效力

(一)国籍标准我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自创作完成之日起,不论是否发表,依照著作权法之规定享有著作权。在这里,国籍是连接点,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尽管民事主体住在其他国家外国或地区,其作品也要作为中国国民的作品来保护。如果是共同作品,只要共同作者中有一个人具有中国国籍,就可以作为中国的作品。(二)地域标准——《著作权法》第二条1.在中国首次出版。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其作品如果在中国首次出版,就可以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在中国参加的国际籍条约的成员国首次出版。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3.负载协定或者条约上保护义务的文化成果。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三)时间效力《著作权法》自1991年6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