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1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彻底改革了政治体制C.都建立了新式海军D.都创办了民用工业2、“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解放了那些已经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人。”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A.彻底性B.中庸C.公平性D.民主性3、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4、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B;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5、有一位学生在阅读《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一书,发现这么一段材料:“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该学生推测这个哲学家应该是()A.梭伦B.普罗塔戈拉C.西塞罗D.苏格拉底6、汉代对中耕十分重视,《氾胜之书》把“旱锄”作为“凡耕之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各种作物都要求“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汉代农具中有专门用来除草的铁锄,出土很多。这说明汉代农业A.相比前朝有了跨越式发展B.能够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C.有了较为完善的耕作技术D.铁犁牛耕在全国广泛普及7、“鸦片战争前,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C.“十三行”辞退员工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材料英国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19世纪30年代。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议会的建议下逐一生效,强调土地的自由转让性和简化土地转让形式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1864年颁布的《土地改良法》将土地租金负担周期延长到25年。1876年议会通过《公共用地法》将圈占乡村绿地的行为作为“妨害行为”。1882年的《限定继承土地法》赋予终身地产权人充分的经营管理和处分土地的权利,被称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不动产法”。1925年土地法改革规定所有类型的土地保有制一律转化为自由保有制,所有习惯法上的土地转让形式一并废除。这标志了英国传统以贵族为主的乡村社会瓦解。——摘编自高涛《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土地法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土地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土地法改革对英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0、(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即命高颞、郑译、杨素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的原因,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主旨在于“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日绞、日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

——摘编自吴楠《论<开皇律>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法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法律改革的意义。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成为清政府财政前所未有的额外开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太平军占领区恰好是清朝财税最重要的来源地,大规模的战争使国库空虚。为避免国家财政崩溃,一系列新的财源相继建立,厘金;关税成为两大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外债、公债以及洋务企业的盈利和早期银行的收入等。“新政”期间,清政府力图以法令形式统一全国财政,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颁行《清理财政章程》,中央对地方财政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变过去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财政由政府决定改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编订。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变。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进行财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财税制度改革的作用。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奉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局势,要“安君治民”“兴霸成王”,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巫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今伍子胥修法制。《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云:“其形繁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

——摘编自辛土成《论阖闾的社会改革和吴国的兴亡》(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入关后,在沿用明制的基础上,对官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后,还通过开科取士和“博学鸿词科”,以及增设通政使司、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和钦天监等部门来吸纳汉族官员。此外,清朝还特设理藩院,分全国为18个行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其中直隶、四川设总督而无巡抚,二省或三省设总督一人,而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专设巡抚。清朝初期,在东北地区分设三将军等官,管辖八旗人丁和少数民族。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立奉天府为管辖东北汉人的最高民政机构。为了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统治者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国家机构,创造性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配置,并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军队体系,使整个国家各个机构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清朝入关后,在沿用明制的基础上,对官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后,还通过开科取士和“博学鸿词科”,以及增设通政使司、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和钦天监等部门来吸纳汉族官员。此外,清朝还特设理藩院,分全国为18个行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其中直隶、四川设总督而无巡抚,二省或三省设总督一人,而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专设巡抚。清朝初期,在东北地区分设三将军等官,管辖八旗人丁和少数民族。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立奉天府为管辖东北汉人的最高民政机构。为了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统治者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国家机构,创造性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配置,并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军队体系,使整个国家各个机构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

(1)概括清朝入关后官制改革的措施。

(2)简析清朝入关后官制改革的意义。——摘编自盛晴《清朝入关前后军政体系改革的研究》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16、【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经济地位,如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一样,辉煌的过去和无法预测的未来并存。法国人把德国300多个邦国减少到38个,并为德国人制定了统一的法典,改善了德国的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先进信息和输送了民族主义精神,达官贵人都以使用法语为荣。这个地区和法国东北部正在兴起的现代工业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比利时连成一片。决定德国工业革命命运的是普鲁士,那里的容克地主很早在经济上和西欧先进国家联系在一起。1818年,普鲁士废除了国内关税,为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打下了基础。1819年,李斯特以德意志所有地区五千多名商人和厂主名义起草《致德意志同盟议会请愿书》,建议废除国内关税,成立德国工商关税联盟,对外国产品实行报复性关税。1828年开始酝酿全国关税同盟。1834年实现的关税同盟,把4个邦国、2300万人统一起来。30年代末,有88%的德国人口生活在关税同盟国家之中。——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关税同盟改革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关税同盟改革对德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要之,新生活运动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国民之生活合理?曰必提倡以“礼义廉耻”为日常生活之规律。一、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为,求国民生活之艺术化。二、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争盗窃乞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生产化。三、提倡“礼义廉耻”使反乎乱邪昏懦之行为,求国民之生活军事化。——《新生活运动纲要》材料二同在竭力推动“新生活”的贺衷寒和张学良,对“新生活”的理解却截然相反。贺衷寒说:“‘五四’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运动,是把中国固有的精华加以发扬”;张学良却大唱反调:“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法学家章渊若当日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只有在一个赏罚分明、贪污绝迹、纪律振肃的国家,社会才有是非,才有公道,而民众才会明礼义,知廉耻,有纪律,守秩序。”如高华所言:“国民党只是在中央一级实行‘以党统政’,省以下则实行党政的完全分开,在省以下的基层,其党务机构形同虚设。”——摘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目的。(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生活运动的认识。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1、【历史一一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登基后;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并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的影响22、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2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都建立了本国的军事工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两者并没有彻底改革本国的政治体制,例如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两国改革都建立了新式海军,如洋务运动的北洋舰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两者的要求富国强兵,都创办了民用工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说明梭伦改革采用的是调和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出折中或中庸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的特点3、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受到了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这反映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托古改制受到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并非主要体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特点;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变法运动之前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与传统思想的冲突,并非主要反映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选项错误,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并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分类的相关认识。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解读题干的分类方法,可知,前者两国的社会变革没有实现社会性质的改变,而后者两国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社会性质的改变,即商鞅变法通过改革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过渡到封建主义社会奠定基础,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只有美国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不属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其他两个改革也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故A选项错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涉及到向国外学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改革没有涉及到解决民族危机为目的,故D选项错误。5、A【分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指的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不为民众所喜爱,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两面都不讨好。故选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

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6、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把‘旱锄’作为‘凡耕之本’重要的环节”“对各种作物都要求“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汉代农具中有专门用来除草的铁锄,出土很多”可知,汉代时期注重耕作技术,说明这时期有了较为完备的耕作技术,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时期的耕作技术较为完备,没有与前朝的农业情况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相比前朝有了跨越式发展,故A选项错误;完备的耕作技术能够满足大部分农民的需求,但不能够说可以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完备的耕作技术,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相关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7、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导致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计维艰。与广东人是否抵制洋货、“十三行”是否辞退员工没有关系,故排除B、C项。清政府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故选A。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英国近代的土地法改革始于19世纪30年代”可知当时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根据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一系列土地法案在议会的建议下逐一生效”可归纳出议会改革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是当时改革的重要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这标志了英国传统以贵族为主的乡村社会瓦解”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关于影响可从促进农业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传统社会瓦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解析】(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议会改革的推动;城市化的加快;社会观念的改变。

(2)影响:使土地流转更加便利,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削弱了传统贵族势力,有利于社会转型;改变了英国社会面貌,传统乡村社会瓦解。10、略

【分析】(1)本题考查了隋文帝法律制度的改革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北周法律严苛;法律不公和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等。

(2)据材料“《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法律自身的完善,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统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解析】(1)背景:北周法律条文繁杂苛酷;社会局势动荡;法律不公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意图通过改革法律来笼络人心。

(2)意义:推动了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开皇之治”的基础;为后世王朝律法所沿用,影响深远。11、略

【分析】(1)关于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成为清政府财政前所未有的额外开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太平军占领区恰好是清朝财税最重要的来源地,大规模的战争使国库空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来财政体制的弊端;鸦片战争的赔款、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政府政治腐败等方面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厘金、关税成为两大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外债、公债以及洋务企业的盈利和早期银行的收入”可知是确立新的财源,确保国家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建立新式财政机构,培养近代的财政人才和理财专家”可知财政体制逐步民主化、法制化;根据材料“标志着中国相沿已久的封建财政体制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变”可知是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变。【解析】(1)原因:封建财政体制的弊端;战争开销和战后赔款成为清政府财政的额外开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清政府失去重要的税源地;清政府政治腐败。

(2)作用:确立新的财源,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财政体制逐步民主化、法制化;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变。12、略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巡抚制度。

(1)根据材料信息“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可以总结出本题答案。

(2)根据材料信息“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解析】(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2)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13、略

【分析】本题考查吴王阖闾的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归纳得出。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始任贤使能”“令伍子胥修法制”等信息归纳得出。

(2)简评吴王阖闾的改革,应当联系所学,从材料反映的措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说明。【解析】(1)背景:诸侯割据争霸;吴国力量薄弱:

内容: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修改法制:

(2)简评: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14、略

【分析】【详解】

措施:学生可根据材料中“对官缺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可知细化官缺制度;“通过开科取士和‘博学鸿词科’”可知;完善选官制度;“增设通政使司;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和钦天监等部门吸纳汉族官员”可知吸纳汉族官员;“每省设巡抚一人;其中直隶、四川设总督而无巡抚,二省或三省设总督一人,而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专设巡抚”“在东北地区分设三将军等官”可知改革行政机构。

意义:学生可以根据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适应全国性政权的发展、推动政治变革、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适应了全国性政权巩固的需要;保证了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转;缓和了民族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措施:细化官缺制度;完善选官制度;吸纳汉族官员;改革行政机构。

(2)意义:适应了全国性政权巩固的需要;保证了行政机构的有效运转;缓和了民族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5、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得出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根据“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得出渐进稳步推进。

(2)评价:可从汉字简化改革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析】(1)特点: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渐进稳步推进。

(2)评价: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16、略

【分析】【详解】

(1)背景:从“改善了德国的基础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先进信息和输送了民族主义精神”可以看出法国对德国影响深厚,由300多个邦国减少到38个是基于长期分裂割据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结合当时的具体时期,我们能够得出启蒙思想;工业化浪潮及法国大革命对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先进思想,也带动了其改革。

(2)影响:从“把4个邦国、2300万人统一起来”可以看出它对增强民族意识,为德国统一奠基。此外,德国关税同盟改革取消关税壁垒,形成统一市场,这对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解析】(1)背景:法国人教会了他们进行高效的管理;长期的分裂割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工业化浪潮及法国大革命的熏陶和冲击下;自由进步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觉醒在德国的形成和传播;普鲁士对关税统一的积极影响和推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推动。

(2)影响:取消关税壁垒,形成统一市场;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增强民族意识;为德国的统一奠基。17、略

【分析】【详解】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国民党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学生从材料中“提倡以”礼义廉耻””来推动“国民生活之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总结出来;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新生活的认识,学生从其政策产生的背景、目的和实际效果等方面来概况即可。【解析】(1)目的:以儒家“礼义廉耻”为依据准则;达到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

(2)认识:蒋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生活运动能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并在基础上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对抗战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对“新生活”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国民党专制、腐败及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等,导致最终失败。四、论述题(共3题,共27分)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阐述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影响解答即可。【解析】观点: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导致各国进行改革,锲而不舍、不畏强权、主张严刑峻法的商鞅顺应时势,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使秦国实力增强,迅速崛起,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1、略

【分析】(1)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可以从材料中概括:“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说明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脏银”等表明措施比较严厉;“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表明把惩治贪官与树立楷模相结合;“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