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4/09/wKhkGWeQcnKAWwBZAADGy01-p60840.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4/09/wKhkGWeQcnKAWwBZAADGy01-p608402.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4/09/wKhkGWeQcnKAWwBZAADGy01-p608403.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4/09/wKhkGWeQcnKAWwBZAADGy01-p608404.jpg)
![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2/14/09/wKhkGWeQcnKAWwBZAADGy01-p608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高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表中列出了4种生物的特点。“是”表示观察到了这种点。。生物特点整个生物体能动(会运动)用孢子繁殖自养异养细胞壁W(生活史的第1阶段)W(第2阶段)是是是是是X是是Y是是Z是根据上述观察,指出正确的判断?AW是动物BX是维管植物CY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Z可能是动物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C.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利用的4、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核酸C.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B细胞D.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5、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6、下列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②1903年萨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7、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B.图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3、5、6C.若此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需去掉的结构为5、9D.此图基表示动物的性腺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1、2、5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在种群的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
9、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10、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填序号);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11、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和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和____、____和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12、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_______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_______。(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________兴奋,导致_________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此调节方式为_________。(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_______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_______缺乏。13、І.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II、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图中甲表示几种化合物间的关系,乙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甲中a分子的结构通式:________。(2)将C1、C2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属于C2特有的物质是_______。(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图乙细胞中的[1]是两条细线,这两条细线是两层_______分子。(4)肺炎双球菌与图乙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肺炎双球菌_______。(5)图乙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标号)。(6)图乙细胞中的[6]与________的形成有关。(7)若图乙是洋葱根尖细胞,欲观察[9],需用________染色;若将[9]用胰蛋白酶处理会获得长丝状物质是________。15、如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2)c控制d形成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____。(3)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调节。(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16、某校生物教师准备带领几个研究小组开展一次野外调查;经事先考察,教师制订了一个初步方案,如下:
活动目的:调查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
调查地段:学校附近的一片山坡荒地.
调查对象(任选一):车前草;东亚飞蝗.
调查方法(任选一):
①样方调查法:在该坡地上;划定若干个长;宽各为1m的样方,统计出每个样方中被调查物种的个体数目.
②标志重捕法:在规定地段上;捕获被调查物种的部分个体,进行标志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个体中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研究小组的组长;请你完成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1)调查对象:____
(2)调查方法:____
(3)除教师计划中提到的以外,要使调查结果尽量准确,调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4)种群密度(或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对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向外排放转基因细菌等必须严加管制.(判断对错).18、在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跟其他细胞是相同的.19、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20、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就是细胞的内环境。21、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2、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一定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可以维持其活性和兴奋性),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___,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骨骼肌受损。23、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材料用具:纯牛奶、原味酸钠;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制作方法:(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3)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小时。请回答:(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___________,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反应式)。(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____________条件。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24、简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去核的卵细胞取自女性卵巢排卵后在输卵管中的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2)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________期。(3)治疗性克隆所用到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要想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可采用________技术。(4)已知患者是红绿色盲的女性,图中提供卵细胞的为完全正常的年轻女性。移植器官后,该患者所生育的子代患红绿色盲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5)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结合图中信息举一实例说明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题文】(10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和____;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代表的类似。27、【题文】(1).由____构成的液体内环境,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三方面组成。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____的过程。它在细胞间传递的特点是____。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当受到刺激后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
(4).一般来说,脊髓的________________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________________。28、【题文】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给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当人大脑里乙酰胆碱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
(1)写出图中①~④的结构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的Ach刺激FC;D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Ach浓度/(mmol/mL)
C处感受刺激时间/ms
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①C处数据说明了____。②D处数据说明了____。
(3)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试题分析:W不是动物,原因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该生物有。X不是维管植物,原因是植物不能运动,但该种生物能运动。Y可能是植物,不可能是动物,由自养判断。Z为异养,可能为动物也可能为某些细菌、真菌等。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D2、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新的基因型,进而出现新性状。考点:生物多样性【解析】【答案】B3、C【分析】【解答】象粪不是大象同化的能量;故A错误。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狼捕食兔是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故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会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故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4、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A.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C错误;
D.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故选D。【解析】D5、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A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错误,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正确C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正确。,D【解析】A6、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方法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解答】①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
②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即通过类比推理得出结论。
③摩尔根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由此可以看出,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探究历程,也是假说—演绎的过程。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7、C【分析】解:A;由于该细胞有5叶绿体和9中心体;因此可确定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A正确;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图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3细胞核、5叶绿体、6线粒体,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5叶绿体、2液泡和9中心体;C错误;
D;动物细胞中没有1细胞壁、5叶绿体和2液泡这些结构;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结构1--9依次是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高尔基体、5为叶绿体、6为线粒体、7为内质网、8为细胞膜、9为中心体.图示细胞含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和中心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8、出生率、死亡率【分析】【解答】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应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故答案为:出生率;死亡率。
【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9、增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计划生育减小环境容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分析】【解答】(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增大;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计划生育.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因此减小环境容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分析】如图为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当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时,环境的阻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使人口维持相对稳定.10、①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不是IAA氧化(降解)酶有利【分析】【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而琼脂③块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即不遵循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所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的IAA氧化(降解)酶在沸水浴处理冷却后,失去了活性,因而不再降解IAA.由于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所以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有利,以避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幼苗生长.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11、空间种内斗争阳光、温度、水分捕食竞争零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分析】【解答】解:(1)如果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按a曲线即以“J”型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生活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种内斗争,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而是以“S”型曲线增长.
(2)在一定环境中;除生活资源和空间影响外,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受阳光;温度、水分的影响.同时,种群数量还受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如捕食和竞争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S”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3)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曲线b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12、(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停止传导。(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降血糖)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增加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下丘脑或垂体被损伤,引起了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缺乏。【解析】(1)单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13、І(1)2.2头/km22头/km2
(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大于
ІІ(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估算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已知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解答】,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头,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І(1)已知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550÷250=2.2头/Km2;已知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1000÷250=2头/÷1头/250km2;已知乙种动物种群的550值为=550头,当种群数量为250=2.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Km2÷K头/1000K=1000)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250=2)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3
【解析】І(1)2.2头/km22头/km2(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大于ІІ(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14、(1)
(2)核糖和尿嘧啶;
(3)磷脂;
(4)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5)3、4和11;
(6)核糖体;
(7)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或碱性染料);DNA。【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几种化合物间的关系图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综合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物质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解答】分析甲图: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功能、免疫功能、运输功能、调节功能等,因此A为蛋白质、a为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C2为mRNA、C1为为DNA,则C1→C2表示转录过程、C2→A表示翻译过程。c为脱氧核苷酸。
分析乙图:乙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14依次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核液、核膜、染色质、核孔、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2)甲图中C2为mRNA、C1为为DNA,则C1→C2表示转录过程;C1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为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C2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为核糖、磷酸、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可见C1、C2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属于C2特有的物质是核糖和尿嘧啶。(3)图乙细胞中的[1]是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4)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乙图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肺炎双球菌无成形的细胞核;(5)图乙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都能合成ATP;(6)图乙细胞中的[6]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7)图中[9]为染色质,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9]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处理会水解其中的蛋白质,因此获得长丝状物质是DNA。【解析】(1)(2)核糖和尿嘧啶;(3)磷脂;(4)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5)3、4和11;(6)核糖体;(7)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或碱性染料);DNA。15、(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或蛋白质)
(2)四种核糖核苷酸翻译
(3)甲、乙(负)反馈
(4)钠外负内正
【分析】【分析】本题以图形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激素调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解答】(1)依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下丘脑,物质b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2)c(DNA)控制d(mRNA)形成的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mRNA)控制e(多肽)形成的过程为翻译过程。(3)寒冷时甲(垂体)通过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乙释放b(促甲状腺激素),进一步促进丙(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甲、乙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4)受刺激是,由于钠离子内流,膜电位有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解析】(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或蛋白质)
(2)四种核糖核苷酸翻译
(3)甲、乙(负)反馈
(4)钠外负内正
16、车前草样方调查法样方数量应足够多样方要随机选取;样方在被调查地段中应分布均匀取所有样方中被调查物种个体数量的平均值,即是种群密度【分析】【解答】解:(1)调查对象为:车前草.
(2)对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
(3)调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样方的选取;要注意:样方数量应足够多;样方要随机选取;样方在被调查地段中应分布均匀.
(4)取所有样方中被调查物种个体数量的平均值;即是种群密度.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调查.样方法的操作中需要做到随机取样,.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A【分析】【解答】解: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故对于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向外排放转基因细菌等必须严加管制.【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18、B【分析】【解答】解:人体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其细胞中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其他体细胞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19、A【分析】【解答】鸟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难以逐一计算,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
故答案为:√
【分析】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0、B【分析】【解答】内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相对于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的。机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这个统一的整体才能间接地实现与外界环境的全部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不具有广义性和狭义性。所以,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正确的叙述应是:“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则组织液是细胞的直接内环境部分”。
【分析】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学生易把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与内环境的概念相混淆,不理解内环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惟一的,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1、A【分析】【解答】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蛋白质是大分子化合物,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所以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四、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2、(1)2
(2)低于
(3)K+通道
(4)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s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分析】【分析】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动作电位的形成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1)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共两种神经元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2)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传人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神经纤维兴奋,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当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如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K+通道打开,K+外流。(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说明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由传出神经经突触d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出现了障碍,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但兴奋传不到传出神经,电位计c应测不到电位。由以上分析,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如果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骨骼肌收缩;则说明部位d受损;
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2(2)低于(3)K+通道(4)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s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23、(1)对瓶子进行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2)乳酸杆菌
(3)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菌种无氧【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酸奶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酸奶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酸奶制作的过程及原理。酸奶制作实验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不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答】(1)酸奶制作时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对瓶子进行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2)“引子”是乳酸杆菌,其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3)为了防止温度过高而将菌种杀死;所以冷却后才能倒入酸奶;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发酵,所以要将瓶盖拧紧。
【解析】(1)对瓶子进行灭菌,防止杂菌污染(2)乳酸杆菌(3)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菌种无氧五、解答题(共1题,共5分)24、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分析】【解答】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故答案为: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分析】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略
【分析】(1)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时,去核的卵细胞应当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2)桑椹胚进一步发育,逐渐发育成囊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3)治疗性克隆是通过将患者的健康细胞的细胞核移植,经培养形成所需要的组织器官。(4)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端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定制服务
- 2025年中国一次性使用换药包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度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合作合同集锦
- 2025年度酒店餐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服务合同
- 2025年热风炉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2025年中国危险品物流市场规模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度公路工程安全防护设施供应合同
- 2025年度太阳能设备分期付款销售合同
- 2025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中介居间合同法律适用范本
- QC成果地下室基础抗浮锚杆节点处防水施工方法的创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 中药审核处方的内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务礼仪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