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60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200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一著名景观给予评价:“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观念”。由此可见,它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是A.融合中西B.保存完整C.实用性强D.体现传统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B.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C.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D.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3、费孝通先生指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在相互接触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费孝通先生强调()A.儒家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的多元并存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4、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A.葡萄牙人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C.罪恶的黑奴贸易进行的必要性D.西属拉美种植园经济的繁重性5、公元8世纪后期,阿拉伯人在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希腊人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增添了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化学知识,推动了地方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苏打、明矾、硫酸铁等化工品。这体现了()A.科技进步助推帝国建立B.阿拉伯的世界中心地位C.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D.丝绸之路具有辐射作用6、如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B.移民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形成C.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促进了文化认同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7、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灵之苦。”;《黄帝内经》指出“天赋地载,万物悉备,莫责与人。”这说明中医药学A.蕴含以人为本的思想B.立足社会实践C.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D.利于健康养生8、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浮宮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当时是一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后经多位君主改建、扩建,作为王宫的卢浮宫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路易十四认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和国王的荣光。于是,他不惜斥巨资新建了凡尔赛宮。虽然卢浮宫不再是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存放其收藏的艺术珍品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它所收藏的艺术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增加。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的居所,又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拿破仑在东征西伐中,把大量的艺术品从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其中的不少珍品由此成为卢浮宮的藏品。后来,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別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第三共和国时期,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卢浮宫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做”》等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策,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策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遺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室答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据郑欣森《故宫博物院80年》(1)据材料一指出卢浮宮功能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南移西迁及20世纪90年代等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浮宫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不同之处,并简述两者共同的文化价值。12、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种平等双向式的交流方式,但这种“平等”,不是建立在双方理解基础上,而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平等方式。第一,欧洲16-17世纪内部连年战争,自顾不暇,况且中国当时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使殖民者认识到:中国难以以武力征服,只有平等对待之。另外,欧洲在其崛起之后固执地坚持“欧洲中心论”,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情愿与中国平等交流。第二,14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当时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从中国输入的商品、绘画,如瓷器等工艺品认识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商人和传教士的转述。这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就受到扮演文化使者的商人、传教士眼界、观点的局限。因此,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受到局限,双方的相互交流是在对彼此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行的。——摘编自李晓丹、王育林《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中的“中学西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8世纪中西方文化“不得已”平等交流的原因。13、移民社会面临着文化认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会中关于排华法案(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辩论起初集中于对中国人口的恐惧上。俄勒冈州参议员拉法叶格佛说:“她(中国)的人民会如蝗虫一样蜂拥而至。”就当时的在美华人人ロ而言;心理意义上的人ロ威胁要远大于实际上的。因为1876年的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在美华人人ロ仅有10.5万人,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成年男性劳动力,并没有耗费美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调查报告中大多数证人都使用了“勤劳”“安静”“可靠”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所接触过的华エ。国会辩论中也提到了中国移民不愿同化的问题。俄亥俄州众议员伊兹拉泰勒认为:“中国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歧视,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白人和本土出生黑人的后裔能够成为美国公民,如果说中国人不可同化,那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给予这样的权利。他们在加州的遭遇能够让他们接受被同化吗?

——摘编自曹雨《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立法过程分析(1)假如你是1882年美国国会中的一名议员;面对排华法案,你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化认同问题的正确认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文化在欧洲(英国)的传播与影响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后;他先在广州学习汉语,并编纂了《华英字典》,此书于1817年在澳门出版。1824年马礼逊返回了英国,“带回国内一万卷中国书籍”,其中不少是世所仅见的精刊善本,有的还是后来我国失传的典籍与未见的版本。马礼逊还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向英国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风俗人情等方面的情况。继马礼逊之后,1835年,传教士麦都司和司梯文司一起来到中国,主要目的是收集情报,为英国政府出谋划策。1842年以后,英国侵略者虽然在武力上战胜了中国,但在思想文化上却遇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顽强抵制。一些在华的英国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并将中国的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向英国介绍中国文化。从1861年开始,雷祈历时二十一年,翻译了“四书”、“五经”。理雅各翻译了《十三经》中的十种经书。1876年,牛津大学正式设置了汉学讲座。1945年后,研究中国文化的英国学者增多,几所主要的大学,各有侧重,如牛津大学偏重于古典文献的讲授和研究,公共必修科目为《左传》、《孟子》中的篇章,诗词方面主要讲授《诗经》和唐诗。剑桥大学偏重于古典作品,讲授《孟子》、《荀子》《史记》《汉书》、《水浒传》《红楼梦》等专著。伦敦大学的课程则较侧重近现代中国文化。

——王怀兴《中国文化》修订版采用新的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状况及其影响。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1)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国人对“孔子”评价的变化。(要求:写出变化趋向并用具体材料加以验证。)

[资料夹]①《史记》中写道:“(战国时)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汉)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②唐高祖李渊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释迦佛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为孔子加谥“元圣文宣王”;五年后又改谥“至圣文宣王”。④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刻《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⑤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⑥1917年,陈独秀发文强调:“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法,法家非人治,名家辫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食力,此皆国粹之优于儒家孔子者...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此文在当时“批孔”思潮中颇具代表性。⑦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曾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为说服一个青年军官加入国民党)我向他解释我是从孔子到现在的中国伟大的改革家的直接继承者,如果在我生前不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推迟六百年。”一位国民党政要也回忆说:“(孙中山答复一位俄国革命家)中国有一个正统的道德思想,自尧、舜、禹、汤、文、式、周公,至孔子而绝。我的思想,就是继承这一个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的。”

⑧200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将孔子出生地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人们对“孔子”评价变化的因素。⑨据张岂之等现代学者的研究,隋唐以前的崇儒政策以尊周公为主,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住是不断上升的。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摘编自黄雅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材料二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印刷术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印刷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摘编自李斌《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材料二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二:它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五四运动”前后,各种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大多)就风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2)“它”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短短几年之后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趋势。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历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街道命名与人文内涵】街巷的命名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表4为我国部分城市街道名及命名原因:。街道名地点名称来源先烈路广东广州在这条不到4公里的先烈路上,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多处纪念场所。延乔路安徽合肥1927年7月4日晚,29岁的陈延年被秘密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他拒不下跪,被乱刀杀害。1928年,26岁的陈乔年被杀害于上海龙华。这条路就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刘家麒路湖北武汉1937年10月,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刘家麒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战斗十分惨烈。16日,刘家麟在前线督战中英勇殉国。刘家麟生前路过武汉时,他只在武昌的家中与亲人相会了不到两个小时。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将原日租界内一条路命名为“刘家麟路”。金石路陕西西安近年命名的一条新建道路,位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有火炸药燃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由于火药研制的相关原料在古代也被称为“金石药”,故采词“金石”作为道路专名,同时寓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科研精神。夏弦街湖北武汉1966年“围湖造田”产生的汉阳四新国营农场在进入21世纪发展成现代化的宜居新城四新片区。片区有处由春诵街、夏弦街、秋礼街、冬书街组成四季街,多所优质小、初、高学校在此办学,街名源于《礼记·文王世子》里的“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商代的大学)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指《尚书》),典书者诏之。”

请从材料中选取2个或2个以上城市街道名,围绕“街道命名的人文内涵”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1、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3、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观念”来看,这表明了注重传统的理念。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中西融合,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它的保存是否完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该景观是否具有实用性,排除。2、D【分析】【分析】

【详解】

题目要求回答表述不正确的,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其形成的原因,故D是正确的;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故排除ABC。3、C【分析】【详解】

材料强调了传统文化存在差异文化相互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排除D项。故选C项。4、C【分析】【详解】

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殖民活动导致土著人口锐减,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C项正确;殖民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是西班牙,排除A项;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排除B项;这一时期人口锐减不是因为种植园劳作繁重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5、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后期的世界。材料“阿拉伯人在古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希腊人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增添了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化学知识,推动了地方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苏打、明矾、硫酸铁等化工品”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助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说明的是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建立于公元63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当时阿拉伯人扮演东西方交流的桥梁角色,非世界中心地位,排除B项;材料与丝绸之路的辐射作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1990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移民来源较广,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白人移民主导的地位被改变,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移民促进了美国文化认同,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美国种族问题依然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7、A【分析】【详解】

根据“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灵之苦”“万物悉备,莫责与人”可知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宗旨是减轻人的痛苦,治病救人,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故选A;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医药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体现立足社会实践和利于健康养生,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中医药学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排除C。8、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的大一统使中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家的大一统对于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故B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中国人的终极诉求是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并结合二战后英法两国的势力的变化;国际格局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来分析得出答案。

考点: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解析】(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二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

(2)原因:20世纪以来英国殖民政策的调整;两大阵营的对峙局势给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战后英法力量的削弱;二战后反殖民主义成为世界潮流。11、略

【分析】【详解】

(1)主要变化:据材料“卢浮宮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当时是一座既可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又可存放国王的犬马和战俘的城堡”可知;存放王室物品的城堡,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据材料“14世纪,查理五世将卢浮宫改为王宫,并进行了扩建。后经多位君主改建;扩建,作为王宫的卢浮宫的规模越来越大”可知,成为规模宏大的王宮;据材料“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的居所,又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可知,转变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

变化原因:据所学可从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等方面回答。

(2)成立:据材料可从辛亥革命推封建帝制;成立故官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帝制残余、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回答。

南移西迁:据材料“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遺产保护的奇迹”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移西迁故官博物院文物,保护了中华文化遗产。

90年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九二共识”达成;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回答。

(3)不同:据材料“拿破仑在东征西伐中,把大量的艺术品从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其中的不少珍品由此成为卢浮宮的藏品。”可知;卢浮宫的部分藏品来自于侵略和掠夺;据材料“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策,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可知,故宫文物则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外交流见证。

共同的文化价值:据所学可从收集整理文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物价值,普及和传承文明;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等角度回答。【解析】(1)主要变化:从存放王室物品的城堡到规模宏大的王宮;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转变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

变化原因: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

(2)成立:辛亥革命推封建帝制,成立故官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帝制残余,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移西迁: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移西迁故官博物院文物,保护了中华文化遗产。

90年代:“九二共识”达成,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认同,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

(3)不同:卢浮宫的部分藏品来自于侵略和掠夺,故宫文物则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外交流见证。

共同的文化价值:收集整理文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物价值,普及和传承文明;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和发展。12、略

【分析】【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明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有利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欧洲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2)原因:根据材料“欧洲16-17世纪内部连年战争,自顾不暇”可归纳出16—17世纪欧洲忙于内部战争自顾不暇;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可归纳出中国综合国力强大难以武力征服;根据材料“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可归纳出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这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就受到扮演文化使者的商人、传教士眼界、观点的局限”可归纳出传播媒介的局限和资料的缺乏使中西方交流存在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坚持“欧洲中心论”的傲慢理论。【解析】(1)影响: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有利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欧洲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2)原因:16—17世纪欧洲忙于内部战争自顾不暇;中国综合国力强大难以武力征服;欧洲坚持“欧洲中心论”的傲慢理论;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播媒介的局限和资料的缺乏使中西方交流存在局限性。13、略

【分析】【详解】

(1)本小问相对开放;可赞成也可反对,理由符合当时的史实即可,如投赞成票理由:华人数量多,抢占了美国白人的工作机会;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无法融人美国社会;清政府国力衰弱,无力保护本国国民。示例2:投反对票理由:华人勤劳可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没有耗费公共资源;排斥华工不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2)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解析】(1)示例1:投赞成票理由:华人数量多;抢占了美国白人的工作机会;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无法融人美国社会;清政府国力衰弱,无力保护本国国民。

示例2:投反对票理由:华人勤劳可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没有耗费公共资源;排斥华工不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2)坚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应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多元文化;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问题要求分阶段说明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状况及其影响;可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进行划分,英国人研究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大体课分为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之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关于鸦片战争前;根据材料“1824年马礼逊返回了英国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向英国介绍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风俗人情等方面的情况”“1835年,传教士麦都司和司梯文司一起来到中国,主要目的是收集情报,为英国政府出谋划策”等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适应其殖民活动与商业发展的需要,开始派传教士来中国,说明传教士的来华的影响(使英国加深认识中国,便于侵略;保护中国文化)。

关于鸦片战争以后;根据材料“但在思想文化上却遇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顽强抵制。一些在华的英国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并将中国的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向英国介绍中国文化1876年,牛津大学正式设置了汉学讲座”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传统文化顽强抵制;传教士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角度思考作答。

关于二战后;根据材料“1945年后,研究中国文化的英国学者增多,几所主要的大学,各有侧重,如牛津大学偏重于古典文献的讲授和研究剑桥大学偏重于古典作品伦敦大学的课程则较侧重近现代中国文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研究中国文化学者增加;三所大学增设中国文化科目、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等角度思考作答。

【点睛】【解析】英国人研究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大体课分为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之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适应其殖民活动与商业发展的需要,开始派传教士来中国。英国人加深了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为其鸦片的输入和发动战争提供了便利,客观上对中国文化的典籍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传教士遇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顽强抵制,迫不得已开始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在英国的影响力。

二战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英国牛津、剑桥、伦敦三所大学分别开设了中国文化科目。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越来越广泛。15、略

【分析】【详解】

(1)变化:答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出变化的趋向,另一个是引用资料夹中的资料加以验证;通读资料夹可知,资料贯穿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又可以根据历代王朝统治者对孔子看法的变化,分为汉武帝以前、汉武帝至唐前期、宋元至清前中期、民国初年及新中国成立后几个阶段,分阶段指出趋向并列举资料夹中对应时期的资料序号即可。

(2)因素:根据唯物史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动机、主体(立场或能力)、方法、对象以及外在环境(国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结合对孔子评价的具体历史信息,从以上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变化:战国至汉初;孔子作为重要思想家受到统治者和儒生的祭祀和礼遇,资料①中《史记》的记载可验证这一点。汉武帝时期至唐前期,孔子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地位不及周公,资料②⑨可验证这一点。宋元至清前中期,孔子的地位大为提升,专制统治者不断对其加以追封,资料③④⑤可验证这一点。民国初年,孔子遭到批判,但仍作为中华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代表人物,资料⑥⑦可验证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孔子作为中华文脉的延续者、世界文化名人,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名片,资料⑧可验证这一点。

(2)因素:春秋战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国家建构思想“大一统”和传承中华文化谱系的需要;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人民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孔子的国际形象。(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6、略

【分析】【详解】

(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可知,教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和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推动;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思想上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

(2)根据材料“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可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可知,促进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革命的出现,促进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印刷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解析】(1)教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

(2)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17、略

【分析】【详解】

(1)目标:根据“成圣”可得出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根据“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可得出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根据“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可得出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特点:根据“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及“孔子”可得出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根据“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可得出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根据“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可得出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解析】(1)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18、略

【分析】【详解】

(1)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评价可从学习的层面;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冲击了传统观念、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及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可从五四运动的影响、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及和其他学派进行辩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趋势:可从学习的内容及范围等方面进行归纳即可。【解析】(1)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基础;学习西方的内容局限在器物层面。

(2)事件:新文化运动。

原因: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等报刊的创办,都极大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趋势: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领域不断发展、内容不断深化四、论述题(共2题,共14分)19、略

【分析】【详解】

论题:根据材料“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可以得出观点,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中国僧人传播佛教的史实进行论证。具体而言,如四大发明的外传,宋元时期,四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西方世界向近代化转型。如佛教的传播,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实现升华。综上所述,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彼此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文明演进和人类的共赢。【解析】答案示例:

论题: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宋元时期,四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西方世界向近代化转型。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综上所述,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彼此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文明演进和人类的共赢。20、略

【分析】【详解】

示例1:依据材料“分布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多处纪念场所”;“这条路就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1937年10月,山西忻口保卫战开始,刘家麒亲自指挥部队反复冲锋,战斗十分惨烈”,得出以先烈路、延乔路和刘家麟路为代表的城市街道名称凝结着不朽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

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角度入手;列举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状况,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有无数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爱国青年克服万难,甚至以生命的代价为后世开辟出了“繁华大道”;列举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爱国将领们甘愿以身殉国,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

最后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